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落实“两头两尾”重大决策部署推动粮食加工产业创新发展

2018-01-09朱玉文

黑龙江粮食 2017年11期
关键词:深加工加工业全省

□ 朱玉文

落实“两头两尾”重大决策部署推动粮食加工产业创新发展

□ 朱玉文

粮食部门作为粮食加工业主管部门,必须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举全省之力抓好“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的重大决策部署,认真实施粮食加工产业发展攻坚行动,为加快打造助推龙江振兴发展第一大支柱产业作出积极贡献。

一、认清形势,增强责任意识和必胜信心

我省是全国第一产粮大省,粮食资源优势明显,粮食加工业在全省农产品加工业中的地位极为重要,当前正值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一是政治保障更加有力。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做好“三篇大文章”,抓好“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的重要指示,做出把农产品加工业作为第一大支柱产业来抓的重大决策部署,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协同推进,为我们增强了动力和必胜信心,提供了坚强政治保障和有力支持。二是政策条件和市场环境不断改善。随着粮食收储制度改革深入推进,粮食价格逐步与市场接轨,产业链上下游关系逐步理顺,我省粮食产品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国家和省结合实施新一轮东北振兴、发展现代农业、“优质粮食工程”建设等重大举措陆续出台系列配套支持政策,使我省粮食加工业发展迎来新的机遇期。三是具有较好产业基础。今年以来,认真落实省政府确定的农产品营销“十六条”路径和加工销售大米“四项”重点措施,市场营销取得阶段实效,“黑龙江好粮油”中国行活动持续开展,“黑龙江大米”在销区影响力得到提升,五常大米平均出厂价同比提升17%;黑龙江大米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平台销售大米7亿斤、销售额16亿元。全省粮食加工业运行总体向好、全面盈利,1~9月份加工量、工业产值、销售收入和利润等指标同比均增加20%以上;深加工产能加快提升,山东阜丰、京粮集团、厦门象屿等知名大企业共开工建设9个单体产能30万吨以上的新建扩建玉米深加工大项目,深加工产能今年可新增100亿斤,累计将超过300亿斤;水稻加工企业产权和品牌整合取得进展,年加工能力30万吨及以上的水稻加工企业已达到70户。发展粮食加工业,使命光荣,条件有利,机遇难得,我们必须增强责任意识和必胜信心。

二、理清思路,明确目标和找准关键难题

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我们研究确定,粮食加工业发展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对标国际,坚持延长产业链,更加注重提升价值链,以增加绿色优质粮食产品供给、促进农民增收和提高粮食资源综合效益为重点,大力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强营销、打市场、创品牌,发挥加工转化引擎作用,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推动粮食产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到2020年力争达到全省粮食实际加工量870亿斤、加工转化率50%以上,年主营业务收入1500亿元以上,更好地服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推动龙江全面振兴发展。

为此,我们必须破解关键难题:一是市场开拓力度亟待加大。我省稻米和大豆产品绿色优质、安全营养的整体特色优势突出,但产业市场化、组织化程度水平低,宣传推介力度亟待加大,抱团营销、企业品牌精准营销和深耕销售市场的能力亟待增强。二是稻米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南部、中西部产区长粒等香型稻米竞争优势较强,价格较高、市场购销比较顺畅;东部、北部产区普通圆粒稻米竞争力较弱、市场购销难度较大。加工产能过剩,多数企业规模小实力弱,高端品牌大米比重小,盈利能力差。三是玉米深加工产能不足,且以淀粉和酒精等初级加工产品为主,产业链短,产品附加值和资源综合效益低。

三、履职担当,完成好重点工作任务

按照省委书记专题会议要求,我局在前期制定实施粮油加工业“十三五”规划和玉米深加工三年攻坚行动方案的基础上,与省直相关部门密切合作,进一步制定了稻米、大豆、玉米加工业发展专项方案。全省各级粮食部门要负起牵头推进主体责任,加强组织领导,逐级落实落靠责任,强化保障措施,实施重点任务攻坚,破难题、补短板,坚定不移抓落实。一是实施“黑龙江大米”营销三年攻坚行动。制定实施专项行动方案,示范引领、抱团营销,握紧拳头打市场,打造“黑龙江大米”整体品牌形象。持续精准投放公益广告、系列宣传片;继续搭建产销对接平台;完善“黑龙江大米网”等电子商务平台线上服务功能;建设“低温储粮仓”和销区准低温“公共仓库”等线下支持渠道;强化“示范县”和“示范企业”引领,形成全省联动、行动全国的“黑龙江大米”营销格局。力争3年内,精准深耕北京、天津、上海、广东等全国13个重点目标市场,我省大米销售量占全国粳米市场比重由21%增加到35%以上。二是培育壮大产业发展载体,提高粮食精深加工能力和水平。依据预计粮食资源状况,统筹推动粮食加工产业创新发展。重点培育一批产业实力强、转型升级效果好、发展质量效益高的粮食加工产业示范市县,认定和扶持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行业带动力强的粮食加工产业化重点骨干企业;扶持一批成长性好、特色鲜明的中小企业。玉米深加工业,突出延伸产业链,加快扩能提质增效。引导深加工产能合理布局,打造20户年加工能力60万吨以上的大型玉米深加工企业,开发特种变性淀粉、新型有机酸、淀粉糖和燃料乙醇等附加值高、市场空间大的产品。2020年达到全省深加工能力500亿斤以上、实际加工量400亿斤,加工转化率45%,年主营业务收入450亿元。水稻加工业,更好服务“健康中国”建设,增加绿色优质、安全营养品牌大米新供给。更加注重提升价值链,加快集约化品牌化发展。以年加工30万吨及以上企业为重点,全省打造年主营业务收入超10亿的企业(集团)10户,5~10亿的20户;每个主产市县培育3~5 户实行“四专模式”(专品种种植、收储、加工、销售)、年主营业务收入2亿元以上的企业。2020年达到全省水稻实际加工量420亿斤,加工转化率70%,年主营业务收入1000亿元。大豆加工产业,坚持延伸产业链与提升价值链并重,全面提质增效。完善地产非转基因大豆加工产业体系,改造提升豆制品、食用油、植物奶等传统“老字号”,开发功能性蛋白、低聚糖、维生素E等新产品。培育6~8个主营业务收入10亿元以上的企业。2020年达到全省大豆实际加工量45亿斤,加工转化率35%,年主营业务收入120亿元。三是培育粮食产业园区,依托粮食主产区、大项目和大企业、关键物流节点,支持培育一批国家和省现代粮食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园区(基地)。加快重点园区转型升级,整合仓储、加工、物流、贸易等功能,完善质检、研发、信息等服务,吸引加工企业和科研机构入园,依托园区实现项目集中、资源集约、功能集成,促进产业优化布局、集群发展。四是争取和落实好支持政策。要紧紧依靠当地党委政府领导,加强与相关部门协调配合,积极推动新粮收购资金贷款、库存政策性粮竞拍、加工补贴、产业项目建设等各项支持政策落实,加强跟踪指导服务,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实际困难。五是加强督导检查。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层层加大粮食加工业发展绩效的考核,严格督导检查和考核问责。

要认真贯彻落实全省“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工作推进会议精神,担当进取、强化措施,真抓实干,加快做大做强粮食加工产业,为龙江全面振兴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来源:黑龙江省粮食局)

猜你喜欢

深加工加工业全省
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桃果深加工及其副产物综合利用研究进展
发挥“她”力量,打赢这“疫”战——致全省妇联执委的倡议书
全省侨务干部培训班在宁举办
杨凌:双创“沃土”铺就特色扶贫路 深加工让土特农产品大放异彩
农产品加工业稳中向好
前三季度山东县域经济生产总值占全省94%
滨江:全省首推工位注册
亚热带水果深加工技术获突破
工业4.0背景下的机械加工业优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