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绘本翻译中图文关系的处理
——以莫里斯·桑达克的中英文绘本对比为例

2018-01-07

关键词:译作图文图画

薄 利 娜

(太原师范学院 外语系,晋中 030619)

绘本翻译中图文关系的处理
——以莫里斯·桑达克的中英文绘本对比为例

薄 利 娜

(太原师范学院 外语系,晋中 030619)

从二十世纪后半叶迄今,中国的绘本一直是以翻译作品为主流。不同于传统以文字表述为主的文学形式,绘本是以文字和图画两种语言媒介共同讲述故事。译者在翻译绘本时,是否处理以及如何处理这种同时包含图像和文字的文学艺术形式是一个棘手却重要的问题。本文以桑达克的三部作品《野兽国》《厨房之夜狂想曲》《在那遥远的地方》为例,分析原作与译作中图文关系明显改变的部分,讨论其对翻译的影响。

绘本翻译;莫里斯·桑达克;图文关系

在全球化进程的影响下,儿童绘本在不同国家和不同文化中迅速传播。儿童绘本在20世纪90年代进入中国图书市场,近十年达到了高潮,占据了引进版图书的相当比例,[1]65翻译作品也是中国绘本的主流。随着这一高潮的到来,其翻译问题也引起翻译研究者的关注,大部分翻译研究局限在语际翻译范畴,忽视了图画在绘本叙述中的特殊重要性,忽视了图文关系对于翻译的影响。然而由于昂贵的彩印技术,绘本往往采用联合出版的形式,这样导致在翻译过程中,只有文字部分可以转化为另一种语言,图片部分仍要保持原样。保持图文关系的对应应引起译者的关注。

一、儿童绘本的定义

Perry Nodelman认为绘本是通过图片与少量文字结合来给儿童讲故事的,甚至有些绘本完全是由图片组成的。[2]vii这一定义强调了图片也具有很强的交际功能。 Oittinen指出绘本是由图画和文字相互交织成的文本,译者必须对图文关系引起重视。[3]130绘本故事书中的图画和文字可以相互支撑讲述完整的故事,图画展示文字中描述的场景和活动;图画和文字也可能相互对立,各自讲述各自的故事。[4]14-16。比如在Rosie’s Walk(《母鸡萝丝去散步》)一书中,图片显示母鸡萝丝悠闲地散步,在每一张开页中,除了散步的地点发生变化之外,母鸡萝丝的动作神态没有发生任何变化;但是图片中一直追着萝丝的狐狸的旅程并不愉快,一路上遭遇各种尴尬。全书的文字部分只使用了由六个介词短语组成的一句话来表达母鸡萝丝散步经过不同的地方,完全没有提到狐狸。所以图画和文字在这里讲述的是不同的故事。图画和文字有时会同时讲述相同的故事,有时会轮流来讲述故事,但无论如何,图画总是会给文字添加和扩展许多额外的信息,诸如时间、地点、背景、文化、人物特征等等,图文关系是灵活多样的。[5]31-45总之,图画、文字和叙述是构成绘本的三个基本要素,其中图画和文字是其基本属性,而叙述则是两者之间的纽带。那么,译者在翻译绘本时,是否处理或如何处理这种灵活多样的图文关系就成为一个棘手却重要的问题。

二、莫里斯·桑达克中英文绘本中图文关系的比较

莫里斯·桑达克是美国著名儿童文学图画书作家及插画家,他曾五度获得美国图画书最高荣誉凯迪克奖。本文选取其最著名的三部作品作为研究对象:Where the Wild Things Are[6],Outside Over There[7], In the Night Kitchen[8]。这三部作品都具有一个相似的情节,即故事的小主人公都经历着各种不同的情绪,比如愤怒、焦虑和恐惧,其情绪随之会被某一事件激发,然后主人公就会进入一个幻想的世界,经历各种奇遇,最终在故事的结尾回到现实世界。中译本选择了1987年和1996年在台湾出版的三个译本《野兽国》[9]《厨房之夜狂想曲》[10]《在那遥远的地方》[11]。通过分析三部作品原作与译作中图文关系明显改变的部分来探讨其对翻译的影响。

本文的分析采用了Maria Nikolajeva和Carole Scott提出的图文关系分类体系。Maria和Carole在其著作TheDynamicsofPicturebookCommunication中把图文关系分为四类:对应关系、强化关系、互补关系和对位关系。对应关系是指图文讲述相同的故事,本质上是不同表现形式的重复;强化关系是指图画扩展了文字信息或者文字扩充了画面信息;当这种强化关系对叙述产生重大影响时就发展为互补关系;对位关系是指图画和文字讲述不同的内容,两者共同合作才能完整表述出故事内容。[12]225-226

桑达克指出绘本最有趣的地方就在于图文之间的互动关系。如果说翻译是在微观层面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那么译者是否应当考虑或者处理这种灵活多样的图文互动呢?

在《野兽国》的中译本第一开页和第二开页中,图文之间的互动就与原作发生变化。在第一开页的图片中,故事的主人公迈尔斯正在往墙上钉一条绳子,而绳子的另一端绑着衣服,整个房间乱七八糟;在第二开页的图片中,迈尔斯正在楼下追着一只狗。

原作和译作第一开页的文字部分如下:

原作译作ThenightMaxworehiswolfsuitandmademis-chiefofonekind晚上,迈尔斯穿上野狼外套,在家里……

很显然,在原作中图画强化了文字信息,图片显示迈尔斯穿着白色外套,后面还有一条黑色的大尾巴,他正在用锤子往墙上钉东西,搞恶作剧。但是,中译本的文字部分并没有提及图片中小男孩正在搞恶作剧,只提到了时间、地点和人物。紧接着,第二开页的文字部分如下:

原作译作andanother大撒野

这时原作中图文关系发展为互补关系,但中译本的文字部分只是评价了小男孩很调皮捣蛋。如果回到第一开页的图片中可以看到被迈尔斯搞得乱七八糟的房间,那么“and another (又一个)”强调的是当迈尔斯一个人在家时搞了一系列恶作剧。但中译本文字并没有提及这“又一个”,只是对迈尔斯的行为做出了评价。译文在这里没有体现出图片中展示的这种“一个又一个”的序列性,这样做的目的也许是受到语言层面的局限或者译者想在译文中创造出一种特殊的节奏感,但是这种图文关系的变化会使译作和原作产生一些细微的差别。

《厨房之夜狂想曲》讲述的是一个叫米奇的男孩子在晚上听到了外面的喧闹声,他喊停入睡后发生的一连串奇妙的事情。在第二开页的左边有两幅并列的图片,图片中米奇进入了一个梦境,全身光溜溜的。

原作和译作的文字部分如下:

原作译作ANDFELLTHROUGHTHEDARK,OUTOFHISCLOTHES忽然他飘上半空,全身光溜溜

原作和译作中图文关系都属于对应关系,但仔细看图片会发现一个不同之处。图片中米奇头朝下,脚朝上,嘴大张开。对照原作的文字部分,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知道米奇是“掉入”了黑暗中,而不是“飘在”半空中,所以译文文字部分有些误导,没有做到与图片相符。

绘本翻译中图片信息不应该被忽视,还意味着一些不必要的信息或者文字不需添加到翻译中,要尽最大限度忠实原作中的图文关系。在《厨房之夜狂想曲》第十六开页的左侧图片中米奇在清晨时分站在牛奶瓶上,传递出天亮的信息。

原作和译作的文字部分如下:

原作译作NOWMICKEYINTHENIGHTKITCHENCRIED(textinthespeechbubble)COCK-A-DOODLEDOO!米奇大叫一声天亮了(对话框中的文字)喔喔喔!

图片中会话框里的文字是拟声词,绘声绘色地展示了米奇发出的声音,图文互动属于强化关系。但在中译本里,两者转化为对应关系,因为文字部分明确告诉读者“天亮了”。但译者有必要添加这样的文字信息吗?COCK-A-DOOLE DOO和“喔喔喔”都能使读者联想到公鸡打鸣的声音,进而联想到“天亮”。如果“天亮了”这一信息直接添加到译文中,那么读者就不必思考米奇为什么发出这样的声音了。尤其考虑到如果读者是不识字的小朋友时,他们未必能理解这个拟声词的含义,进而降低了可读性。可见,添加“天亮了”这个文字信息是一种有效的翻译策略。

图片信息如何被译成文字信息或者图片信息是否需要在文字翻译中被提及,对于译者来说是很棘手的。《在那遥远的地方》中的主人公是一个叫做爱达的小女孩,因为她被要求照看她的小妹妹而感到非常焦虑和害怕,她甚至幻想妹妹被强盗抓走了,自己需要像妈妈一样去救妹妹。在第三开页的图片中,爱达全神贯注地吹着小喇叭来哄啼哭的妹妹,这时两个强盗正从屋子的窗户往里爬。

原作和译作的文字部分如下:

原作译作Idaplayedherwonderhorntorockthebabystill—butneverwatched.小妹妹,哭又闹,爱达想哄妹妹不要吵。爱达只顾吹着,没注意来了小魔鬼。

和上面提到的图片相对比,原作中图文互动是互补关系,两者共同展示了爱达为什么并且如何吹喇叭的。图片里有强盗出现,但文字部分并没有提到,这样当强盗在下一开页里出现在屋子里之前就产生了悬念。然而,中译本里图文互动转化为对应关系,因为译者把图片信息译成了文字信息。换句话说,也就是文字描述和图片是平行的,爱达内心的恐惧通过强盗同时展示了出来。这样的翻译策略使得读者更容易理解,因为他们很快察觉到强盗溜到房间里准备抢走小妹妹。事实上,强盗在前两张开页以及最后一页都出现在图片中,但是译者并没有在文字中提及他们,采用了和原作相同的图文关系。译者之所以选择在第三张开页中用文字提及强盗,转变图文关系,正是因为在这里两个强盗开始策划行动来抓走妹妹。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对于主要阅读对象为儿童的绘本来说,译者必须站在儿童的立场,真正做到为儿童而译,使得译作符合儿童的阅读理解能力。绘本的语言应该浅显易懂而不失活泼,同理,简单的图文关系对于儿童而言也必定会增加绘本的可读性,所以译者有时会在翻译过程中对较为复杂的原作中的图文关系加以变化以迎合目的语读者——儿童,这种做法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翻译策略。

除了图文关系层面上的变化,也要特别关注译者儿童观对于翻译的影响。《在那遥远的地方》的第九开页,水手爸爸的歌在营救爱达妹妹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在这里,图片显示爱达在“逆风”而飞,原作和译作的文字部分如下:

原作译作“IfIdabackwardsintherainwouldonlyturnaroundagainandcatchthosegoblinswithatuneshe’dspoiltheirkidnaphoneymoon!”大雨哗哗我不怕,吹起号角向前划。都蕊咪发手拉西,吹破蜜月笑哈哈。

原作是以第三人称的口吻来叙述的,从叙述中可以看出不管有多困难,爱达都会尽力救自己的妹妹,而且在考虑下一步该怎么做。中文译作没有忽视爱达的内心独白,以第一人称的手法指出这些话是爱达自己说的。原作强调了营救妹妹对于爱达来说是一件充满挑战的事情,但译作并没有再现这一事实,译作中“吹起号角向前划”所处的语意环境与“backwards in the rain would only turn around again”完全不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原作中的文字部分很明确的指出爱达准备如何营救她的妹妹,因此关键词“backwards”是不应该在译文中省略的。译作并没有展现爱达所处的两难境地,也没有说明她当时在想什么,而是把这些转化为她的乐观以及大获成功的梦想。

如果桑达克笔下的爱达是一个对自己肩负的责任忧心忡忡的小女孩,那译作则把她变成了一个斗志昂扬,勇于冒险的小姑娘。在这个例子中,译者对于童年的认知完全不同于桑达克。对于桑达克而言,童年并不是成人所希望的那般甜美与简单,他曾经说“一个经常被人们忽视的不争的事实是孩子们从很小的时候起就生活在我们所熟悉的这个环境里,受到各种情绪的打扰。害怕和焦虑是他们日常生活所固有的一部分,他们在不断地尽力和挫败抗争。童话让他们的情绪得以宣泄”。[13]然而在中文译作中,桑达克版的童年被转化成了理想化的童年——天真无邪,无所畏惧。

对于绘本的共性认识是绘本比写给成人的作品更容易理解,并且包含漂亮的图片,尽管人们都认识到了图画是绘本的一个主要特点,但在翻译过程中,图画以及图文关系还是常常被忽视。本文对于桑达克三个绘本中英版本的图文关系的对比分析,会让我们对于绘本特殊的语言以及图文间灵活多样的互动关系有更加清晰的认识。

Oittinen指出“在原作中,作者、插图画家、读者和出版商共同处于一个会话关系中;在译作中,这种会话关系进一步扩展,译者,处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目的语读者以及新的出版商也加入到了这个会话关系中”。[14]144所以,译文不可能和原文是完全的对等,但也不应该是完全脱离原文的。本文的对比分析指出了在译文中图文关系发生明显变化的几处例子,通过对例子的分析不难看出译作体现了对于目的语读者的考虑以及译者对于图文关系的理解。

在绘本中,文字与图画共同传达故事的主题,绘本中文字的衔接连贯远不如纯文字文本,这也显示出图画在绘本中的重要性。鉴于绘本这种特殊的文本形式以及儿童读者特殊的认知能力,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图文关系,采取有效的翻译策略提高译本在目的语读者中的可读性。

[1]周俐. 儿童绘本翻译研究的理论评述及展望[J].英语研究,2013,(3).

[2]Nodelman, Perry. Words and Pictures: The Narrative Art of Children’s Picture Books [M]. Athens and London: The U of Georgia P, 1988.

[3]Oittinen, Riitta. Where the Wild Things Are: Translating Picture Books [J]. Meta: Translators’ Journal, 2003,(n。1-2).

[4]Schwarcz, Joseph. H. Ways of the Illustrator. Visual Communication in Children’s Literature [M]. Chicago: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1982.

[5]Lewis, David. Reading Contemporary Picturebooks: Picturing Text [M]. London: Routledge, 2001.

[6]Sendak, Maurice. Where the Wild Things Are [M]. New York: HarperCollins, 1963.

[7]Sendak, Maurice. Outside Over There [M]. New York: HarperCollins, 1989.

[8]Sendak, Maurice. In the Night Kitchen [M]. New York: HarperCollins, 1970.

[9]莫里斯·桑达克.野兽国[M].汉声杂志译.台北:英文汉声出版社,1987.

[10]莫里斯·桑达克.厨房之夜狂想曲[M].郝广才译.台北:格林文化,1996.

[11]莫里斯·桑达克.在那遥远的地方[M].郝广才译.台北:格林文化,1996.

[12]Nikolajeva, Maria & Carole Scott. The Dynamics of Picturebook Communication [J]. Children’s Literature in Education, 2001,(4).

[13]Sendak, Maurice. “Embracing the Child”, available from http://www.embracingthechild.org/Bookspecialsendak.htm, 2008. [Accessed 23 March 2017]

[14]Oittinen, Riitta. Translating for Children [M]. New York: Garland, 2000.

HowWordsandPicturesWorkintheTranslationofMauriceSendak’sPictureBooks

Bo Lina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 Taiyuan Normal University, Jinzhong 030619, China)

Chinese versions of foreign picture books have been for decades the mainstream of the children’s picture book market in China, but academic interest in translating picture books for children has only started to emerge in recent years. A picture book, unlike other literary works featured by verbal language only, is best understood in light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words and pictures in the book. A translator of a picture book is thus faced with a challenging and significant task-the task of deciding whether the visual can be translated or whether the visual should be referred back to when translating. This paper attempts to analyze the noticeable changes in the word-and-picture interaction in the translated versions of Maurice Sendak’s picture books Where the Wild Things Are, In the Night Kitchen and Outside Over There, and discusses how that relationship influences translators’ strategies.

picture book; Maurice Sendak; word-and-picture relationship

陈忻]

2017-10-06

薄利娜(1981—),女,太原师范学院外语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儿童文学翻译、翻译教学。

I28

A

1673—0429(2017)06—0059—06

猜你喜欢

译作图文图画
画与理
what用法大搜索
关于译介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创新问题的思考
图画捉迷藏
图画捉迷藏
图画捉迷藏
图画捉迷藏
图文配
图文配
SOME汉译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