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数学课堂教学转变,促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2018-01-08王新华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7年17期
关键词:转变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王新华

【摘要】国家教育部颁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从教育意义上看,对于课堂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不再局限于课堂教学的知识、方法与能力,更多地需要我们关注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深入数学课堂研究,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关注人文素养、人文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核心素养,这就要求我们一线数学教师更应当改变观念,实现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这一目标.

【关键词】课堂教学;转变;核心素养;发展

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数学课堂应是师生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最优的速度、效益和效率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上获得融合、协调、可持续发展,从而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教学活动,其核心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笔者认为,合理转变数学课堂教学陈旧理念,才能真正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一、从“非理性”转向“合理性”,确定数学课堂教学目标

转变数学课堂教学陈旧理念,要从设计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开始,改变以往的课堂只教知识和方法,只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课堂教学的目标设定应以新课程理念为依据,以学生发展为目标,符合教育教学新理念.是否符合学生认知水平与生活实际的需要,准确把握教学重难点,从学生的角度确立难点和教学重点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否则势必影响课堂的整体把握,影响学生的思维发展,教师课堂的驾驭方向容易跑偏.

比如,设计“积的乘方运算性质”的教学目标,要从三个方面思考.知識与技能:通过探索积的乘方的运算性质,进一步体会和巩固乘方的意义和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在推理得出积的乘方的运算性质的过程中,领会这个性质,并运用其解决问题.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积的乘方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理解探究积的乘方的现实意义,体会由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认知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小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探索精神,有助于塑造他们挑战困难,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数学的信心.

二、从“线条型”转向“模块型”,设计课堂的结构形式

传统的数学课堂设计常以“线条型”为特征的进行课堂教学,依赖许多细小琐碎的课堂环节前后紧扣地递进串联,并在每个环节上多数是借助于师生问答来支撑和延续,教师在课堂上始终牵着学生走,没能很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思维发展是一种被动.新课程的理念倡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正如叶澜教授所描述的新课程教学设计的理想境界是:“一个真正把人的发展放在关注中心的教学设计,会为师生教学过程创造性地发挥提供时空余地;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不仅是认知的)和为每名学生提供主动积极活动的保证;会促使课堂教学中多向、多种类型信息交流的产生.这样,教学设计就会脱去僵硬的外衣显露出生机.”

因此,教学设计应体现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探究性、合作性,教师应以“模块型”为特征进行教学设计,围绕教学主线精心设置若干个课堂模块的科学立体结构.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思考各模块的预期目标,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和失败的教训、实现教学过程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勇于责任担当的核心素养.

三、从“被动型”转向“主动型”,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

传统的数学课堂始终是教师提问,学生解答或教师提示学生补充,这样的教学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长此以往,学生的积极性就会缺失,更不用说培养创造性思维,教育学家布鲁纳强调:“教一个人某门学科,不是要把一些结果记下来,而是教他参与把知识建立起来的过程.”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鼓励学生自主探索,让学生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学要依据学生的学习规律,创设条件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自己去发现新问题,探求新知识.新型的数学课堂导入问题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体现数学的价值,教师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创设质疑问难的机会让学生质疑.更容易激发学习的主动性,有“不用扬鞭自奋蹄”的态势,以此来发展学生的思维深刻性.教师在学生独立思考无果的情况下,组织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领悟新知的发生发展过程,从而获取知识,掌握思考问题的方法,培养学会学习、不断创新的核心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给学生提供“一说二作三思”“参与”活动的机会:要提供说话的机会,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充分暴露思维过程,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提供操作的机会,学生可以通过实验法、联想法、归纳法、演绎法等数学方法猜想并验证提出的问题是否正确;要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精心设计提问,启发学生思维,充分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把静态的知识结论转化为动态的探索过程.实践证明,这种方法能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主动参与,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从“单一型”转向“复合型”,驾驭数学学习方式

“单一型”数学课堂教学,教师单一地讲解,学生被动交流,体现不出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这就要求课堂合作的方式要转型为“复合型”,“复合型”数学课堂教学中生生间、师生间、教师间、小组个体间、小组团队间都可以对话交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一系列数学活动,使学生的探索、经历和得出新发现的体验成为数学学习的重要途径.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相互间实现信息与资源的整合,不断地扩展和完善自我认知,而且可以学会交往,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对于个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径.

五、从“烦琐型”转向“精炼型”,规范教师的课堂语言

教师经常在授课时语言琐碎,也没有精心设计,教师包办代替的成分多,提示的多,占用学生思考的时间,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教师应精心设计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杜绝提问“是不是”的问题,还要建议教学问题提出后不要强调注意事项,包办代替学生有价值的学习活动,应在学生思考后学生自我总结,记忆深远.endprint

六、从“三一型”转向“一三型”,合理分配课堂教学时间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师教的时间与学生学的时间呈“三一型”比例,大大减少学生的学习思考时间,学生的恰当运用提问、思考、质疑、尝试、探索、猜想、讨论、交流的活动全无,这是一种不合理的教育现象,学生的精彩变成了教师的精彩,教师成为风景,学生成为背景,这样的学习不利于学生的发展.要使学生在课堂中变为风景,教师成为背景,教师就要改变时间的分配为“一三型”,教师讲解最多十分钟,学生学习至少三十分钟,让学生处于一种不断发现、不断思考、不断收获、不断记忆的思维状态.在这种动手、动脑、动心、动口的动态变化中,学生才能主动学习、打开学习思路;当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时,他们的创造性潜能也会被挖掘出来;学生们精彩的思维火花被点燃后,高效而轻松的教学才能实现,通过理性思维,评判质疑,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核心素养.

七、从“一元型”转向“多元型”,采取多元评价方式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师的评价多次代替学生的评价,且大多建立在师生间的合作与评价,一元型评价导致个别学生参与课堂活动,不能很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倡导多元评价,让课堂呈现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助合作学习,让真正的学习能力在探究、思考、评价中升华,建议教师应放手让学生纠错、改错、评价、互动,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更让学生在评价中学会相互倾听、学会自我反思、学会不断归纳、学会猜想质疑、学会变式联想、学会理解包容.

倡导多元评价,教师与教师之间互助合作,建立“助教式”课堂教学模式,在学生独立思考学案内容之时,听课教师与上课教师一起在学生间进行巡视、面对面批改、关注学困生给予讲解帮助,充分利用教师资源,协助上课教师一起管理课堂,发挥教师驾驭能力的最大化作用.

倡导多元评价,借家长之力不断激励学生学习,家校之间利用知校平台等信息化网络平台,将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评价,让家长第一时间了解学生在家表现,教师也可以通过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学习状况,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家长也可以相互沟通,相互学习教子之道,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

八、从“整体型”转向“个体型”,分层布置复习和预习作业

教师没有留作业,也没有课堂检测,这样对学习效果好坏不清楚,达不到高效课堂教学的要求.学生是否都掌握,掌握的程度如何,存在哪些问题,只有真正了解,才能有的放矢.因此,建议教师应根据学生课堂实际的发展水平,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适当地按等级进行课堂小测验,布置作业应遵从差异性原则,按不同的学生布置“个体型”的有效作业,布置的作业既可以是以巩固本堂课学习内容为主的复习作业或者是为后续学习做好基础准备的预习作业,也可以是章节思维导图、一篇学习感悟、对一道题的再认识等内容,让每名学生得到良好的数学发展,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学有用的数学.

九、从“封闭型”转向“开放型”,提升学生反思能力

荷兰著名数学家和教育家费登塔尔教授指出:“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它突出体现课堂反思的重要性.过去,教师在处理课堂小结时虽有反思,但只重视知识与方法的层面的归纳,始终封闭在知识范畴里,略显平淡,少方法的提炼、思维过程的梳理以及除知識以外一些思考,如,学习的成功之处、失败原因、学习信心、交流互动的感受等方面的反思与评价这些都是学生的宝贵财富.

反思时应让学生思维开放些,让学生进行个人总结或者小组成员合作,总结本节课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与数学思想、学习经验等,培养学生反思能力、倾听能力、归纳能力、合作意识.可以自由发言,谈感受,时间不够可以课下交流或作为作业思考完成,教师不做评价,只做补充发言,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与发展.这样,通过一堂课的教学不仅让学生学到知识,更应在学习中增强自信心,通过反思,培养学生自主发展的核心素养.

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转变数学课堂教学陈旧理念,要持久地科学地驾驭数学课堂的每个环节,驾驭数学课堂的每个生成内容,驾驭数学课堂的师生个体情绪,驾驭数学课堂的团队合力,相信这样的课堂一定精彩,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不再是一句空话.

【参考文献】

[1]马云鹏.关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几个问题[J].课程·教材·教法,2015(9):36-39.

[2]杨建楠.数学核心素养在“问题—互动”教学中的培育[J].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16(25):52-55.

[3]史宁中.推进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改革[J].中小学管理,2016(2):19-21.

[4]郑毓信.“数学核心素养”之我见[J].教育视界,2016(8):4-7.

[5]景敏.关注思想方法发展思维能力[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6(8):2-4.

[6]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中国教育学刊,2016(10):1-3.

[7]裴光亚.关于“高效课堂”的思考[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6(29):1.

[8]张迎春.将数学文化融入教学[J].中小学数学,2016(4):51-53.

[9]柴纯青.课程整合:让素养落地[J].中小学管理,2016(10):1.endprint

猜你喜欢

转变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浅析我国对外贸易的转变及对策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试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
关于会计职能转变若干问题探究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