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宁夏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2018-01-09兰文娟

经营者 2017年12期

摘 要 长期以来,我国东西部经济差距明显。宁夏作为西北民族地区,经济总量小,经济发展落后。自经济发展战略提出之后,大到国家,小到省份,都制定了相应的发展战略。宁夏经济发展战略不仅和大的国家战略相一致,也有符合自身发展的地区战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宁夏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经济发展战略。

关键词 经济发展战略 战略演变 战略构建

经济发展战略指导着国家宏观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是国家经济未来发展的风向标。学者们关于经济发展战略的内涵有一个共识,即把战略和经济发展结合起来,或者把经济发展放到战略高度来阐述和应用就形成了经济发展战略。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必须具有根本性、全局性和长远性。宁夏处于西部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战略,对宁夏经济发展而言意义重大。

一、国内研究现状

对于宁夏经济战略的研究可以分为以下两类:一类是对宁夏整体经济发展战略的研究,学者周民良研究了内陆开放型经济下,宁夏应坚持开放的发展主线,在对外、对内开放以及重点产业和区域方面采取不同的战略;学者刘国晨在分析宁夏区位优势和劣势后,提出跨入21世纪宁夏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学者汪建敏则分析在宁夏所处的经济发展环境后,提出了两个“并举”经济发展战略构想。另一类是研究宁夏某个区域单独的经济战略,如学者段庆林以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为前提,仅研究对外开放战略;黄亚玲以沿黄经济区现代农业转型升级需求为出发点,构建了基于产业转型升级下的宁夏沿黄经济区现代农业发展战略;宿杨通过分析引黄灌区、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农业发展现状,构建宁夏特色农业现代化发展战略;刘炜则重点研究了宁夏县域经济战略;陈菁华依托产业集群理论,分析了宁夏重点产业集群发展战略。

从上述研究来看,关于宁夏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文献较少,大部分文献集中在2000年左右,研究时间滞后,对现阶段宁夏发展的参考作用较小。

二、宁夏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宁夏经济发展现状

2011—2016年,宁夏地区生产总值由2102.21亿元增至3150.06亿元,6年间虽增速有所放缓,但都维持在8%以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33043元增至46919元,提高了13876元,社会零售品消费总额由477.6亿元增至850.1亿元,每年增速持续保持在7%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7579元增至27153元,增加9574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5410元增至9852元,增加4442元,城镇化率不断提升,2016年达到56.29%,接近全国城镇化率(见表1)。

2011—2016年,第一产业的增加值每年保持5%的增速,第二产业的增速有所下滑,由2011年17.5%减至7.8%,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逐年增加,但增速缓慢。2016年三大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分别为4.5%、45.5%和50.0%(见表2)。

衡量基础设施建设的固定资产投资由2011年1648.48亿元增至2016年3835.46亿元,投资结构从第二产业投资占主体转变为第三产业占主体;社会零售品总额由477.58亿元增至850.10亿元;进出口总额由154.76亿元增至216.27亿元;金融增加值由2011年134.18亿元增至2015年256.38亿元。

(二)存在问题

近几年来,宁夏经济发展迅速,地区生产总值持续增加,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双双提升,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对外开放程度显著提升。但宁夏经济发展仍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产业结构不合理。宁夏地区经济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费收入、保费支出、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支仅高于青海和西藏,远低于全国其他省区。在三次产业结构占比中,其中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仍未达到50%,低于全国水平。

第二,基础设施落后,对外开放程度不高。固定资产投资同青海、海南基本持平,除高于西藏外,远低于全国其他省区。铁路营运里程、公路里程远低于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其余西北四省。虽然宁夏设立了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但对外开放程度依旧不高,进出口总额仍低于全国其他省区。

第三,创新能力不强,贫困问题突出。目前宁夏经济发展依靠工业,多数产品处在产业链前端和价值链低端,发展方式为粗放型增长,依靠煤炭等不可再生资源带动经济发展,新兴产业尚未形成。宁夏盐池县、同心县、原州区、西吉县、隆德县、泾源县、彭阳县、海原县8个县城为国家级贫困县,2016年宁夏仍有58万贫困人口,城乡发展不平衡现象突出,贫困问题制约着宁夏经济快速发展。

三、宁夏经济发展战略的演变

1958年10月25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正式成立,在不同阶段,宁夏制定了不同的发展战略,以更好地适应和促进经济发展。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实行的是均衡发展战略,各省区依据自然禀赋均衡发展;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实行非均衡发展战略,让东部沿海地区先发展起来。宁夏经济发展战略集中在2000年以后,表3罗列了2000年以后,宁夏制定的经济发展战略。

2000年后,宁夏根据自身实际,每次制定战略的侧重点都不同。沿黄城市带人口集中,经济贡献力大,沿黄经济带战略立足于城市经济带发展,城市经济带带动整个宁夏发展,本质上属于区域内部协调发展战略。而宁夏内陆型经济开发区战略着重于解决宁夏对外开放程度低的问题,本质上属于对外开放战略。空间经济发展战略本质上也属于区域内部协调发展,将地理空間同经济发展相结合,构建出了宁夏经济发展的一主三副,两带两轴的布局。而自治区十二次党代会提出了创新驱动、生态立区、脱贫富民三大战略,这是“十三五”期间提出的,不仅自足于产业转型升级,更是将生态放在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时,针对宁夏地区的贫困问题,要想与全国同步步入全面小康社会,必然要实施脱贫富民战略。endprint

四、宁夏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协同开放战略

从宁夏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入手,结合21世纪宁夏经济战略的演变,构建出下一阶段宁夏经济发展新的战略。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具有战略性、纲领性和引领性。制定宁夏经济发展战略首先要明确基本发展理念。“十三五”规划中明确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这五大理念同样适用于构建宁夏经济战略的发展理念。而战略目标则定位于经济总量增长,产业结构合理,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财政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在战略选择上,宁夏可以实施协同开放战略,回顾宁夏已经制定的战略,都是单方面侧重协调发展或者是开放发展,没有制定将内部协调发展和外部开放战略结合起来的战略。而协同开放战略,既注重宁夏对内发展的协调性,又强调宁夏对外发展的开放性。之所以是协同发展,而非协调发展,是因为协同发展是区域系统里的自然要素、人文要素、经济要素、环境要素的整体协调,比单纯的经济协调范围更广。协同开放战略中的开放指的是双向开放,不仅包括向东开放,更包含向西开放。战略重点集中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生态经济协调发展、深化对外开放合作。

第一,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产业是经济发展的支柱,宁夏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不合理现象长期存在,应以创新驱动带动宁夏优势产业转型,提升宁夏第三产业比重,推动工业向高端化转型升级,提升农业产品附加值和优势,加大对农业产品的开发力度,使经济结构更加合理。

第二,生态经济协调发展。自“十三五”以来,生态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宁夏生态脆弱,水土流失严重,不应以发展经济而牺牲环境,要打造沿黄生态经济带,发展节能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构建科技含量高、污染程度低的生态经济体系。

第三,深化对外开放合作。宁夏处于内陆地区,开放程度较低。可以借助中阿博览会平台,旨在深化对阿开放合作。但博览会“声势远大于实效”,对阿合作仍未探索出一条成功的路径。同时,宁夏同西北其余四省的经济合作较少,未设立共同发展机制。应深化对外开放,借助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持续扩大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

(作者单位为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作者简介:兰文娟(1988—),女,中央民族大学民族经济学博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民族经济学西部大开发。]

参考文献

[1] 林毅夫,刘培林.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与地区收入差距[J].经济研究,2003(3):19-26.

[2] 朱颜,薛忠义,李美宜.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研究综述[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4(4):15-19.

[3] 周民良.促进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考[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0(6):66-71.

[4] 蔡昉,都陽.中国地区经济增长趋同与差异[J].经济研究,2000(10):30-38.

[5] 温军.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选择[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2,29(2):61-73.

[6] 张海亮,张落成.加快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路[J].民族研究,1997(6):43-48.

[7] 施正一.民族经济学导论[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3.

[8] 刘国晨,刘国营.跨入21世纪宁夏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思考[J].宁夏社会科学,2000(2):60-64.

[9] 黄亚玲.基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宁夏沿黄经济区发展现代农业的战略选择[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839-1884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