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地区男性不育的流行病调查
2018-01-07彭圣林罗小瑾
彭圣林,罗小瑾
(1.江西省宜春市人民医院生殖医学科,江西 宜春 336000;2.江西省宜春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江西 宜春 336000)
宜春地区男性不育的流行病调查
彭圣林1,罗小瑾2
(1.江西省宜春市人民医院生殖医学科,江西 宜春 336000;2.江西省宜春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江西 宜春 336000)
目的 调查宜春地区男性不育特点和影响因素。方法 比较600例男性不育患者(观察组)与250名健康男性志愿者(对照组)精子质量以及一般情况,分析影响男性不育的相关因素。结果 观察组患者精子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工作时间长、不良职业环境(频繁使用电脑、重金属接触、有机溶剂/农药接触、精神压力大)、不良生活习惯(抽烟、饮酒、睡眠剥夺)、家族史以及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史均为影响男性不育发生的重要因素(P<0.05)。结论 影响宜春地区男性不育的相关因素较多,临床上需要加强宣教。
男性不育;特点;影响因素
调查研究显示,近5年来我国男性不育发生率逐年升 高,精液质量不断下降,情势不容乐观[1-2]。宜春市人民医院门诊男性不育患者较多,每年累计数百例,研究本地区男性不育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危险因素,对临床诊治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减少患者痛苦、减轻家庭、社会负担,产生良好社会和经济效益的重要举措。现对本院门诊接诊的600例男性不育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2016年3月~2017年3月宜春市人民医院门诊接诊的600例男性不育患者纳入观察组研究对象。纳入标准:至少1年以上与其配偶正常性生活且未育;无精神疾病或交流障碍;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抗精子抗体阳性、无精子症、隐睾或染色体异常、腮腺炎后睾丸炎或高促/低促性腺激素性性功能低下的精液质量低下的患者;由于女性原因导致的不孕。选取同期体检中心250名健康男性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配偶均在婚后1年内自然受孕。观察组年龄21~55岁,平均年龄(36.22±6.85)岁;对照组年龄21~55岁,平均年龄(35.96±6.91)岁。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一般资料调查 使用本院自制问卷对患者的年龄、身高、体质量、文化程度、工作时间、不良职业环境、饮食习惯、生活习惯、家族史以及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史情况进行调查。
1.2.2 精液检查 禁欲3~7 d后采取手淫法取精,在室温或37℃电加热板液化30~60 min;根据第五版《世界卫生组织人类精液分析实验室技术手册》[3]标准进行精液质量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入选者精子质量对比 观察组患者精子浓度、前向活力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精子畸形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 两组入选者精子质量对比(x±s)
2.2 两组入选者一般情况对比 两组入选者在体质量指数、工作时间、不良职业环境(频繁使用电脑、重金属接触、有机溶剂/农药接触、精神压力大)、不良生活习惯(抽烟、饮酒、睡眠剥夺)、家族史以及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史分布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入选者一般情况对比[n(%)]
3 讨论
中国人口计生协会2016年末调查报告显示中国不孕不育患者已超过5 000万,占育龄人口的15%,其中男性不育占33.15%[4-5]。近10年,有关男性不育以及男性精液质量下降的问题已经成为了影响人口素质和种族延续的社会性问题,越来越多的育龄夫妇深受困扰[6-9]。我国男性不育情况存在地域特点[10],研究不同地区男性不育流行病学特点,分析相关影响因素对该病的临床诊治以及开展生殖临床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精子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可见不育患者精子质量下降明显,与国内相关研究相符[11-12]。进一步对两组入选者一般情况进行比较发现:肥胖、工作时间长、不良职业环境(频繁使用电脑、重金属接触、有机溶剂/农药接触、精神压力大)、不良生活习惯(抽烟、饮酒、睡眠剥夺)、家族史以及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史均为影响男性不育发生的重要因素,这主要与当前社会工作和生活环境发生较大改变,工作压力增加,各种不良习惯泛滥,部分特殊工作需要接触毒性、放射物质等有关。
总之,影响宜春地区男性不育的相关因素较多,临床上需要加强宣教。
[1] 王志强,王剑,陕文生.男性不育及遗传因素研究进展[J].河北医药,2017,39(8):1250-1253.
[2] 汤尤怡,马艳华.肥胖与男性不育关系的研究进展[J].生殖医学杂志,2015,24(4):338-341.
[3] Jequier AM,刘强,季灵艳,等.精液分析:新版《世界卫生组织人类精液分析实验室技术手册》及其在精液和精液病理学研究中的应用[J].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2010,29(3):136-138.
[4] 杨洋,兰永连,李颖,等.男性不育影响因素的调查[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4,22(12):118-119.
[5] 赵玉,欧阳斌,耿强.男性不育症动物模型的国外研究进展[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4,22(11):781-785.
[6] 张颖,李青,单伟颖.男性不育症相关因素研究进展[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5,32(1):57-59.
[7] 孙少青,王玉丰.三亚地区795例不孕不育症患者的病因分析[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3,21(8):138,149.
[8] 金虹.男性不育患者精神因素对男性精液质量影响的临床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2013,34(5):65-66.
[9] 张仁良,李巧兰.基层医院男性不育症的诊断体会[J].中国性科学,2011,20(11):16-18.
[10]曹云飞.嘉兴市育龄夫妇不孕不育症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0):25-27.
[11]赵世荣.影响精液质量的因素[J].职业与健康,2012,28(14):1780-1782.
[12]曹莲香.惠州地区不育男性精液流行病学调查[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17):3850-3851.
10.3969/j.issn.1009-4393.2018.0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