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比赛中无球队员的进攻移动
2018-01-08许利民
许利民
摘 要:篮球比赛进攻方常有4个人处于无球状态,在配合中无球队员的移动有其特定的规律。为了增加队员间的有效配合,给无球队员创造合理的进攻机会,采用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等阐释无球队员落位及其移动的基本原则。结果表明:无球队员单人摆脱向外拉出动作要结合反跑、后撤步及身前、身后切入技术;无球队员掩护摆脱要结合身前切入、反跑及假掩护等技术;同伴持球突破,内线应选择溜底、外拉或插中策应的方式,外线应选择交错移动和平衡位置接应;内线被夹击时,强侧无球队员要运用切入或拉开间距方法,弱侧队员相应采用轮转接应或切入移动方式;进攻不同的防守阵型,无球队员应采取中路接应(策应),边线队员应根据选择均衡移动路线。研究成果可为运动员、教练员、教师的训练与比赛提供理论与实战指导。
关键词:篮球比赛;无球队员;进攻;移动;方式
中图分类号:G 841 文章编号:1009-783X(2017)06-0529-08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In basketball match, there are always 4 players without ball for offensive team where, in teamwork, the movement of players without ball has its specific rules. In order to increase the effective coordination among the players, and provide the reasonable chance to attack for players without ball, this paper, through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view and case analysis, explains the basic rule of players' position and movement without ball. The result shows that a player without ball should combine backdoor, drop step, and front & back cutting-in technique in pulling-out move; players without ball should involve cutting-in, backdoor and dummy screen and so on in screen move; when teammates with ball choose to break through, low-post players should slip bottom line, pull out or play at medium post, while perimeter players should cooperate with staggered movement and equilibrium position; when the low-post player is double-teamed, strong side without ball players should cut or widen space, while weak side players should work with rotating meet or moving cut; in offending different defensive formations, players without ball should meet in the middle route (in coordination), while sideline players should cooperate with equilibrium moving routes. This study aims to provid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guidance for athletes, coaches and teachers' training.
Keywords: basketball match; players without the ball; attack; movement; way
随着现代篮球运动科学研究的发展及运动员身体素质、跑跳与个人动作能力的提高,攻防双方争夺对抗更加激烈,取胜难度加大。随着攻防双方战术配合的不断完善,很难寻找一个无人防守的空位投篮,这就需要通过无球队员的摆脱移动,通过5人之间组织有效的配合,为某个无球队员创造更明显的进攻机会。
1+1+1+1+1=5与5=1+1+1+1+1的篮球哲学辩证理论说明,整体的篮球必须建立在发挥每个人的个体主观能动性和实力的基础上,团结协作、相互配合才能形成5人的整体力量,个人的单打独斗只能体现一个人的能力,很难与对手的整体作战相抗衡;反之,單靠整体作战,不突出明星队员和个人能力的作用、不挖掘个人技术特点优势,很难体现整体实力,或掌握场上主动权。这种整体与个人、个人与整体的关系要相互促进和提高,不能只依赖于单方面的实力去争取比赛胜利。在比赛中应注重集体合作,重视整体战术配合,重视发挥场上每个队员的作用,处理好有球与无球的关系,用球做连接工具,使5名队员在场上快速进行角色转换,这种辩证关系的平衡点需要教练准确把握。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检索中国知网,利用相关关键词获得近10年内对篮球无球移动的研究现状,并进行归纳总结,从而了解前人研究的成果。1.2 图示法
利用几何的点、线、面、体、色彩等的描绘,把研究对象的特征、内部结构、相互关系、对比情况等方面绘制成直观的图形,把抽象的文字表述转化为直观图示,把语言传输变为视觉刺激,把复杂抽象的理论通过合理的图示加以形象化,化繁为简,借助于图示使所阐述内容的系统性和条理性得以进一步体现,便于学习和分析问题。endprint
1.3 案例分析法
结合文献资料把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作为案例,对单一对象进行分析,得出事物一般性、普遍性的规律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无球队员进攻移动特性
无球进攻移动是指本方进攻时,无球队员根据本队的战术部署及场上情况进行及时的跑位,为同伴或自己创造进攻机会,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威胁对方使本方获得较好进攻得分机会的一种战术配合。
2.2 无球队员进攻移动作用
无球队员合理移动会更好地促进持球队员攻击能力,保障投篮几率,提高投篮的命中率;也会使全队打法更加流畅,得分增加,增强队伍的信心和士气,充分调动每个队员的潜能和积极性,也会加深队员对教练的信赖,提升队伍凝聚力;无球队员移动跑位的时机和区域决定着创造无人防守或防守人失位机会的得失,接球瞬间投篮时机的纵逝、投篮成功率的高低促使进攻方掌握主动权,提高个人攻击能力,增强整体战斗力和团队优势,给防守方制造困难并最终取胜。
2.3 无球队员进攻移动优势
1)由于不控制球,解放视力,有利于观察场上局势,不易被防守人限制。2)徒手摆脱防守人比控球更容易,不受各种规则限制。3)徒手移动,会为自己创造出好的接球得分机会。4)有威胁的移动会牵制防守人的注意力,给持球人提供更好的进攻空间。5)频繁的无球进攻移动和掩护会促使防守方形成错位防守,诱使防守方以多防少,使弱侧无球队员有更多的得球机会。6)徒手位置队形的不断变化,在争夺进攻篮板球时,会把外侧不利位置转换为内侧有利位置,易于形成冲抢和位置上的优势。
2.4 无球队员移动技术分析
形成以徒手移动进攻为主的技术风格,要建立在个人摆脱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传球能力、接球后一瞬间合理运用技术等综合运用的基础上,才能够做好局部2~3人的配合。
2.4.1 动作方法
重心降低、侧身向球、人球兼顾(防守人和球的位置),随时保持准备接球状态,呈倒三角视野角度,随时观察防守人的位置。摆脱时要主动贴近防守,侧蹬跨步、划臂挥摆、侧身探肩,加速超越。
2.4.2 动作要点
球速快、移动快,球到人到;首次接应点力争落到篮圈正面区域,利于两侧同时发动进攻;接球瞬间衔接下一个技术,空切到篮下把防守人挡在身后,背向强攻或接球传给空位同伴。
2.4.3 动作难点
空切到篮下向弱侧移动时要后转身,两臂展开,人球兼顾。
3 无球队员进攻移动分析
3.1 传接球技术分析
3.1.1 传球技术要求
徒手摆脱接球瞬间,接球的原始点是传球的发力点,通过最小动作调整传给有机会同伴;要隐蔽传球意图,要自如运用双手传、单手传、跳起空中传、击地传、侧手传、直传、点拨、快慢传等传球技术。
3.1.2 接球技术分析
徒手摆脱接球瞬间,要用微小跳步落地,从而有效地延续徒手摆脱拉开的距离优势;在争夺位置对抗时要有接住不同形式球的能力,例如接击地反跑球、跳起空中球及背向防守人球等。
3.2 无球队员摆脱移动方式
1)45 °摆脱移动方式。45 °向内挤压防守人,压人向外拉出接球,衔接反跑动作、反跑向后撤动作,向外拉出结合身前空切技术,如图1所示。2)正面摆脱移动方式。由45 °向正面摆脱移动,压人后撤接球技术、衔接反跑、向外拉出结合身前空切技术,如图2所示。3)纵向摆脱移动方式。球在前方纵向摆脱,贴近防守人,划臂身前空切技术、身前衔接身后反跑技术(正常反跑、后转身反跑)、身前身后变向衔接后撤接球技术,如图3所示。4)弱侧向强侧摆脱移动方式。弱侧向强侧摆脱(防守人是在回收状态下),接近防守人,划臂身前、划臂身后、划臂身前变后转身技术,如图4所示。5)强侧向弱侧摆脱移动方式。强侧向弱侧摆脱动作(多指持球人在传出球一瞬间后),这个动作和传球动作连贯整体,传球后起动要快,此时防守人处在贴身状态,又是思想最放松的时候,会有更多得球机会,如图5所示。
3.3 无球掩护摆脱移动方式
高质量的掩护配合需要掩护人和被掩护人之间形成默契,保持意图一致,要注意掩护区域、角度、时间、时机等细节。
1)假掩护摆脱移动方式。无球队员①向同伴③移动假装掩护,突然从防守人身前向篮下切入,接队员②的传球进攻,如图6所示。无球队员①向同伴③移动假装掩护,突然从防守人身后向篮下切入,接队员②的传球进攻,如图7所示。2)被掩护人摆脱移动方式。队员①移动给队员③掩护,队员③向球移动,被防守人限制,向篮下反跑,接队员②传球进攻,如图8所示。队员①移动给队员③掩护,防守换人,队员③从换防人身前切入,如图9所示。
3.4 无球队员交错移动方式
球的位置决定防守方人的位置和整体阵型,无球进攻队员要根据球的位置、同伴的位置、防守人的位置来不断调整选择自己的位置,整体队形随个人位置变化,整体队形上的错误会直接導致整体配合发动受阻。无球队员的移动要和传球时机紧密结合。
1)攻守平衡移动方式。无球队员之间的移动要确保队形的强弱侧均衡和完整,一个无球队员向某个方向移动后,另一个无球队员要去补同伴移出的空位,位置上的不断调整,有利于左右、内外保持相互间的联系,也为攻守平衡做好准备。半场原始落位时保持2名内线左右或上下站位,3名外线左右各站1名、正面1名的均衡位置。队员①传球,队员⑤策应,队员①和②交叉掩护空切篮下,队员⑤没有传球机会选择了自己投篮,此时队员①和②都在篮下,并与队员⑤形成三角冲抢篮板阵型,队员③和④需要注意调整位置伺机或退防,如图10所示。2)底线突破移动方式。队员②持球底线突破,队员⑤上移接应,队员③此时就要与队员⑤相反方向交错移动、这样队员②就会能够传两点机会,也不利于弱侧防守人协防,如图11所示。3)高位策应移动方式。队员①持球,队员④和⑤同时插上高位接球策应,此时队员②和③就要往零度角移动,如果不移动牵制防守,队员②和③就会受干扰,影响队员④和⑤插上接球,如图12所示。endprint
3.5 无球队员掩护无球队员移动方式
1)背掩护移动方式(内线给外线和外线给内线)。队员③传球给队员⑤,传出球一瞬间队员④上提给队员③做后掩护,此时队员③的防守人处于调整位置的过程、瞬间机会形成,队员⑤有传两点机会,如图13所示。队员①传球给队员③,队员⑤上提给队员①做纵向后掩护,队员③有两点传球机会,如图14所示。2)反掩护移动方式。队员④持球,队员⑤给底线队员③掩护,队员④有2点传球机会,如图15所示。3)2次掩护无球队员移动方式。连续掩护配合在实战运用过程中会给防守人增添很大难度,促使防守人在形成延误协防过程中出现更多的漏洞。队员③持球,队员①给队员⑤掩护,队员④连续2次给队员①横向背掩护,队员③持球,有传3点机会,如图16所示。
3.6 持球突破无球队员移动方式
持球人不同路线突破,根据内线高低位不同位置情况,整体队形的变化。
3.6.1 突破中路的移动方式
队员②持球突破到篮下,防守X5上移堵截,进攻队员⑤溜底,弱侧防守X3去协防溜底隊员⑤,进攻队员③甩角会出现明显的投篮机会;如果正面防守X1去轮转协防进攻队员③,队员①就会出现明显投篮机会,如图17所示。
3.6.2 突破底线移动方式
队员②持球45 °底线突破,队员⑤上移接应,队员④移动至队员②身后,队员①左右2个方向选择,队员③在甩零度角的过程中,防守人可能出现不丢位的局面。这时的队员③要向反方向横向迂回,也可变为纵方向背插篮下,如图18和19所示。此变化在实战中经常会出现,进攻队员经常出现不知所措的局面(移动至零度角后,底线已没有可移动的空间时经常会出现问题)。
3.6.3 底线突破(同侧中锋站低位)移动方式
队员②持球底线突破,队员⑤站同侧低位,防守人X5迎上堵截进攻队员②,如图19所示。1)同侧中锋站低位移动方式。防守X5迎上堵截同时,进攻队员⑤要向篮下移动与队员②形成局部多打少局面,队员①向队员②方向移动准备接回传球,队员③补队员①原来的位置,或准备接队员④的转移球,队员④向零度角拉开牵制,如图20所示。2)弱侧中锋站高位移动方式。防守X5迎上堵截,同时进攻队员⑤要向篮下移动与队员②形成局部多打少局面,队员④向队员②方向移动准备接回传球,队员③向零度角拉开牵制,队员①向弱侧45 °移动准备接队员④的转移球,如图21所示。
3.6.4 持球上线突破无球队员移动方式
上线是指半场向顶弧、罚球线移动的路线;下线是指向端线移动的路线。
1)中锋低位同侧队员突破移动方式。队员②持球上线突破,如果同侧防守X5迎上堵截,进攻队员⑤向外拉出或背溜篮下;如果弱侧防守X4迎上堵截,进攻队员④溜底,队员③甩角,如图22所示。2)中锋低位异侧队员突破移动方式。持球人45 °上线突破,弱侧中锋站低位,外线队员②持球45 °上线突破,弱侧队员⑤溜底,队员③甩角,队员①补③的位置,队员②突破分球3个点,如图23所示。如果队员②持球突破传球给甩角队员③,队员③接球后,队员④插上正面罚球线,接队员③传球,准备与弱侧衔接,队员②分球后迅速向弱侧移动准备与队员⑤形成内外无球掩护配合,如图24所示。队员⑤接球的同时,队员④向篮下和外2个方向选择移动,队员①随时移动准备接应做好衔接两侧的准备,如图25所示。队员②持球45 °上线突破,队员⑤上移接应接队员②传球投篮,队员③甩零度角,队员①补队员③位置,如图26所示。队员⑤接球后没有投篮机会,传球队员④,队员①快速移动接队员④传球保持与弱侧进攻衔接,队员③补队员①的位置,队员⑤向外拉出与队员④保持高低位或保持与弱侧的转移球衔接,如图27所示。3)中锋高位异侧队员突破移动方式。持球人45 °上线突破,弱侧中锋站罚球线反跑背插篮下,由外线零度向45 °移动。队员②持球上线突破,队员⑤反跑背插篮下,队员③从零度向45 °移动,队员①向正面移动,如图28所示。队员②顺势向外拉出,队员⑤向篮下移动,队员④插上,队员①向弱侧移动,队员③有传四点机会,如图29所示。
3.6.5 持球人下线突破无球队员移动方式
1)弱侧中锋低位移动方式。队员②持球45 °突破,队员⑤背插,队员③甩角,队员④移动到队员②身后准备接应回传球,队员①移动至原来队员④的位置,准备与队员④保持联系,随时转移球,如图30所示。队员②传给队员③,队员③接球后,队员①移动至强侧,与队员③保持联系,准备随时转移球,队员⑤落低位,队员②根据队员③的突破或转移球选择2个移动方向,队员④移动至正面,与队员③保持距离,与队员③和①形成三角局部进攻阵型,并与队员⑤形成高低位落位阵势,如图31所示。如果队员②传球给队员⑤,队员⑤没有投篮机会,传球给队员④,队员④没有投篮机会,队员①移动,接队员④的传球,队员⑤向外拉,保持内线高低位阵型,队员③和②移动至零度和45 °,保持队型的均衡,如图32所示。
3.7 中锋策应无球队员移动方式
2名中锋双高位策应。队员①持球,传给队员④,队员④插上接球策应,队员②反跑篮下,弱侧低位的队员⑤上移接应,弱侧队员③甩角,此配合的延续衔接规律同底线突破,如图33所示。2名中锋同时插上接球策应。1名中锋身前后空切篮下,弱侧零度角外线向45 °移动,如图34所示。
如果队员②传球队员③,队员⑤下顺篮下,队员④补位队员⑤的位置,队员①补队员④的位置,队员③没有机会转移球给队员④,队员④持球与队员①和②保持左右平衡联系,如图35所示。
3.8 连续切入无球队员移动方式(传切打法或连续切入或闪切打法)
正面人传球45 °后空切篮下并向强侧零度移动,弱侧中锋人插上接球,强侧45 °刚传球的无球队员要空切插走给零度外线腾空45 °空间位置(主要是把零度持球人与外界联系的球路让开)。相反,如果4人同时站在一侧就容易过于拥挤不利于展开进攻,更有利于防守形成制约,如图36和37所示。endprint
弱侧中锋插高位接球,弱侧45 °和零度分别站着2位外线(这种队型也是不均衡的),队员③外线背插篮下,队员②移动至45 °轮转,与队员④展开一侧进攻,弱侧队员①和③轮转移动,如图38所示。
3.9 进攻不同防守阵型无球队员移动方式
根据不同防守阵型,无球队员落位于2名防守人的衔接区域,进攻方要根据对手队形变化而采取相应的队形变化。
3.9.1 进攻2-3联防
1-3-1阵型落位,中锋插上罚球线接球,低位中锋身前身后移动,45 °外线甩零度角,如图39所示。低位中锋接球,罚球线中锋空切下顺篮下,弱侧45 °外线插罚球线,如图40所示。
队员①持球偏向加重内线优势侧,队员①传队员③,队员③传给队员⑤,队员④同时插上罚球线,如图41所示;队员⑤接球一瞬间,队员④背插篮下,队员②背插罚球线。队员③和①移动至零度和45 °,如图42所示。
3.9.2 进攻1-3-1联防
2-1-2基本落位队形,每个位置应该站在防守2人之间的结合部,每个局部区域尽可能形成多打少局面,此防守阵型2个零度角是它的最薄弱环节,从这2个区域开始进攻为最佳选择,如图43所示。
3.9.3 进攻1-1-3联防
队员①持球与队员③形成二打一,防守X1紧逼持球队员①,队员③接球,防守X2紧逼队员③,队员②伺机背插罚球线,如图44所示;队员②接球后队员④和⑤低位机会较明显,队员①和③ 2个45 °机会也随之出现,如图45所示。
如果队员①直接传球队员②,防守X4上来紧逼持球队员②,队员④零度、队员⑤篮下、队员③弱侧45 °的机会明显,如图46所示;如果队员①传球给队员②时,罚球线防守X2紧逼持球队员②,队员③背插罚球线,队员③接球后面队员④和⑤的篮下机会相对明显,如图47所示。
3.9.4 进攻1-2-2联防
此阵型同破解其他联防阵型一个规律,落位2个防守人结合部,形成多打少局面,如图48所示。
3.9.5 破全场区域夹击
破解全场区域紧逼夹击,中路区域要有队员接应,边线队员要拉开区域进行强侧牵制接应,弱侧最远点要回拉接应,根据不同防守队形变换,随时采取相应的队形。
1)破解1-2-1-1夹击移动方式。队员①持球,队员②迂回接应,队员③中路接应,强侧队员④接应牵制,远端弱侧队员⑤上插接应,如图49所示。2)破解1-2-2夹击常规落位阵型。队员①持球,队员②平行接应,队员③中路接应,队员④和⑤两侧接应,如图50所示。3)破解2-2-1防守阵型。队员①持球,队员②和③边线接应,队员④中路接应,队员⑤落位于篮下,如图51所示。
3.9.6 破全场人盯人紧逼
破解全场人盯人紧逼持球人要尽量突破中路,不给边线夹击机会;2个边线前锋要尽量拉开区域,注意保持相互间的距离;中锋要插上正面高位策应,形成边线反跑;多传少运,尽量通过传球和徒手移动接应。利用中锋队员⑤插上策应,锋线队员②和③反跑进攻,如图52所示。利用横切接应传递方法破解。进攻队员④掷端线球,队员②沿强侧边线快下,队员③摆脱身前空切接队员①传球,队员③如果接到球突破上篮,伺机传边线队员②,插上队员⑤。特别要注意:队员①和④的后续跟进方向要根据前面同伴的位置来判断正确跟进路线,如图53所示。队员③空切没接到球,队员①快速持球突破,队员①可以选择直接突破上篮,可传给插上策应队员⑤,队员⑤接到球后,队员②和③的位置马上要调整,如图54所示。
3.9.7 进攻半场不同角度夹击
被夹击的持球人后方一定要有1名无球接应人,随时准备接应回传危机球,持球人被夹击一瞬间要快速选择不同传球方式和各种突破技术;传空切机会失去后,球要快速轉移到弱侧,尽快抓住防守方没有轮转调整位置这一瞬间的投篮机会。球传出包夹区域后,防守方往往会快速调整位置防守轮转,此时的篮下强点会再次出现空当机会。
1) 强侧防守回收夹击。队员③球传内线队员⑤,防守队员③回收夹击,队员③可以选择移动零度角,接队员⑤回传球。队员③可选择背切篮下,队员①、④和③调整自己位置随时保持完整均衡队形,如图55所示。队员③插走后,队员①要快速移动至队员⑤持球侧,避免队员⑤持球5 s违例,队员①接球后要快速转移球弱侧,争取在包夹人没有轮转回到正确防守位置之前,创造出更好的进攻机会,如图56所示。2)正面防守回收夹击队员⑤持球,正面防守队员④回收夹击,队员④背插篮下,强侧队员③和弱侧队员①与②要快速调整队形和位置,队员⑤传队员④、①、②3点机会。强侧队员要尽量向低位移动一些,目的是给弱侧人留有更大的接球空间,如图57所示。3)弱侧防守夹击队员⑤持球,防守X4回收夹击,进攻队员④快插篮下,队员②根据队员④和防守方轮转移动方向,选择2侧横向和纵向3个方向移动,队员③和①向强侧横向和纵向3个方向移动牵制防守人,给弱侧留有更大摆脱接球空间,如图58所示。
4 结束语
无球队员单人摆脱先要挤靠防守人,向外拉出动作要结合反跑、后撤步,身前、身后切入技术;无球队员掩护要保证掩护区域、角度、时机的合理,掩护摆脱要结合身前切入、反跑、假掩护等技术。同伴持球突破,内线要根据突破方向、路线选择溜底、外拉或插中策应的方式,外线根据内线移动选择交错移动和平衡位置接应。进攻不同防守阵型时,进攻无球队员应运用中路接应(策应),边线队员根据中路队员的落位应选择均衡移动路线。内线被夹击时,强侧无球队员要运用切入或拉开与同伴间距方法,弱侧队员相应采用轮转接应或切入移动方式,球传出夹击区后,要做快速转移。
参考文献:
[1] 齐俊亭.浅谈篮球进攻中无球队员的移动[J].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4):85.
[2] 周学亮.浅谈篮球运动员的无球移动意识[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25(10):58.
[3] 巩磊,刘健.浅析篮球比赛中如何提高无球进攻队员技术的运用[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7,22(1):113.
[4] 王远.初中篮球运动员无球跑位接应训练初探[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2):148.
[5] 马金凤,师永斌.中美篮球著作中接球技术分析的比较[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4,26(1):52.
[6] 何晓燕.高师院校篮球专修课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新思考[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5,35(4):104.
[7] 孙民治.球类运动-篮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8] 柯林,皮姆.执教团队篮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
[9] OLIVER J A.Basketball Fundamental:A Better Way to Learn the Basics[M].Human Kinetics Publishers,20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