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融合发展”理念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研究
2018-01-09王晓冬
王晓冬
摘 要:立德树人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务,新形势下我们应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思路、新路径,在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的基础上,坚持以“融合发展”理念为先导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创新;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对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作出了重大部署,他深刻分析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问题新任务,明确指出了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目标要求。新时代新形势我们必须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思路、新路径,在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的基础上,坚持以“融合发展”理念为先导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融合发展”理念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遵循的“三个坚持”
融合、创新不是打破常规、颠覆重建,思想政治教育有自身的基本规律,学生发展也有内在成长规律,融合、创新发展应注重坚持事物自有规律。
1.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 人才培养是高校最核心的任务,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将价值塑造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深度融合,大学不能迷失教育的本来目标,应回归育人本位,坚守育人初心。通过实施“立心筑魂”、“价值引领”和“榜样示范”三大工程,进一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效融入和转化,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涵养以天下为己任的家国情怀,增强奉献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使命感,以德立身、以德立学。
2.坚持“以人为本”工作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2]在工作实践中贯彻“以人为本”应做到三个注重,注重把握价值取向:思想政治工作根本的价值取向就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成才,这是出发点也是落脚点;注重遵循工作规律:清楚我们教育对象的特点和需要,尊重差异性,把握层次性,遵循思想政治工作人性化、平等性、主体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特点;注重讲究工作方式,建立因材施教工作体系,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满足学生实际需求,注重体现人文关怀,真正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到学生心中。
3.坚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工作要求。做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同样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这是新任务、新时期、新形势下做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总要求。因事而化,就是要把准学生的思想脉搏,积极回应学生思想关切,帮助学生解疑释惑,引领学生成长成才。因时而进,就是要紧跟时代的发展进路,牢牢抓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主题,捕捉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时机因时制宜、应时而动、顺时而进。因势而新,就是要适应情势的演进常态,结合世界新变局、社会新变革,适应广大学生网上学习生活的新常态。[3]
二、“融合发展”理念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现路径
新形势下推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理念对于汇聚各类教育力量,促进教育资源融通整合、优势互补发挥着积极作用,为高校立德树人注入不竭动力。
1.注重辅导员与专业教师两支队伍的双向融合,形成全员育人的协同效应。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靠专职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也要靠行政管理领导干部、专业教师、思政课教师等队伍,使他们在融合中形成教育合力,实现高校整体育人的综合效应。[4]工作实际中,应鼓励各学科专业教师成为高校德育工作的兼职力量,可以实施领导干部联系班级制度、班主任工作制度、朋辈辅导员制度,开展“家长开放日”、辅导员家访等活动,切实增强高校德育主体力量的融合,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立德树人的任务之中,让全员育人在实际工作中落地生根。
2.注重传统与现代两种教育方式的差异与互融,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当代大学生群体特点和个性需求更加鲜明,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日趋明显。这要求我们必须紧紧围绕大学生实际,根据不同学生特点、不同实际情况,教育方式也必须将总体上的“漫灌”与因人而异的“滴灌”结合起来,注重精细化思想工作,瞄准学生个性化需求,解决大学生实际困难和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同时,还需注意教育引导方式和表达方式,多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易于接受的方式,多用鲜活故事,互动交流,以理服人,以情动人。
3.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基础文明养成教育相互融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以“三项教育”主题活动统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基础文明养成教育三个方面相互贯通、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校园文化氛围建设、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生教育管理服务环节相互融合渗透,坚持贯穿结合融入、落细落小落实的原则,进一步深化教育内涵,创新活动形式,围绕专业特点,打造品牌特色,增强教育效果。
4.注重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互融合,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和期待。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把握“全视角”即全过程、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育人。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各门课程的教学以及实践活动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要做到理想信念、道德品质、知识能力、身心健康等全方位着力,培养有情怀、有担当、有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努力实现第一课堂、第二课堂以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领域集成作用,同时还要充分调动整合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多要素,共同发挥育人功能。应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和服务学生的过程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大力推进第二课堂建设,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过程中不断提升综合素质。
5.注重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技术高度融合,抢占新阵地、增强时代感。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无人不网”“无处不网”“无时不网”,已经成为描摹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题词。“谁赢得了互联网,谁就赢得了青年。”健全各级主页、新闻网、信息门户、官方论坛等传统网络平台,完善以微博、微信、手机报等新媒体平台,搭建起“学校、部门、学院、班级、学生组织”五级网络工作平台;打造思想理论教育资源网站、学生主题教育网站、网络互动社区、网络文化工作室、辅导员博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博客、校园微信等网络平台;发动学生骨干创作、推广优秀网络文化作品,开展优秀网络文化产品评选活动,提升网络育人工作实效,打造高校网络思想文化高地。
6.注重校园文化活动与社会实践广泛融合,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承载着重要的德育资源。要充分发挥地域红色资源和文化底蕴,将其贯穿社会实践、主题教育等各类活动中;构建体现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精品,增强影响力和感召力;建立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制作推送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文化作品。积极开展富有实效的政策宣讲、教育关爱、医疗服务、校友寻访、红色经典学习、科技兴农帮扶、文化艺术展演、就业创业发展、美丽中国调研等多项社会实践活动;汇编大学生社会实践成果集,举办“实践归来话收获”社会实践成果展示暨优秀社会实践团队评选活动,扩大实践成果的覆盖面。
参考文献:
[1][2]習近平.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9.
[3]魏强,周琳.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做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7(03)
[4]房广顺,李鸿凯.推进以立德树人为中心的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J],思想教育研究,2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