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郊野公园中的山地景观营造研究

2018-01-09简国新

农家科技 2017年10期

简国新

摘 要:随着人类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精神文明的提高,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环境的要求不断增加,生活步伐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人渴望回归自然,来缓解紧张和压力。多彩的景观成为逃离城市喧嚣的手段。郊野公园作为户外休闲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和变化不仅在郊区的开放空间中形成了整体的影响模式,也促进了城市整体空间结构的演变。山地景观有丰富多样的立体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为人们带来不同的审美体验。本文首先通过对郊野公园的认知和了解其特点,探索了山地景观的营造研究。

关键词:郊野公园;山地景观;营造研究

一、郊野公园的概述

郊野公园是游客享受、游玩的郊区活动区域,提供免费娱乐活动场所,公园内通常设有休憩、散步、锻炼等娱乐场地,主要用于促进人们的休闲活动。 在“旅游休闲规划设计手册”中被定义为:“位于城市边缘,自然条件良好而且容易获得的地区”。中国的首例郊野公园是一九七六年兴建的,“郊野公园条例”众并没有明确界定郊野公园。随着国家郊野公园的兴起,不同学者对郊野公园的定义有所不同,但总体而言,专家学者的定义主要来自于地理位置,景观资源,景观评估和功能等几个要素。核心可以总结为三点:位于城市边缘的郊区。良好的可及性良好的自然景观资源,为居民提供户外休闲娱乐的开放公共空间。但到目前为止,公园的概念没有认证权限。郊野公园位于城市郊区,功能和森林公园、城市公园、景区有一定的联系,但从自然,概念,规模上都有根本的区别,详细比较如下:

华佗山公园和珊洲生态园位于中山市开发区,通过铺石筑径、塑造园艺景观、配套文娱康体器材及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成环境优美、设施齐全的集观光、休闲、健身、娱乐等功能为一体郊野公园。而且中山市开发区交通便利,博爱路、东镇东路、逸仙路、康乐大道等主要城市道路贯穿其中,因此随着华佗山公园和珊洲生态园的景观改造提升和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是游客享受、游玩不可多得的郊区活动区域,公园内设有观光、休憩、散步、锻炼等场地,进一步促进人们的休闲活动。尤其是华佗山公园以“外科鼻祖”华佗为历史文脉、以健康产业文化为建园根基,集聚了自然生态、绿色环保、中医理疗、康体运动、休闲养生五大中心功能,游园的同时更是自我升华好时机。

二、景观营造思路

1.公园定位

综合分析用地现状、景观资源和城市周边环境,将华佗山公园和珊洲生态园定性为:以良好的自然 环境为基础,集游憩休闲、康体健身、文化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开放型郊野游园。

2.规划目标

通过规划和治理,将公园建设为自然生态和人文景观完美结合,建设人们乐于向往的郊野游赏绿地,从而更好地发挥公园对城市生态环境、城市景观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使之成为中山市开发区的“绿肺”;力争打造成集游赏健身于一体的生态型郊野公园。

3.规划指导思想

在遵循中山市绿化美化大提升总体规划的前提下。以建设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为指导思想,协调好公园景观建设与游人游赏、休闲的关系,突出公园景观和地域特色。以華佗山的中医药历史文化为依托,以景观建设为基础。休闲娱乐为动力,创造具有良好生态环境、浓厚文化底 蕴的城市户外休息空间,促进公园、城市和生态的全面提升。

4.规划原则

(1)生态性原则。依据生态学和生态恢复理念,在建设规划中顺应地形、尽量依山 就势,随形造景。以植物景观营造为主,保证自然植物群落生态绿量最大化,营造人类 与生态环境和谐性出的局面。

(2)文化性原则。文化是底蕴、是特色。保护好华佗山公园和珊洲生态园己建成的有特点的景点;发掘中山市开发区的历史文化,对乡土艺术和地方文化进行概括、提炼,运用传统的文化符号融入空间环境当中,体现公园的景观和文化特色,带动公园全面发展。

(3)特色性原则。传承华佗山公园和珊洲生态园的山石水体、有价值的历史景观和资源,使华佗山公园和珊洲生态园更加特色化、典型化。

(4)以人为本原则。强调“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注重景观环境的可视性与实用 性的结合,注重人的感受,不同的分区有不同的空间尺度。借鉴古典园林的造景手法同现代手法相结合,将公园造成集观赏游憩、康体健身于一体的景观生态型游憩园。

(5)同构性原则。同构思想揭示出“事物的存在是相互依赖而生”的辩证思想。即 在遵循整体性原则下,强调事物之间融合共存,还说明实物间具有相对性。公园改造结 合显性的山石、水体、植物、建筑与隐性的光影、水声、色彩等相互呼应,相互结合, 使公园形成一种互生、互存、互限、互变的动态平衡关系。

三、郊野公园中的山地景观营造研究

1.山地景观的保留与提升

山地景观在转型的过程中,应保留原有的地形,保持原山脉和岩石的自然特征。在生态保护的前提下,应对地形和地貌进行合理分析,并根据功能要求改进和重构人造空间(徐静,2009)。根据地形,三维扩张的公共空间,在垂直扩展的交通环节中,通过台阶或植被路面来解决高差的问题,使景观更具有立体感,从而三维化旅游系统(徐倩,2010)。另外,施工过程应适应当地条件,因地制宜,在建设人文景观的基础上保留原有山区特点,不对当地自然造成破坏的同时节约资源,同时灵活引入植被,草图等景观要素,创造丰富的景观亮点,使其成为自然景观的延续和优化。山地公园的地形设计应结合功能进行分区,如安静的休息区,阳光浴区,在规划山林时保留原始的地形起伏,让安静的休息区,利用地形和植物构造空间围墙,建立一个安静的私人空间,充分实现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的思想。

2.山地景观的整合与创新

所谓的整合,适合调整系统的内部要素和环境之间的关系,避免元素与现状之间的分散。其目的是形成新的秩序,实现新的整合。

(1)山水景观要素整合。山地景观与非山地景观的地形高度差异是最大的区别。地形的起伏构成了三维体积的山体,丰富的垂直三维空间,为游客提供了不可预测的视觉体验,提供丰富的视觉体验。山水中的水有山体软化的效果,自然形成的水系在安静的岩石、天然岩石和天然水体中活跃,山体风光丰富,纹理变化丰富(张莉莉,2008)。山地景观空间由于具体位置、自然元素的组成高于人造元素。但构建休闲空间将不可避免地有人为的痕迹,两者的有效整合是提升山体景观的关键之处。endprint

(2)引入其它景观实体要素。只依靠山地转型,完成空间塑造是不科学的,山地景观规划,我们需要通过其他景观元素(如植物,建筑物等)建立公共空间,创造更多的空间环境,如在山地景观的设计中引入植物元素,主要分为前景、中景和背景三种,前景主要是大草坪;中景以多年生宿根植物为主,如宫粉紫荆,黄花风铃木,红花风铃木,蓝花楹,红花楹,勒杜鹃等;背景以桂花、黎朔、山杜英等常绿乔灌木为主,具有较强的观赏性。

植物与地形的不同组合

(3)改造垂直山体界面。通过修改地形坡度,缓解由空间极限和负空间属性带来的高度差异。因此,通过改变山坡,调整空间特性,达到预期的目的。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一个完整的山景休闲空间由休闲场所、自然景观、娱乐设施等多种娱乐分区组成,即每个娱乐空间都有自己的特点。从这个层次来看,各类休闲空间整合的重点是形成空间发展的错位,避免景观功能遗漏造成的地形限制。形成功能空间相辅相成。从娱乐空间角度考虑娱乐功能与其他功能的整合(叶达福,2000)。山体景观的建设,除娱乐活动外,同样需要注重保护植被和生物多样性,保持水土生态功能,实现持续的生态发展。因此,在山区景观规划建設中必须处理好地形和娱乐功能的关系。如果景区植被贫瘠,环境污染严重,后果将及其严重,不仅会损害公园建设者利益,还会严重危害当地生态环境,对人类和自然造成严重破坏,因此应该发展可持续的和可再生的娱乐活动(周维权,1999)。因此,山地景观空间娱乐功能建设要以其他功能为前提,然后布置娱乐功能和施工。实现人与自然、休闲娱乐与生态自然的相互依存,共同发展。

四、结语

本文首先充分了解了郊野公园的特点和区别,再对郊野公园的山地景观营造思路进行了详细讨论,最后我们探讨了如何在郊野公园营造山地景观,首先我们需要保留和提升山地景观,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提升,再进行整合创新,避免各部分的不协调构建新秩序,成功实现郊野公园的山地景观建设。

参考文献:

[1]刘斌, 李向郊野公园乡土景观表达与营造的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6 (21):21-22.

[2]周丁.山地校园景观空间形态的比较分析——以重庆高校新老校区景观环境为例[J].美术大观, 2016 (4) :114-115.

[3]黄巾.浅谈山地景观的意境结合——君阅天下景观设计心得[J].花卉, 2016 (24) :16-1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