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
2018-01-07麻鸿飞季生吉
麻鸿飞,季生吉
(辽宁抚顺矿务局总医院,辽宁 抚顺 113008)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
麻鸿飞,季生吉
(辽宁抚顺矿务局总医院,辽宁 抚顺 113008)
目的 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变化,旨在分析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与健康人群T细胞亚群的变化规律,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本院接诊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32例,与同期健康体检人群32例作为对照组,于晨起重复空腹静脉血,经处理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3+、CD3+CD4+、CD3+CD8+、Th/Ts。结果 再障组CD3+、CD3+CD4+、Th/Ts胞测定结果低于健康对照组,CD3+CD8+测定结果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治疗后,再生组CD3+、CD3+CD4+、Th/Ts测定结果显著升高,CD3+CD8+测定结果显著下降(P<0.05)。结论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表达失衡,通过测定T细胞亚群可由于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和治疗效果判定。
再生障碍性贫血;外周血T细胞亚群;变化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非常多见的造血系统疾病,关于该病的发生机制目前学界尚不明确,患者多表现为出血、贫血、低烧或者高烧等,同时伴随有头昏、走路乏力等。目前,学界公认免疫介导在造血功能抑制在再障发病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作用。T淋巴细胞及所产生的相关细胞因子作为免疫调节和造血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其能够直接迅速地反应出机体变化[1]。为此,通过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观察其变化规律,对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鉴于此,本文选取再生障碍性贫血与健康人群,对其外周血T细胞亚群进行测定,分析两组T细胞亚群变化,旨在为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自本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接诊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中选取32例,所有患者均符合《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第三版)》[2]中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标准,其中女11例,男21例,年龄15~62岁,平均年龄为(34.52±12.43)岁;其中19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13例急性再生障碍性评学。另从同期体检人群中选取32名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其中女13名,男19名,年龄16~61岁,平均年龄(33.21±11.7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逐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于晨起,空腹行静脉血抽取2 ml,置入5 ml乙二胺四乙酸(EDTA)与肝素钠抗凝试管内,充分摇匀,取材1 h内完成样本处理。采用流式细胞仪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测定,主要测定CD3+、CD3+CD4+、CD3+CD8+、Th/Ts。每例样本均同时准备两支流式绝对计数管两支上样管,分别标记为A、B;运用移液器取20 μL BD Multitest CD3/CD8/CD8/CD4置入A管,同样运用移液器取20 μL BD MultitestCD3/CD16+CD56/CD48/CD19置入B管;分别抽取50μL混合液以及未凝结的全血样本置入到A、B两管中;充分混合后置于避光处,放置15 min,向其中滴加经过稀释的1 X溶血素工作也450 μL,充分混合再次放置在避光处,静置15 min,放入流式细胞仪内检测。
1.3 治疗方法 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给予抗胸腺淋巴细胞球蛋白(ATG)、环胞素(CSA)联合康力龙治疗;普通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给予康力龙联合环胞菌素或者丙酸睾丸酮治疗。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各组资料均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15.0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测定结果比较 再障组CD3+、CD3+CD4+、Th/Ts测定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较低(P<0.05);CD3+CD8+测定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较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测定结果比较(x±s)
2.2 治疗前后再障组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测定结果比较治疗后,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CD3+、CD3+CD4+、Th/Ts测定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升高(P<0.05),CD3+CD8+测定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下降(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再障组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测定结果比较(x±s)
3 讨论
随着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实验血液学、细胞生物学、免疫学等学科也呈现为快速发展,加之各个学科之间相互渗透、促进,使得医学领域的发展突飞猛进。再生障碍性贫血
是一种较为多见的血液系统疾病,目前,关于该病的发病机制尚无统一定论,通常认为与造血微循环出现异常、造血干/祖细胞缺陷与免疫异常等相关[3]。近几年来,关于再生障碍性贫血免疫异常的研究报道越来越多,尤其是关于T细胞免疫的报道和实验更是成为了重点研究对象,不少学者认为再生障碍性贫血介导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与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数量失调有着非常直接的关联[4]。
T淋巴细胞作为细胞免疫反应中最主要的效应细胞,同时还具备极不均一的异质性群体,不同的亚群所表现的功能和标志也有显著差异。在正常人体中,T淋巴细胞总数、CD4+、CD8+细胞亚群两者的比值和数量均控制在相应范围内,并呈现为一个动态平衡的状态下,可以说是机体免疫内环境稳定的中心环节[5]。当T淋巴细胞数量出现异常变化时,CD4+、CD8+均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变化,或者呈现为上调,或者呈现为下调,这使得两者比值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这时即表明体内免疫功能异常,这与部分疾病的发生、进展均有直接联系[6]。保证亚群分布平衡,可以说是维持免疫功能正常的重要基础,再生障碍性贫血多表现为CD4+、CD8+两种亚群失衡,并引起CD8+、Th1与Tc随之发生相应改变。已有大量临床报道证实[7],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CD8+会有明显增多,而CD4+呈现为显著减少,两者比值有明显下降,这表明在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和进展中,CD8+参与免疫发病机制。国外有研究者[8]通过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行骨髓活检发现,患者骨髓中CD3+含量较高,认为T淋巴细胞具备增生或者直接浸润骨髓时,CD4+会呈现为显著升高,故在再生障碍性贫血造血功能抑制中,CD3+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上述资料均表示,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与发展中,T淋巴细胞均参与其中,而CD8+更是免疫分型中导致再障造血免疫受损的主要效应细胞。
本研究通过对比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与健康人群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结果显示,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CD3+、CD3+CD4+、Th/Ts测定结果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D3+CD8+测定结果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这表明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CD3+、CD3+CD4+、Th/Ts呈现为低表达,CD3+CD8+呈现为高表达,对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诊断一定价值。另对比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结果显示,再生障碍性贫血CD3+、CD3+CD4+、Th/Ts测定结果所显著升高,CD3+CD8+有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果表明,通过测定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可用于治疗效果判定。
综上所述,T淋巴细胞亚群在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治疗中均具有一定价值,值得推广。
[1] 陆春伟,佟海侠,陆美言.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调节性T细胞的检测及临床意义[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0,59(10):865-867.
[2] 章俏雷,方炳木,曲志刚,等.“益肾生血方”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清IFN-γ、IL-4和T细胞亚群的变化[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5,33(1):40-42.
[3] 石秀珍,王会平,潘莹,等.CD+4~+CD+25~Treg细胞和T细胞亚群评估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免疫状态的对比研究[J].临床荟萃,2015,29(6):628-632.
[4] 高铁铭,付建珠,赵亚玲,等.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铜/锌比对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51(3):44-47.
[5] 张婧瑶,许洪志,尹冬梅,等.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CD8+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3,20(1):203-208.
[6] 陆翔,王小超,李金洨,等.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IL-17、IFN-γ及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的研究[J].广西医学,2013,41(5):534-537.
[7] 张梦颖,马杰,孙慧,等.低、中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分析及其对早期治疗反应的影响[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4,21(2):377-381.
[8] 王良妥,张湘兰,谭日标.T细胞亚群在再生障碍性贫血外周血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海南医学,2011,38(14):93-95.
10.3969/j.issn.1009-4393.2018.01.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