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猛虎窥伺之后

2018-01-07衣修午

南方文学 2017年6期
关键词:马克斯德国人小说

衣修午

一个现代派的女郎,一个古典范的美女,和她们的母亲,一个庸常俗世的老妇人来到青岛这个海滩浴场,遭遇一个有钱德国人的故事,简单地说,这便是李蔷薇的新作《黑眼睛 蓝眼睛》讲述的内容。较之与她从生活经验吸取灵感的《两个女少校》《父亲的猎枪》等篇什,这篇小说更大程度的是一次叙述和想象力的远行,因此小说人物,无论是姐姐曾媛媛,妹妹曾可,还是她们的母亲曾老太,以及侨居青岛的德国人马克斯,都带有一丝符号化的意蕴。故事展开的场域,也仅仅是宾馆房间,餐厅和海滩一隅,时间定格仲夏黄昏之始,这些俨然构成一部引人入胜的舞台剧。

先是因孩童入场,带来了惊魂的刹那,就是曾媛媛的孩子,一个年仅五岁的顽童,天真顽劣,在沙滩上肆意玩耍奔跑,差一点被一辆德国人的红色跑车撞倒,由此引出小说中的一个身份不明的德国人马克斯上场。小说对此并没有交代太多,他的职业仅仅从递出来的名片得知是工程师,至于什么行业,无从得知,甚至体貌特征,也只有寥寥数笔脸谱化的描述,“湛蓝的眼睛仿佛两簇火焰,额头雪白,鼻子高耸入云”。对于这场虚惊,各自的反应也迥然不同,曾可报之冷眼相对,而曾媛媛护子心切“愤怒地一把推开”马克斯,这是一个母亲的本能反应。而曾老太太,则在德国人马克斯提议去医院的时候,脱口而出“现在没事,不代表以后……”完全是一副庸常世俗老太太的嘴脸。

刹那相遇,惊魂一瞬,男女的相遇,显得非同寻常,场景很快由室外转入室内,由沙滩大道到了14层。在“大阪物语”的日式料理餐厅里,曾氏姐妹和餐厅的日本女人的交锋,一言不合直至厮打成团,曾媛媛从言语到肢体受到了欺凌,那个会中文的日本女子“你是嫉妒吗?老女人!好好吃你的饭!带你的孩子去!”的怒怼,以及曾媛媛被对方打了结实的一巴掌,这些遭遇对敏感的曾媛媛来说,无疑是一场耻辱。德国人马克斯的解围,显得局促而及时。此刻让马克斯出场,显然是为了下面做铺垫。从某种程度来讲,在日式料理餐厅里,优雅美丽甚至不乏忧郁和斯文的曾媛媛一切面纱坠地,她所有的生命之盾被解除,由此才有了后面情节的精彩递进。小说没有坠入言情套路式的叙事,没有写曾媛媛和马克斯的约会,也没有写曾媛媛如何坠入爱河的曼妙体驗。这是一段有意为之的叙事留白。

接下来,场景随之一转,通过飞飞的哭闹,才发现套间里曾媛媛躺在床上不动。这个场景的突然出现,可谓奇峰凸起,令人费解,故事明暗线逐渐明晰。明写曾媛媛吞安眠药,暗写其内心的挣扎。作为一个失婚女性,有稚子在身旁,又遭遇多金多情的异邦俊男,这是其一。其二,作为敏感娴熟古典范的曾媛媛在这个雨夜到底遭遇了什么,无从得知,或许是和德国人马克斯的浪漫约会,或许是遭遇了更为可怕的事。这留白叙事,毫无疑问就是要让读者猜想多端。马克斯现身时说了一句:“你美丽的姐姐说,你们今天要去金沙滩?”在妹妹曾可焦虑着急,要立马寻求帮助送吃了安眠药的姐姐曾媛媛去医院的时候,马克斯应时而至,等等。从这些设计中,不仅可看出小说人物马克斯在情感角逐上的用心,也可以看出作者在这个小说的谋篇布局上的机智。

小说的高潮部分,毋庸置疑,显然是在金沙滩的一段经历,就在一对男女(曾媛媛和马克斯)在爱情的范式或者说套路设计里深入下去的时候,却出现了两个搅局的黑人,这两个黑人出现在曾媛媛换泳衣的保时捷跑车里,并且很快将她的中国青桑蚕丝的文胸一掠而空后,拍下了无数的裸照,并且让她还受了刀伤。就在这个鲜血交织的险象里,马克斯再度出场,他无疑上演了一出英雄救美的戏码。他很快平息了曾媛媛的恐惧,她很快在这个富人沙滩区的住宅里沉入睡眠(意味着曾媛媛的全身心的放松)。两人的情感毫无疑问,更为深入了。但是小说的奇特之处在于,无意间门后听见黑人和马克斯的低语交谈,使得妹妹曾可的恐惧却莫名地升腾起来。

自此,故事戛然而止,但是给读者带来的体验远远没有结束。这貌似是一个言情小说,一个失婚的女人,和一个德国工程师相遇,经过几次短暂的相遇后,情感更为深入。微妙之处的勾勒,从飞飞收了玩具之后,她的脸色为之绯红,再到她端详飞飞骑坐肩头的马克斯,再到马克思嘱咐提醒气温下降要泳衣外加防晒外套后的报以微笑点头,再到历险后的释然深睡等。除此之外,情感的递进嬗变,还体现在片言只语之中,无论是和妈妈的对话:“那怎么能一样?人家父母都是银行家,就是在德国,也是上流社会。”还是妹妹的若有所悟,都昭示出两人暗里的交往已经很深入了。事实上,故事还暗藏着另外一种解读,就是从妹妹的角度出发,妹妹随着姐姐和母亲来到青岛散心,却遭遇到这样的一连串的经历,无论是飞飞差点撞上跑车,还是餐厅里姐妹和日本女人厮打时的马克斯的救驾,再到金海滩的黑人劫色,与马克斯的英雄救美,一步步地升级,这是偶然偶遇?还是必然和设计?从曾媛媛突然吃安眠药,到“曾可没了逻辑,以为120一拨救护车就来,扑过去开门,门外站的却是马克斯”的恰如其时,从马克斯的生硬的中文,到“马克斯的中文突然熟练了许多”,到飞飞不经意间的一泡尿使得“一块新漆的边角浮现了出来,在MAX中M字母的里面,一层低劣的土黄色悄悄吐露”,这些文字之间的草蛇灰线般的行迹,可一一探寻,也随之疑窦丛生。

无论是曾可,曾媛媛,还是马克斯,他们都带着各自的心思,故事悄然演绎。耐人寻味,却又细思极恐。似乎是一个套路爱情故事,又似乎是一个悬疑惊悚小说。小说的妙处就在于她就像一个展示在读者面前的多棱镜,每个维度里都精妙地刻画了人性的幽暗。作为编剧出身的作者,故事的起承转合,悄然度巧,引人入胜。“陡峭的岸崖边,坐落着几堆体型较大的游客”,“八大关的海是淡淡的鸭壳青,礁石却是一颗颗粗卤的棕黑块”,“天色将尽未尽、海面由淡青变成乌青”,小说画面感极强,景致的描写简洁而醒目。

了解了日常状态中的李蔷薇,你就会感慨她的温婉淑静的外表和尖锐深刻的文字形成的巨大反差。作为一名公务员,她在每天忙于单位文案公务之余,勤勉深耕文字,将自己囿于她自己的一方天地。由此,为数不多的了解她的人,都感慨她是一个生活的“幸存者”。说她是“幸存者”,是她不谙俗世,心直口快,常常得罪人而不自知,然而灼灼言辞的背后,却又彰显出她对人世人心的体验与洞察。其实综合她的从军从文经历,用那个典出英国诗人西格里夫·萨松著名的句子“心有猛虎,细嗅蔷薇”来形容她,再恰当不过。她机敏异常,在琐碎庸常的生活里抖落一身尘屑,静静地选择书桌,与世无争,悄然雕刻着自己的文字时光。

就我所知,李蔷薇七八岁起就爱上了阅读,从三毛、张爱玲、许地山,再到毛姆、陀思妥耶夫斯基、普鲁斯特、卡佛,从读书到从军,从军校到地方,她一直对文字、对文学存着异乎寻常的“执念”。

她的阅读面更是宽广,不仅仅局限于文学作品,历史、哲学、传播学、纪录影视等均有涉猎,某些领域还著有多篇专著论文,散见于诸多核心学术期刊。尤为特别的是,身为新闻学硕士的她,常年订阅《哲学研究》,反复通读《西方哲学史》《中国哲学史》。毫无疑问,这些交叉的学科营养,为她的小说增添了丰厚的思想背景与深邃的哲学内涵。

2017年11月15日写于京棉新城

猜你喜欢

马克斯德国人小说
How to read a novel 如何阅读小说
小老鼠马克斯在动物园
近三成德国人是月光族
倾斜(小说)
月光族占三分之一,月底最多只剩50欧
德国人十大爱好:啤酒第一
六成德国人认为“有钱能更幸福”
文学小说
不在小说中陷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