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23日盐城市强对流天气过程分析
2018-01-08盛也
盛也
摘要 本文利用常規观测资料、卫星、雷达等资料对2016年6月23日盐城市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盐城市龙卷风天气出现在梅雨期间,高低空急流耦合、地面暖锋南侧高温、高湿不稳定条件对龙卷风天气的出现提供了有利条件;西北气流控制的500 hPa区具有清晰暗区,说明冷暖空气在该区域交汇,推动冷锋及对流天气发展;结合雷达回波和径向速度资料,有明显钩状回波出现在0.5°仰角回波中,且回波强度>55 dBZ。另外,在钩状回波顶端中气旋特征明显,旋转速度高达26 m/s,属强中气旋。
关键词 强对流天气;天气背景;中尺度特征;江苏盐城
中图分类号 P45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22-0198-01
强对流天气是在有利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的产物,常引发灾害性大风和局地暴雨天气,来势凶猛、突发性强、强度大,极易引发严重自然灾害[1-2]。本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卫星、雷达等资料,对2016年6月23日出现在盐城市的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分析,以增强对此类强对流天气发生发展物理机制认识,为提升强对流天气预报和服务提供参考依据。
1 天气实况
2016年6月23日12:00—15:00盐城市北部受强对流云团影响出现强阵风、冰雹和强降水等极端天气。自动气象站直接观测显示,14:20—15:20阜宁县西南部出现长25 km、宽10 km范围8级以上短时大风,最大风速出现在阜宁县新沟镇(34.6 m/s);滨海县天汤镇最大小时降雨量51.7 mm,阜宁本站47.6 mm;14:30左右阜宁县城北、陈集出现冰雹天气,冰雹直径20~50 mm。据相关统计,强对流天气造成因灾死亡99人,因灾受伤846人,阜宁县、射阳县共1.22万户房屋受损,其中8 073户29 496间房屋倒塌毁损,3 200 hm2农业大棚毁坏;同时,电力、通讯设施严重受损,阜宁县40条高压线路和射阳县5条10 kV供电线路受损,此次强对流天气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50亿元。
2 天气背景
22—23日西太平副热带高压北抬,西侧低层西南气流北上,不断向盐城市输送大量水汽和热量;同时,有一股较强冷空气从东北冷涡后南下,对盐城地区产生影响;在冷空气和西南暖湿气流共同影响下,增强盐城市大气层结不稳定性。23日8:00 500 hPa(图1),长江中下游和黄淮地区均处于副热带高压西北侧、西风带边缘。在东北冷涡中心南部的500、700、850 hPa槽线从西向东排列且位置较近,与强龙卷风天气特征类似。14:00地面锋不断向安徽省东北部延伸,地面锋同低空急流较为一致,急流从湖北省向东北方向延伸一致到达江苏省西北和安徽省交界处,盐城市在高空急流入口右后侧,抬升指数梯度最大,气层潮湿不稳定。在14:15红外卫星云图中,在锋面云系西北侧,西北气流控制500 hPa具有清晰暗区,说明冷暖空气在该区域交汇,推动冷锋及对流天气发展。
结合射阳站23日8:00、14:00探空资料,大气层结极不稳定,CAPE值分别为962、657 J/kg;LCL值相对较低,14:00位于984.6 hPa,海拔仅240 m。射阳站14:00 380 hPa以上的资料缺失,而温度在高层变化幅度不明显,因而可将14:00温度代替8:00 380 hPa以上温度,通过计算得出地面抬升CAPE值为1 623 J/kg,最不稳定层抬升CAPE值>2 991 J/kg。
3 中尺度天气特征
23日12:00有大片40 dBZ回波在地面暖锋及其南侧山东省南部与江苏省北部交界处发展,而且有一块状的回波单体出现在主回波南侧、江苏省西北的洪泽县境内,最强回波在50 dBZ以上。12:00—16:00该回波开始朝着偏北方向移动,14:00—15:00对阜宁地区产生影响,而后经过射阳县并在16:00出海。
结合华东雷达组合反射率,14:00—15:00阜宁境内块状对流单体发展旺盛,14:29观测到新沟镇风速达34.6 m/s。对14:31雷达回波和径向速度资料进行分析,有明显钩状回波出现在0.5°仰角回波图中,且回波强度>55 dBZ。另外,在钩状回波顶端中气旋特征明显,其旋转速度达26 m/s,属强中气旋[3-4]。14:14—14:36中气旋持续加速,且气旋底部距离地面高度<1 km,与地面较为接近,说明中气旋很有可能触地;中气旋顶高大都保持在6~8 km,但是在14:19—14:31顶高持续下降,14:25顶高距离地面最低。在盐城市雷达观测站探测到在14:14—14:54有TVS且在14:36达到最强,同低层中气旋出现时间对应。
4 结论
(1)盐城市龙卷风天气主要出现在梅雨期间,高低空急流耦合、地面暖锋南侧的高温、高湿不稳定条件利于龙卷风天气发生发展。
(2)14:15红外卫星云图中,在锋面云系西北侧,西北气流控制500 hPa具有清晰暗区,说明冷空气和暖空气在该区交汇,推动冷锋以及对流天气发展[5]。
(3)14:31有明显的钩状回波出现在0.5°仰角回波图中,且回波强度>55 dBZ。另外,在钩状回波顶端中气旋特征明显,其旋转速度达26 m/s,为强中气旋。
5 参考文献
[1] 王坚红,张楠,苗春生,等.天津地区080625强对流天气过程的分析[J].大气科学学报,2011,34(6):688-696.
[2] 张凌云,刘蕾,李亚琴,等.柳州“2012.4.12”强对流天气过程分析[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3,34(3):22-25.
[3] 叶成志,唐明晖,陈红专,等.2013年湖南首场致灾性强对流天气过程成因分析[J].暴雨灾害,2013,32(1):1-10.
[4] 许新田,刘瑞芳,郭大梅,等.陕西一次持续性强对流天气过程的成因分析[J].气象,2012,38(5):533-542.
[5] 钱传海,张金艳,应冬梅,等.2003年4月江西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诊断分析[J].应用气象学报,2007(4):460-46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