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充市“十二五”农村沼气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

2018-01-08曾凡凤姜磊刘真高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17期
关键词:十二五做法成效

曾凡凤++姜磊++刘真高

摘要 本文阐述了南充市“十二五”期间农村沼气建设取得的成效、主要经验和做法,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了对策,以期为沼气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参考。

关键词 沼气建设;成效;经验;做法;问题;对策;四川南充

中图分类号 S21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7-0183-02

农村沼气建设是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提高农户生活质量、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循环经济发展、转变农业产业结构、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生态富民工程。“十二五”期间,南充市按照四川省委、省政府“三大发展战略”和“两个跨越”的总体部署,将农村沼气建设作为全市实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发展循环农业经济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通过政府引导、创新机制、推广新模式、强化管理等措施,农村沼气建设事业稳步发展,取得了良好成绩。

1 农村沼气建设成效

1.1 户用沼气池建设持续发展

户用沼气池建设连续多年被列为市委、市政府的民生工程内容,“十二五”共争取中央和省级项目资金1.3亿元支持农民建设沼气池,新建户用沼气池66 911口,新增池容53.5万m3,全部使用可年产沼气2 342万m3,每年可替代薪柴13.5万t,可保护林地1.34万hm2。通过推广以沼气池为纽带的猪—沼—果(菜、粮、药等)生态农业技术模式,提高了沼渣、沼液的综合利用率,有效地将人畜粪便、生活垃圾等有机物质进行无害化处理,改善了项目区农户的人居环境;通过沼渣、沼液的使用,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改善了土壤状况,提高了土壤肥力。每一项目户可年增收节支1 200~1 500元。2013年,南充市西充县、仪陇县沼气建设顺利通过发展数量规模化、建设质量标准化、建设内容多元化、沼气利用高效化和管护服务社会化“五化”标准综合考核,被省政府授予 “四川省沼气化县”称号,实现了沼气化[1]。

1.2 沼气工程建设快速发展

与现代畜牧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积极发展大型沼气工程和新村集中供气沼气工程,全市“十二五”争取中央资金2 724万元,新建大型沼气工程16处;争取省级财政资金2 161万元,新建新村集中供气沼气工程63处。“十二五”期间新建的沼气工程年处理粪便量达59万t,年产沼气727.48万m3、沼液52.57万t、沼渣6.49万t。通过项目的实施,有效治理了养殖污染,推动了以沼气为纽带的种养循环农业的发展,改善了环境质量。

1.3 县、乡、村3级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初步形成

全市“十二五”争取中央资金747万元,新建农村沼气乡村服务网点166个,覆盖8.3万沼气用户,县、乡、村3级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初步形成。

2 主要经验和做法

2.1 政府引导,加大农村沼气建设投入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沼气发展,将农村沼气项目列入“十大民生工程”。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推动农村沼气持续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农村沼气建设目标任务由市委目标办分解下达到各县(市、区),层層落实目标责任,并明确要求农牧业局负责沼气建设工作组织协调,财政局负责配套资金落实和调度,发改、目标办、宣传等部门要加强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市委、政府领导多次召开农村能源工作座谈会,研究部署农村沼气建设工作;多次带队深入基层调研,对项目实施中的一些具体问题进行现场办公解决,市目标办、农牧业局每年年初制定了专门的考核办法,对项目实行月报、专项检查、分季督促、年终考核,确保农村沼气建设顺利推进。

2.2 创新机制,不断完善沼气建设管理体系

市、县2级成立了农村能源办公室专门机构负责沼气建设管理,各地都成立了沼气服务协会,县、乡镇、村建立农村沼气服务网点,做到了项目建设有专门机构抓、项目实施有专业机构建、后续服务有机构管的良好局面,避免了“重建轻管”和“一年建、两年差、三年垮”现象发生[2]。

2.3 推广新模式,带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随着标准化规模养殖的迅速发展和现代农业的不断推进,将农村沼气建设与养殖业、种植业有机衔接,“种养结合”的发展模式不断推广发展,沼气工程建设成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纽带。猪—沼—果(蔬、粮)模式已在全市9个县(市、区)得到广泛应用,涌现出如西充县的百科、农兴、茂源,嘉陵县的大通,顺庆县的搬罾,高坪县的东观、马家等一大批竞争力强的无公害、有机农产品园区。西充县还成立了沼渣沼液运输专业合作社,专门为种养殖企业服务,县政府一次性解决设备购置费50万元,并从2014年起,连续3年每年解决运输补贴经费60万元,以此带动并促进沼渣、沼液的综合利用,加快循环农业发展。沼气建设与农业、畜牧业产业发展相互促进,实现双赢[3]。

2.4 加强项目管理,确保投资发挥最大效益

一是做实项目前期工作。在农村沼气建设规划选点上,既要尊重群众意愿,又要与本地新农村建设、农民集中居住区和产业发展结合起来,让沼气建设布局更合理、更科学,更能长期发挥效益。二是严格监督工程质量。认真执行国、省规定的技术标准、规程,坚持专业队伍施工,实行“持证上岗、合同管理”的施工制度,并建立了严格质量保证和安全生产制度,确保建池质量。三是在工程建设中严格国家规定,落实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合同管理制、监理制,做到项目资金专户专账管理制,确保国家资金安全。四是加强项目督导,定期对各县(市、区)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督查,发现问题限期整改。

3 存在的问题

3.1 经费不足,投入机制不完善

尽管南充市各地每年都争取了国、省的农村能源项目支持,但是除了国、省项目资金外,地方配套几乎为零,没有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机制,没有安排相应的业务工作经费,加之农民自身投入积极性还不高,总体资金投入不足,导致项目实施难、建设标准低。

3.2 沼气服务体系建设尚需加强和完善

近年来,虽然中央加大了对沼气服务网点建设的投入,初步建立了沼气后续服务网络,但是,服务实力与能力比较弱,加之当前各级政府对沼气服务组织在运行上尚未有补助政策,农户没有花钱买服务的观念,导致沼气服务组织收不抵支。沼气技工建池工资和服务收入不能维护其正常生活,沼气建设队伍人员流失现象严重。随着农村能源推广应用面的扩大,有待于积极探索和构建不同的物业化管理模式和长效机制。

3.3 综合利用水平仍需提高

利用途径单一,多数农户对“三沼”综合利用的认识仅限于生活燃料和农作物施肥,沼气的综合利用和生态循环农业建设刚刚起步,一些有效的模式和经验做法还处于局部和初步阶段。综合利用技术研究和推广工作滞后,大型沼气工程沼渣、沼液的产量大,部分利用率不高,个别存在二次污染[4]。

4 对策

4.1 加大项目资金投入

在国、省项目扶持的基础上,市、县(市、区)本级财政每年应将农村沼气项目发展纳入专门预算,支持农村沼气发展,让农村沼气在全市推进绿色发展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积极构建政府扶持、社会参与、多方投入的农村能源建設投入机制,在争取国家进一步加大投入的同时,引导地方、企业与农户及其他社会资金积极投资清洁能源建设。

4.2 加大农村沼气后续服务力度

沼气建设是“三分建七分管”,沼气池能不能用在于建,而用得好不好在于管,所以加强后续服务、指导农户搞好日常管理是保障沼气池正常运行、安全使用的基础,也是沼气池建、管、用的中心环节。要加大沼气技术的培训力度,对沼气用户和沼气后续服务人才队伍有组织、有计划地举办各种类型的技术培训班,加快普及综合利用技术,强化技能培训。围绕“抓服务、保运行、促发展”,深入开展农村沼气后续服务,及时排查解决问题,巩固建设成果。通过推动市场化运作、物业化管理和组建合作社形式,试点推行“菜单式”“托管式”“企业联营”等模式,加强建后管护,强化服务,提高沼气的使用效率,扩大沼液、沼渣的综合利用效益,使农村沼气真正发挥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让沼气池建设成为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

4.3 积极开展沼气综合利用

围绕粮食功能生产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示范区等“三区”,充分发挥沼气工程上联养殖业、下接种植业的纽带功能和沼气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能源、经济、生态和社会综合效益,推广“规模养殖—沼气工程—示范园(产业带)”种养循环农业模式,建设一批种养循环农业示范县,打造果(菜、茶)沼畜循环农业基地,强化“三沼”综合利用,把沼渣、沼液的综合利用作为发展种养循环农业的着力点和抓手,实现沼气工程建设与种养循环农业协调发展。

5 参考文献

[1] 王聪.山东省枣庄市农村沼气建设项目综合效益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

[2] 曹艺馨.四川省农村沼气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3.

[3] 陈豫.中国农村户用沼气区域适宜性与可持续性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

[4] 何顺民,朱维林,吴礼友,等.我国农村沼气现状及服务体系建设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18):4789-4790.

猜你喜欢

十二五做法成效
盐城市农业保险发展现状遇到的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