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农业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2018-01-09王峰杰

农家科技 2017年10期
关键词:低碳环保

王峰杰

摘 要:低碳与环保,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可持续良性发展,也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而土地的生态保护以及生态农业的实施,必将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本文对此作了简要论述。

关键词:低碳;环保;土地修复

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就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努力做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毋庸讳言,因为多年来的超载放牧、盲目开垦等原因,地表植被已经较为脆弱,在长期的自然和人为因素作用下,我国土地沙漠化不容忽视。我国北方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贫瘠,土质疏松,由于长期乱砍滥伐和土地不合理利用,导致了土壤沙化严重,频繁出现沙尘暴以及雾霾天气。沙漠化已给许多地区的农业、牧业和人民生活财产造成一定损失。多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对生态环境保护及建设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将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提到了重要议事日程,采取了一系列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大举措。先后启动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退田还湖、三北防护林建設、京津源风沙治理、三江源头保护和南水北调水源地保护等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水土保持和防沙固沙工程建设,建立了一批不同类型的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保护区、生态示范区和生态农业县。我国近10年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方面,不惜投入,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例如为了提高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产量,国家大力发展科技农业,开始利用塑料地膜和节水灌溉技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并取得了重要成绩。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塑料地膜技术的开发虽然比国际上迟了近20年,但发展速度很快,目前塑料地膜覆盖面积在2.1亿亩以上,居世界第一位。塑料地膜已成为农业生产不可缺少的生产资料。

然而,由于塑料地膜本身材质问题,大面积使用给社会带来巨大效益的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一方面,到处散落的残留塑料地膜四处飞舞悬挂在道路两侧的树枝上,破坏了农村环境,影响草畜动物的生存;另一方面,残留在土壤中的塑料地膜,在自然环境条件下100多年无法降解,影响土壤透气性,造成土壤板结,阻碍水分循环和作物根系发育,影响农作物收成。土壤中的塑料地膜还会缠绕农机,影响田间作业,长期下去会影响深层土壤,使土壤环境恶化,进而威胁人类生存。据调查,每亩地若含残膜3.9公斤,就可使玉米减产11-23%,小麦减产9-16%,大豆减产7-20%,蔬菜减产5-40%。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后,塑料地膜仍保持它的理化性状,这成为农业生产的一大公害。据此,有关农业专家认为,寻找塑料地膜的环保型、改进型替代品已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为此,如果能够对此有足够的认识,也就会增强执行国家政策的自觉性。如果再辅之以较有力度的行政法规,诸如在政府政绩考核等方面予以体现,执行的效果当然会更加明显。

目前处理废弃农膜的主要方式是放任自流、收集填埋和焚烧。这些处理措施造成很大的弊病:① 使土壤环境恶化,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我国目前使用的塑料制品多为聚乙烯类聚合物,其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和降解,降解时间通常至少需要200年。农田里的废弃农膜、塑料袋长期残留在田中,会影响农作物对水分、养分的吸收,抑制农作物的生长发育,造成农作物的减产。② 填埋作业目前是我国处理城市垃圾的一个主要途径。由于塑料膜密度小、体积大,它能很快填满场地,降低填埋场地处理垃圾的能力;而且,填埋后的场地由于地基松软,垃圾中的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很容易渗入地下,污染地下水,危及周围环境。 ③ 废塑料直接进行焚烧处理,会给环境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塑料焚烧时,不但产生大量黑烟,而且会产生二噁英、呋喃类化合物、氯化氢等有害物质,二噁英——迄今为止毒性最大的一类物质。二噁英进入土壤中,至少需15个月才能逐渐分解,它会危害植物及农作物;二噁英对动物的肝脏及脑有严重的损害作用。焚烧垃圾排放出的二噁英对环境的污染,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问题。据此,有关农业专家认为,残留在耕地里的塑料地膜已越来越严重地威胁着土地的可持续使用,制约着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寻找塑料地膜的环保型、改进型替代品已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20世纪70年代有人提出了降解地膜的概念,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无论是哪种可降解塑料地膜都难以降解到水和二氧化碳。因此西方发达国家早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了液态地膜技术研究。例如,已经投入使用的腐殖酸生态液膜,产品性状是一种乳状悬浮液,经喷湿后在土壤表层形成一层胶状薄膜,使土壤颗粒联结起来,起到地膜的作用。腐殖酸生态液膜的使用可使土壤表面形成多分子网状膜,该膜能够封闭土壤表面孔隙,阻隔抑制土壤水分的挥发,但不影响水分的渗入,同时分散的土壤颗粒可以胶结在一起,形成土壤颗粒结构。类似合成地膜优越的保墒、保温性能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据此,本文认为,诸如乌兰察布市业已上马的腐殖酸生态液膜项目,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该项目按照“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的原则,利用风化煤等废弃物生产出具有市场前景、替代农用簿膜的腐殖酸生态液膜,符合国家的工厂化产业发展方向。项目以风化煤等废弃物为主要原料,将废弃物转化为农业生产的优质新型农用生产资料,是一个实现废弃物资源化与多层次利用,促进农业生态良性循环的生态工程,实现生态保护、资源循环利用和企业效益的统一,符合国家倡导的发展循环经济的方向。该项目技术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的科研成果,在已取得的科研成果基础上借鉴了国内外的研究结果,将现有的成熟技术最大程度的整合创新,集中突破技术整合过程中的难点。其核心技术是有机废弃物的高效利用技术,实现有机废弃物的“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该技术采用液相化学方法,微乳化、高剪切和非均相混聚,可以集保墒、保温、赋肥、改良土壤于一体,具有较好的生态环保价值。据测算,使用腐殖酸生态液膜,每亩比使用传统地膜省钱10%,铺膜过程比人工覆膜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并提高了劳动效率。而且,该项目以风化煤、废弃塑料等废弃物为主要原料,采用液相化学方法,具有环境友好、环保低碳的重要意义。正因为如此,本文的结论是,在农业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必须兼顾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这是民族良性发展和永续发展的重要保障。endprint

猜你喜欢

低碳环保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提升对策研究
低碳经济视阈下的广东省新农村建设研究
竹材在现代家具创作中的应用研究
引发“失败”实验中蕴藏的正能量
浅谈公路绿色环保养护
有痔无恐湿巾的试验研究及市场分析
学佛能使世界变的更“低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