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文投集团
2018-01-09
基本情况
云南文投集团于2009年12月30日挂牌成立,目前初步形成演艺、文化旅游、电影电视、文化金融、文化园区开发建设、文化科技、文化设施建设与管理7个业务板块。探索出一条具有云南特色的边疆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创新之路。
改革背景
云南文投集团承担三次重大改革。一是省属文艺院团转企改制。云南省歌舞剧院、云南省杂技团、云南艺术剧院三个院团进行转企改制。二是省属文艺院团“闯市场”。对三个院团改制组建的公司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三是云南文投集团的“混改”。2016年12月,省财政厅代表省政府与华侨城集团签订《增资扩股协议》,成功引进央企发展云南旅游文化产业。
改革实践
增资扩股引入华侨城集团
2016年,云南文投集团“增资扩股”引入华侨城集团,华侨城集团持股51%,云南省人民政府持股49%,注册资本金由11.2亿元增加到22.86亿元。一是央企的資金、管理、专业优势与云南文投集团的资源、平台、团队优势整合;二是深圳的金融资本实力、科技创新能力与云南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整合,助推云南旅游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
深入推进企业瘦身健体
一是采取集中或分散处置方式,盘活存量资产;二是加快债务置换和呆账坏账核销,资产负债率比2016年末下降16个百分点;三是继续做大集团“资金池”,盘活现有财力;四是有效压缩管理层级,计划到2020年公司层级压缩至3级以内。
加快“僵尸企业”出清
全面梳理“僵尸企业”,开展公司清理整顿工作。通过挂牌交易方式,完成了对云南文产置业公司51%的股权退出及3个子公司的股权处置。
深化薪酬分配制度改革
根据省国资委和华侨城集团有关规定,核定高级管理人员经营业绩考核和薪酬标准。按市场化选聘和组织选任两种体制分别核定人员薪酬标准。针对演艺板块的风险项目及工种,为吸引核心专业人才,将高风险、高业绩与高收益进行匹配。
发展混合所有制,健全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云南文投集团合并范围27家二级单位,其中全资企业5家,其余都是混合所有制企业。通过发展混合所有制,激发经营活力,盘活国有资产存量,拓展业务发展空间。
搭建投融资平台,拓展融资渠道
云南文化产业发展引导基金有序运营并设立子基金,影视基金首期1亿元得到投资人的认可,投资拍摄电视剧《锻刀》;演艺基金5亿元正在组建;巴拉格宗公司资产证劵化(ABS)8.4亿元已成功发行;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PPN)、公司债等债券工作正在推进。
改革成效
整合云南演艺资源,成功实现演艺走出去
实施文化旅游一体化战略,先后在柬埔寨、新加坡、腾冲、昆明打造了四台大型驻场旅游演出节目:《吴哥的微笑》《辉煌新加坡》《梦幻腾冲》《丝路传奇大马戏》。打造了《雨林童话》等多台好作品在国内外巡演。《梦幻腾冲》荣获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奖励;《吴哥的微笑》成为国家文化“走出去”重要项目和名片。
挖掘云南影视资源,打造精品影视产品
相继合作推出了《假装情侣》等一批优秀影视作品。《茶颂》荣获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电视剧《锻刀》《黑土热血》2017年在央视八套黄金时段播出。
文化提升旅游品质,旅游带动文产发展
目前拥有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大峡谷巴拉格宗和蓝月山谷两个AAAA级景区,并获得了楚雄彝族自治州黑井古镇经营权。
聚焦重点,明确方向
聚焦重点、明确方向、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云南文投集团以“文化+旅游+城镇化”“旅游+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模式,立足国内市场,继续开拓南亚东南亚等国际市场。
聚焦“文化+”发展模式
继续做好“文化+景区”,提升景区品质;紧扣“文化+一带一路”,做好“文化+演艺”,在提升《吴哥的微笑》的基础上,继续打造新的驻场演出节目;探索“文化+非遗”,推进“文化+综合体”,打造旅游文化娱乐综合体;在“文化+城镇化”“文化+特色产业(产品)”方面,寻求新的突破;将“文化+科技”“文化+金融”打造成新的亮点。
云南文投集团肩负弘扬“彩云之南”民族文化、发展文化产业的历史使命,以提升旅游文化价值、打造旅游文化品牌、开拓旅游文化市场为己任,以开放、互融、共赢的姿态,谱写新的历史篇章。
(云南文投集团 供稿)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