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程序在骨科创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2018-01-09陈萍
陈萍
【摘要】 目的 探究并分析将预见性护理应用在骨科创伤病患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期间在我院骨科接受治疗的100例创伤病患作为对象进行研究,采取随机分配的方式将病患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0例。给予对照组病患常规性护理,而对实验组病患则实施预见性护理。对两组不同方式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实验组的有效急救时间为(50.59±9.79)分、住院时间为(14.01±2.23)天,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有效急救时间(77.24±14.73)分以及住院时间(17.04±2.29)天,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病患发生并发症的几率为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预见性护理应用在骨科创伤病患临床护理中,不仅能够有效促进病患的康复,同时还能够降低病患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上的广泛应用。
【关键词】 预见性护理;骨科;创伤;临床价值
在医院的临床护理中,所谓的预见性护理就是指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工作前,对病患可能将会发生的问题进行提前的预测,明确护理工作的重点,并尽早采取防御措施,进而使病患的痛苦能够极大程度的降到最低,使护理质量得到提升。对于骨科创伤型病患而言,其大多事发突然且伤情严重,通常在病患受伤后一天内都具有较高的死亡率。预见性护理的干预能够使病患的生命得到挽救,也是保障后续治疗的关键[ 1 ]。所以,将预见性护理应用在骨科创伤病患临床护理中是非常重要的。本次研究将针对骨科创伤型病患开展预见性护理,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5年3月~2017年3月期间在我院骨科接受治疗的100例创伤病患作为对象进行研究,采取堆积分配法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0例。其中,实验组男性34例,女性16例,年龄分布在21~62岁之间,创伤原因分别为:交通事故29例,坠落伤14例以及殴打伤7例;对照组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分布在23~59岁之间,创伤原因分别为:交通事故26例,坠落伤21例以及殴打伤3例;对比两组病患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常规性的护理方式,其中包括检测病患的生命體征,根据医生的旨意为病患创建静脉通道,进行相关手术的准备工作,并将病患送至手术室中。此外,还要对病患进行健康教育指导,至病患健康出院。对实验组则采取预见性护理。
1.2.1 入院评估
构建绿色通道,为病患立即办理入院的相关手续[ 2 ]。对病患的病史、伤情心理承受能力以及临床症状等进行分析,并制定出针对性的护理方案。
1.2.2 急救护理
对病患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的观察,如发现病患出现呼吸道阻塞,则立即对其进行人工呼吸、吸痰以及吸氧处理,使病患缺氧的状态得到改善。为病患建立静脉通道,倘若病患伴有休克,则需要多建立一条静脉通道,严重时可做静脉置管或静脉切开处理。对出血严重的病患,应该对其出血部位采取止血措施。
1.2.3 手术前准备
对病患进行手术前的各项检查,做好备血工作,各项医疗药品以及器械的准备,保障手术工作的顺利进行。
1.2.4 手术后的护理
对病患的脸色、尿量、血压以及脉搏等变化进行密切的监测,并根据病患创伤的情况对其进行体位护理。根据病患疼痛的程度、部位和性质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选择适当的方式转移病患的注意力,使病患的情绪得到缓解。在对病患的体位进行转换的时候,要尽可能保护病患的伤口面,防治被摩擦和挤压,造成病患疼痛的增加。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病患的有效急救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发生并发症的几率进行记录。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情况对比
实验组的有效急救时间为(50.59±9.79)分、住院时间为(14.01±2.23)天,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有效急救时间(77.24±14.73)分以及住院时间(17.04±2.29)天,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发生并发症的几率对比
实验组病患发生并发症的几率为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如下表1:
3 讨论
所谓的预见性护理就是护理人员在对病患心理、病例以及生理状态进行评估的基础上,根据临床护理经验为其制定针对性的超前护理措施,使对病患的治疗能够做到即时性的防范。在临床护理中应用预见性护理的主要目的在于充分认知、有效预防以及积极处理并发症或一些突发性情况,为病患提供有效性且目的性的护理。由于顾客创伤病患的病情较为复杂,且具有较强的突发性特点,因此临床护理的难度也较大[ 3 ]。预见性护理的应用,能够使各项工作得到提前准备,且能够对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提前预防,使临床工作得到有效的协调,极大程度的缩短病患有效抢救以及住院时间,降低病患出现并发生的几率,使病患的病情得到迅速的康复。在本次研究中,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期间在我院骨科接受治疗的100例创伤病患作为研究对象,实验组的有效急救时间为(50.59±9.79)分、住院时间为(14.01±2.23)天,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有效急救时间(77.24±14.73)分以及住院时间(17.04±2.29)天,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病患发生并发症的几率为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将预见性护理应用在骨科创伤病患临床护理中,不仅能够有效促进病患的康复,同时还能够降低病患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上的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 1 ] 熊邦凤.预见性护理程序在骨科创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1):215.
[ 2 ] 贾勇.骨科创伤患者护理中应用预见性护理程序的探讨[J].中国伤残学,2014,22(08):220-221.
[ 3 ] 曲艺.预见性护理程序在创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3):670-67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