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赣中地区乡村社会的礼生与堂祭

2018-01-09曾薇

青年时代 2017年34期

曾薇

摘 要:隶属于赣中地区的村前村地处偏远山区,环境相对闭塞,其丧葬习俗遵循有着十分浓厚的传统性。礼生是当地丧礼的主持者,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堂祭仪式中的礼生是其关键地位的集中体现。堂祭仪式是整场丧礼的高潮部分,是最重要的一场仪式,也是最能体现当地人们事死如生的孝文化观念以及具有浓厚色彩的儒教思想的仪式。本文以笔者的家乡村前村为田野点,呈现了笔者亲身参与观察的一场堂祭仪式,由此分析堂祭仪式体现出的孝文化及其对儒教礼仪思想的传承。

关键词:赣中;礼生;堂祭

一、田野点概况

本论文研究的田野点是笔者的家乡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潭城乡村前村。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位于江西省中部,吉安地区的东北面,东连乐安、宁都,西接吉水、吉安,南邻兴国,北接峡江、新干,总面积2695平方公里,辖区南北长,东西狭,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地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平均气温18度,降水量1627.3毫米。永丰历史悠久,据考证,境内远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即已开发。西周时,武王封周章为吴侯,县地属吴,直至春秋。战国初,越灭吴,县地属越,后来楚又败越,尽收其地归楚。永丰在历史上也是人才辈出宋有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和天文学家曾民瞻,状元董德元,明代思想家何心隐等等。永丰县辖8个镇、13个乡。潭城乡位于永丰北部,距县城17公里,全乡共99平方公里,辖10个村委会66个自然村。

村前村委会属于潭城乡10个村委会之一,位于潭城乡北部,距离乡政府所在地2.5公里。村内水泥路通村,总面积50平方公里,辖6个自然村,19个村民小组,人口3000人左右,共502户。村民历来以种植水稻为生,耕地面积4889亩。自2008年以后,逐渐有一些农户种植经济作物——烟叶。至今,全村种植烟叶的农户达140户,烟叶种植面积达1500亩。村中设有村委会、一所小学,一个村卫生所,一个曾氏宗祠,一个寺庙。村前村的宗族关系十分复杂,既有四大家族也有八大家族,其中大多数为“曾”姓。

当地的丧葬形式是土葬形式,仪式共持续三天时间,仪式流程复杂且传承得较为完整,当地人称丧仪为办“白好事”。礼生是整个丧葬仪式的主持者,八仙属于辅助者,这两个角色是丧仪中不可缺少的。一场仪式中一般有兩个礼生,八仙即八个人,他们是从村里的各个家族中挑选出来的,多为年轻力壮者担任。由于村庄较大,所以当地的丧礼规模一般不会涉及全村人,人们都会根据自家的经济条件和家族大小确定丧礼的规模。

二、重要的角色——礼生

礼生在当地被称为“礼先”,据老礼生说,以前举办的堂祭仪式需要四个礼生,但现在只有两个礼生。人们选择礼生的标准是读过书、文笔好,因为他们需要写祭文,而写祭文完全是要倚靠礼生的文学素养。正因为如此,礼生在村中的地位是很高的,因为他们至少是受过教育的,毕竟在以前受过教育并且能独立写出文章的人是极少的。村中的礼生都是通过一批接着一批的学徒而传承下去的。在整个丧仪中,礼生的职责是写祭文、主持堂祭仪式、路祭仪式、虞祭仪式,其中堂祭仪式是所有的仪式中最重要的,也是最能体现出礼生的重要地位的。至于祭文的素材,则是来自亡人的儿子、女儿、儿媳和族长,礼生一般会着重了解亡人的生平事迹、受过的苦难、做过的好事。至于祭奠名单,除了子女、儿媳、女婿、孙子(女)、外孙(女)外,礼生会向接礼钱的人要客人的名单,因为只有交了礼钱的人,礼生才会以送礼者的名义为亡者写一份祭文。祭文是要在堂祭仪式中由礼生来念的文体,其内容大概就是亡人生平受过的苦难、做出的贡献。

然而,虽然礼生在丧仪中的各个祭祀仪式中发挥着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但据年老的礼生说,年轻一代的礼生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是对外界他们的要求越来越宽松了,他们不必拥有很高的文学素养,因为他们写祭文时可以直接抄袭祭文相关的书籍;甚至他们都不用动笔书写每一份祭文,而是可以复印出所有的祭文再将称呼填上即可;二是现在的礼生之所以会选择做礼生带有很强的功利心。如今,礼生向丧家索要的劳务费达888元之高。而以前的礼生根本不会收钱而只是拿几斤肉作为报酬。

三、一场堂祭仪式

堂祭也被称为“家祭”,是在为期三天的丧仪的第二天晚上举行的仪式,也是整个丧仪的高潮。堂祭的目的是表达亲朋好友对亡者的尊重与孝敬。堂祭是在灵堂举行,祭堂中的人物包括两个礼生、两个八仙、两个喇叭手、一个长侄(当地称为门闭孝子,寓意家族人丁兴旺,兄弟多)。礼生的职责是念祭文,主持整个丧葬仪式的流程。八仙的职责是辅助前来吊唁的人祭拜,如倒酒、教他们如何做。喇叭手负责吹哀乐,对于每个前来吊唁的人都要吹喇叭。门闭孝子负责坐在门口放鞭炮和烧祭文,每结束一次祭奠都要放一卦鞭炮并将祭文烧掉。

这是笔者亲身参与观察的一场堂祭仪式。2017年年初,当地有一名老人去世,亡者为女性,刘氏,育有三个儿子两个女儿,孙子有四个,孙女四个,曾孙三个。老人过世以后,其子女合力为她举办丧礼。下面详细介绍堂祭仪式:

堂祭仪式大概是从下午6点半左右开始的。这次的堂祭仪式是在老人小儿子建的第二间房子里举行的,老人也是在这间房子里寿终正寝的。祭堂就在搭好的灵堂外围,祭堂上的两个礼生分居在祭桌两边,两个八仙一个拿着锣,另一个站在礼生旁边,两个喇叭手站在边上、长侄坐在门口,还有一些围观者。当所有人就位以后,堂祭仪式由礼生喝彩一段后宣布开始,开祭的顺序是从亲至疏,首先是从亡人的娘舅亲属开始,再是客奠,最后是子奠。每一轮的祭奠仪式是相同的,祭拜仪式流程是:拜—跪—上香—再上香—三上香—献锭、献帛—八仙倒三杯酒—向亡者献三杯酒—礼生念祭文—吹喇叭、敲锣—放鞭炮—四起八拜—烧祭文,这就是一个完整的祭奠过程。人们在什么时候该做什么动作,礼生都会在一旁喊,这就是“喊礼”。礼生“喊礼”时一般会以一种绵长的拖调说出,以便人们在祭拜时能从容做出这些动作。在所有的祭文中,祭文都是由白色的纸写成,以从右往左、从上而下的方向写。客奠的篇幅较短,格式为: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某某年某某月某某日 称呼 姓名(写在中缝的绿色纸上) 祭文内容。下面以其中的一份客奠内容为例: 听唱哀乐驿站间 ,群列世上哲人艰,身骑箕尾上天去,巨星陨落应本朝。客人的祭文念完以后,接着从最小的孙子(女)开始,到了儿子、儿媳、女儿时要换大碗退酒,退酒就是要围绕棺材跪着退三杯酒。子奠从幼女开始,此时喇叭手要一直吹喇叭,而且礼生念子奠时要用哭腔念,能引起越多人哭泣说明礼生念的越有水平。子奠的篇幅是很长的,其格式为: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某某年某某月某某日 称呼 姓名(写在中缝的绿色纸上) 祭文内容。下面以其中的一个儿子祭文内容为例:呜呼慈母,一生劳苦, 养大子女,多么辛苦。省吃俭用,一路关顾,三男两女,费尽心机。衣食住行,样样多心,数十年来,受苦不堪。吃没好吃,着没好着,艰苦朴素,度过一生。勤耕苦立,持理家政,为了生活,历尽艰辛。早出晚归,迎风冒雨,从苦到甜,一路走来。正当幸福,安度晚年,不料病魔,缠身多年。药剂施下,无力回天,不幸昨日,一命呜呼。舍弃不孝,今夜来别,呜呼痛哉,骨肉分离。为思慈母,报答未全,呜呼哀哉,短奠凭吊。当所有的仪式结束以后,门闭孝子要将子奠放在一起,放一卦长鞭炮,然后杀一只雄性鸭子,将鸭子的血滴在子奠上面,再一起烧了。堂祭仪式就算是结束了。endprint

四、事死如生的孝文化观念:堂祭仪式的集中体现

念祭文的主要目的就是给亡者表功,歌颂他(她)一生做出的贡献,述说他(她)一生所吃的苦,总的来说就是对他们表孝心,是孝文化的体现。祭文通过礼生在堂祭仪式中以一种悲伤的语调向亡者传递,向身处仪式中的人述说,烘托出对亡者一生受尽苦难的悲痛、对亡者一生功德无量的骄傲。

亡者的子孙后代的祭拜仪式有别于其他亲属,他们必须要跪着倒着绕着棺材三圈,这也是孝文化的重要体现。这种行为对于生者来说是很困难的,但当地人认为只有让亡者的子孙后代受点苦才能体现出他们的孝心,因此这一仪式对于他们是不可免除的,同时这一有异于其他人的行为也是区分亲疏关系的标志。这也是重孝的表现。

供桌上的饭、菜、酒、金童玉女、锭、帛等物品是为亡人准备的,饭菜酒是为了充饥,金童玉女是作为仆人服侍亡者,锭寓意有钱花,帛是指衣服布匹等等体现出当地“事死如生”的丧葬文化,这其实也是一种孝的体现。

五、堂祭礼仪:儒教礼仪的传承

通过上面对堂祭仪式的描述可以看出,其带有浓厚的儒教礼仪色彩。堂祭仪式的信仰基础,正是儒家思想为核心思想的祖先崇拜。儒家思想认为人死之后只要有后人祭祀即可成为祖先,亡者正是通过堂祭仪式获得神位,祭桌上的姜太公钓鱼正是封神的体现。人们认为,为亡者举办了堂祭仪式之后,亡者才能被封为神。所以当逝者被送上山之后会带回来一个“神主”,作为亡人的灵位供奉在家里的神龛上。每当逢年过节之际,家里的主妇都要在神龛下面供饭、菜、酒、肉。

男尊女卑的儒教礼仪在堂祭仪式中很明显地体现出来了。首先,前来参加堂祭儀式地客人中都是男性,只有男性有资格祭拜亡者;其次,轮到亡者的血缘亲属祭奠时,顺序必须是先女儿后儿子,因为在当地,人们认为女儿的地位没有儿子那么重要,这些都是儒家思想中男尊女卑的体现。

六、结语

堂祭作为丧礼最重要的仪式,是众人与死者最后一次隆重的告别,这一仪式将事死如生的孝文化观念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对儒教文化的传承也是显而易见的,渗透于堂祭仪式的信仰基础是对儒教祖先崇拜思想,男尊女卑的思想也贯穿于该仪式中。礼生作为这一仪式的主持者,充当了生者与死者沟通的媒介,是生者向死者表达孝心的中介,这对于生者重新建立起生活秩序起到了安定作用,是儒家文化重要的传承者和传播者。然而这一职业正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危机,对此,我们应高度重视并适时采取措施加以改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