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资本主义文化矛盾问题研究
2018-01-09王梦晨
王梦晨
摘 要:马克思主义視域下,经济危机在现实层面上作为当代资本主义总体危机的整体维度,使得当代资本主义文化在人们生活方式、价值观、精神世界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矛盾,本文在了解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三大文化思潮的基础上,阐述了文化矛盾的表现形式,并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阐释文化矛盾的根源,最后提出了相关解决方式以及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
关键词:当代资本主义;文化矛盾;社会主义
一、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文化思潮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不断发展变化,进而影响文化不断改变、各种文化思潮相继出现,它们同时存在于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彼此之间相互影响和制约。
(一)大众文化
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各种信息传播工具得以广泛普及,如电视、电脑几乎进入每一个普通家庭,网络的兴起又使得各种信息资源迅速广泛传播。普通大众家庭就能够接触到原本只有少数的社会精英才能接触到的文化产品。同时,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劳动工作自动化水平也随之提高,工作时间缩短,人们就拥有大量的闲暇时间去享受各种各样的文化产品,使文化不在单单属于精英分子,使文化不再是那种远离经济、市场的独特、高雅的文化。
大众文化使文化逐步走向商品化,各种文化产品也相继被生产出供人消费,比如电视剧、综艺节目等。大众文化是一种流行的、消闲的文化,它迎合了大众的兴趣、受到追捧、缓解工作压力。它减弱了传统文化固有的宣传教育的特点,同时增强了其娱乐、消闲、商业的性质。大众文化作为当代资本主义的一种典型文化思潮,它操纵着大众的思想和心理,但缺少批判性和否定性,是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肯定的文化。沉溺在大众文化中的人们往往丧失了个人独立、自由的意识,也丧失了革命的批判意识。
(二)网络文化
网络文化具有共时性的特点,它打破了传统文化传播上的时差性。网络文化还具有开放性的特点,能够克服文化传播的地域局限性,网络文化是全球化、跨地域的,它推动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此外,网络文化拥有更新的存在方式和活动方式、超越了传统文化纯语言的方式,例如我们所看到的图像、数据、声音等,因此网络文化还具有超文字、超语言化的特点。网络文化的出现自然也推动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大众文化的潮流。
(三)后现代文化
二战后,随着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向后工业社会转变,当代资本主义文化也就出现了后现代化的趋势。后现代文化的特点有四:反抗性、解构性、多元性、相对性。首先,这种文化潮流是对西方传统文化的一种反抗,是对资本主义正统文化的超越和对抗,以其独特的文化形式来反抗主流文化;其次,后现代文化是对旧的文化的否定、反抗,这也标志着它对旧的文化的破坏、解构,表明它是批判性的而非建设性的;第三,后现代主义倡导多样性、差异性、个体性,而否定一元性的、统一性的、一致性的存在。后现代主义认为应该尊重的是不同的个体、差异的存在;第四,后现代文化反对绝对、统一且普遍价值标准,认为任何个体、差异都是合理存在的,不用区别高雅和通俗、精英和大众,甚至不用去区别艺术和生活。
后现代文化突出表现后工业社会的超传统、超现代的样式,不需要一致统一,保留不确定性、偶然性,不要任何中心、界限,陷入了一种非理性主义。[1]
二、当代资本主义文化矛盾的表现形式
随着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逐渐加深、资本与劳动产生分离和对立,资本对人的个性的压抑逐渐加剧,从而体现出了资本主义文化在人方式、价值观和精神世界中的矛盾。
(一)生活方式上的矛盾
资本主义的生活方式是“物支配人”。资本主义使商品消费成为了剥削雇佣工人、获取剩余价值的手段。资本激发了人的物欲和享受欲。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出现了市场化、利益化,“人人为自己”的金钱关系的生活方式的产生,成了人与人之间的疏远、冷漠和产生空虚的社会心理氛围,反映了人性的一种扭曲。[2]
另外,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上也出现不协调,一方面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却是人们精神上的退化、思想的空虚。科技进步使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人们被科学所奴役,深处异化的状态。人的生活被机械化,需要心理机制被异化,造成马尔库塞口中所谓的“单向度的人”。
(二)价值观上的矛盾
资本主义价值观的核心是个人主义,重视个人利益,追求高收入、高地位、高消费享受的个人成功,个人主义限制了个体思维视野及个人情感生活,使个体丧失了对整个世界的关注和对人类群体的关心,丧失了获取知识的渴望和对文化的兴趣,使人精神蜕化,对一切意识形态的东西感到枯燥无味。后现代主义文化提出极端的个人主义,这种价值观上的矛盾最终就会导致犯罪、诈骗等严重的社会道德危机的出现。
(三)精神世界上的矛盾
资本主义社会科技进步、物质文明日益发展,但是随之而来的却是精神世界的堕落。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和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尽管给人带来种种便利,却也同时加剧了社会的畸形和人的异化,使资本主义社会产生了精神匮乏症。人们对人性、对理性陷入了深深的绝望,非理性的现代主义文化应运而生,它表现出对现代社会的反叛,它反文化反理性反社会反文明、反人类…其精神特质就是在人与自我、与社会、与自然的关系上表现出全面的扭曲和变形,以及由此而产生精神创伤和变态心理,与人的异化和扭曲。
三、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文化矛盾的揭示
早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在以“异化劳动”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文化矛盾的根源---私有制。[3]马克思指出,私有财产的本质根源并不在与人相异化的对象的形态中,而在于人主体本身的异化,正因为人劳动的异化的存在,才有了资本主义所有制私有财产的存在。马克思提出的未来会实现的共产主义即是对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否定或扬弃,但其并不取消私有财产运动和人的自我异化过程中所产生的积极成果。endprint
马克思曾有过對资本主义文化矛盾的论述,一方面是其给社会发展带来的动力,另一方面是其带来的灾难:“机器具有减少人类劳动和使劳动更有成效的神奇力量,然而却引起了饥饿和过度的疲劳。技术的胜利,似乎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来的。”[4]马克思认为工业、科技和贫困、衰败之间的对抗,由雇佣劳动和资本造成的商品奴役人的现象,在资本主义社会无法避免,这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矛盾的结果。只有通过无产阶级革命,由工人阶级掌握社会生产力,才能解决这种矛盾的对抗。[5]
四、解决当代资本主义文化矛盾的思路
著名的思想家丹尼尔·贝尔曾提到:文化只能与经济同步,经济机制不改变,文化无能为力。[6]解决资本主义文化矛盾的思路无非是转于政治,通过国家机器的行政行为干预发展模式,恢复社会的道义性存在,使文化危机成为纯粹的文化事件,不让其影响社会生活。[7]
贝尔对于解决资本主义文化矛盾提出要建立“公众家庭”与“回归宗教”。贝尔认为是资本主义经济体制促发文化上的矛盾,他提出要以信仰的力量来牵制经济冲动力,重建人们的信仰, 重新向某种宗教观念回归。“公众家庭”,“公众”强调政治性,“家庭”强调经济性,在政治上注重公民道德意识和社会道义;在经济上,个体追求的是最低收入而不过度纵欲;在文化上,强调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尊重传统,关注未来。[8]
我国学者对于文化矛盾的解决思路也有研究,一是寄希望于传统的古典文化精神的发扬,以传统文化的精华去抵制现代文化的堕落。二是既失望于古典文化的过时性,也失望于大众文化的麻醉状态,以颠覆性的文化行为,惊世骇俗的先锋派文化去唤醒人们的自觉意识、自由
意识。[9]
五、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
我国改革开放至今已近四十年,在我国改革的进程当中引入了市场经济体制,我国在享受着改革开放带来的好成果的同时,我们是否也在受资本主义文化带来的不良影响呢?答案是肯定的,这种影响正与日俱增。
市场经济的影响是两面的,一方面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人摆脱了封建、宗教的束缚,使人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尊严拥有自由且物质丰富的生活。另一方面,商品拜物教的出现使人蜕变为只重物质享受而缺乏精神追求。在物质上贪图、挥霍,在文化作品上,大批量的为金钱利益而偏离传统、篡改历史事实。[10]
对于这种中国式的文化矛盾现象,我们该如何解决?在此,提出如下观点:首先我们应重视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建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生活被丰富的物质生活所覆盖,现如今享乐主义、贪污腐败这一现象更加严重和普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人们精神生活的建设作出更大的努力。
此外,我们更要注重的是对青年一代的思想政治教育。新的历史条件下,他们更容易受到这些不良影响的浸染,青年一代更应尊重劳动、厉行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等。
总而言之,物质享受是应该存在,但却应该有节制、适度,我们要有正确的理想信念,要有更具价值的精神生活的追求。资本主义有着其不可克服的文化矛盾,而我国虽然引进了市场经济、实行了改革开放,但我们走的却是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因此我们既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又要时刻对资本主义文化矛盾进行反思。
参考文献:
[1]李小兵.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与哲学非理性主义[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0.6
[2]陈建斌.读《共产党宣言》看当代资本主义文化[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2.6
[3][5]胡芳.批判与嬗变:资本主义文化矛盾的马克思理论解读[J].社会主义研究,2013.6
[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80页
[6]丹尼尔·贝尔著,赵一凡等译.资本主义文化矛盾[M].三联书店,1989
[7][9]黄力之.资本主义文化矛盾理论与马克思的文化思想及其延伸[J].中国社会科学,2012.4
[8]杨华.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观的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阐释[J].学术交流,2009.4
[10]张三元.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与中国精神的弘扬[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4.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