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论图书馆空间存在之必要性

2018-01-09施小青

青年时代 2017年35期
关键词:阅读交际

施小青

摘 要:人是群居动物,人活着就是活在人际关系中。从普遍存在的手机低头族来看,似乎人们之间不太关注空间上近距离的交流,所以有人预言实体图书馆终将慢慢消亡。但是本人不以为然。心理学家马斯洛总结的人生需求,从低级到高级,依次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均和人际关系密切相关。“需求”获得满足,即会收获快乐。本文从图书馆空间对满足人的交际需要的重要性来谈图书馆实体空间存在的必要。

关键词:图书馆空间;人的需求;阅读;交际

居住空间是第一空间,工作空间是第二空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在图书馆、美术馆、展览馆等第三空间的场所驻留的时间会增加,而图书馆毫无疑问是第三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7年11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正式颁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跨入新时代的歷史时刻,彰显了公共图书馆事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体现了公共图书馆在新时代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作用,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图书馆界乃至公共文化工作者的职业自豪与使命担当,公共图书馆法历史性地成为我国历经百余年的公共图书馆事业跨入新时代的标志。它将引领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方向。宗旨是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传承人类文明,坚定文化自信;明确公共图书馆是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其本质功能;规定公共图书馆应当按照平等、开放、共享的要求向社会公众提供服务。

此前的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分组审议了公共图书馆法草案。第四十七条规定:“国家鼓励学校图书馆、科研机构图书馆以及其他类型图书馆向社会公众开放。”审议中,一些常委会委员认为应更好地发挥现有图书馆资源效能,进一步扩大现有图书馆的开放度,特别是一些专业性的,比如学校的、研究机构的图书馆可以进一步开放。明确国家图书馆的性质功能是除自身独特的功能外,还具有公共图书馆的职能。

一、图书馆空间不会终结:图书馆实体空间是满足人交际需求的重要途径之一

台湾作家罗兰说:人是自然界的一份子。现代文明却让人与自然界其他的生命隔离,而只代以人工制造的玩偶。这种生存上的孤绝之感,和环境中毫无生机的枯燥之感,使整个人生缺乏情趣。

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出发,人的所有精神需求都和人际关系相连。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不时在进行虚拟交际(QQ,微信,facebook等等)与现实交际。但是面对屏幕交流时参与的情感交流相对较少,偶尔能用表情符号来勉强表达,并容易在看不见的情况下产生误会。在咨询中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对恋爱的学生,其中一个在群聊里发了自以为合适的表情符号,结果遭来其他人的白眼与误解......搞得非常尴尬。原因就是每个人对表情符号的理解有差异。正因为这样,湖北一个研究生专门针对手机表情符号写了一篇相关文章,里面提到作者自己和恋爱对象因为对符号的理解与运用的差异差点导致分手的亲身经历。

人的交际不仅为完成实际功能比如和人交流,还有作为群体动物需要的安全感,价值感,归属感,认可感......这一些很多时候需要在一个空间里通过服务与被服务,语言,表情,眼神,动作等交流来完成。看得到摸得着的情绪情感的直接传递是无法在虚拟中实现的,虽然可以视频聊天,但还是与面对面触手可及有差距。比如直接当面表扬认可比间接效果要好。所以人们除了虚拟交际,更离不开现实交际。

二、实体图书馆空间具有满足人们相关需求的效果

宅男宅女的增多带动了快递的发展,但是不管是谁都需要走出去和他人直接交流,就像一个人不能永远吃外卖快餐,总要去饭馆吃饭或自己动手买菜烧饭一样,因为快餐与餐馆就餐时完全不一样的心理感受。那么图书馆实体空间给予读者就是完全不同于QQ、微信的体验,可以带给读者一种交流的气场及提供魅力的空间,是一种面对面更直接真实更形象生动的交流。

央视的一档“朗读者”节目曾非常火爆。我们知道朗读本身是很个人的行为,通常意义的理解就是一个人拿一本书在比较安静的地方发声阅读,更多的是发生在小学生时代。那么为什么一档朗读的节目会如此受欢迎?当朗读厅出现在杭州市民阳台、浙江图书馆以及部分高校时为什么有那么多的读者排着长队等候朗读,大家很清楚其中仅有个别读者可以成为进入央视大厅朗读的幸运者。我想自然是当一个人进行朗读时是一种很个人的行为,是个人与书本之间的情感交流,而当朗读行为发生在一个演播大厅时,朗读变成了读者与观众通过交流而产生共鸣并且传播了读者相应的故事情感的过程,它的影响面显而易见更广更大更深,激发更多的人去关注自身的人文意识与生存价值。以色列作家尤瓦尔.哈拉利在《未来简史》中说:未来人们会关注三件事,其中之一是幸福,而朗读能让人回到最初思考的问题:幸福是什么?让人能够不那么浮躁、功利,让人去想一想一个人究竟需要什么能感觉到幸福;而不是停留在以为只要有钱就会幸福的浅层面(有许多实例说明可以共患难却做不到共享受,说明钱不能长久地让人保持幸福感)。当朗读行为发生在一个公众平台时,它会发生比一个人朗读时高很多几何级的情绪情感体验;并且能同时满足个体与他人的互动交流需要,得到他人的认可以及满足人的归属感(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这是一个人在封闭的私人空间内朗读时无法实现的。

三、图书馆形态日益多元化,实体图书馆不断创新,满足人们新的需求

图书馆推出了移动图书馆之后,读者可以在手机上进行阅读,体现出数字图书馆的魅力。

2016年下半年,杭州图书馆“悦读”服务又升级,干脆推出了一个动动手指可以直接通过微信平台借书,快递送书到家的“悦借”服务,简直是“懒癌患者”的福音,把杭州人的读书热情再次引爆。

我们不否认快递图书到家给读者带去了非常多的快捷方便,这是互联网+时代迟早会出现的现象,读者总有一天会体验这样的借书感受,可以满足部分读者的需求或者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读者的需求。但是读者还需要从现实体验借书的乐趣,图书馆实体空间的真实交流感觉还是必不可少的。这两种模式或其他更多的模式同时并存,都是允许的必要的,并不矛盾,读者有更多的方式可以选择 。

比如24小时书店,图书馆空间被更充分利用并发挥价值。安徽合肥一家24小时营业的书店工作人员说,在这过夜的很多是拾荒者和无家可归的流浪者,也有离家出走的人和自习的学生,书店从来不驱赶任何人。有记者深夜探访发现,当大部分顾客离去,的确有一些人悄悄在书店里安然入睡。

杭州也有24小时不打烊书店。24小时营业模式为市民提供的不仅仅是一间书店的功能,更多的是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晚间阅读、安静休憩的场所。

有道是,“当整个城市沉入黑夜,总有一盏灯为你亮着。”可想而知书店空间对一些读者而言是多么重要。

还有已经坚持4年的杭州百公里毅行大会公益乡村图书馆创建负责人钱燕子说的:设立公益捐书,建立乡村图书馆,它的实际作用和象征意义都非常好。一个是阅读对于青少年来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发展和自我教育的方式,同时对于用电子产品比较多的成人来说,创建这个图书馆希望人们离书本的阅读不要越来越远。

还有很多人喜欢纸质书,喜欢在图书馆阅读的大有人在,喜欢感受借书的过程中书本传递的那种踏实感满足感,我本人就是其中之一。

可以说:将来不是不需要图书馆空间,而是图书馆一直会演变,图书馆空间的多元化发展,满足人的不同

需求。

如第三代图书馆注重可接近性,体现更多功能:即在互联网时代,拉近与读者之间的距离是图书馆的不懈追求。图书馆不仅要設立于城市及社区的中心地带,以缩短服务半径,而且要注重馆内交流的便利性。

能促进知识流通;能创新交流环境;注重多元素养;激发社群活力。图书馆是一个区域的精神象征,人们从图书馆就能感受到这一区域的历史底蕴、文化特点及社区精神,因此每一个图书馆都是独特的。

从我们学校图书馆的情况来看,每天来图书馆的学生数量众多,一到五楼因为装修不同环境好差存在明显差别,环境好的几层阅读位置明显比条件相对差的楼层要抢手。社会图书馆也同样,杭图浙图等图书馆不断细分,体现特色与专业,功能越来越齐全;滨江的钟书阁、天子岭环保图书馆等都把图书馆装修得非常舒心自然,别具一格,让走进图书馆的你不经意间喜欢它爱上它并需要它。所以图书馆实体空间不仅会一直存在,而且还会越来越满足人们除了借阅之外的更多需求。

克里斯托弗.莫利在《门》一书中说:开门和关门是人活一世最耐人寻味的动作,在一扇扇门中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啊?当你打开图书馆大门,心灵躲进宁静的空间,静静地阅读与思考,然后再回头出去轻轻地关上,相信此时的你已有所改变。

参考文献:

[1]吴建中.《空间再造与图书馆创新》[R].上海徐汇区图书馆2017,6,22.

[2]综合新华社报道.高校图书馆该不该向社会开放?[N]. 杭州《都市快报》,2017-11-12(A07版).

猜你喜欢

阅读交际
情景交际
情景交际
基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以读促写”与“以改促写”英语写作教学对比研究
口语交际课需要在潜移默化中进行
交际失败的认知语用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