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陵县农村饮水工程建设经验启示探析
2018-01-07樊梅梅柴云
樊梅梅 柴云
摘要 阐述了黄陵县农村供水工作的主要成就,介绍了农村饮水工程建设的经验作法,提出了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对策,以期为农村饮水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 供水工程;成就;经验;问题;对策;陕西黄陵
中图分类号 F323.2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20-0169-02
黄陵县位于延安市西南角,西与甘肃省正宁县相接,北与富县,东与洛川县,南与宜君、旬邑、印台区接壤,土地总面积2 292 km2。全县地形属黄土高原低山丘陵沟壑地貌区。多年平均气温9.6 ℃,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68.8 mm,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受传统用水习惯、经济原因和其他因素的共同影响,黄陵县农村居民人均用水量(一般指生产生活用水量)为10~30 L/d,绝大多数农田灌溉用水为天然降水。每逢干旱时期,因供水水源河流、小溪的来水量减少或枯竭,地下水位下降而引起供水站点供水量不足,许多农村居民只能采取节约用水和饮用收集的集雨窖水或沟道、山泉的积水等方法维持生产生活用水,然而人畜饮用水不卫生,易导致各种疾病常发、高发,威胁着群众的身体健康,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1]。
1 农村供水工作主要成就
为了解决全县农村群众饮水困难的问题,在改革开放初期(20世纪80年代),黄陵县积极响应党的政策号召,在全省率先利用贷款资金开始采取打机电井、兴修水窖和取(放)水池、配套输水管道等措施,走上了改善人民生计的富民之路,解决了全县各乡镇区、取水条件优越的川道村组和人口较集中的塬区村组约1/3农民的饮水问题。这些供水工程为全省供水项目成功实施树立了典型,为助推农村改革发展树立了典范。近20年来,黄陵县坚持通过争取国家人饮解困项目、甘露工程、以工代赈工程和其他筹资形式,建成了隆太塬、仓村塬、龙首塬、侯庄塬、田庄塬和腰坪乡6个农村安全饮水项目区,项目区内人口均为农村集镇、居民集中区、农村中小学校,解决了农村地区7.4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基本实现了区域农村安全饮水的目标。2006年完成了全县人饮设施现状调查报告,准确地掌握了全县农村饮水设施的运行状况;2009年成立了黄陵县农村供水管理总站和乡镇供水管理分站,并设立黄陵县农村饮水安全水质监测中心,负责全县农村供水日常管理和饮用水水质监测检验工作[2]。
“十二五”期间,黄陵县新建了桥山镇、隆坊镇、田庄镇、店头镇、阿党镇、双龙镇、腰坪乡7个乡镇24个行政村的农饮工程和驻黄林业系统的新村营林区供水工程、建庄林场供水工程、三十亩地营林区供水工程、腰坪林场供水工程、瓦窑坪管护站供水工程、河寨林场场部供水工程6个重点用水单位共计27项工程,解决了1.71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实现了区域农村安全饮水。改扩建工程1项,为仓村陈岭水厂设施改造提高工程,解决了2 104人饮水问题。管网延伸工程1项,为上官社区供水管网延伸工程,解决了4个村1 542人的安全饮水问题。截至2014年底,黄陵县已建成农饮工程897处、灌溉工程逾30处、灌溉渠30条80 km,控制灌溉面积2 840 hm2,发展节水灌溉面积1 066.7 hm2,涉及黄陵县11个乡镇194个行政村393个村民小组。
2 农村饮水工程建设经验
2.1 立足实际,积极探索供水发展思路
天然降水量不足、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紧缺、地表水利用难度大等因素制约着当地农村粮食生产和经济发展,群众的种植、养殖条件和生产生活条件未得到根本改善。鉴于此,黄陵县政府集思广益,达成共识,将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列为全县农村经济建设的重要事项和水利建设的重大任务来抓;组织技术力量在摸清家底情况下,先后编制了《黄陵县农村安全饮水规划》《黄陵县农村人饮设施现状调查报告》,为彻底解决全县农村安全饮水提供了决策依据。
2.2 科学规划,分类分步实施供水工程
根据特殊的自然环境条件,坚持井、站、水窖、池同步建设,科学规划、合理布设、分类实施农村人饮工程。利用甘露工程机遇投资30万元建成高标准水窖300眼,解决了田庄镇、侯庄乡2个乡镇塬区1 400人的饮水问题;2005年利用延安市人饮工程项目资金186.78万元解决了候庄塬区14个村民小组487户2 192人的饮用水问题。
2.3 多方集资,全力解决饮水实际困难
黄陵县水利部门坚持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积极引导企业赞助、农民自筹资金的方式建设饮水工程,例如针对双龙镇10多个村组人饮水质差、取水条件不便的问题,利用黄陵矿业公司在远距20 km以上的上畛子农场修建大口机电井水源工程的机会,黄陵县配套投资仅百万元就为沿途村民10个村组4 462人解决了饮水问题;侯庄乡农民企业家在开发天然聚湫水上观光游乐园项目时,为侯庄乡及附近村组1 200人的饮水提供了保障。
2.4 强化管理,确保工程设施建设质量
一是做到严把工程设计关,抽调技术人员深入实际,现场勘查调研,科学规划,精心设计,确保供水工程建设能够充分发挥实际效益;二是做到严把工程建设关,落实工程质量终身制度,建立工程招投标制度,从源头上规范工程建设管理秩序[3-4];三是做到严把工程质量关,落实工程质量监理制度,对工程质量不合格、不符合要求的坚决返工重建,并建立工程管理档案;四是严把工程管理关,针对重建设、轻管理的实际问题,采用租赁、承包的形式经营管理。
3 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是工程建设不足。隨着城市工业、旅游业的强势发展,在用水量分配上出现了工农业争水、一三产业争水、城乡争水的矛盾和部分干部群众对农村供水工程认识不足的现象,造成了农村供水水平低。二是工程建设布局不合理。集约型工程规模较小、分散性工程配套简单[5],仅处于解决饮水困难和饮水不足表面工程层次,也有部分工程一直未发挥效益,形同虚设,工程建设不规范。三是在工程管理运行中,缺乏规范的管理制度,管护责任落实不到位。因供水水源来(出)水量不足、供水量不够,常出现水泵损坏现象;农村供水管道铺设地表多无标示桩牌,其他工程施工时常造成管道受损;也有人为破坏水源地(工程)现象。
4 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对策
4.1 供水工程规划方面
在今后的供水工程规划中,继续遵循“寻找稳定的水源,以水源定工程(类型),总体规划,统一设计,分步实施”的原则,以满足农村供水需求、提高农村供水质量为目标,发挥郑家河水库(大Ⅱ型)-王庄河应急水源工程(小Ⅱ型)供应黄陵县城的供水管网的作用,彻底解决县城周边居民生活用水难的问题,解决居民长期违法开采地下水以及无序破坏和污染水资源的问题;侯庄湫、贾塬湫地表水供应侯庄乡区,西王河坝供应田庄镇区,郑家河水库供应隆坊、仓村、桥山、街道办四乡镇区,王庄河应急水源工程供应太贤乡区,连大沟坝供应阿党镇区,上畛子农场水源供应双龙镇、店头两镇区,闫庄水库供应腰坪乡区,在供应乡镇政府驻地的同时辐射供应乡镇周边农民和供水管道沿线村组;川道村组利用山泉水和浅层地表水配套供水管道实行集中供水或引水入户、塬区村组保护利用现有的供水水源,积极建设小型水源供水工程,以充分利用地表水、合理开采浅层地下水、控制开采深层承压水,提高农村供水管理服务能力。
4.2 供水工程建设方面
坚持解放思想,紧抓机遇,加快农村饮水项目储备与前期工作,促使农村供水工作纳入国家、省、市项目建设中;适当增加中央、省、市资金投入,减少地方配套和农民筹资比例,以推进黄陵县农村引水工作建设[6-7]。
4.3 供水工程运行方面
合理制定农村供水价格,在保障各方利益的前提下,按照产权明晰、有偿使用、集体统筹、个人经营的管理模式,做到以水养水,确保供水工程良好运行、效益持久发挥;保障纳入社会救助的低收入农民的利益,做到以水为民、以水亲民,助推新农村供水的新形象。
4.4 供水工程管理方面
发挥创造能力,发展创新机制,转变落后观念,要充分发挥已成立的农村供水管理机构的职能,使其成为一支管理科学规范、人员精干、高效运行、优质服务的爱民、亲民、为民机构;采取多种有效措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供水工程管理存在的“重建轻管、权责不清、机制不活、负债经营”的突出矛盾与问题,为农村供水工程安全运行提供保障。
5 参考文献
[1] 李建平.浅析黄陵县农村供水工作成就及存在问题[J].陕西水利,2012(2):54-55.
[2] 《黄陵年鉴》编委会.黄陵年鉴(2009)[M].黄陵:[出版者不详],2009.
[3] 黄陵县志编委会.黄陵县志(1970—1989)[M].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1994.
[4] 刘宏,焦德顺.利用外资发展农村供水事业[J].陕西水利,1995(6):25-26.
[5] 黄陵县水利局.黄陵县“十三五”水利工程建设规划报告[R].2016.
[6] 黄陵县水政水资源局,陕西省水文水資源勘查局. 陕西省黄陵县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规划[A].2008.
[7] 黄陵县人民政府.黄陵县人民政府2017年工作报告[R/OL].[2018-05-24].http://www.huangling.gov.cn/info/1218/138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