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龙江大米的五朵金花

2018-01-09

黑龙江粮食 2017年11期
关键词:水稻

□ 特约撰稿人 王 滨

黑龙江大米的五朵金花

□ 特约撰稿人 王 滨

黑龙江是我国最北、纬度最高的省份,是典型高纬度北方寒地粳稻稻作区。正是由于她特殊的地理位置,使黑龙江大米具有不同于东北其他地区的寒地黑土、水清天蓝的特征。笔者出生在黑龙江,是吃黑龙江大米长大的,对黑龙江大米情有独钟。这米在我眼里,既是美味食品,也是美轮美奂的艺术品。视觉上,她晶莹剔透,粒青如玉;味觉上,她缕缕清香,唇齿留芳;触觉上,她绵绵润滑,弹而不硬。然而最让我倾心的,是她绿色、有机的高品质内涵。

黑龙江农业开发时间短,土壤肥力消耗少,土壤有机质含量多,养分含量高;冬季严寒,很多虫卵和病菌不能越冬,加之无霜期短,水稻生育期间温度也较低,病虫害少,农药使用量也少;一年一季生产粮食,化肥使用数量少。全省单位面积化肥施用量还不到全国平均值的50%。同时,黑龙江人口密度小,农村工业发展较慢,工业排污和生活垃圾对空气、水资源和土壤的污染很少,很多区域、河流和土壤完全无污染。这无疑是生产绿色有机高端稻米的最佳环境。

“大米认准黑龙江,黑土地,米真香!”黑龙江省优质稻米研究已有近30年的历史,生产上曾选育很多食味优良的优质品种,有的甚至好于国外优良食味品种。为进一步展示黑龙江大米的魅力,助力“黑龙江好粮油中国行”活动的深入开展,让更多消费者了解黑龙江大米,《黑龙江粮食》编辑部委托笔者撰写一篇关于黑龙江大米名优地标品牌的稿子。笔者依据“黑龙江大米团体标准”,在征求有关部门和专家意见的基础上,优中选优,兼顾生产规模优势,在黑龙江高端水稻生产区这一黑龙江大米百花园中,选出了如同五朵金花的五个地理标志产品区域品牌,在此推荐给读者。由于版面有限,笔者本期侧重介绍了这些品牌所处的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

五常大米

五常大米,特别是“稻花香”,可与泰国香米媲美。“稻花香”是五常市农民水稻专家田永太在“百万分之一”变异几率中培育出的独特品种,以五常市龙凤山、民乐、常堡、营城子知名度最高。其中,龙凤山属原种产地。

五常大米现已成为拥有“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产地证明商标”“中国名牌产品”“中国名牌农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5项桂冠于一身的大米品牌,全国仅五常独有。在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中国资产评估协会等联合发布的“2016年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榜单上,五常大米品牌价值由2015年425.92亿元上升至639.55亿元,位列地理标志产品全国第五、大米类全国第一。央视《舌尖上的中国2》中称五常大米是“中国最好的稻米”。被誉为大米界的“劳斯莱斯”。据有关部门预测,2017年五常大米有望品牌价值达到1000亿元。

五常市位于黑龙江省最南部,水稻栽培历史悠久,素有“千年水稻,百年贡米”之美誉。全市耕地428.8万亩。其中,水田225.5万亩,分别占黑龙江省和哈尔滨市的二十分之一、四分之一;水稻年产23.5亿斤,大米年产约12亿斤。五常的水田面积和水稻产量一直在全国县(市)名列第一。2011年8月,五常市被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命名为“中国优质稻米之乡”。2017年8月10日,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五常调研时称五常大米为“五好大米”即“山好、水好、土好、气候好、品种好”。此言极是。

五常地处北纬44°04′~45°26′和东经126°33′~128°14′之间。处于大兴安岭和长白山、小兴安岭两个褶皱带之间盆地上,三面环山,像一个开口朝西的巨大“C”字。东南部海拔千米的高山遮挡了东南风,使西部松嫩平原的暖流又可直接进入盆地内回旋,从水稻抽穗灌浆到成熟的八九月份,盆地内风和日丽,光照充足,昼夜温差较大,平均温差13度左右,比同纬度地区高5度之多。就是这个时节的这个温差,使水稻干物质积累多,成熟期集中,给适宜日照环境、感光性弱的优质粳稻生产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五常市属中纬度温带大陆季风气候,无霜期115~139天,日照2629小时,有效积温2600~2900度,年平均降水量500~800毫米。联合国大气本底监测站就设在五常境内的龙凤山上,它提供的数据表明,五常的大气环境达到了国家A级绿色食品大气标准。五常市境内海拔300米以上的大小山峰271座,其中超千米的16座,发源了大小河流97条,泡沼水库4000多个,河流总长约2244公里,河网密度为0.3公里/平方公里,年径流量34亿立方米。拉林河、牤牛河、阿什河、溪浪河等4条主要河流贯穿全境,水源丰富。由于水源地森林植被覆盖率达70%以上,沿途没有工业污染,所以水质优良,并含有丰富的矿物质,为水稻生产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土为稻之母,五常寒地黑土,亿万年高山山泉河流形成沼泽湿地,经过植物腐烂形成黑土,有机质含量高。沿河道两岸的水稻土有60多万亩,土质肥沃,渗透性好,适于水稻裁培,还有分布于河道两岸的草甸土230多万亩,其基础肥力高,一部分已经改造成优质水稻土。根据《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暂行技术规程》标准进行检验,全市16个土壤样中,速效磷含量全部达到一级标准,有机质含量达到1~2级标准的占93.8%。

五常依托不可复制的优质水稻生产环境和先进的栽培技术,依托9家专业水稻研究所和健全的良种繁育体系,先后培育出松粳系列、龙洋系列和五优稻系列等优质水稻品牌。80年代培育了优良品种“松粳二号”,在1994年日本国际稻米评比中荣获优质第二名;90年代培育了“五稻三号”,1995年被农业部评为全国优良水稻品种,90年代末培育了新的主栽品种“五优稻一号”,该品种米粒外观细长,晶莹透明,米饭食味极其鲜美。并且抗病力强,产量较高,市场开展潜力巨大。进入2000年五常又培育了“五优稻一号”A、B、C系列良种和“五优稻二号”“五优稻四号”优质品种。“五优稻一号”“五优稻四号”是五常市的主栽品种,占五常水稻播种面积的90%以上,应用面积累计达1000万亩,为优质稻米的持续开发打下了基础。

五常市在水稻生产过程中实行“统一优良品种、统一生产操作规程、统一投入品使用、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收购加工”的五统一生产模式。全市现有获证大米加工企业293家,农民水稻专业合作社实际运行的1838家。培育了金福泰、金禾、葵花阳光、华米等本土稻米加工龙头企业,引进了中粮、东方、北大荒、华润五丰等大型集团企业,全市水稻总加工能力560万吨,实际加工能力280万吨左右。五常市在稻米产业发展中坚持鼓励龙头企业联合、吸纳中小企业,统一加工标准、统一产品包装、统一品牌标识,集中打造“五常大米”一个品牌,各企业自有品牌统一在“五常大米”品牌下标注。通过整合促进了五常大米的标准化、经营产业化、产品市场化和服务社会化。

方正大米

作为中国水稻寒地旱育稀植技术发源地、“中国富硒大米之乡”的方正县,依托其极佳的农业生态环境,对“方正大米”实行“统一品种、统一生产规程、统一投入品供应及使用、统一田间管理和统一收获”的“五统一”生产管理制度,有效保证了方正大米的品质。

方正县位于黑龙江省中南部,地处黑龙江水稻生产的黄金地带腹地,素有“塞北小江南、龙江大米乡”的美誉。境内大气、土壤、灌溉水源等各项指标均达到绿色水稻生产环境标准,是全国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县、全省无公害农产品整体推进县和全国第三个大米原产地域保护县份,并获准创建50万亩全国绿色食品水稻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全县耕地面积126万亩,其中水田面积达100万亩。方正大米的生态环境得天独厚,稻作区域处在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的开口盆地,土壤肥沃,水网密布,灌溉的河水来自上游山脉的山泉溪涧,天然纯净,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丰富。水稻灌浆成熟期8、9月份,盆地内温度、湿度适宜,光照充足,昼夜平均温差14度左右,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地理位置独特,加之全国领先的栽培技术和先进的生产加工工艺,造就了方正大米优良的品质。方正大米蒸煮后饭味清香、口感绵软略粘,香甜适口,表面有油光,凉后不回生,以品质独特而享誉全国。

1996年,方正在全国率先实施水稻富硒技术,并大力推广。1997年,方正县三分之一的大米达到富硒米质量标准。1999年,方正县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中国富硒大米之乡”。2005年,方正大米原产地域保护正式通过国家质检总局审查,成为全国继辽宁省盘锦和黑龙江省五常之后第三个大米原产地域保护产品。2008年,“方正大米”证明商标正式获得核准注册,成为黑龙江省继五常大米、庆安大米之后第三个大米证明商标,也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大米证明商标之一。2009年,方正县被国家农业部和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批准创建50万亩全国绿色食品水稻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使方正成为继五常之后黑龙江省第二个创建全国绿色食品水稻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的县(市)。2010年,方正大米品牌在农业部信息中心举办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论坛中稳居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百强行列,品牌价值评估28.86亿元。在中国绿色食品2010上海博览会上,方正大米夺得黑龙江省所获4个“产品畅销奖”中的三项。2011年,在第七届中国城市品牌大会暨影响力品牌公益评选颁奖盛典上,方正县被评为“中国方正大米之乡”。同年,方正大米被中央电视台农业频道评为最具市场潜力的魅力农产品奖。2013年,国家工商总局授予“方正大米”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为“中国驰名商标”。2017年,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中国资产评估协会等联合发布“2016年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榜单,“方正大米”名列初级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区域品牌第19位,品牌价值89.39亿元。

通河大米

“通河大米”2011年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其保护产地范围为黑龙江省通河县现辖行政区域。通河县隶属哈尔滨市,位于黑龙江省中部,松花江中游北岸,小兴安岭南麓,总体地貌特征为“七山一水分半田,半分沼泽和草原”。通河山水秀美、耕地肥沃,生态环境得天独厚。全国最大块由北向南的漫川漫岗黑土地、丰富的水资源及配套的灌溉渠道设施,使通河具备了大规模发展水稻生产的优势。全县总耕地面积220万亩,其中,水田160万亩,人均水田面积12亩,位列全国第一,是全国优质水稻生产大县,素有“稻谷之乡”和“水稻王国”的美誉。

通河境内河网密布,水源丰富,大小泡泽57处,27条大小河流都发源于小兴安岭,温度适中,水质极佳。其中,有16条直接注入松花江,犹如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通河大地上。通河地处北纬45度全球优质农产品黄金带和全球仅存的三块优质黑土带上,土壤、大气、水质均未受到工农业污染,是名副其实的一方“净土”。80厘米厚的优质寒地黑钙土,遍布山林的自涌泉水,流经全域的松花江,为发展绿色有机水稻提供了优越条件。独特的自然资源造就了通河大米的绝对地理,极适宜水稻生长,促成通河大米垩白粒率低、支链淀粉含量适中和胶稠度高等特点的形成。垩白粒率低说明产品外观优良,同时也提高了米粒的蒸煮食味和食用品质。直链淀粉含量适中和胶稠度高决定了通河大米的品质口味优良。不仅如此,通河长粒香米中的粗蛋白、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含量也位居全国高端米前列。

这些年,通河通过实施“三减、二增、一提升”工程,大力发展绿色有机水稻种植和订单农业,推进现代水稻示范园区建设,完善农产品溯源信息平台建设;积极培育农业联合社、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推进集约化经营;通过打造绿色有机稻米生产基地,生产安全米、优质米、健康米、绿色米、有机米,提升稻米品质,创建、整合优质稻米品牌,延伸稻米产业链条,激发品牌效应;全力实施“互联网+农业”战略,依托组建的电商平台、米袋网等网络销售平台拓宽销路,进一步推进稻米产业向高端市场迈进。

在“种得好”上,通河实施绿色农业“双百工程”。农业联合社面积发展到110万亩,有机水稻发展到110万亩。并通过国家A级绿色认证,有机水稻种植基地和加工基地也通过国家认证。实现从生产到销售的“六统一”,保证了大米的品质稳定。同时推广“鸭稻”“鱼稻”“蟹稻”等绿色有机水稻种植。通河有机水稻种植已全部使用生物有机肥和生物防病除虫技术。“通河大米”杜绝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另外,通河水稻主栽品种为绥粳18号,属长粒香米,平均食味值85分以上,粒型、口感不亚于稻花香。且生长期短,仅需130天;产量高,平均每公顷产量不低于9000公斤。

在“卖得好”上,通河打出一套品牌提升组合拳。在2016年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发布会上,通河大米品牌价值达83.21亿元,跻身中国高端米前列。2016年和2017年,“通河大米”连续两届荣获上海国际绿色有机产业博览会金奖。2017年5月15日,通河县2017位农民创造了“通河大米”吉尼斯世界新纪录,插秧比赛现场,103岁老人现场指挥。通河每万人有百岁老人10人,老人的长寿秘诀是什么?告诉大家:吃通河大米!

庆安大米

“庆安大米”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在2016年中国大米品牌大会上,“庆安大米”被评为“中国十大好吃米饭”。 在“2016年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榜单上,其品牌价值已由2015年43.33亿元上升至69.04亿元。

庆安县境内三面环山,森林覆被率达65%,形成天然屏障;七河开源,九河汇流,年均降水量577毫米,集水面积5905平方公里,水资源总量77.6亿立方米,水质常年达III类标准以上;四季分明,无霜期128天,有效积温2650℃,休耕期长达8个月,土壤冻融交替,自然杀虫灭病,是生产高端绿色有机水稻的天赐宝地。好山、好水、好生态,“庆安大米”好稻天成。上世纪90代初,即在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指导下,在全国率先研究开发绿色食品水稻,从保护河流和水源起步,还林、还草、还湿地,荒山插柳,厚植生态环境,严格控制化肥和农药施用量。1994年,庆安大米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在庆安绿色食品水稻成功研发的基础上,形成了国家A级绿色食品水稻种植操作规程。经过多年不懈努力,全县155万亩水稻全部实现绿色种植,其中绿色AA级达到100万亩。应用农家肥和生物菌肥,推广“鸭稻、鱼稻、蟹稻、覆膜稻”栽培模式,有机种植达到10万亩,正在由绿色食品之乡向有机食品之乡过渡升级。2016年初,随机抽取县内20个米样,送国家农垦检测中心进行有机标准检测,送瑞士通用公证行SGS检测机构进行欧盟标准481项指标检测,两次检测结果均全部达标。庆安被评为全国安全食品供应基地,袁隆平院士亲笔题字“庆安绿色有机水稻、关爱人民身体健康”。

庆安地处寒地黑土核心区,黑土层厚达60至100厘米,有机质含量是黄土和红土的5至10倍,垦植指数高,自然地力强。依托寒地水稻改良院士工作站和北方绿洲稻作博士研究所,培育龙庆稻系列良种8个,在全省推广面积500万亩。引进龙粳系列、龙稻18等优质品种,优质品种应用面积达到90%以上。百年种植技术演进与现代农业科技融合,庆安大米从安全到营养,历经岁月洗礼,造就了高端品质,富含蛋白质、糖类、维生素、钙、铁、锌、硒等多种营养元素。顺应现代不同人群的营养需求,依托1家国家级和11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现有优质大米加工的基础上,与科研院所合作,成功开发出GABA米、富硒米、胚芽米等功能米,并继续深入开发医特、婴特等功能食品和特色食品,内在品质不断提升。

为保证产品质量,庆安每年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亿元,改造中低产田,高标准农田面积达到100万亩;改善灌溉条件,渠系硬化率、工程配套率均达到90%以上;更新引进大型农业机械,配套先进实用机具,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2%;狠抓育秧工程,水稻主产区集中智能催芽和大棚育苗实现全覆盖。种植环节,水稻生长期长,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灌浆充分,籽粒饱满,直链淀粉、蛋白质含量适宜;加工环节,实行低温仓储,精准控制砻米温度,减少剖光,外观晶莹,粒形齐整;做出的米饭入口香甜,回味悠长,内软外韧,粘性适中,凉后不回生。近年来,利用物联网技术,发展智慧农业,建立智慧监管系统、质量溯源平台和绿色食品检测中心,实现产加销全程有效监管、从土地到餐桌全程质量可追溯。

泰来大米

舌尖上,“泰来大米”那略感微甜、清淡而醇厚、余香悠远的味道,着实让人食欲大开。泰来大米营养成份也十分均衡丰富,直链淀粉16%~18%,胶稠度达到75mm以上,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分别小于12%、3%,碱消值达到6~7级,富含人体所需的19种氨基酸,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大米中可速溶的双链糖积累较多,对人体健康非常有宜。

2010年“泰来大米”通过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审查,2011年“泰来大米”成功注册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其中,10个品牌获得国家A级绿色食品标识,5个品牌获得有机食品标识。“泰来大米”浓厚的地域特点和独特的品质特征让泰来成为黑龙江粳稻米的黄金原产地。

泰来县位于黑龙江省西南部,黑、吉、蒙三省(区)交界处,素有“鸡鸣三省”之称和“塞北江南”“鱼米之乡”的美誉。5年来,泰来县水稻种植面积年均增加10万亩以上。2017年,水稻种植面积166万亩,预计产量110万吨、商品量95万吨。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位居齐齐哈尔市各县(区)之首。泰来县通过大面积推广优质高产、抗病性强、整精米率高的五优稻4号、松粳22、哈粳稻2号、龙洋16等优质品种,应用水稻大中棚钵育摆栽、盘育机插深施肥、测土配方施肥、超级稻栽培等先进技术,水稻产量和质量逐年提升,先后获得农业部水稻丰收计划成果二等奖、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推广重大农业项目——水稻抛摆技术先进集体、黑龙江省水稻丰收计划一等奖。

泰来县气候光热条件十分优越,属黑龙江第一积温带上限。水稻生育期间年均温度17.4℃,年均积温2930.6℃,年均无霜期145天左右,年均日照1578.5小时,年均昼夜温差12.2℃,太阳辐射热量全年每平方厘米131千卡。优越的气候条件使水稻光合作用积累的干物质多以蛋白质形式积累。因此,泰来大米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胶稠度高,适口性强。

泰来县水资源丰富,境内有一江五河,全国两大无污染河流之一的嫩江穿境而过,流经长度约140公里。全县江水灌溉面积70万亩。湿地和地下水资源丰富,地下水资源与耕地分布基本平衡。特殊的水资源环境,使泰来大米营养丰富,重金属含量低,各项指标均超过绿色食品标准。

泰来县地处世界三大寒地黑土带之一的松嫩平原前沿,黑土层平均厚度30~40cm,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4%以上,土质肥沃。草甸型水稻土占全县耕地面积的36.5%。水稻土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都十分有利于水稻生长,且大米米质好,垩白度低,精米率高。

泰来年均空气优良指数高于350天,所有耕地、水域、草原、林地均通过无公害质量评价,为泰来大米绿色、天然的品质提供了生态保障。

猜你喜欢

水稻
什么是海水稻
机插秧育苗专用肥——机插水稻育苗基质
有了这种合成酶 水稻可以耐盐了
水稻种植60天就能收获啦
油菜可以像水稻一样实现机插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
中国“水稻之父”的别样人生
水稻种子
海水稻产量测评平均产量逐年递增
一季水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