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平行线的性质”教学案例

2018-01-08陈妹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7年22期
关键词:内错角同位角平行线

陈妹

本节课是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7.2节“探索平行线的性质”,这部分内容也是后续学习的基础.平行线的性质是证明角相等、研究角的关系的重要依据,是研究几何图形位置关系与数量关系的基础,本节课为研究图形的平移、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提供了转化的方法,而且也为今后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相似等知识的学习奠定了理论基础.本节课是初中数学“图形与几何”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好这部分内容至关重要.

【案例描述】

一、情境创设设疑激思

1.激趣导入、感受生活.(用多媒体演示“曲桥”的有关画面)

师:如图所示,曲桥AB段与CD段平行,如果曲桥AB段与曲桥BC段的夹角为142°,那么曲桥BC段与曲桥CD段的夹角是多少度呢?

生:猜测142°.

师:你确定吗?一般地,如果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各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观察、猜想、探究、讨论.

二、探究新知实验猜想

活动一:在练习本上画两条平行线a、b,再画直线c,使c与a,b相交.

给学生一段时间动手操作,教师在发现学生的活动基本完成的情况下,提出问题:

问题1:标出所得的8个角,你能借助你所画的图想办法解决如果已知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吗?

师生活动:学生自己画出图形并进行猜想.在此过程中教师关注学生能否正确标记角,能否准确找出同位角,能否正确使用工具比较角的大小.

问题2:你能与同学交流一下你的验证方法吗?

师生活动:给学生充分的展示机会,如果出现操作或表达不规范的地方教师给予指正.学生以四人合作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学生可能想到的方法:① 度量法,用量角器进行测量;② 叠合法,通过剪纸、拼图进行比较.

问题3:再任意画一条截线d,你的猜想结论是否仍然成立?

学生活动:探究、按小组讨论,最后得出结论,仍然成立.

问题4:试将你发现的结论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出来.

生: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活动二:教材14页做一做.

给学生一段时间动手操作,教师在发现学生的活动基本完成的情况下,提出问题:

問题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同旁内角各有什么关系呢?

生:每对内错角都相等,每对同旁内角都互补.

问题2:你能用刚刚所得的性质和其他相关知识说明理由吗?试着写一写.

学生活动:学生代表板演,根据学生板演情况,师生共同修改或补充.在此更多关注推理过程是否符合逻辑,不过多强调格式,多给学生鼓励.

问题3:你能用文字语言表述上述结论吗?

生: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三、课堂小结感悟引申

师:请你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

生:总结平行线的三个性质.

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补充总结:(1)用“运动”的观点观察数学问题;(2)用准确的语言来表达问题及用逻辑推理的形式来论证问题.

师:说说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有什么不同?

【教学反思】

1.本节课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进而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笔者采用启导探索法开展教学,通过教师、学生共同活动,采取分工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对图形进行观察、探索、比较、想象、综合、归纳,从感性认识转换为理性认识,进而得到所需的结论和方法.这一流程体现了知识发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的思想和数形结合的思想.

2.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曲桥”问题引出新知,通过提问,让学生思考,针对问题,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紧接着让学生动手操作,利用我们学习的平行线的画法,画出两条互相平行的直线,作出截线,找出其中的同位角,让学生讨论用什么样的方法可以验证同位角之间的关系,学生说出可以用度量的方法或剪切的方法来验证,然后让学生选择其中的一个方法进行验证,把验证的结论告诉大家,从而得出平行线的第一条性质,用这样的方法可以让学生都参与到教学中来,提高了他们动手、动脑的能力,而且增加了学习兴趣.

3.本节课做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做到了眼中有“人”.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以“生活数学”,“活动思考”为主线展开课程内容,注重体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为学生提供看得到、听得见、感受得到的基本素材,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联系生活学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endprint

猜你喜欢

内错角同位角平行线
《相交线与平行线》巩固练习
添加平行线 求角真方便
不可思议的平行线
“三线八角”
三线八角中的主线——截线
“三线八角”巧识别
4.2 相交线与平行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