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在于先行 表达在于创新
2018-01-08缪建芬
缪建芬
摘 要:美术,在教师眼中,是使幼儿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和激发幼儿创造能力的重要手段。而对于幼儿来说,却只是表现自己内心世界无声的语言。作为新一代幼儿教师要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蕴涵的基本理念运用到实际的美术教学活动中。陶行知告诉我们:“教育即生活。”幼儿是生活的主角,铭记“美术活动要以幼儿为本,强调主动性,强调美术教育对儿童自身的影响作用,对幼儿发展的促进作用”,如果教师能深入领会并在实施中进行贯彻,那真正的改革就开始了。
关键词:幼儿生活;美术教育观念;以人为本
一、转变幼儿美术教育观念——开启我困顿解惑的旅程
在培训中我认真聆听了由苏州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徐海鸥先生《谈美术教学总思路的把握》的讲座,也开始了我解惑的旅程。他参加了近几年来的美术教学改革,但是他很坦诚地告诉我们,这几年的改革是不成功的,不追求在美术教学第一线教师教学思路的转变和素质的提高,一味地改革只会让美术教师感到困惑,到底要怎么样来开展我们的美术教学活动呢?徐海鸥老师认为我们传统的教育对美术不重视,学生接受美术教育最多的机会是幼儿园和小学,中学的美术教育变得可有可无。这样的现状是很可悲的。所以我们要转变我们的美术教学观念,解放幼儿的双眼和双手,培养幼儿对自然和社会进行观察和分析的能力,使幼儿在美术活动中性情得到陶冶,意志得到锻炼。
二、放慢脚步,让幼儿在绘畫世界中自由地表达
1.在开展一个以“花”为主题的活动中,请幼儿观察一盆花然后画,幼儿的侧重点是花的大小。第二次活动,还是这盆花,但是让幼儿在不同方向观察,再画,这时有的幼儿发现了花的不同“视角”。第三次用相机拍摄花的不同视角,让幼儿在平面中观察再画。第四次让幼儿欣赏梵高的“向日葵”,感受作品中的变化。第五次让幼儿自由地创作。从花的不同角度去教学,让幼儿有自己的观察视角和想法,在美术教学中要做更多的思考和前期准备,选取幼儿生活中经常接触的绘画素材,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模式,一定能在美术教学中得到提高。
2.在现代美术教育模式中要鼓励幼儿用不同的形式去表达,通过多种材料的运用来进行作品创作。这可以让幼儿更深入地了解绘画的多样性、丰富性和趣味性。我开展过一个《替换想象画》的美术活动,让幼儿自由选择材料,再让幼儿运用作画的方式自由想象将五官用各种物体来替换;作品展示中幼儿的作品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每个人的作品都有独特的想象力,通过各种作画方式提高他们的作画兴趣、动手能力和自主能力。
三、引导幼儿从生活中获取、提炼、再创经验
1.我们美术教学中应尽量从生活中选材,很多著名的画家作品看似复杂,但他们的画大都来源于大自然、来源于生活;我们很多教师都已逐渐摆脱传统的美术教育模式,采用多种作画方式:如《蔬菜印画》《瓶盖印画》等等。如在《蔬菜印画》活动中我准备了多种的蔬菜(藕、萝卜等它们具有自然的花纹)通过准备再将蔬菜切成各种形状(圆形、三角形、长方形等)让幼儿在人手一份的花裙子上印上美丽的图案,这样通过多种材料的运用激发了幼儿的创作兴趣,使他们在自由的环境下创作出不同的作品。
2.幼儿生活经验有那么大的作用,那作为教师就应有意识地在日常生活中去引导幼儿获得经验。如当教幼儿画“雨”时,我先通过观察让他们感知雨天的天空是灰色的,雨滴落下来时大小不一,画的线条也是不一样的。大雨是“哗啦啦”小雨是“淅沥沥”,引导幼儿可以把当天的心情通过画雨来表达。不管幼儿当时的心情是快乐或是悲伤,如果能用手中的画笔表达出来,这个绘画活动就是成功的。
3.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幼儿美术教育来源于幼儿每天生活的大自然环境中,是对这一切事物进行再创造的过程。所以树立幼儿的创新意识显得尤为重要。幼儿的生活经验获得多靠直觉行动,是瞬间的、变幻的,而且很难用绘画的形式或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因此,作为教师可通过情景讲述、讨论、回忆等方式让幼儿感受,再用提问、暗示、隐喻、联想等手段刺激幼儿的思维,以激活幼儿内在的创作潜力,充分调动其原本存在的情感因素,鼓励他们用美术符号表现出来。
总之,我们一直认为自主性美术活动就是孩子想画什么,老师始终持肯定的态度。我们认为这样就是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发挥了孩子的创造力,培养了孩子绘画的积极性。而更多时候,孩子们更愿意通过美术这种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内心意愿。 当看到孩子面对一张画面凌乱、连起码的线条都很潦草的画面侃侃而谈时,我们对自己的做法终于有了一丝怀疑和疑虑。但是我想说:放下那一丝丝的犹豫,把生活中的一切美好还给孩子,让我们耐下心,静待花开!
参考文献:
[1]黄多芬.探析绘本在幼儿美术教学中的尝试[J].美术教育研究,2014(2).
[2]崔书娟.如何创新幼儿美术教育[J].文学教育(下),2015(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