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春季兴安盟地区降水统计分析
2018-01-09闫文辉
闫文辉
摘 要:文章使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及兴安盟8个国家气象站逐日自动观测数据,对2016年11月到2017年6月的降水量、气温和风等要素进行了统计分析。分析发现:(1)统计时间段内全盟降水总量仅占历年同期的1.79%。(2)无有效降水现象持续时间长。(3)少雨同时伴有气温偏高和大风天气。(4)全盟降水分布:储备期东北部偏多、春耕期中部偏多。
关键词:降水量;旱情;范围;持续
兴安盟地处大兴安岭向松嫩平原过渡带,海拔高度150--1000米,南北长380公里,东西宽320公里,属温带季风气候,全盟总面积59806平方公里,是农牧林结合区。全盟耕地近千万亩,牲畜存栏总头数近千万头(只),全盟森林面积近两千公顷,森林覆盖率约达30%。故而,降水量对本地影响显著。如:底墒不足,延误播种期,加剧草场退化和沙漠化;降水量减少造成地表水源补给不足,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降、河流干枯等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本文通过对2016年11月-2017年6月降水量等气象要素的统计分析,对兴安盟2017年春耕期旱情有更全面的认识。
一、总体概述
干旱通常指淡水总量少,不足以满足人的生存和经济发展的气候现象,是人类面临的主要自然灾害。兴安盟行署办公厅5月份公告:全盟主要河流包括绰尔河、洮儿河、归流河、蛟流河、霍林河来水量仅为多年平均的10%-40%,全盟大中小型水库蓄水量为4.73亿立方米,仅占兴利库容的34%。由于河流来水少,对地下水补给不足,全盟河川地地下水位普遍较往年下降2米-3米,全盟尚有不具备抗旱澆灌的坡耕地1000余万亩。持续加剧的旱情,使兴安盟大面积耕地的土壤墒情跌到了1960年以来的历史最低。
二、相关要素分析
2016年冬季和2017年春季的降水量是土壤底墒的根本储备。因为2016年11月到2017年6月降水量匮乏,以及温度偏高和大风的影响,加速了土壤失墒。
1.去冬今春的降水量储备
2016年11月到2017年3月,我们视为本地区的底墒储备期,降水量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如图1所示,5个月降水总量只有历年同期总量的2.9%-6.6%,减少9成以上。
如图2所示,全盟8个气象台站,只有11月份和2月份有少量降水,其月平均降水量只有0.6mm和0.1mm,较历年月降水量减少均达85%以上。除去阿尔山,其他地方在12月、1月和3月,降水量都为0.0mm。可见,在整个土壤水分的储备期中,降水量严重不足,为春季干旱埋下了伏笔。
2.耕种期的降水量分析
如图3所示,全盟 4-6月份的降水总量占历年同期的平均值不足2%。突泉最少,3个月降水总量0.7mm,历年同期值为120.6mm,只有0.58%。情况相对较好的阿尔山地区,降水量也只有3.4mm。根据农学对有效降水的定义标准,除去植物截留部分,整个耕种期几乎没有有效降水。
三、旱情的空间分布
6月中旬,兴安盟气象局向内蒙古气象局应急减灾处、决策办呈报的旱情分析专报显示,兴安盟东北部主体农区已经达重旱程度,少部分地区为中旱,总体受灾面积超过一半以上。由于入春以来持续高温少雨,大风天气偏多,加上全盟持续无有效性降水过程,导致土壤失墒严重。
四、结语
1.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实况降水量只有历年同期的0.0%-24%。11月-3月有效降水微乎其微,对土壤底墒储备没有积极作用;4-5月全盟月平均降水量不足0.2mm,延缓了我盟的春播进度;而6月份的微量降水对缓解当前旱情意义不大。由于河流来水少,对地下水补给不足,全盟河川地地下水位普遍较往年下降2米-3米。
2.统计时间段内,气温的持续偏高和大风天气,使原本匮乏的降水量,没能对土壤墒情给予储备,反而加速土壤水分的蒸发,使冬春连旱的情况加剧。
3.降水量不是衡量干旱程度的唯一要素。兴安盟中部降水量相对偏多;但旱情分布则是从东南部向西北方向延伸,逐渐缓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