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焦虑与小说的戏剧化问题

2018-01-08海力洪

小说林 2018年6期
关键词:戏剧化作家小说

在王生铨小说《三岔塆》的诸项特质之中,因为书写姿态的内敛与谨严,其中包藏的讽刺性颇为隐晦,也较难识读。然而把《三岔塆》低调的讽刺放大后拿到台面上来看,带出的是个小说的戏剧化日益泛滥或粗劣化的现实问题。或许,这也正是《三岔塆》讥讽的锋芒所指吧。

小说的戏剧化原本属于小说创作的方法论,意在化解现代小说日益深重的形式危机。将戏剧因素糅合到小说文本之中,这一招,说白了,就是把戏剧(时下更偏向影视)的手法拿过来用——借鉴(好个粉饰之说),让写出来的小说“好看”且读者愿看。现代小说的戏剧化,雨果堪称宗师。其作矛盾冲突够强劲,故事时空高浓缩,情节线索极清晰,高潮之处超震撼。叫搞戏剧的人看他的《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原作,全都惊呼“这小说里全是戏啊”!所以上述两部小说被搬上舞台银幕的次数已是数不胜数。

不及雨果显赫声名的众多好作家,比如亨利·詹姆斯、布尔加科夫等人,也以戏剧化程度很高的小说引起关注。或许,呈现了一种更为高级的小说戏剧性形态,除借用戏剧性的冲突、动作、情境、对话等戏剧因素外,小说视角更多投射进人们的内心冲突。甚至莫言,小说的戏剧化也形态高级,成就不凡——想想他的《檀香刑》,当然,还有《红高粱》。

王生铨短篇小说《三岔塆》所嘲讽的,并非上述的小说“戏剧化”,而是将矛头直指当下小说形式探索步入绝境、商业化危机日趋深重之后,等而下之的小说“戏剧化”。《三岔塆》开篇即写主人公者也,在“冬日的黄昏”,前往荒郊野外“三条岔路相连的面积约一千平米的山间盆地”。远离人寰后,电脑开机,要在这三岔塆的旷野间体验式地写一部叫《三岔塆》的小说(极惊奇于者也所用电脑的电池续航能力!)。也许读到此处,有人会惊叫一声:者也搞的是个什么鬼?!坐在家里好好写小说不行吗?——其实这个“鬼”,正是焦虑不安,坐立不定的小说作家长久以来一以贯之的“装神弄鬼”——《三岔塆》妙在起笔即揭示出小说的戏剧化不仅仅是小说的内在问题,同时还外化包含了“戏剧化地写小说”的作家行为心理问题。后者的情形,文学史上形形色色,不乏先例:海明威必须站着写,才能写得简洁干净,写出他口中所言的冰山“尖角角”;普鲁斯特必须在全密闭的阁楼里动笔,方不致被花粉“毒杀”,才好完成巨作《追忆逝水年华》;即便是二十年前本土的三流“美女作家”,也号称自己写作时必裸体,只有裸体写作才能与读者坦诚相见,写出对后者有吸引力的佳作。至于无光环、无美颜、无大作的“三无”作家,其“戏剧化地写作小说”方式则是不住捣腾——写作工具即笔和电脑反复换用,写作地点在书桌和床之间不住换位……像者也这样直奔荒山野岭写小说的作家,可真是有些“出位”了。不过,王生铨笔下的嘲諷意味,也得以就此渲染开去。

或许,对小说作家而言,小说这种对象物,还可以有一别称,叫做焦虑。搜肠刮肚写不出小说来,顿生出一重焦虑;苦心孤诣弄出来的小说却无人问津,更是作家全方位焦虑之根源。在今天,由小说带来的这种焦虑,其本质已非哈罗德·布鲁姆所言的那种个人化的“影响的焦虑”,而是绝大多数小说做出来之后,即生即死,生不如死或曰问世随即湮灭的命运焦虑。福斯特曾有言:“故事是小说的基本面,没有故事就没有小说,这是所有小说都具有的最高因素。”然而,八十多年前的福斯特是根本无法想象今天的商业社会中,一个全面淹没小说故事空间的超级戏剧化空间是如何降临的。由电影、电视、网络等共同营造的这个戏剧化空间,使人们无时无刻沉没于它们源源不断产出的戏剧化故事中。我们这个社会比比皆是泛滥着各类戏剧化故事文本,而戏剧化甚至可称为近三十年来重要的社会现象,以至人们早有断言:“小说远不如生活精彩”。换句话来说,被电视剧之类廉价戏剧化故事喂饱了的人民群众,是真的不需要(绝大部分)小说,广大读者已经真没把(绝大多数)作家写的小说当回事儿。

《三岔塆》中的小说作家者也,有一颗被影视戏剧化废掉了的可悲小说脑瓜。描写尚且与姒禾的最后时刻时,甚至赤裸裸地直接祈灵于影视表现:“我我我……呜呜呜……音乐,音乐——音响师,播放,播放萨克斯独奏《最后的救命稻草漂走了》,轻点,轻点,慢点——剪辑师,剪辑师,剪辑师,剪辑姒禾娘家惨败,剪辑尚且服安眠药,剪辑尚且跳澧水大桥,剪辑尚且……峰峦,溪谷,平畴,湖光,草色……”王生铨的这一笔,可谓入骨地写出了小说家们操弄小说的技穷。小说叙事的艺术已是末路穷途,就像《三岔塆》所呈现并嘲讽的,被纳入文化工业的小说写作,由胡编乱造与胡思乱想启动,经影视化、戏剧化与肤浅化的制作流程,加入第三者奇情、超强性能力之类的离奇曲折的叙事作料,直奔趣味化和商业化的故事窠臼。然而,大众消费趣味和文化市场的商业法则决定了这种小说的戏剧化故事操作的有效性,也同时昭示了小说形式创新走向衰竭的必然性。《三岔塆》最后写到的石上刻字提到了“迷失”二字,犹是在影射当下弃绝深度追求、回避心灵世界揭示与小说形式创新,奉粗劣的小说戏剧化为圭臬的小说写创作潮流所造成的艺术灾难。或许,《三岔塆》正是以低调的讽刺、高能的悲情,为早已逝去的先锋小说的那种不灭的艺术精神招魂。

作者简介:海力洪,出版小说《药片的精神》《左和右》《夜泳》等多部,南京大学文学博士。现执教于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猜你喜欢

戏剧化作家小说
作家谈写作
How to read a novel 如何阅读小说
作家阿丙和他的灵感
倾斜(小说)
我和我的“作家梦”
LOGO GIRL
从《烈日灼人》谈米哈尔科夫的电影风格
一场人性和利益的博弈
文学小说
“戏剧电影”概念的使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