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形势,品牌价值再放大
2018-01-08董笑妍
董笑妍
面对新时代品牌发展的重重疑问,12月6日,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深圳市龙华区人民政府主办,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品牌工作办公室、大浪时尚小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承办的“2018中国纺织服装品牌大会”在大浪时尚小镇召开。本届大会以“新时代下的品牌作为”为主题,回顾梳理了2018年度行业品牌建设工作,交流沟通了品牌创新的实践和体会,同时也展望了品牌未来的发展。
出席本届大会的有国家部委、行业协会、地方政府及协会相关部门的领导。来自工信部的领导有: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曹学军、工信部科技司质量处处长黄先琼。
来自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的领导有: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中纺联副会长、中纺联品牌工作办公室主任杨兆华,中纺联原副会长张莉,中纺联传媒中心原主任魏林,中国纺织建设规划院院长冯德虎,中国纺织信息中心主任乔艳津,中纺联产业集群工作委员会秘书长邢冠蕾,中纺联产业经济研究院常務副院长、中纺联品牌工作办公室副主任华珊,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副主任董奎勇,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原副主席张肇达,中国服装协会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国强,中国服装协会秘书长焦培,中国纺织建设规划院副院长马志辉,中国服装协会战略推进委员会委员、中国服装论坛执行主席王军,中国商业联合会信息部统计处副处长王欢等。
来自广东和深圳行业协会的领导有:广东省服装服饰行业协会会长卜晓强、深圳市服装行业协会会长沈永芳。
来自深圳市和龙华区的领导有:深圳市委常委、龙华区委书记余新国,龙华区委常委任延辉,龙华区政协副主席、大浪时尚小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执行副组长仙新民等。
客观分析现状,科学制定目标
余新国在致辞中表示,多年来,深圳高度重视品牌打造,深入实施深圳品牌战略,龙华区全力推进大浪时尚小镇建设,小镇内已经集聚了大量知名品牌与设计师,成为了行业品牌的引领力量之一。本次品牌大会在大浪召开,将有力助推深圳品牌建设。
曹学军表示,当下,中国纺织服装品牌意识深入人心,品牌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品牌企业的市场影响力不断提升,但随着消费市场的变革,品牌建设面临着新的考验和机遇。
曹学军对纺织服装品牌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是创新引领,品牌要敢为人先;二是责任发展,品牌要勇于担当;三是建立文化自信,品牌要更有作为。
孙瑞哲表示,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大浪是中国时尚品牌的集结地,多年来,我们目睹了深圳、龙华、大浪各级政府的不懈努力,大浪时尚小镇未来可期。在发展地方经济、打造区域品牌的同时,还要认清当下中国纺织服装品牌发展的方向与重点。
“科技、时尚、绿色”是纺织服装产业的新标签,其中,品牌建设成为了行业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元素。围绕科技,品牌要借助技术新杠杆,创造“科技”与品牌新模式,培育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打造场景化、平台化、共享化、娱乐化新终端;围绕时尚,挖掘文化新内涵,创造“时尚”与品牌新文化,全新的消费时代正在崛起,品牌需要重新梳理细分定位,重塑品牌与年轻消费者的链接,实现传统文化与当代时尚的无缝融合;围绕绿色,落实产业新担当,创造“绿色”与品牌新风向,要实现“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重构经济系统,将经济系统纳入自然循环系统之中,强化人本责任、环境责任和市场责任。新时代,中国纺织服装产业的品牌建设要有新作为。
杨兆华发布了《2018年中国纺织服装品牌发展报告》,从加工制造品牌、终端消费品牌、区域品牌三个板块总结提炼了品牌新特点。其中,加工制造品牌正在以产品创新和智慧生产创建品牌优势;终端消费品牌正以新消费为导向不断创新运营;区域品牌正在打造集体与个体互融互利的载体和平台。杨兆华还结合优势品牌的案例,深入剖析了品牌建设的典型做法,为在坐嘉宾提供了颇具价值的可借鉴经验。
大会还发布了“2018重点跟踪培育纺织服装品牌企业”名单,以及《关于发布2018中国服装家纺区域品牌试点地区名单的决定》。
随后,大会进入主题演讲环节,分别就“创新力:驱动品牌发展”和“设计力:刷新消费体验”两大主题展开分享。
打造创新力的核心驱动
品牌新的增长不能再寄希望于时代大潮的托举,品牌的发展更有赖于创新能力的提升。创新力是品牌的竞争力和生命力所在,也是品牌价值的核心载体。面对智能化、个性化、时尚化的市场需求变化,纺织服装品牌要加快发展具有创造力的制造,形成有效供给与消费升级良性互动局面,寻找新的品牌语言、建立新的消费链接。
深圳歌力思服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夏国新:
夏国新以“价值创新边界重塑”为主题做了分享,他表示,如今品牌都面临着创新的紧迫感,需要将创新融入企业的每个细胞单元,建立创新的文化环境与思维惯性;同时企业管理要扁平化,要思考从店长到老板需几个层级,层级越少反应速度越快;品牌还需要善用资本的力量,但要量力而行;最后一点就是快乐工作,理解、凝聚年轻人。
广州汇美时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方建华:
“从产品到消费,整条链路的操作过程要数据化,这是关键。通过数据重新定义时尚品牌,没有数据驱动的服装品牌,未来肯定要被淘汰。”方建华说,只有实现数据化才有未来,数据不是万能的,但没有数据不可行。与此同时,他认为,未来的十年、二十年,是中国服装供应链最好的时代,对于品牌而言,考验的是谁掌握了供应链,谁拥有了好的智能制造的设备、设施以及好的产业工人,谁的品牌就更具竞争力。
锦坤文化发展集团创始人、互联网品牌营销专家 石章强:
石章强通过对纺织、服装、家电、白酒和饮食五个方面的案例分析了品牌的组建模式及如何打造品牌。他认为,创新要从品类、需求、人群、沟通、盈利等几个方面出发,品类对应需求,人群要有渠道进行传播,最后形成盈利点。“当品牌做到一定规模以后,增长逻辑的点线面要思考产品品牌、品类品牌、渠道品牌、服务品牌和平台品牌的‘五品联动,不同时间点要把握节奏顺序。”
用设计力对接新消费潮流
设计力是创造性的商业思维和方法。从功能到体验再到文化认同,用户的需求不断提升,对于产品的设计、文化、商业模式都提出了新的要求。纺织服装品牌都在思考如何利用数字技术和社交媒体来重塑客户体验、增强社群互动,也在探索未来人们的生活形态以及扮演的角色,更试图向年轻一代抛出橄榄枝。潮流瞬息万变,纺织服装产业需要打破思维定势与空间界限,打造全新引擎来驱动品牌。
WGSN中国区总裁 张玮:
“目前消费者的迭代非常明显,现在消费者集中在‘千禧一代,而要把握未来趋势,则要将目光关注到‘Z世代。”张玮在分享中分析了Z世代这一群体的特点和心理,他们个性鲜明,是互联网的受益者和受害者,同时是推迟成年和分化的一代。她指出品牌要赢得这一群体消费者的心,则要为产品增添意义和价值,如传统技艺和本地材质等;同时需要更多线下体验,以满足用户对建立联系的渴望。“未来的产品和商业创新要以价值观为驱动,把人、货、场纳入到一个系统中,通过产品、体验和服务与消费者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中国时装设计“金顶奖”获奖者、艺之卉时尚集团创始人兼首席设计师 赵卉洲:
赵卉洲用“本、承、博、融、渡、梦”六个字结合艺之卉的发展经验,分享了她对品牌设计和塑造的认识。本,产品仍是品牌的核心,是品牌精神;承,變与不变同时发生,对于设计师带来了巨大的创意空间,要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技艺进行传承和创新;博,一个品牌的厚度由时间和文化组成,坚定的文化传承之心是品牌魅力的基石;融,从设计驱动创新的角度,创建东西方的融合、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渡,品牌要考虑社会责任,建立可持续发展力;梦,需要向小米、李宁等一批有社会责任的中国品牌学习,创造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国时尚品牌。
华为UCD中心首席用户体验设计总监 梁俊:
用户体验是一种新的营销方式,也是设计领域最热门的趋势之一。梁俊以“产品设计之人性调性”为主题,通过华为产品的设计及营销推广,表明设计要基于人性和调性。变化的是商业和环境,不变的是人认知的规律,产品设计只有抓住了人,才能在千变万化的大环境中抓住重心。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制造专业委员会副主任、e-works CEO 黄培:
展望未来,比特化的新世界渐行渐近,它将呈现出一幅怎样的图景?人工智能如何为时尚行业带来突破?我们又该以怎样的方式应对挑战?……面对这些问题,黄培详细解读了智能制造的特点、内涵、背景、应用等各个方面,通过智能产品和智能家居的案例,表明未来智能化对产业发展的影响将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