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跨跳和跨跑的研究

2018-01-08王明亮

体育教学 2018年10期
关键词:区别教学

王明亮

摘  要:本文从跨跳和跨跑的技术动作出发进行分析对比,找出它们在技术上的差别。进而对两者的相似之处进行阐述分析,以及从两者的教材性质、技术动作、练习目的和评价方式等四个方面进行差别对比分析。最后文章从教学实践的角度出发,对两者的教学重难点和教学侧重点进行阐述分析。

关键词:跨跳;跨跑;区别;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2018)10-0025-02

跨跳(原地立定三级跳或多级跳)和跨跑(跨越一定障碍物跑)看似两个十分相似的技术动作,但在实际教学和生活运用中却有着很多不同之处。很多教师容易把两个教材内容看成一个,尤其是跨跑,在实际教学时都当成跨跳技术动作教授,导致错误教学。看似两个相似的教材,不管在技术动作还是教学侧重点,都应该有着各自的区别和教学重难点。所以,教师们在教学时首先要明确这两个教材的技术动作差别,明白其各自的特点和教学目标,才能很好地实施教学,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好这两个技术动作。

一、两者的技术动作分析

1.跨跳的技术动作分析

跨跳预备动作是双脚开立与肩同宽,起跳后双腿用力后蹬,身体向上腾起并向前行进,双腿在空中呈类似弓箭步状态,双臂同时前后相向摆臂,空中上体保持正直或稍前倾,尽量保持空中腾空时间。落地时,落地脚后脚跟着地或全脚掌着地,然后过渡到前脚掌后用力向斜上方45°蹬地,大小腿充分蹬地伸直,另外一条摆动腿大腿尽量抬高,落地时屈膝前顶送髋,小腿前伸,这样就完成了一个跨跳,周而复始,重复跨跳动作。

2.跨跑的技术动作分析

跨跑是脚前后站立,起跑后遇到障碍物前面的摆动腿积极向前上方摆起至大腿水平位置,同侧髋积极充分前送,同时膝关节和小腿放松。落地时,大腿积极下压,小腿前送前脚掌积极扒地缓冲,并立即转入后蹬,踝、膝关节充分蹬伸,进而进入摆腿跨起的状态,两臂是前后摆臂,类似于快速跑的摆臂,完成一个跨跑动作,身体始终呈一种向前跑的状态。

二、两者的相似处

跨跳和跨跑都是属于下肢部位的身体活动,两者都是通过一条腿蹬地摆动,在空中保持一定的时间,跨越一定的水平距离落地接下一个动作。不仔细观察,很容易把这两个技术动作混为一谈,这也是为什么教师们平时容易教错的原因。而且教师如果在技术动作教授不清楚的情况下,学生很容易把这两个技术动作做成相同的动作,形成负迁移,影响两个动作的正确教学,也使学生错误使用这两个技术动作。

三、两者的区别

1.教材性质的不同

跨跳是属于跳跃项目,跨跑属于走跑项目,这是两者的最大区别,它们的属性分别代表了它们技术动作以及教学重难点等的不同,也就分别给这两个教材下了定论,不可能走出其教材属性范畴。

根据《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2017版配套教师用书,跨跳第一次出现在水平二“多种形式的连续跳跃活动方法”中,其承接的是水平一“多种形式的原地跳跃方法和游戏”。通过两年的原地跳跃练习,开始过渡到多种形式的连续跳跃,从原地的到行进间的,跳跃练习已经从游戏开始向运动项目过渡。接下来的水平三则是“有一定难度的急行跳跃活动方法”,这就需要学生更强大的腿部力量和跳跃能力。跨跳属于多种形式的连续跳跃的一种形式,旨在通过这种行进间的跳跃练习,提高学生的腿部力量和跳跃能力,这就注定了教师的教学重心应该放在这里,也就为跨跳的教学提供了指导主线,教师的教学不能偏离这个指导主线,否则就违背了课程指导纲要的指导思想。

根据《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2017版配套教师用书,跨跑第一次出现在水平三“障碍跑活动方法”中,其承接的是水平二“基本的跑的方法与游戏”。水平三的走跑必学内容是“有一定难度的跑的活动方法”,“障碍跑活动方法”前面是“耐久跑活动方法”,后面是“弯道跑动作方法”。纵观整个小学的走跑教材内容,从水平一的“多种形式的走、跑方法与游戏”,到水平二的“基本的跑的方法与游戏”,再到水平三的“有一定难度的跑的活动方法”,整个走跑教材的主线依次是走跑方法到基本跑的方法再到有一定难度的跑的方法,依照的是人体运动和掌握体育技能的规律。跨跑是属于有一定难度的跑的方法,它是从基本跑的动作开始提升难度,是跨和跑的结合,提高的是人体遇障碍快速奔跑的能力,从而提高人体应对困难的应变能力和运用体育技能于生活的实践能力,更多的是从跑的实际运用方面去思考教学。所以,教师在教授时就应该多从应用的角度出发,让学生通过跨跑技术的掌握,切实运用到实际生活实践中,这样教学就不会偏离教学指导思想。

2.技术动作的不同

从原地预备姿势开始对比,跨跳一般是双脚平行开立站立,预备姿势是双膝弯曲,双臂同时后摆,为接下来的起跳做好准备;而跨跑一般学生都是双脚前后站立,身体重心后仰,后脚弯曲,前脚拉直或微曲,身体稍侧身对准起跑方向,随时加速起跑。启动阶段跨跳是双脚同时用力,双手同时向前上方摆起带动身体获得向上的动力;而跨跑是后脚用力蹬地,双臂前后摆臂,短距离内快速启动加速。起跨阶段跨跳是向上腾起并向前行进,同时尽量在空中保持较长的时间以获得更长的腾空距离;而跨跑是向前行进,快速跨越一定障碍物,身体始终呈一种向前跑的状态。落地阶段,跨跳是小腿前伸后脚跟或全脚掌着地后过渡到前脚掌,前脚掌用力向上方45°蹬地,开始下一次跨跳动作;而跨跑为了取得减少落地缓冲时间一般都是前脚掌快速扒地,立即转入后蹬跑动,完成跨越一次障碍物后继续快速跑动。从以上几个阶段的技术动作分析,可以看出跨跳和跨跑在技术动作细节上存在明显的差别,完全是不相同的两个技术动作。

3.练习目的的不同

跨跳是跳跃的辅助练习项目的一种,主要练习目的是发展学生的下肢力量和跳跃能力。跨跑是走跑项目的一种练习形式,是发展学生跨越一定障碍物和合理运用体育技能于生活实践中的一种能力。跨跳更多的是作为一种发展人体身体素质的练习项目,跨跑则更多的是发展人体运用体育技能的实践能力。两者的练习目的是完全不一樣的。

4.评价方式的不同

跨跳的评价好差是看跨跳距离的长远,而跨跑的评价好差是看通过单位距离的时间长短。评价方式的不同必然造就教师教学侧重点的不同以及学生学习方式的不同。跨跳为了取得更长的跨越距离,学生会从怎么跳得更远的角度出发去思考、学习,他们会更侧重于技术动作的完善和练习。而跨跑学生会从怎么跑得更快的角度去思考、学习,他们会更侧重于跑跨结合、身体协调平衡等角度去练习提高。所以,评价方式的不同,必然影响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方向和侧重点的不一样。

四、两者的教学侧重点

1.跨跳

(1)双臂摆臂。跨跳的双臂摆臂是学生平时练习跨跳不易掌握的技术环节之一,双臂摆臂能牵引带动上体向上向前,使得上体获得更多的动力。教学练习手段:

·原地双臂摆臂练习。

·原地双脚向上跳跃双臂摆臂练习。

·原地分腿跳跃双臂摆臂练习。

·台阶换腿跳跃双臂摆臂练习。一只脚放于台阶上,另一只脚地面支撑,开始练习后,双脚同时向上蹬地,双臂摆臂带动身体向上,落下时双腿交换继续做台阶跳跃练习,以此循环。

(2)蹬地有力。有力地蹬地是跨跳获得最大力量的源泉,只有获得最大的蹬地力量,才能取得好的跨跳成绩。学生在实际学习中,蹬地无力,摆动腿又摆不起来,空中弓箭步动作无法完成,不足以形成腾空时间,导致身体迅速落下,影响跨跳远度。教学练习手段:

·各种下肢力量练习。

·沙地弓箭步换腿练习。

·台阶换腿跳跃练习。

·跳一定标志物练习。在地上根據学生实际练习情况,画好每跳标志线(或其他标志参考物),应该和学生实际跨跳距离稍远(最佳距离就是使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距离),要求学生每跳都尽量跳到标志线。

·原地弓箭步抬腿练习。支撑脚不动,摆动腿反复朝墙面按一定高度蹬地摆腿,完成规定次数后双脚互换。

·跨越一定高度跨跳。在每跳距离之间放置一定高度的障碍物,要求学生跨跳时不能碰到障碍物,以提高学生跨跳高度。障碍物应该选择一些安全的物品,以免学生碰到受伤。

(3)落地衔接。落地后马上下一次跨跳是保持跨跳完整流畅性的关键,很多学生落地后支撑腿柔弱无力,衔接过渡缓慢,后蹬无力,直接影响下一个跨跳的质量。教学练习手段:

·各种下肢力量练习。

·强调后脚跟或全脚掌着地过渡到前脚掌,反复做原地练习。

·强调落地后,摆动腿积极快速上摆,上体积极跟进不能后仰,同时双臂有力摆动带动整个身体向上向前。这些技术要点很重要,学生如果掌握好了,可以提高衔接质量。

(4)举腿落地。最后一跳收腹举腿落地,很多学生都没有收腹举腿动作,甚至是拖着双腿落地,这样严重影响跨跳的最后成绩。教学练习手段:

·各种腰腹力量练习。

·原地提膝收腹跳。

·原地触脚尖跳,要求学生跳起一定高度,双脚抬起触摸脚尖。

·跑几步,收腹举腿落入沙坑练习。

·最后一跳跳过一定高度落地。

在沙坑前方放置一标志物或画一条标志线,要求学生脚尖触碰到标志物或标志线。

2.跨跑

(1)蹬地起跨。跨跑还是属于跑的教材范畴,在由跑转为跨的过程中,蹬地起跨是比较重要的技术环节。学生在实际练习中往往出现蹬地无力不协调、蹬地方向偏离前进方向等错误。教学练习手段:

·讲解示范起跨的技术动作。

·多做跑跨结合的练习。

·各种小力量的下肢辅助练习,如原地蹬地练习、双手扶墙蹬地抬腿练习等。

·各种摆腿练习,要求学生摆腿方向正确。

(2)落地衔接。落地衔接是跨跑很重要的技术,没有掌握好就直接影响接下来的快速跑。学生往往会出现腿落地软弱无力,身体后仰,衔接不顺畅等问题。教学练习手段:

·讲解示范落地衔接技术。

·各种小力量的下肢练习。

·多做小腿落地前脚掌积极下压扒地练习。

·各种踝关节力量练习,加强踝关节力量。

(3)协调平衡。协调平衡能力是跨跑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之一,提高学生协调平衡能力,对提高跨跑质量有很大帮助。教学练习手段:

·各种协调平衡能力练习,尤其是行进间的练习方法。

参考文献:

[1]余立峰.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必学内容教师用书(水平一)[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7.

猜你喜欢

区别教学
20+岁与30+岁的区别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类比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索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位置的区别
要注意集合{x∈R|ax2+2x+1=0,a∈R}与集合{x∈R|ax2+2x+1=0}(a∈R)的区别
教育教学
看与观察的区别
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