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地区北柴胡套种模式下绿色丰产栽培技术
2018-01-07陈洁杨雪琴吴继祥
陈洁 杨雪琴 吴继祥
摘要 本文总结出了北柴胡和玉米、大豆、荞麦3种作物绿色套种的成功模式,并阐述了宝鸡地区生态气候特点和行之有效的绿色栽培技术,对指导北柴胡可持续生产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北柴胡;生态环境;套种模式;栽培技术;陕西宝鸡
中图分类号 S567.7+9;S344.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20-0080-01
柴胡是一种世界性药用植物,极具开发价值。目前,宝鸡地区柴胡种植面积逾6 666.67 hm2,占中药材总量的55%以上,大部分县区都有种植,其中陈仓区西山地区北柴胡种植面积逾5 333.33 hm2,已申报通过了有机柴胡认证,取得了“陈仓西山柴胡”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认证。宝鸡市种植北柴胡从播种到收获一般为2~3年,产量为750~1 500 kg/hm2,年纯收入1.5万元/hm2以上。2017年,经有关部门检测,当地种植的柴胡符合2015版药典规定,主要成分柴胡皂苷含量为0.55%、浸出物为14.6%,分别高于2015版中国药典相应的标准(0.25%和3.60%)。根据多年的实践,宝鸡北柴胡和玉米、大豆、荞麦3种作物套种是趋利避害、互生互利的科学栽培模式,在提高北柴胡品质、保全出苗、增加产量等方面表现出良好的生物“互生共赢”特性,顺应了柴胡发芽期和苗期喜阴怕强光、成年植株生长需要充足阳光的生长习性。因此,这种科学套种模式被广大药农广泛应用。
1 北柴胡与宝鸡生态环境适应性分析
柴胡属耐旱、耐寒性较强的植物,全生育期如不遇严重干旱和低温天气,一般不需浇水和覆盖,能适应的气温范围为-15~35 ℃。宝鸡地处东经106°18′~108°03′、北纬33°35′~35°06′,位于秦岭北麓,周边县区植被茂盛,气候温润,年均气温13 ℃,年降雨量多在700 mm左右,其中4—10月降水占全年总量的90%,5—9月为多雨期,7—9月为主汛期,7—9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0%,空气湿度在65%~80%之间。宝鸡市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值为15.6g/kg,碱解氮为84 mg/kg,有效磷为25.1 mg/kg,速效钾为170 mg/kg,均处于中高以上水平;有效性铁、锰、铜、锌含量平均值分别为11.10、17.34、1.40、1.60 mg/kg,处于适宜水平,是北柴胡的适生区。
北柴胡根据宝鸡周边县区的耕作制度,分为春播、夏播和秋播。但宝鸡属暖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年降雨量700 mm左右,分布极不均匀,春季少雨多旱,夏季易发伏旱,给北柴胡播种出苗带来严重威胁。多数年份雨量主要集中在7—9月。因此,宝鸡山区大田种植要在9月底雨季到来之前选择与玉米、大豆、荞麦套种。
2 北柴胡绿色套种保苗模式
2.1 夏玉米—柴胡套种模式
2年2收或3年2收,即第1年玉米地套播柴胡,当年收获1季玉米;第2年管理柴胡,并视情况采收柴胡种子;第2年或第3年秋后收获柴胡。常規播种夏播玉米,但玉米田间管理要提早进行,一般在小喇叭口前期、株高90~100 cm时人工除草2次,于7月底雨季到来之前播种柴胡[1]。
2.2 大豆—柴胡套种模式
2年2收(3收)或3年3收,即第1年先收获小麦,大豆地套播柴胡,当年再收获1季大豆;第2年管理柴胡,视情况采收柴胡种子;第2年或第3年秋后收获柴胡。常规播种夏播大豆,待大豆长到6~10 cm时,先在田间锄草1遍,于7月底至8月初雨季到来前播种柴胡[2]。
2.3 荞麦—柴胡套种模式
2年2收(3收)或3年3收,即第1年先收获小麦,荞麦地套播柴胡,当年再收获1季荞麦;第2年管理柴胡,视情况采收柴胡种子;第2年或第3年秋后收获柴胡。于立秋前后正常播种荞麦,霜降前后收获。播完荞麦当天或第2天即可播种柴胡。荞麦播后7~10 d出苗,柴胡一般播后15~20 d发苗,利用荞麦为柴胡遮荫并创造稍阴凉湿润的适宜环境[3]。
3 北柴胡绿色套种栽培技术
3.1 精细选地整地
通过多年的栽培实践,柴胡性喜温暖、潮湿环境,耐寒、耐旱,怕水涝。生产上宜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不渍水的砂质土壤及高腐殖土壤地块。选地后及时捡去石块、树枝、树根等,深翻土地20~30 cm,再细耙;若土壤墒情不足,雨后或灌溉后再翻耙;若土壤肥力不足,可施腐熟的农家肥15~30 t/hm2或酵菌素生物肥750 kg/hm2,把基肥撒匀,翻入地内,再深耕细耙。
3.2 规范选择优质种子
以北柴胡为栽培品种,选择籽粒饱满、发芽率不低于50%的柴胡种子。柴胡种子成熟度不一致,且籽粒小,种壳硬,发芽率低。因此,为了提高发芽率,播前要选无病虫害、生长健壮的二年生植株上结的种子。播种前先用30~40 ℃的温水浸种1 h,除去水面秕粒,将1份种子与3份湿沙混合,在20~25 ℃条件下催芽7~10 h,当部分种子裂口时即可播种[4]。
3.3 适时、适量、适法播种
选择适宜时期、适宜播种量和适宜的方法套播柴胡。在播种柴胡时,一定要掌握好播种时间,雨季播种原则为“宁可播种后等雨,不能等雨后播”。播种时,将柴胡种子与草木灰(或细黄土)按照1∶3比例混合均匀,选择降雨前期在要套种作物行间撒播,撒播时动作幅度不可太大,并要注意风力影响,以防止种子与灰土分离。撒播后不用盖土,用种量37.5~45.0 kg/hm2。一般15~20 d出苗属于正常。
3.4 及时除草,适时间苗
除草、间苗是柴胡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直接影响柴胡的产量和质量。一般结合定苗进行中耕除草。灌溉或雨后及时中耕,保持田间土壤疏松,无杂草,不得使用除草药剂。苗高5~7 cm时定苗,以留苗160株/m2为宜。
3.5 因地制宜科学控茎
控茎是柴胡生产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管理环节,直接影响柴胡的产量。柴胡主要以根入药,地上茎较细弱,易倒伏,应注意控茎、促根。待株高40 cm时打顶,防徒长,同时去除多余的丛生茎芽,促使根部生长。对不留种田块,当部分花蕾出现,植株生长在30 cm以上时,应分2~3次用镰刀割去茎梢。
3.6 科学防治病虫害
宝鸡柴胡的主要病虫害有斑枯病、根腐病、蚜虫、红蜘蛛和小地老虎等。防治时要以预防为主,做到综合防治。通过选用抗性品种、培育壮苗、加强栽培管理、科学施肥等措施,综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生物导弹”技术等生态控制为代表的绿色植保技术,配合采用化学防治。必要时才能使用农药应急控害,农药安全间隔期遵守《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准则中未标明的农药要在收获前30 d停止使用,农药的混剂执行其中残留性最大的有效成分的安全间隔期。
3.7 适时采收
药材必须在有效成分含量最高的季节采收,才能保证其药用价值。因此,柴胡根部要在秋季植株下部叶片开始枯萎时收获,时间为9月下旬至10月上旬。采挖根部时勿伤根部和折断主根,抖去泥土,除净残茎备用。据研究表明,柴胡种子采收期越晚,柴胡的种子产量越高,总有效萌发数越高,生产上宜采用带株采收方式采收种子,同时应视具体情况适当延后其采收期。
4 参考文献
[1] 杜岁虎,彭莉洁,李维龙.玉米—柴胡间作套种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工程技术,2016,36(11):59.
[2] 赵志霞.柴胡大豆间作套种技术[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6(11):50-51.
[3] 张亚平.柴胡与粮食作物套种技术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2010,56(6):10-11.
[4] 刘志强,白翠红,牛杰,等.柴胡雨季套种技术[J].特种经济动植物,2015,18(10):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