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检验检测实验室如何做好质量监督工作

2018-01-09李惠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32期
关键词:实验室领域监督

李惠

摘 要 近年来,随着质量管理体系的深入发展,检测实验室的质量监督工作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检测实验室的管理是一个持续改进、不断完善的过程,质量监督工作是质量管理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内部质量保证的主要环节,也是检测实验室管理的难点。因此,本文首先对实验室质量监督的定义质量监督员的设置进行了概述,详细探讨了实验室质量监督工作的内容,旨在确保实验室质量体系有效运行。

关键词 检测实验室 质量监督工作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实验室的质量监督是内部质量保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实验室产品质量满足要求的重要手段,也是实验室质量管理的难点。但在实际工作中,质量监督工作往往未起到应有的作用,做不到充分的监督,使检刚实验室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出现各项质量活动及结果偏离规定的现象。因此,有效地进行检刚实验室的质量控制,从而确保实验室质量体系有效运行,对实验室产品质量满足要求十分必要。

1实验室质量监督的定义

实验室质量监督是指为确保实验室内的检测校准活动满足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连续监视和验证实验活动中的人员、设施、环境等影响实验数据的因素,并分析记录结果。它是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方面,同时也是管理者对检测校准工作实施监管的重要渠道。质量监督是在一个机构最高管理者的授权下开展,代表最高管理者实施质量监督,是检测校准全过程有效运行的保证。

2质量监督员的设置

CNAS-CL01《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4.1.5(g)的规定,由熟悉各项检测和/或校准的方法、程序、目的和结果评价的人员,对检测和校准人员包括在培员工进行充分地监督。评审工作中出现质量监督员的设置问题主要是围绕如何做好“充分”的监督,从两个方面来探讨。

(1)质量监督员应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丰富的工作经验。很多实验室在设置质量监督员时首先考虑由实验室负责人兼任质量监督员,实验室负责人从知识、能力和经验上都符合要求,从管理上也更容易开展工作,但也正是由于实验室负责人的一部分精力放在管理上,很容易出现监督的空白。当有客户投诉或工作会议等事项需要解决时,往往会失去对实验室人员检测工作的监督,这也是评审工作中容易出现的质量监督员设置数量小足的小符合项。因此实验室在设置质量监督员时,应至少设置2名以上质量监督员,才能做到充分地监督。

(2)质量监督员要在自己熟悉的专业领域里进行监督。一个实验室涉及的检测领域会有很多类型,如力学领域、化學领域、光谱领域、色谱领域等,每个领域都需要多年的工作积累才能成为这一领域的技术骨干,不可能让一名熟悉力学领域的人员去监督色谱实验过程;或者一个复合型的实验室认证的产品种类很多,既有轻工类产品又有化工类产品,也不可能让一名善长轻工类产品检测的人员去监督检测化工类产品的过程,这也是评审工作中容易出现的部分领域未设置监督员的小符合项。所谓术业有专攻,应充分考虑人员的专业能力,在小同的领域里分别设置质量监督员。

3实验室质量监督工作的内容

3.1监督检测所使用的资源

监督检测所使用的资源有:(1)人员。主要是指在一线工作的人员,要重点监督新上岗人员、在培人员和转岗人员,加强岗前培训,培训合格后方可独立上岗,在此期间,质量监督员必须监督其所从事的检测工作过程,对人员的监督主要是监督他们是否严格执行作业指导书规定的方法,是否形成及时、准确、清晰、完整的记录。(2)方法。主要是指检测的技术依据,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相关的作业指导书。对方法的基本要求是必须为现行有效的版本并受控,当技术依据的版本发生变化时,实验室必须及时、正确地使用新方法。(3)设备。主要是指用于完成检测任务的装置及相关的辅助设备和设施。对设备资源的基本要求是功能正常,在有效的检定或校准周期内,有完整的档案和及时的验收、使用、维修记录。(4)环境条件。包含的内容较多,有温度、湿度、大气压力、振动、电磁十扰、灰尘和交叉污染等,不同的项目和仪器设备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不同。(5)样品管理。监督检测样品的交接、保管和检后处置,样品的制备及状态标志是否按照体系文件的规定进行管理。(6)标准物质。标准物质是否按照规定的条件保存,是否使用证标准物质或是否能溯源到国家标准,标准物质在使用前有无溯源验证,使用是否有记录等。

3.2监督检测工作的全过程

监督检测全过程时,质量监督员应抓住重点环节,如人员业务素质、项目操作复杂程度、仪器设备操作的难易程度、环境条件或其他十扰量的影响、客户的特殊需求和检测的性质(常规、仲裁、验收性质、内外部质量控制)等。监督全过程时,质量监督员要善于依据实际情况,重点监督对检测结果产生较大影响的因素或环节,通常情况下,应监督检测的实施阶段,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不限于)着手:(1)实际操作是否正确规范(包括设施、设备的操作等)。(2)是否严格按作业指导书操作。(3)所使用的试剂、器皿、仪器设备、标准等是否符合要求。(4)是否采取一定的质控手段,质控手段应用是否正确合理。(5)检测过程中环境条件是否满足项目或设备的要求。(6)原始记录填写是否及时、正确。

3.3监督检测结果报告

报告是检测过程的结果,也是通常说的产品,是具有一定法律效率的质量凭证。报告体现了一个检测机构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判断一份报告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检测报告一般包括满足准则要求的全部信息、检测的数据(特殊情况下包含测量不确定度)和结果判断依据三部分内容。只有在检查中及时发现问题,才能采取纠正措施彻底整改,使检测过程和结果满足规定的要求。

此外,还应加强质量监督员间的沟通,通过沟通形成监督员的共识,使不同部门不同专业领域的监督员对管理要求有统一的理解。交流质量监督工作中出现问题的解决方法,交流监督工作的方法、技巧等,从而使监督工作更为有效地开展。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实验室应充分认识质量监督工作的重要性,发挥质量监督员的作用,提高质量监督工作的有效性,不断提升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和整体素质,从而提高工作质量,满足客户和准则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卢洪源,郭晓霖.检验检测实验室如何做好质量监督工作[J].现代食品,2016(17):15-17.

[2] 宋庆庆,袁红.如何做好特种产品质量监督检测机构的实验室认可工作[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79-80.endprint

猜你喜欢

实验室领域监督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领域·对峙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夯实监督之基
新常态下推动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初探
肯定与质疑:“慕课”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应用
3D 打印:先进制造领域的必争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