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为手术后的颅脑损伤患者采取不同的头位卧床对其颅内压和脑氧饱和度的影响
2018-01-09石庆芬梁玉桃沈合春郭春雨
石庆芬,梁玉桃,沈合春,郭春雨
(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广西 南宁 530031)
浅论为手术后的颅脑损伤患者采取不同的头位卧床对其颅内压和脑氧饱和度的影响
石庆芬,梁玉桃,沈合春,郭春雨
(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广西 南宁 530031)
目的:探讨为手术后的颅脑损伤患者采取不同的头位卧床对其颅内压和脑氧饱和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期间在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60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本研究的对象。术后,协助患者保持仰卧位,并将其床头依次抬高0 °、15°、30°、45 °和 60 °,每种头位均保持10 min,然后观察在这5种不同头位下其颅内压和脑氧饱和度的变化情况。结果:将患者的头位保持在0 °时,其颅内压最高,其脑氧饱和度最低。将患者的头位抬高15°~60°时,其颅内压明显下降,其脑氧饱和度明显升高。将患者的头位抬高30°时,其脑氧饱和度最高。结论:将手术后的颅脑损伤患者的头位抬高30°,即有助于降低其颅内压,又可改善其脑氧饱和度,维持其脑氧的供需平衡。
不同头位;手术;颅脑损伤;颅内压;脑氧饱和度
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该病主要是由发生交通事故或工伤事故、从高处坠落及失足跌倒等因素所致。该病患者多伴有意识障碍、头痛、呕吐、瞳孔散大、呼吸和脉搏浅弱及血压下降等临床表现。该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目前,临床上主要对该病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有研究表明,术后有效地降颅脑损伤患者的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并改善其脑氧饱和度(Regional oxygen saturation,rSO2),有助于提高其临床疗效,改善其预后[1]。近年来,有学者指出,在对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手术后,适当地抬高其头位,有助于降低其颅内压,维持其脑氧的供需平衡。为了探讨为手术后的颅脑损伤患者采取不同的头位卧床对其颅内压和脑氧饱和度的影响,笔者对近年来在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60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现将研究方法和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的对象是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期间在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60例颅脑损伤患者。这60例患者的病情均经CT检查或MRI检查得到确诊,且均具有进行手术治疗的指征。在这6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有49例,女性患者有11例;其最小年龄为13岁,最大年龄为72岁,平均年龄为(42.5±6.4)岁;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为5~10分,平均评分为(7.4±2.2)分。
1.2 方法
对这60例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术后,持续对其进行颅内压和脑氧饱和度监测。对患者进行颅内压监测的方法是:术中将颅内压监测探头置入患者的脑室内或硬膜下,术后将监测探头与颅内压监测仪连接,持续对其进行有创颅内压监测。对患者进行脑氧饱和度监测的方法是:术后,用近红外光谱技术(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NIRS)持续对患者进行无创脑氧饱和度监测,同时实时了解其脑氧的供需情况。术后,在对患者进行颅内压和脑氧饱和度监测期间,将其床头依次抬高0 °、15°、30 °、45 °和60 °,每种头位均保持10 min,然后观察在这5种不同头位下其颅内压和脑氧饱和度的变化情况。在协助患者保持这5种头位时,要避免其出现头部侧倾、 曲颈或颈部过伸等异常姿势。在收集数据时,要排除呼吸道梗阻、吸痰、翻身或管道受压等干扰素的影响。
1.3 统计学处理
用SPSS18.0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²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将这些患者的头位保持在0 °时,其颅内压最高,其脑氧饱和度最低。将患者的头位抬高15°~60°时,其颅内压明显下降,其脑氧饱和度明显升高。将患者的头位抬高30°时,其脑氧饱和度最高。详见表1。
表1 这60例患者在采取5种不同头位下其颅内压和脑氧饱和度的变化情况(±s)
表1 这60例患者在采取5种不同头位下其颅内压和脑氧饱和度的变化情况(±s)
不同头位 颅内压(mmHg) 脑氧饱和度(%)0° 21.5±2.3 61.8 士 3.1 15° 15.7±1.1 69.1士4.3 30° 14.2±0.5 78.2士3.2 45° 13.3±0.9 77.5士3.5 60° 13.4±0.8 76.7士4.2
3 讨论
3.1 不同头位对手术后的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的影响
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在对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手术后,将其床头依次抬高0°、15°、30°、45°和60°,其颅内压呈下降的趋势。究其原因可能是随着患者床头的不断抬高,可使其脑脊液向脊髓处流动,使其脑脊液的容量呈下降的趋势,从而可起到降低颅内压的作用[2]。将患者的头位从0°抬高至30°时,其颅内压下降最为明显。将患者的头位抬高至45°或60°时,其颅内压虽然比头位在0 °、15°或30°时低,但其在术后保持此头位较为困难,且随着床头高度的增加,其骶尾部与床面的摩擦力也会随之加大,从而易导致其发生压疮[3-4]。由此可见,将手术后的颅脑损伤患者的头位抬高30°,即有助于降低其颅内压,又不易使其发生压疮。
3.2 不同头位对手术后的颅脑损伤患者脑氧饱和度的影响
对手术后的颅脑损伤患者持续进行脑氧饱和度监测,可实时评估其脑氧的代谢状况,能及时、准确地反映其脑氧的供需情况[5]。临床研究表明,在对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手术后,将其床头抬高一定的角度,有助于维持其脑氧的供需平衡,保护其脑细胞[6-8]。本研究的结果显示,将手术后的颅脑损伤患者的头位抬高30°时,其脑氧饱和度最高。
综上所述,将手术后的颅脑损伤患者的头位抬高30°,即有助于降低其颅内压,又可改善其脑氧饱和度,维持其脑氧的供需平衡。
[1]邱炳辉.漆松涛,曾浩,等.持续颅内压监测指导重型颅脑损伤治疗的临床研究[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3,29(9):933-936.
[2]廖圣芳,王玉差,陈汉民,等.控制性脑室外引流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后脑肿胀的临床研究[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7(9):3732-3736.
[3]张华,肖立,高燕飞,等.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体位变化对颅内压及脑灌注压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2,26(14):1324-1325.
[4]汪慧娟,郑红云,袁强,等.体位对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脑灌注压的影响[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6,25(9):1197-1199.
[5]黄鑫,鲜继淑.近红外组织血氧参数无损监测仪在神经外科重症病人脑氧饱和度监护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3,27(25):2749-2751.
[6]Ghosh A,Elwell C,Smith M.Review article:cerebral near-infrare d spectroscopy in adults:a work in progress[J].Anesth Analg,2012,115(6):1373-1383.
[7]周薇.体位变化对脑室引流术患者颅内压和平均动脉压及脑灌注压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1,26(16):36-37.
[8]Heringlake M,Garbers C,Käbler JH,et al.Preoperative cerebral ox ygen saturation and clinical outcomes in cardiac surgery[J].Anesthesiology,2011,114(1):58-69.
R651.5
]B
]2095-7629-(2017)21-0098-02
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自筹基金(z2016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