APP下载

论电子商业汇票业务在企业中的发展瓶颈及对策

2018-01-09彭红丽

经营者 2017年12期
关键词:瓶颈对策

彭红丽

摘 要 电子商业汇票(本文简称电汇票)与现金、银行存款并列为会计上的支付手段,是经济发展的产物。电子商业汇票能够提升支付的效率、节省支付成本。同时,电子商业汇票也具有金融属性,能够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是一种功能多样的支付方式。在电子汇票业务发展的历程中有许多瓶颈和限制,是需要从多方面解决的。本文通过阐述我国电子商业汇票业务的发展现状,分析目前电子商业汇票业务的发展瓶颈并提出应对的对策。

关键词 电子商业汇票 瓶颈 对策

一、电汇票业务发展的瓶颈

第一,电汇票的使用缺乏法律依据。我国在1995年颁布了《票据法》,该法作为我国会计工作上使用票据的专项法律依据,在此之后,再未颁布与之对应的相关法律。电汇票具有电子交易属性,其变化是日新月异的,原有的法律法规在今天已失去参照性。过去,商业汇票的有关规定都停留在了书面层面,只要票据的当事人在书面形式形成文书并签字盖章就赋予了票据有效性。但电汇票的出票是在网络环境上实现的,并没有实体的纸质资料,签章是通过电子化手段完成的,这些在原本的《票据法》中都尚未明确规定实施细则。各项法律法规都尚未承认电子签章的有效性,造成了管理的真空。对于尚未加入银行公司网银和ECDS系统的客户,他们不具备管理电子数据信息的能力,无法核实取得票据的真实性。

第二,商行的参与积极性不高。商行是开展电汇票系统的主力,其参与度决定了整个电汇票业务的发展情况,但目前商行对电子汇票业务还呈观望态度,参与程度不高。大部分银行出于对自身权益的保护,在对客户进行授权、授信等业务上把关较为严格,单位办事的手续烦琐,大大削弱了成交量。另一方面,电汇票的手续费较低,银行承接此类业务的收入较少,造成银行开展此类业务的动力较差。与纸质票据相比,电汇票的贴现期限更长,贴现的收益不高。随着经济下行压力的逐渐蔓延,商行在信贷上的政策较为保守,减少了票据贴现的可能性。

第三,票据业务交易主体参与度低。目前,电汇票的覆盖面有限,参与主体的数量相对较少,而且已经参与到电汇票业务的主体还存在资格上的不完善。从参与的银行方面来看,银行在电汇票上的配套软、硬件设施还不够完备。在商行的行业范围内,没有形成针对电汇票业务的办公流程和方法,存在各网点各自为政的状态,尚未统一的操作流程极大地影响了汇票的正常流通。从参与的单位来看,因为大型单位具有开展电汇票的能力和配套资格设施,所以电汇票业务极大地方便了大型单位的款项支付。但在中小单位,单位的办公条件有限,内部财务系统建设有缺陷,并且由于缺乏相关机构的担保,单位无法进行电汇票的签发,造成电汇票的普及率低。在发生贴现业务时,如果贴现的另一方尚未开启电汇票业务,则贴现工作无法完成,阻碍了此类业务的发展。

第四,电汇票认可度低。电汇票业务的操作是基于虚拟的互联网环境,在安全性上得不到广泛的认同。虽然电汇票在传递上有极大的便利性,但互联网环境的安全问题直接导致了大部分中小单位拒绝开启电汇票业务。首先,互联网会面临被病毒和黑客攻击的危险,单位间的交易信息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涉及单位的商业秘密。其次,电汇票相对于传统的商业汇票要求单位具有操作计算机的能力,其业务开展在操作上有一定的难度,在进行网上办结的同时又要提交纸质的手续,审批流程较为复杂,增加了办理难度。大部分单位财务会计人员的年龄偏大,对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较低。综上,造成了各方对电汇票业务的认可度低,缺乏主动性。

二、推进电汇票业务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第一,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和制度。政府应该牵头出台新的电子票据法,在原有票据法的基础上增加电子票据的板块,明确规定电子票据业务,保障电子票据交易各方的合法权益。首先,明确电汇票在众多支付手段中的合法地位,确定其信息的准确性,规定录入电子环境中的各类电子汇票信息的格式,严厉打击非法伪造的信息。其次,保障电子汇票业务的有序进行需要建立一个公立性的机构,负责维护行业秩序。该机构负责对单位间的往来票据提供鉴证服务,对于存在异议的电子票据提供最公平的认证,对于单位间日常发生的纠纷和矛盾,由该组织负责调解,维护电子介质的公允。最后,在对票据进行贴现和转贴现时也要增加附加条件,要审核转让的贸易信息,防止利用电子汇票手段进行非法利益的传输。

第二,加大政策扶持。政府要加大对电汇票业务的政策扶持,通过释放一系列的优惠条件来吸引参与者。首先,可以由人民银行牵头将电汇票业务纳入商行的年度考核指标中,刺激商行及时开展电子汇票业务,并完善相关的配套设施。其次,强化电汇票的融资功能,通过政策手段保障利用电汇票融资的合法性。适当提高电汇票的再贴现额度,降低贴现门槛,促进商行开展贴现业务。在电子商行业务开展的初期,可以将此类业务放到有限办结范畴,提高办结效率。单位在选择支付和融资手段时,自然会将电汇票形式作为首选。最后,开展电汇票业务服务试点,试点地区可以适当加大优惠力度,观察运行情况,最后在全部地区推进。

商行层面应当做到:一是在再贴现政策上给予电汇票优惠;二是强化电汇票业务监管,督促各金融机构严格按规定处理电汇票业务;三是各金融机构要加大对电汇票业务推广工作的人、财、物等方面的资源投入。

第三,优化应用环境。在出台了一系列法律和制度后,要建立起一个专业的管理手段,促进电汇票的有序流通。首先,要确保电汇票业务在整个商行范围内的全覆盖,保证各银行间使用一个操作流程和管理方法。尤其是偏远的农村信用社,要由人民银行组织人力予以协助,帮助其建立起电汇票机制。其次,要确保电汇票业务在单位间的覆盖率。由人民银行协同商行,对所管理的单位进行电汇票业务的系统培训,大力宣传电汇票在支付上的便利性,让单位的财务会计人员可以更好地掌握系统的操作。最后,可以建立专门的代理机构,负责帮助单位完成电汇票系统的建立和初期运行,缩短磨合期。

人民银行要不断完善ECDS系统和相关子系统的应用功能,提高电汇票业务操作的便捷性,各商行要在人民银行的指导下,完善ECDS客户端操作界面,简化业务处理流程,为电汇票系统的全面和便捷应用创造条件。同时,建立相关业务咨询、投诉快速处理机制,指定专人处理电汇票业务办理过程中的问题,让客户能真正体验到电汇票快捷、安全、便利的优势。

第四,维护网络安全。基于互联网环境运行的电汇票业务必须把网络安全作为各项工作的首位。政府要出台一系列制度来防范风险,并建立病毒控制机制。建立电汇票业务的单位可以按年度缴纳一定的网络安全维护经费,由政府牵头,建立或雇佣专门的病毒清理机构全方位地排查系统内的风险和病毒,并负责定期的维护。人民银行要担负起监督电汇票安全的责任,完善数据接口控制,保证源头信息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政府要建立网络安全应急预案,组织银行和单位员工参加网络安全知识培训,定期组织演练和演习,保证在病毒入侵时能第一时间采取应对措施。

(作者单位为楚雄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包志斌.电子商業汇票业务推广瓶颈及对策——以宁波地区为例[J].金融市场,2015(7).

[2] 周春艳.目前电子商业汇票业务发展的瓶颈及对策[J].金融经济,2015(30).

[3] 张一凡.欠发达地区电子商业汇票业务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以嘉峪关市为例[J].行业,2016(10).endprint

猜你喜欢

瓶颈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突破乡镇地区幼小衔接的瓶颈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滴水藏海
在突破瓶颈中成长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点击图象问题突破图象瓶颈
闪存能否让数据中心一劳永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