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块链技术在图书馆智慧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2018-01-07陈小平

现代情报 2018年11期
关键词:区块智慧图书馆

陈小平

〔摘要〕区块链技术是图书馆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智慧概念后的又一次技术革新。区块链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将改变读者利用图书馆的途径,实现从目前的网络信息服务向价值服务的图书馆智慧服务的变革。图书馆在智慧服务中融合进区块链理念,可以推动优势资源的共建,开拓低成本的资源共享市场。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共识机制、时序稳定、可靠数据关系的4个主要特征,决定了该技术在图书馆智慧服务的可行性。区块链技术在数字货币、金融交易与诚信、人文社科应用领域发展的3个阶段,决定了该技术在图书馆智慧服务的必要性。区块链技术助力图书馆智慧服务在管理体制、机构库建设、知识交易服务模式上的转变,满足读者对馆内设备空间使用与网络学习交流平台的智慧服务需求,是实现图书馆服务以读者阅读需求为中心的捷径。

〔关键词〕区块链;智慧图书馆;移动图书馆;智慧服务;管理体制;机构库建设;知识交易;设备空间;网络学习交流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8.11.012

〔中图分类号〕G250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821(2018)11-0066-06

Application of Blockchain Technology in the Library Smart ServicesChen Xiaoping

(Library of Wenzhou Ouhai,Wenzhou 325005,China)

〔Abstract〕Blockchain technology(BT)is another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f library apart feom cloud computing,Internet of things,big data and smart concept.The application of BT in the library will change the way that readers use the library,realizing the change of the library smart service from the current network information service to the value service.The library integrates into the blockchain concept in smart services,which can promote the co-construction of advantageous resources and open up low-cost resource-sharing markets.The four main features of the BT:decentralization,consensus mechanism,temporal stability and reliable data,which determine the feasibility of it in library smart service.The development of BT in the digital currency,financial transactions and integrity,and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indicates that BT is a must in the library smart service.Blockchain technology help the transformation of library smart services on the management system,institutional library construction,and knowledge trading.It also satisfy the readers needs for smart service in the use of equipment space and network learning exchange platform in libraries.Blockchain technology is a shortcut to achieve library services that focus on readers needs.

〔Key words〕blockchain;smart library;mobile library;smart service;management system;institutional library construction;equipment space;network learning exchange

近些年,圖书馆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智慧概念后,又迎来了另一个革命性的突破技术——区块链技术。这种在本质上具有去中心化、共识机制、时序稳定和可靠数据关系特征的技术方案,人文社科领域成了区块链技术在经过数字货币应用、金融交易与诚信应用领域的区块链10、区块链20的阶段后,区块链30阶段的研究方向。区块链技术作为底层技术在人文社科领域被日渐接受,在信息资源收集、整理、开发和推广最有服务经验的图书馆,区块链技术也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区块链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可以对图书馆的智慧服务起促进作用,推动智慧图书馆的进程。

2018年11月第38卷第11期现代情报Journal of Modern InformationNov.,2018Vol38No112018年11月第38卷第11期区块链技术在图书馆智慧服务中的应用研究Nov.,2018Vol38No111研究背景

当前,信息技术领域最热门的话题就是区块链技术。笔者运用文献调查法,以“区块链”或“Blockchain”为检索词,搜索国内外文献,研究成果接近3 000项,但发现其中涉及图书馆领域的国外文献仅为5篇、国内文献仅为1篇。根据分析检索结果,目前区块链技术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金融与能源领域。曾子明等提出的去中心化的智慧图书馆移动视觉搜索管理体系则是国内区块链技术在图书馆领域方面的唯一一篇论文[1]。这项起源于2008年由中本聪在《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电子现金系统》中提出来的技术,2016年是它的发展元年,但目前还未出现公认的定义。按照国内研究区块链技术研究的第一人袁勇等的观点(2016),狭义来讲区块链是一种按照时间顺序将数据区块以链条的方式组合成特定数据结构,并以密码学方式保证的不可篡改和不可伪造的去中心化共享总账,能够安全存储简单的、有先后关系的、能在系统内验证的数据,而广义的区块链技术则是利用加密链式区块结构来验证与存储数据、利用分布式节点共识算法来生成和更新数据、利用自动化脚本代码(智能合约)来编程和操作数据的一种全新的去中心化基础架构与分布式计算范式[2]。从袁勇等的观点可以看出,区块链技术的特点就是去中心化,在高度信任的共识机制下对具有稳定的时序数据和可靠的数据库进行集体维护,从而实现个人对个人的协作与交易,为大型中心化服务机构过低的工作效率、超高的人力与物力投入成本、不确定的数据存储安全提供了解决方法。

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发展与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区块链技术被认为是图书馆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智慧概念后的又一次创新技术的应用,是继大型中央计算机机、个人台式电脑、互联网、移动网络后的再一次计算方式的颠覆。区块链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将改变读者利用图书馆的途径,并实现从目前的网络信息服务向价值服务的图书馆智慧服务的变革。

2区块链技术在图书馆智慧服务中的应用价值和可用性、可行性分析21区块链技术在图书馆智慧服务中的应用价值

区块链的出现,为图书馆智慧服务提供了重新架构技术底层基础的机会。图书馆智慧服务具有的数量大、速度快、类型复杂的本质特征,智慧服务在实际开展中呈现出复杂性与多样性。在图书馆智慧服务中,通过个人阅读终端、PC机、射频识别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感知設备,可以对读者行为数据进行全方位的自动化感知、采集、传递和智能分析,及时发现管理服务系统在资源分配与调度、用户服务、效能管理和运营经济性上存在的问题,通过智慧服务系统管理策略和基础设施资源反馈控制实现图书馆服务整体的最优化运营。但是,在图书馆在推行智慧服务时,在数据所有权、用户选择权、利益相关者、被动性服务四个方面面临着逻辑困境,需要让计算机判断取代图书馆员的审批,让计算机理性的工作得到社会的公信力与用户的认可;而图书馆智慧服务在用户隐私、数据安全、数据价值、数据全面4个方面面临着现实问题,必须进行技术革新,对价值和利益进行重新分配和再造。将区块链理念与图书馆智慧服务之间作结合,区块链通过去信任达成共识、通过隐私安全达成可持续发展、通过智能合约达成智慧化是改变图书馆服务的应用手段。图书馆在智慧服务中融合进区块链理念,可以推动优势资源的共建。

22区块链技术在图书馆智慧服务中的可用性分析

区块链的本质是云计算下的一项技术,分布式管理和资源共享是它的属性。目前传统的图书馆服务对资本和人力投入要求过高,图书馆智慧服务越来越集中到某些个大图书馆或是公司手上,数据被越来越多的集中在某些中心图书馆或行业领头者手中,共享经济渐渐变成了聚合经济,数据所带来的价值被小部分的主体给掌控,资源共享成为有钱人的游戏。区块链的出现,让图书馆智慧服务不再是每个图书馆的单打独斗,它让图书馆和用户一样成为区块链上的一个区块。加上随着强制性开放获取政策的普及、图书馆特色资源数据越来越多、用户需求的资源种类越来越丰富,图书馆发展自己的数据库与开拓自营业务是必须的趋势[4]。在图书馆智慧服务中应用好区块链技术,可以让有价值的数据流向价值更高的区块,开拓低成本的资源共享市场。

23区块链技术在图书馆智慧服务中的可行性分析

区块链是由交易、区块和链组成,导致状态发生改变的一次操作、区块里某个时间段内交易信息的数据合集与各个区块按照先后时间排列形成的整个记录,就是区块链技术的实现与形成过程(见图1)。

数据结构的特殊性与运行机制的与众不同,让区块链技术呈现出4个主要特征:去中心化、共识机制、时序稳定、可靠数据关系。区块链技术的这4个特征,与图书馆提供的智慧服务中面临的数据量庞大、交互类型复杂、传递速度快的现实问题相适应。两者之间的结合,是以区块链技术为底层支撑技术,以区块链理念为智慧服务困境的突破口,以区块链应用优势为图书馆智慧服务发展提供动力。

1)去中心化与数据处理。区块链是一种不设置中心管理、只通过分布式计算的网状结构。在智慧图书馆的建设中,来自读者与读者之间互动、交流的非结构化数据越来越多,而图书馆现有的管理系统或平台仍旧以结构化数据为主,缺少对照片、课件、音频、短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的自动化管理。区块链技术的引入,它去中心化的特征,与图书馆在智慧服务中需要越来越多的收集、处理非结构化数据的工作相适应。

2)共识机制与数据传递。区块链的共识机制是指节点与节点之间共同去认定交易信息,互相之间达成认可协议。在图书馆智慧服务中,图书馆与读者之间不仅仅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更多是知识互相提供、互相传播、达成共识的关系。读者与读者之间的信息交流、知识交互、思想共识,能产生丰富多彩的数据资源。区块链技术的使用,它鼓励在节点与节点之间传递、匹配、管理数据信息,符合智慧图书馆强化读者互动、打造交流平台的功能,与智慧图书馆在为读者提供信息服务时注重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和主动的学习能力、创造智慧化的知识服务环境比较吻合。

3)时序稳定与智慧合约。依据时间戳的先后,区块链的各个节点生成数据信息,并在节点上实现存储。这个在时间上的顺序产生的数据具有强大的稳定性,可随时溯源,可随时调取检验。而各个节点之间的层级关系为均等。这样的数据结构,让系统不会因为某一个节点的异常受到影响,一个节点的改变也无法对整个数据造成修改。区块链技术通过时序的稳定,创造了不可修改、不能伪造的数据信息源。区块链技术时序稳定的这个特征,可以在图书馆智慧服务的智能合约程序设计中,自动判断预先设定的状态转换规则和触发合约执行的条件,并在非中心化机构的保障下有序执行合约[3]。保证图书馆在执行智能合约时的公开与公正,提升读者采纳智能合约的效率,为读者之间的信息交换提供了稳定又自由的可编程模式。

4)可靠数据关系与个性化推荐。全透明的区块链实现过程,让区块链内部的执行规则、数据信息都清晰明了。数据信息之间的交换依靠节点中的数字签名技术通过节点之间的共同匹配与验证而实现,因此整个过程是无需信任的可靠的数据关系。而现有智慧图书馆的个性化推荐技术主要是基于对读者广泛、动态的信息进行采集、分析,特别是物联网技术在图书馆的普及后,让读者隐私数据暴露出来。如何界定读者的隐私数据与非隐私数据,成为图书馆智慧服务管理中图书馆技术人员特别要研究的内容。区块链技术的出现,它的数据在节点上即可存储、各个节点之间均等的层级关系可以避开智慧图书馆在建设中对读者行为的统一收集与存储,避免因为可能收集到的读者隐私而造成的投诉以及工作开展的不方便。

3区块链的发展阶段决定了该技术在图书馆智慧服务的必要性区块链技术是一种底层技术框架,按照应用领域的发展可以分为3个阶段。

1)第一阶段:区块链10,数字货币应用。谈到区块链,就一定要提到比特币。现今世界上把比特币的应用代表着区块链发展的10阶段。比特币是著名的点对点、分散式的电子设备货币系统。它允许用户从虚拟网络中获益,并创造任意数量的别名(或地址)来转移资金[5]。但是,所有交易的完整历史记录都需要在被称为“区块链”的每个节点上公开并复制。它包含的数据很难进行手动分析,但可以产生大量的相关数据信息。这个基于开源协议的分散货币系统,它让所有的参与者都平等的存在于网络,而这些网络验证和认证是可以跨越区块。它的目标是成为现金的数字等价物。比特币密码保证的安全性、交易费用低、无设置费用、不存在退款风险,令它成为最热门的数字货币。

2)第二阶段:区块链20,金融交易与诚信应用。随着比特币的繁榮发展,对金融行业产生了冲击。金融巨头们开始研究比特币成功的原因。最终发现,比特币依存的底层技术——区块链技术,可以作为一个所有权的登记认证系统在交易市场中广泛应用。区块链的第二阶段来临。区块链技术在金融、证券、股票、征信、期货、网络合约、众筹等日常生活领域开始应用[6]。

3)第三阶段:区块链30,人文社科应用。随着区块链技术的成熟,区块链的应用领域得到不断的延伸。教育机构的专家和学者开始探索区块链技术在教育及人文社科方面的应用。区块链技术可以帮助建立具有公信力的学习系统、学分认证系统、学位获取系统、数字出版系统[7]。区块链技术进入30时代。随着物联网、云服务器、人脸识别装置等各种智能设备在图书馆的投入使用和新技术的运用,图书馆对读者的需求、行为、情绪和满意度的细节化测量成为可能。图书馆如何有效对读者行为数据进行分析,并在复杂、零乱的数据背后准确发现、预测出读者的阅读行为习惯、喜好和需求,建立起可交互、可分享的学习平台,成为图书馆精准有效的开展契合读者需求服务的基础和转型条件。而智慧服务就是图书馆服务对人、资源、空间3个最主要要素的智慧交互与融合,是未来图书馆服务模式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新技术的广泛应用,读者行为必将产生改变,图书馆服务也需适应读者行为模式的改变而变革。区块链技术成为了图书馆追求智慧服务过程中的必需要面临的一个技术。

4区块链技术在图书馆智慧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区块链是关于将信息存储在分布式节点上、防篡改的一种技术。这符合图书管理员一直以来的工作,即收集、保存和共享权威信息。作为图书馆未来的发展方向——智慧图书馆,“智慧”已成为图书馆用户个性化服务过程中的重要工具和内容。区块链技术可以快速推动图书馆智慧服务模式的转变,帮助图书馆培养读者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打造图书馆与读者之间无隔阂的交流、学习平台,真正实现图书馆服务以读者阅读需求为中心的职能。

41区块链技术是图书馆智慧服务模式转变的助力

2015年,智慧服务概念被引入到图书馆服务中。与传统图书馆服务相比,在新技术背景下,图书馆服务在方式、途径、规模和特征上都产生了巨大变化,服务的内容、载体、渠道呈现出多样性与复杂性。图书馆正在从传统的服务向以人为本的智慧服务模式转变,智慧服务是图书馆服务对人、资源、空间3个最主要要素的智慧交互与融合,是未来图书馆服务模式发展的必然趋势,“智慧”已成为图书馆用户个性化服务过程中的重要工具和内容。

411区块链技术转变图书馆智慧服务的管理体制

2017年11月4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在该法律体系中对公民的信息权益保障有着明确的法律条例,并将“构建标准统一、互联互通的公共图书馆数字服务网络”和“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文献信息共享平台”纳入到政府的信息化建设与国家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的建设中[8]。图书馆法的出台,确立了图书馆体制不再是过去一种边缘化的保存人类遗产的政府职能,图书馆体制将成为图书馆为履行情报传递、终身教育社会职能最重要的资源共享的规则与制度。区域链技术的出现,为现有图书馆的资源共享服务管理体制,提供了另一种运作模式。利用区块链技术可以设计出去中心化的资源共享模式,破除传统教育或培训服务行业在某些专业或某些技能上的垄断地位。让任何高校、机构、单位、研究所甚至个人都加入到资源共享服务中,在分布式账本技术的基础上实现资源与读者之间的联系。在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的理念下,政府在资源共享中的主导地位将被淡化,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对资源共享工程细节操作上的审批流程也将被简化。区块链技术的出现,将推动资源共享的真正开放,打破因地域经济或资金投入而带来的资源不均衡的现象,减轻国家建设负担,推动资源共享的智慧化,为图书馆智慧服务的管理体制转变提供契机。

412区块链技术助力图书馆智慧服务的机构库建设

在信息时代来临后,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发展呈现出以电子资源为主、类型越来越丰富的趋势。图书馆每年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去购买或开发数字资源,并根据自己单位特色建设有自己特色的机构库。但是在收集、整理、加工单位读者产出的学习资源建设机构库时,存在着很大的困难。一方面,目前各单位版权保护和技术保障缺乏,读者在发表学术论文、实验报告、会议报告,或者制作课件、微课与申报项目时,较少会主动提交给单位主管部门或图书馆方面做存档资料。即使有单位制定了强制性开放获取制度与鼓励政策,但仍旧不能完全保证所有读者的学术产出能在一个系统内查询的到[9]。另一方面,机构库的建设与开发需要图书馆配备强大的软件开发人员和能长期服务于平台的数据维护人员,很少有图书馆在人员编制上能达到这个要求。而区块链技术的不可更改、可追溯的特性,可以让读者所有的学术产出和在网络中发表的文章,甚至是非正式场合提出的创意观点,都打上“版权水印”;图书馆利用区块链技术的分布式学习记录存储,可以从机构库建设繁复的工作中脱离出来。图书馆机构库的建设依靠着区块链技术,可以实现智慧服务。

413区块链技术助力图书馆智慧服务的知识交易

区块链技术除了可以用来记录每一个人的学习、教育情况和研究成果、学术成就外,还可以作为一种知识货币,用来测量一个人知识财富的指标。这种知识货币,在区块链中表现的就是记录个人成就的区块。在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即是挣钱,开放教育才是未来[10]。当下,更多的年轻人愿意通过小鹅通、喜马拉雅、京东读书、樊登读书会等这些电子商务平台购买知识服务,对于图书馆提供的免费知识服务并不感冒。利用区块链技术,读者在图书馆各种现实空间与虚拟网络资源里学习或参加图书馆各种阅读推广活动时,可以得到图书馆发放的知识货币作为奖励;图书馆也可以颁发知识货币作为读者参加各种图书馆活动获奖的奖励;另外,在学习交流的社交平台上,读者发表自己的作品、创作可以得到他人知识货币的打赏,读者也可以通过知识货币购买其他读者的作品与创作。这些由读者个人在区块链上发布的东西,都将被永远地记录进区块,提供给未来进行交易或共享。最终,图书馆或学校可以将读者的知识货币收入作为读者自主学习成果或信息素养教育的评判依据。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将大力推动图书馆知识交易的发展,读者将自主加入图书馆知识传递团队,主动的进行各种创造性工作,终身学习将变成一种习惯和共识。

42区块链技术是实现图书馆服务以读者阅读需求为中心的捷径图书馆服务从公元前6世纪雅典哈德良图书馆“不得将图书携带出馆”的封闭式管理,到17世纪德国马萨林图书馆开始每周为普通人提供开放,再到现在提供二、三次文献服务,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政府以及读者对于图书馆服务的认识在不断地提高。服务,现已成为评价图书馆价值最重要的指标。随着各种智能设备在图书馆的投入使用和新技术的运用,图书馆对读者的阅读需求、阅读行为、阅读情绪和阅读满意度的细节化测量成为可能。图书馆如何有效对所采集的读者阅读行为数据进行分析,并在复杂、零乱的数据背后准确发现、预测出读者的阅读行为习惯、喜好和需求,可以成为图书馆精准有效的开展契合读者需求服务的基础和转型条件。

421区块链技术满足读者对馆内设备空间使用的智慧服务需求

在图书馆智慧服务的发展方向中,图书馆的服务管理需要根据智慧化服务的特点与规律,对图书馆的各种应用型工作进行统筹、规划、协调和监控,以便可以合理地调用各种资源,提高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满足读者对图书馆新型服务的需求。在图书馆智慧服务中,图书馆的应用管理层面主要包含: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兼容与升级、图书馆各类应用软件的开发与拓展、图书馆各级平台的管理、图书馆不同数据库的共建与共享、图书馆智能设备的使用、图书馆物联网设备的设置与分布、图书馆空间的使用与管理这七个方面的工作。区块链技术的时序稳定特点,可以为图书馆设备、空间的智慧化服务提供一种新的解决方案。例如:在智能与物联网设备的应用管理方面,由于区块链技术的时间戳具有稳定的特点,图书馆通过物联网技术连接起来的空间和设备,如RFID设备、智能书架、人面识别系统、红外线检测、门禁系统等,都可以以唯一标识接入到区块链中,整合成智能资产,通过区块链分布式的管理,实现对资产的管理与授权;在图书馆空间的使用与管理方面,通过对研讨室、个人学习空间、考研室等实物空间的区块链密钥授权,依靠特定的权限授予和取消实物空间的使用权,实现图书馆智慧化的自助空间服务与交接;在管理软件与数据库整合方面,通过区块链技术可以实现对于某些资产的溯源功能,也可以通过图书的RFID标签,利用区块链技术很简单地知道这本书从作者撰写、出版社编辑与出版、图书馆采购与编目、读者借阅记录与阅读心得等图书管理和信息溯源相关的信息。区块链技术的使用,可以满足读者对馆内设备空间使用的智慧服务需求。

422区块链技术满足读者对网络学习交流平台的智慧服务需求

目前图书馆提供给读者的網络学习交流平台,从内容上主要有两种形式:入馆培训平台与信息素养教育平台。这两种平台在架构与原理上,都是依托中心管理的一种网络集中学习模式。但因为该类学习交流平台与计算机开发水平、持续不断的经费投入、馆员的信息素养水平有着紧密的关系,绝大部分的图书馆受人力、财力、物力限制,并没有自己的网络学习交流平台,部分采用网络学习交流平台的图书馆也大部分为购买产品或课件,真正能做到自行运行网络学习平台的图书馆凤毛麟角。最终,因为技术、人员、经费的差距,导致各图书馆之间在面临网络学习服务转型时,提供的服务质量与效果差距越来越远。图书馆读者的行为进行了改变,但图书馆的网络学习服务带来的效应却微乎其微。而区块链的出现,为图书馆网络学习交流平台提供了重新架构技术底层基础的机会,为图书馆智慧服务带来了新思路。

例如:区块链技术具有分布式与在共识机制上跨区域调取数据的特点,可以实现读者分布式学习记录的存储与读取,并将读者已有的各个形式、各个机构、各个平台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永久的储存在云服务器端,最终形成信息素养大数据,而图书馆无需另外再建立一个专门的信息素养的数据储存系统或是机制。通过云服务器的区块链技术公共服务,允许读者通过网络长期保存自己阅读电子书刊、借阅图书馆资源、现场参加讲座培训、网上学习、BBS讨论等的学习记录和撰写学习心得、书评、论文、研究报告等方面的数据。这些数据永久存在,且无法修改。图书馆只需要建立一个规则,就可以利用这些数据全面的了解读者的信息素养情况,进而开展适合读者需求的图书馆服务。而读者也可以利用这些文件来作证自己的求学经历或是信息素养能力,推动图书馆信息素养服务的智慧化。

而从读者对学习交流平台自主、自助管理的角度来说,图书馆在推行网络学习服务智慧化时,可以利用区块链技术设计符合自己图书馆规章制度要求的智能合约系统。在系统或平台的交易的过程中,将数据庞大的人工验证、审批、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交给区块链技术的智能处理。通过智能合约,按照系统里设计的触发条件与转换规则,自行裁判是否符合条件,在遵循时序稳定和去中心化的基础上执行最恰当的合约。基于区块链技术建立起来的网络学习交流平台,可以自动处理在各个平台过程中读者产生的注册、申请、购买、使用等任务,而不再需要图书馆员在后台进行操作或监控。且这些数据因为是依靠区块链技术收集到的,具有不可逆转、不可修改的特性,公信力高,更加容易被读者接受。区块链技术满足了读者对网络学习交流平台的智慧服务需求。图2区块链技术在图书馆智慧服务中应用的优势

5结论与展望

作为一种新兴的计算技术,区块链技术相较于传统图书馆业务和互联网时代下的图书馆信息服务,具有良好的读者体验、高效率、低费用、安全性能高的优势(见图2)。但在现有图书馆的应用案例并不成熟,存在着隐私管理、缺乏机动性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是由于业务部门执行时在管理方式和处理流程上欠妥造成的,并不是区块链技术本身的问题。加上目前区块链30阶段的发展还存在着被社会认可的问题,没有公信力的技术是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优势。

作为在人文社科领域一直走在技术前沿的图书馆,在面临技术变革的局面时,理当站出来承担一部分的实验角色。图书馆在提供智慧服务时,可以尝试着将智慧图书馆的建设手段从设备、软件上转到技术模式的更新层面。建立去中心化的教育、学习系统,是符合未来读者行为变化趋势。区块链技术为图书馆改变现有服务模式提供了新的思路,可以助力图书馆智慧服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曾子明,秦思琪.去中心化的智慧图书馆移动视觉搜索管理体系[J].情报科学,2018,36(1):11-15,60.

[2]袁勇,王飞跃.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J].自动化学报,2016,42(4):481-494.

[3]张衍斌.基于区块链的电子商务信息生态系统模型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8(6):33-44.

[4]陈臣.大数据时代一种基于用户行为分析的图书馆个性化智慧服务模式[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5,(2):96-99.

[5]Victoria Louise Lemieux.Trusting Records:is Blockchain Technology the Answer?[J].Records Management Journal,2016,26(2):110-139.

[6]汪园,王学东,李金鑫.基于文献计量的我国区块链研究的知识网络与结构分析[J].现代情报,2018,(1):147-153.

[7]李青,张鑫.区块链:以技术推动教育的开放和公信[J].远程教育杂志,2017,238(1):36-44.

[8]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EB/OL].http://www.npc.gov.cn/npc/xinwen/2017-11/04/content_2031427.htm,2018-01-19.

[9]湯妙吉.强制性开放获取政策背景下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8,(1):119-123.

[10]Wang A.Blockchain Techn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s[EB/OL].http://opensiuc.lib.siu.edu/cgi/viewcontent.cgi?article =1020& context=asars,2016-12 -11.

(责任编辑:郭沫含)2018年11月第38卷第11期现代情报Journal of Modern InformationNov.,2018Vol38No112018年11月第38卷第11期基于用户体验的数字图书馆网站现状调查与分析Nov.,2018Vol38No11

收稿日期:2018-05-31

猜你喜欢

区块智慧图书馆
区块链:一个改变未来的幽灵
区块链:主要角色和衍生应用
区块链+媒体业的N种可能
读懂区块链
图书馆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