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5—2016年度永城市小麦增产科技支撑行动计划项目建设成效及经验分析

2018-01-08程允何清文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17期
关键词:永城市播量项目区

程允++何清文

摘要 永城市2015—2016年度小麦增产科技支撑行动计划项目小麦高产创建面积666.67 hm2,产量7 788.98 kg/hm2,增产13.4%。总结了项目的主要成效,介绍了项目的主要经验和做法,分析了项目的示范效果,以期为该类项目的实施提供参考。

关键词 小麦增产科技支撑行动计划项目;建设成效;经验;河南永城;2015—2016年

中圖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7-0048-02

永城市2015—2016年度“小麦增产科技支撑行动计划项目”在2014年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实施,涉及陈集镇北部的大朱庄和薛湖镇余大庄等5个行政村,含4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面积666.67 hm2。项目区2011—2013年小麦平均产量6 866.85 kg/hm2,属于中高产水平。通过1年的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现总结分析如下。

1 项目的主要成效

1.1 万亩方技术推广区

全部供应优良品种周22和实施吡·戊药剂拌种,示范面积666.67 hm2,产量结构为有效穗数574.35万穗/hm2、穗粒数33.99粒,实测平均千粒重46.94 g,理论产量9 163.5 kg/hm2, 按85%折算后产量为7 788.98 kg/hm2,较项目区前3年增产921 kg/hm2,增幅13.4%,较对照区的5 299.95 kg/hm2增加产量2 489.03 kg/hm2,增幅46.96%。

1.2 综合技术示范区

落实面积266.67 hm2,在推广优良品种基础上,推广“一高二节三防”集成技术,实现了节肥节约,较周边群众少用肥150~375 kg/hm2、少用药1次。据测产可知,平均有效穗数584.85万穗/hm2,穗粒数35.27粒,千粒重47.99 g,85%折实际产量8 377.5 kg/hm2,较万亩方增产589.5 kg/hm2,增幅7.6%。

1.3 单一技术示范区

共实施3项单一技术。一是深耕示范区。在薛湖镇余大庄村朕宇专业合作社深耕13.33 hm2,10月底播种,产量6 238.95 kg/hm2,较旋耕对照田(4 983.15 kg/hm2)增产25.2%。二是年前、年后化学除草效果对比示范区。在陈集镇刘寨村落实年前、年后化学除草效果对比各13.33 hm2,因示范区野燕麦多,年前较年后化除不仅用药成本节省75~90元/hm2,而且除草效果提高15%~20%。三是小麦不同播种方式和不同播量对比示范区。在陈集镇刘寨村柿园东组落实小麦不同播种方式和不同播量对比试验3.33 hm2。宽幅播种,测实产7 833.6 kg/hm2,常规条播测产8 085 kg/hm2;宽幅播种和条播均以播量150 kg/hm2产量最高,显著优于播量187.5、225.0 kg/hm2,但播量187.5、225.0 kg/hm2二者之间产量差异不明显。

2 项目的主要经验和做法

2.1 认真做好调研,按农民需求制定项目实施方案

为掌握项目区每个示范点的生产水平,永城市农技中心技术人员进村入户,对土壤肥力、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农民的科技素质、技术需求等开展多次调研。根据调研结果,按照技术实用、创新、节本增效、环境友好、易于推广的原则,因地制宜制定项目技术推广方案,针对生产中的限制因素,商定物资补贴的种类、数量,为项目顺利实施做好准备[1]。

2.2 技术服务超前,关键技术措施落实到地块

为把“小麦一高二节三防”技术能真正得到落实到田间,永城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把8名技术骨干分成3组,实行统一协调与分片负责制相结合,在播种、苗期、拔节期、穗期等每个关键环节开展技术培训、发放科技书籍与技术明白纸,并深入田间地头手把手、面对面做好指导与服务[2]。项目区每个示范村组织集中技术培训120次,累计培训群众逾0.6万人次,印发《小麦高产栽培技术》书籍2 000册,永城农技推广技术明白纸1.1万份。

2.3 及时发放物资,补贴手续完备

为把项目区的补贴物资真正送到示范户手中、应用到田内,结合技术培训,按以村为单位统一送货,补贴的物资名称、单位面积数量、正确的使用方法都给群体讲清楚;每个示范村村民和新型经营主体领取补贴物资时,在供应清册上签名、按手印,物资发放清册以村为单位整理建档[3]。

2.4 做好新技术试验示范,推动绿色生产技术推广

项目区共设小麦不同杀虫杀菌剂拌种、不同播量和不同播种方式等试验示范,并做好调查记录,从而为推广应用提供依据[4]。一是小麦不同种衣剂拌种试验。针对市北土传与种传病害重发的情况,采取了戊·吡、种菌唑·吡等进口与国产不同种剂拌种试验,项目区小麦后期基本无枯白穗,而对照田小麦4月底便开始成片枯死,重发田纹枯病、全蚀病等白穗率10%~30%。二是不同播量试验。为解决生产中大播量问题,在刘寨村常规播种区和宽幅播种区均设计了150.0、187.5、225.0 kg/hm2 3个播量处理,2种播种方式均以播量150.0 kg/hm2产量最高,不仅节约了种子成本,而且增产率达6%~15%,为推广适量播种提供了依据。

3 项目的示范效果

2016年5月17日河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和永城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组织技术人员、种粮大户和示范户到项目区观摩;5月26日市政协组织政协委员到项目区调研、观摩;周边农民、种粮大户多次自发观摩。

4 结语

总之,项目的成功实施,至少有以下三大好处:一是示范推广作用大;二是改变农民传统观念。在“化肥、农药零增长”方面改变了传统观念,增强了节本增效、产品质量与生态安全意识。三是示范户精准技术应用水平显著提高。

5 参考文献

[1] 符聚成.尉氏县总结经验深入推进“粮食增产科技支撑行动计划”项目[J].基层农技推广,2015,3(7):32-33.

[2] 曹荣.方城县2010—2014年农业综合开发粮食增产科技支撑行动计划项目主要做法和成效[J].河南农业,2015(11):55-56.

[3] 陈四化.河南启动“粮食增产科技支撑行动计划”[N].农民日报,2013-03-23(001).

[4] 科技支撑发展 科技富民强县:腾冲县“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成效显著[J].云南科技管理,2009,22(4):75.

猜你喜欢

永城市播量项目区
闻喜县2018-2019年旱地小麦播量试验
永城市付利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 无公害农产品+农户扶贫
汝州市2018年度优质小麦不同播量处理试验报告
永城市计生协走访慰问计生特殊家庭
浅谈亚行贷款项目对项目区发展的影响
永城市水功能区纳污能力分析研究
河南永城市优质强筋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宝鸡峡节水改造工程项目区水资源平衡分析
不同播量和不同秧龄钵苗机插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华阴市农发项目顺利通过省级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