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网络专业“课证岗赛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
2018-01-07邢敏
邢敏
摘要:在我国大力推动教学改革的形势下,课证岗赛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必将成为未来高职教育的主流方向,更是实行双证制的基础。为了充分适应高职院校教改的需求,本文以网络专业为主线,阐述了课证岗赛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的内涵与特点,并指出了当前高职院校实行双证制的过程中常出现的一些问题,提供了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案。
关键字:课证岗赛融合;教学改革;网络专业;职业能力培养;人才培养方案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18.10.037
中图分类号:G6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8)10—0146—03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我国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产业也推动了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然而在网络技术产业,一方面企业对相关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很大,另一方面我国高职院校应届生的就业形势却十分严峻,就业层次太低。除了产业结构的原因外,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近年来,我校积极参与课证岗赛一体化教学改革,加强校企合作,在提高应届生就业率、就业层次以及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均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
课证岗赛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方案,是网络技术专业培养人才的最佳方案,通过学生在校学习的理论知识和在企业应用的专业知识相结合,使得网络专业的人才培养与职业岗位更加匹配。同时将课程体系建设与职业能力相对应,将网络应用技能型培养目标的定位与现代企业实际需求相结合,使人才的培养过程与企业的工作过程相结合,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同时兼顾行业资格证书和专业技能大赛的一种高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这是一种“以岗定课,课证融合,证赛互补,课赛互促”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即在课程体系中体现出岗位需求和专业特点,将企业对职业的需求体现到课程内容中去,再使用行业资格证书来对学生的课程成绩和专业知识水平进行评价,使得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得以更好地融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让学生不再觉得课堂上学到的将会是以后就业过程中不会运用到的专业知识。同时通过专业技能大赛和行业资格证书来帮助学生获得岗位,课证岗赛深度融合将会帮助高职网络专业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
二、“课证岗赛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的内涵与特点
我国当前的教育质量和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技术技能人才等方面的结构性缺口很大。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结构性就业矛盾,是我国当前就业问题所面对的突出矛盾。由于产业结构升级,教育培训体制改革滞后于经济社会需求的实际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了我国当前结构性就业问题越来越严重,一部分专业的大学生在劳动市场面临供过于求,和企业缺少部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结构性矛盾越来越突出,直接导致了我国的劳动市场同时出现了“招工难”和“就业难”两种现象。产生了“硕士博士满街跑,高级技工难寻找”等亟待解决的失业问题。要解决这一困境,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动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和专业内容,将培养人才的方式和企业的生产实践相匹配,成为了当前高职院校的首要任务,课证岗赛一体化应运而生。
对于高职网络技术专业,主要是培养能够适应企事业单位生产工作的技能型人才,如网络工程师、网络销售工程师等。以培养具有行业资格的应用型人才为最终目标,以就业为导向,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使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有机联系,培育出高素质的网络工程技术人才和网络销售人才。如何帮助学生获得真正的网络工程师和网络销售工程师的职业技能,实现学生在校的理论知识课程和企业工作岗位的专业知识对接,需要针对本专业课程体系现有现状实施改革,而这直接影响到该专业学生今后工作的职业能力有效培养。因此,培育具有专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而不是传统高等教育所培养的研究型人才,需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课证岗赛深度融合即是通过课证融合、课岗融合、课赛融合将学生在校学习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的专业知识结合在一起。以应用为主要目标,通过“课岗融合”使学生毕业后能够具有与岗位相匹配的专业技能,帮助学生达到相关岗位对人才的专业技能要求;通过“课证融合”使得学生的专业技術水平能够得到国家和行业的认可,将教学过程标准化;通过“课赛融合”,让学生在竞争中产生对专业技能的兴趣,调动学生对专业学习的积极性。
三、高职院校实施课证岗赛深度融合所面临的问题
1.课证岗赛深度融合需要高质量的师资队伍
无论是“课岗融合”“课证融合”还是“课赛融合”,“课”都是决定性的因素。在课证岗赛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中,教师是最为关键的一环。受限于资金、人才等问题,很多高校并没有能力为学生提供足够数量和质量的教师,使得课证岗赛只是一个口号,流于形式,也并未在实质上改变自己的教育理念、课程体系和教育模式。课证岗赛同时也需要双导师结构和互聘互用的制度,即需要拥有高技术水平和沟通能力的企业人才参与教学过程。通过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并积极鼓励教师去企业实地进行调研来提高教师团队的数量和质量,同时改善教师队伍的结构。
2.课证岗赛深度融合需要更加合理灵活的规章制度
课证岗赛深度融合的推进,必将为学校的制度带来新的挑战。“课岗融合”需要学生去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由企业对学生进行项目实战训练并对其在岗过程中的绩效进行评估,这就使得学生接受教育的地方不仅仅只有校园,还有企业。同时在校企开设的课程就需要更加灵活且具有弹性的制度才能够保障教学活动正常高效的展开。“课证融合”需要更加标准化的考核标准,学生需要学什么,考什么,只有用制度将教学过程标准化,才能够保障培育人才的质与量。
3.课程教学和企业的岗位要求、职业技能竞赛之间存在脱节的现象
在岗实训流于形式。近年来,高职院校将培养具有专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作为首要目标,并采取了很多措施,比如对顶岗实习的时间占总课时的时间进行了规定,大量安排在校教师去企业进行参观、培训等。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依然产生了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使得在岗实训的质量大幅下降。比如网络专业需要大量的硬件设备进行实际操作,然而受限于资金问题,学校并没有充足的财力购买这些设备,从而导致只有一部分学生甚至没有学生能够掌握与实训岗位相符的应用技能。这就使得学校只能安排更多的理论知识课程,而对于网络专业的学生来说没有实践操作无异于纸上谈兵,这就造成了学生的课程教学与在岗实训产生了脱节。
课程教学和职业技能竞赛之间存在脱节。依托职业技能大赛,在竞争中促进学生学习是当前很多高职院校重点关注的一个环节。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课赛融合反而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一个环节。由于课时和硬件等因素,很多学生只是在理论上对比赛内容有了解,而并没有时间和机会进行实际操作,这就造成了只有小部分学生能够真正地参与到课赛融合中去,大幅削弱了课赛融合在课证岗赛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地位。
四、为解决当前课证岗赛一体化所面临的问题提供的一些可行解决方案
1.由政府对企业进行补贴、减税的方式,减轻学校的负担,提高企业参与的积极性
通过对企业进行减税和补贴的方式,能大大提高中小企业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这种方式既可以减少学校在硬件设备方面的压力,又可以减少教师队伍的负担。聘请网络企业中具有高技能水平的人才来校亲自参与教学也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通过了解企业对人才和岗位的需求,由学校教师制订教学内容和授课计划,以岗位能力要求为核心,更有利于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素养,培育出能达到企业要求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
2.加快适应课赛融合的教学方式
以赛促学。网络职业技能大赛是高职院校检验教育改革成果,学生展示实践操作能力的重要平台,让更多的学生参与技能大赛将会大大地加快教改进程,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企业的主动性,全面提升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水平。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大赛,展示自己拥有的职业技能,并通过实践为日后适应在岗工作打下基础。鼓励学生参与大赛的积极性可以通过奖励学生学分来实现,以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为例,如果学生在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奖,经本人上报部门核实,即可获得学分奖励。
通过此举能够让更多的学生了解课证岗赛一体化,并为学校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打下良好基础,使得“赛”不再是薄弱的一环。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會主义现代化的不断推进,目前已经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然而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了一些问题,比如当前亟待解决的结构性失业所产生的人才缺口问题,一定程度上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阻碍。网络产业是我国当前的主要产业之一,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是我国《中国制造2025》中重点发展的产业。加快推进工学结合的课证岗赛一体化改革将为我国信息技术产业提供新的动力,使得人才问题不再是经济发展的阻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