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第二课堂活动对学生素质培养的作用
2018-01-08王霄
王霄
摘要:课堂的教育是让学生掌握知识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但是,对于学生第二课堂的培养同样是不可忽视的。第二堂课的存在是对第一堂课的补充和延续,是我们用素质教育的目标来严格规范第二堂课活动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主要是想通过开辟科学合理的第二堂课活动,在学生学好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能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开阔眼界,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方面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探讨第二堂课活动对学生素质培养的作用是有其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的。
关键词:第二堂课活动;学生素质培养;能力提升
第二课堂的建设发展是国家相关部门除现行的“教学计划”之外,不受“教学大纲”的限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从德、智、体、美等方面发展而进行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学活动。
一、大学第二课堂的功能分析
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需要第一课堂的协调配合,他是以培养全才型学生为宗旨,以培养学生扎实的基础技能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核心,并以富余的时间和资源为载体,组织开展一系列有特色的开放式活动。高校教育部门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贴身的从学生真实的发展需求和自身特点为原则,开展具有针对性,有文化特点的思想教育活动,技能培训活动,实践创新能力的培训活动,民族精神的教育活动,勤工助学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一系列的第二课堂活动。以丰富多样,灵活多变的活动给学生传递一种积极向上,勇于创新的精神引导,让学生将动手与动脑,理论与实践,学习与创新,基础专业知识与发达的科技信息密切结合,给学生们带来很强的实践性,科学性以及社会性,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1]。
二、大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存在的问题
(一)第二课堂建设的思想需统一
对第二课堂活动的认识上有局限性,过于重视第一堂课,忽视了第二课堂的重要性,而且,开展第二课堂的观念和方式过于传统陈旧,长期以往,教育思想不一致,致使学校对于第二课堂建设的作用和意义没有统一的认识,各部门之间的工作没有达到高度的配合,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只是学工处,团委,社团以及院(系)学生工作部门唱独角戏,而其他的相关部门却没有积极配合,辅助学校开展的第二课堂活动。
(二)第二课堂活动的内容没有针对性
大多数学生对于学校开展的第二课堂活动的积极性都不够高,同样是缺乏对第二课堂活动开展作用的认识,出现这样的情况,一方面是活动的开展没有做到与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等内容相匹配,二是学校相关部门在组织开展的第二课堂活动时没有注重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客观因素,在活动开展前没有做出详尽的活动策划文案来充分的论证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学生有没有兴趣参与,是否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个性特长的发展以及实践创新能力的提高[2]。
(三)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联系不够紧密,协调
现今高校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已经越来越多,但其开展形式却主要以文体活动为主,对于专业知识,理论研究以及实践创新等的知识点融入不够[3]。比如各大高校都在组建的青少年志愿服务社团,其开展形式局限于体力劳动和募捐,很少能够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去解决生活实际中的问题,锻炼实践能力。因此,教育工作者也不能忽视对第一课堂基础知识的教学,脱离了第一课堂的技术基础而开展的第二课堂活动就没有其现实意义,就无法彰显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四)组织第二课堂的专业教师指导不够,缺乏积极性
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除了消除第一课堂所面临的障碍的同时,还要以具有较强文化张力的活动形态来对第一课堂的内容进行深化拓展,从而发展健康有序的第二课堂活动[4]。但是,在第二课堂活动的参与程度上来说,师资力量是明显不够的,大多数高校对其师资的投入都太少,缺乏專业的指导教师来组织开展新颖的,有深度内涵,有现实意义的活动,致使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缺乏实效性,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所以专业的指导教师是活动开展成败的关键。
三、大学生第二课堂对学生素质培养的作用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
大学生自愿自发的参与活动,从中得到情感的体验,思维与情操的陶冶,人格魅力的提升,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从多方面,多层次,多学科的知识性活动中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大学生第二课堂的合理科学的开展有利于学生丰富实践经验,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提高了与社会的交往能力,使其意志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综合素养等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以中国的特色社会理论体系为宗旨,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责任心和爱心。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进一步掌握以及实践创新能力
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是以学生所学专业和个人兴趣爱好为基础进行的校园文化活动,其开展形式是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利用业余时间开展的,它能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内化。通过开展知识讲座,研讨会,辩论赛,参观考察等活动,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对知识技能的进步掌握和运用,使学生养成乐于学习,勤于思考,大胆创新的良好学习习惯,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拓宽了原有的教学空间和教学途径,更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
大学的生活多姿多彩,但是第一课堂的教学方式单一,有局限性,所以学生只能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来发展个性特长,提高人格魅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第二课堂活动具有很强的集体力量,不仅提高学生的团队凝聚力,同时还能形成较强的约束力,帮助学生自觉地调整自己的行为,规范自己,解决了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团队意识淡薄,意志力不坚定,自我认识不清等。所以,健康有益的第二课堂活动能让学生思想成熟,文化素养和心理素质提高,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
(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民族精神更是当代大学生应该传承和学习的,但是,第一课堂的教学是以传授专业知识,理论知识为主导的,所以,加强第二课堂活动中民族精神的认识和学习是不容忽视的,通过积极健康的第二课堂活动以大型文化活动,演讲,多媒体宣传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再认识和深学习,使他们认识到当代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根基,通过“中国风,民族情”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五)有利于推动校园文化的建设,丰富校园生活
校园文化建设中第二课堂活动的健康开展是其核心,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才是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综合素质和道德修养的重要因素,丰富多彩,有内涵,有层次,有深度,积极健康的第二课堂活动,能有效促进校园文化向深层次,高质量的方向发展,在校园里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人性化的服务体系以及健康活泼的活动内容,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实现创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这样的文化气息将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积极健康的发展,创新。
【参考文献】
[1]胡丹.加强留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建设的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4(S2).
[2]杨意烁,博拉提·苏尔坦江.第二课堂活动对促进少数民族预科生汉语学习的几点思考[J].科学之友,2014(10).
[3]付才郦.基于东南亚语种“第二课堂”活动的现状分析与思考——以文山学院为例[J].现代交际,2016(22).
[4]林琳.丰富第二课堂活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以双语方向(低年级学生)口语角活动安排为例[J].现代经济信息,2013(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