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晋芳《勉行堂诗集》刊印及其创作刍议
2018-01-07李传江
李 传 江
(江苏师范大学连云港校区 地域文化研究所,江苏 连云港 222006)
程晋芳《勉行堂诗集》刊印及其创作刍议
李 传 江
(江苏师范大学连云港校区 地域文化研究所,江苏 连云港 222006)
出生于盐商世家的程晋芳一生“愔愔好儒”,尤工诗文,早年家境优越生活奢靡,中晚年渐至贫困客死他乡。其青壮年时期所作诗歌辑入《勉行堂诗集》,由邓廷桢首创多位友朋共同捐资刊刻。诗歌“善学古人,无体不备”,尤以律诗为多;诗风“戛戛独造”,不拘于时而自成一家;内容驳杂“而不觉其肆”,或写景咏物,或抒发性灵,或感怀亲朋,或慨叹人生,为求仕宦也创作一些歌功颂德的进御诗,凡生活游历皆为其创作源泉。
程晋芳;《勉行堂诗集》;刊刻;内容;特色
程晋芳生于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病逝于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其高祖业盐扬州,祖父迁居淮安至父亲程梦州再迁至江都。族中多善诗文者,祖父辈程文正及父辈程梦星都为康熙年间进士。程晋芳早年家庭生活奢靡,却“愔愔好儒,磬其资购书五万卷,招致方闻缀学之士,与共讨论。海内之略识字、能握笔者,俱走下风,如龙鱼之趋大壑……君躭于学,见长几阔案辄心开,铺书其上,百事不理”[1],常因诗文雅会而夜宴不辍。李斗曾记载:“扬州诗文之会,以马氏小玲珑山馆、程氏筱园及郑氏休园为最盛。”[2]180-181晋芳兄弟三人皆乐善好施且豪奢靡费,并不擅长生意,“兄弟三人接屋而居,食口百人,延接宾客,燕集无虚日”[3]。几代人的财富积累到了晋芳中年几耗殆尽,以致生活困顿:“而君舟车、仆邀、觅学、温卷之费颇不赀。家渐中落,年已四十余……又好周济戚友,求者应,不求者或强施之。付会计于家奴,任盗侵,了不勘诘。”[1]然就在困顿之时,程晋芳于乾隆南巡时献诗且留给皇帝印象深刻,并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考中进士,开始了仕宦之途。后改授吏部主事,迁员外郎,又被举荐参与《四库全书》的编纂工作。“虽有俸、有佽助,如沃雪填海,负券山积,势不能支”[1],“君遇益隆,学益进,家益贫。然其豪气真挚发于天性,嗜书籍若渴,视朋友如性命,救人之患、周人之急,犹不减其家全盛时也。君诗善言情,缠绵往复于家世盛衰,侪偶聚散,娓娓数百言,燃烛拈髭,俯仰今昔,而君亦垂老矣”[3]。晋芳中晚年生活家贫,乾隆四十四年(1775年)更是不得不出售自己收藏的石涛名画《竹西歌吹图卷》以糊口,1784年客死陕西之时,巡抚毕沅赠葬费并赡其遗孤,松太巡道章攀桂赠葬地,袁枚焚毁程晋芳所欠五千两借据,1785年自秦中迁葬于金陵冯家山。
程晋芳的丰富生活经历对其诗歌创作影响颇大,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其著作《勉行堂诗集》二十五卷,受到清代许多文士的好评,袁枚云“鱼门太史于学无所不窥,而一生以诗为最”[4]344;洪亮吉认为程晋芳的诗歌可以与袁枚、钱载等人相媲美:“游戏诗应归苦海,性灵句实逼香山。同时老辈犹难及,只许钱程伯仲间”[5];晚清考据学家刘声木认为程鱼门“诗亦戛戛独造,风格颇事生新,不规规于唐人”[6]139。
一、《勉行堂诗集》刊刻
《勉行堂诗集》由邓廷桢刊刻于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除首卷《进御诗》八十余首外,余有诗歌分为二十四卷,分别为《篱东集》《春帆集》《索米集》《刻楮集》《白门春雨集》《桂宧集》《小金台集上》《小金台集下》《拜书亭稿》《拜书亭后稿上》《拜书亭后稿下》《涉江前集》《涉江后集》《日下初集》《日下二集》《寄藤集》《得酒集》《照槛集》《曰艾集》《无眚集》《南船小草》《吴楚之间集》《楚豫之间集》《南曹暇稿》。[7]卷首有陈浩序及翁方纲、袁枚所作“墓志铭”。另有邓廷桢序,叙述捐资刊刻的缘起,序云:
程鱼门先生诗脍炙艺林久矣,顾全集未经梓行,海内诵诗者以为缺憾。嘉庆丁丑,桢移守西安,适先生嗣子瀚以贰尹需次关中相见,亟询其遗稿。瀚泣然曰:“藏之箧笥,不敢示人,以别无副本,惧散佚也”。桢乃首创捐资,谋付剞劂,助佽者为费观察滤吴大令鸣捷;校勘者为王大令余晋、程大令开泰、王大令履基、吴大令曾贯。十一月开雕,越岁而蒇事编诗二十四卷,始乾隆壬戌终壬辰,编年分卷悉仍先生手订稿本惟进。
御诗别为首卷,又联句诗已刻于朱笥河曹习庵诸先生,集中遂不重刻,拟别为二卷,仿李汉编昌黎诗例也。又续集五卷,皆瀚于断缣残素中鳞次搜辑,无作诗年月亦未编入,稍闲当再图续刊。桢因之有感焉,方先生盛时,缟纻满区,宇敦盘推,坛坫宜可自寿梨枣,乃冲抑秘不问世。且先生为随园先生之老友,笥河先生之高弟,其殁于秦中也,秋帆尚书以数千金经纪其丧,恤其诸孤。之三先生者皆嘘气成虹,挥金若土,似无难谋梓其遗集者,乃迟至三十年而全集始刻行世,非文章显晦,信有时欤?刻成为志,其缘起如此。馆后学邓廷桢谨叙。[8]
诗集能够得以刊刻皆赖友朋资助,可见晋芳嗣子程瀚依然家贫无力为其父刻诗。而诗集刊刻的“编年分卷悉仍先生手订稿本”,并未作改动,所刻诗集更是长期“藏之箧笥,不敢示人,以别无副本,惧散佚也”。
邓廷桢序指出集中收诗“始乾隆壬戌终壬辰”,即乾隆七年(1742年)至乾隆三十七(1772年)共三十一年,也即程晋芳二十四岁至五十四岁年间所作诗歌。程晋芳1771年中进士走上仕途之后及二十四岁前的青年时期创作的诗歌此集都未收。究其原因,邓廷桢指出一是“拟别为二卷”的联句诗已经“已刻于朱笥河曹习庵诸先生”,二是“瀚于断缣残素中鳞次搜辑”的续集五卷,因“无作诗年月”,所以“当再图续刻”。
除此集外,目前所辑的程晋芳诗歌创作还有《蕺园诗集》十卷,共七百六十四首收乾隆七年(1742年)至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诗,《蕺园近诗》二卷共一百四十五首收乾隆三十四年(1769)诗。从诗歌所作年月来看,这些诗与邓廷桢刊刻《勉行堂诗集》有重复。而程晋芳一生所作诗歌绝非仅有《勉行堂诗集》所收的一千八百七十四首,据程晋芳好友沈大成所记,“吾友程鱼门舍人自选定其诗曰《蕺园集》者二十二卷,总为古今体二千首,盖自乾隆癸亥至今庚寅二十有八年之作”[9],也就是说程晋芳自己曾将1743-1770年间所作诗歌编辑准备刊刻,并请沈大成为序,但多半由于经济原因没有问世。程晋芳离世后,其诗文稿留在好友毕沅府中,后佚。今所见《勉行堂诗集》是其嗣子程瀚于家中搜寻的旧稿刊印而成,也是目前所辑程晋芳诗歌最多的刊本。邓廷桢序还交代了程晋芳与袁枚、朱筠、毕沅的关系,乃“随园先生之老友,笥河先生之高弟”,“秋帆尚书以数千金经纪其丧,恤其诸孤”,三者皆为清代著名文人学者,可窥程晋芳弃商从文并走上仕途后交友之广泛、诗文地位之高。
二、《勉行堂诗集》内容特色
《勉行堂诗集》体裁多样,古今体皆备,歌行、乐府、杂言皆善,其中律诗最多,兼有九首词。就诗歌内容而言,凡程晋芳的经历皆成为他创作的源泉,无论是游学见闻、友朋酬唱、生活境遇还是艺术品鉴等,内容驳杂,特色鲜明,晋芳好友沈大成评价最高:
是故漱涤万物牢笼百态而不觉其肆也,汪洋旁魄轇轕下上而不觉其荒也,穷幽极眇出奇入险而不觉其怪也,孤花小草时鸟候虫而不觉其细也,是所谓天也鬼神也有行乎其间者也……其诗有不经意而成者,有苦思冥搜而得者,有以长律大篇争胜者,有以单辞片语擅场者,有澹远高华者、苍劲者,有纡馀为妍者,可谓善学古人无体不备。[9]
序虽为蕺园集所作,但蕺园集诗和勉行堂诗只是因创作年代差异而篇目数量不同,故也可作为程晋芳诗歌艺术特色的总体评价语,“不觉其肆也”“不觉其荒也”“不觉其怪也”“不觉其细也”,凡所万物百态旁魄轇轕穷幽极眇花草鸟虫天地鬼神皆“行乎其间者也”,并且诗歌创作或随性或有心,尤其是其学习古人之诗“无体不备”。诗集原叙者陈浩对其诗也有评价,序云:
余游汴梁之七年,长子本忠携程君鱼门诗来,且述鱼门之意,谓尝见余之诗而必欲得。余文以为之序外,此不多请也。余读其诗者累月,其出入上下于古,而不专为一家之学,盖所为笃嗜乎?此积久而以时获之者。凡游历所至辄有作,而于友朋辞谊尤深。余虽未得识其面,然四方知名之士识之者皆曰鱼门古人也。故其文为古人之文,而其诗古人之诗也……[10]
陈浩虽未与程晋芳谋面,但通过所读所闻赞其“不专为一家之学”,且“凡游历所至皆有作,而于友朋辞谊尤深”,总体上认为程晋芳诗歌乃“古人之诗”。从题材内容来看,其诗歌大致可以分为咏物写景诗、咏史怀古诗、山水游记诗、亲情友情诗、题画诗、进御诗及杂言诗等。
(一)“淡泊留甘”的生活再现——咏物写景诗
程晋芳虽出身富商家庭,也曾为宦仕途,但因丰富生活阅历常对身边景物观察入微,凡生活所见之物皆可入诗,随景即情,任性赋咏。此类题材中以花草树木为多,如卷1《杨柳词四首》《秋柳》《邗江红树》《桐叶》,卷2《存园赏梅》《新柳》《柳絮》《紫薇花作》,卷7《白丁香花十二韵》,卷20《次韵璞庵童年唐花四首》(《兰》《梅》《海棠》《牡丹》)、《橄榄》《柑》,卷21《梨》《柿》《黄叶》,卷22《访芍药四首》《看花杂咏十首》,卷24《法源寺乞菊》《忆梅十首》,等等。诗人不局限于咏物写景,甚至还将植物的性能尤其是常用养身效果表现无遗,如卷3《消寒五咏》前四首(第五首为《酒娘》)等。
植物而外,动物尤其是禽鸟在程晋芳咏物诗中也是活泼可爱,卷1《早莺》,卷10《蟋蟀词》《黄雀行》《厨娘曲》,卷21《水禽四绝句》《咏鸣》《寒蝶》等等,举凡莺、雀、蝉、蝶、燕、鱼、鸭等等日常所见小动物在诗人笔下赋予了独特的个性。
程晋芳对生活的观察入微还表现在其它一些对无生命物体的歌咏上,如卷5《春雨十韵》《江亭大雪用具星堂韵》《雨过随园感赋》,卷7《五车咏》(《水车》《煤车》《冰车》《久车》《溷车》),卷21《晚霞》《浪花》《烛花》《闻钟》,等等,诗中无论是常见社会自然现象如雨、雪、霞、月、灯等,还是日常生活用品如车、烛、钟等都是诗人随性赋诗的对象,而诸如无盐爵、太白樽、诸葛甑等文物用品却是只有富商高官才能熟悉之物,这也是作为盐商诗歌特有的生活情趣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程晋芳还能将下层百姓生活的“溷车”也作为诗歌吟诵对象,这是普通商官文学很难深入的题材,却似下层人民力作。诗人展现了一幅栩栩如生的溷车过街图。诗歌描写夏日“臭夫”拉粪车过街时候的情形,群蝇跟随竞相飞逐,路人纷纷掩鼻躲闪,但正是这些污秽狼藉之物滋养了土地,浇灌了庄稼。程晋芳既有对下层人民生活的同情以及不畏艰辛工作的褒扬,又有作为士大夫阶层对溷车过街臭气熏天的讨厌以及从不熏衣只顾赚些微薄小钱的“臭夫”们的鄙薄。
(二)“登高览古”的厚重沧桑——咏史怀古诗
程晋芳从小嗜书,积淀了深厚的文化素养,熟悉各个时代的历史典故。青年以后又好游历交友,去过许多历史遗迹,每到一处皆有感而发,留下许多咏史怀古诗。且常常以组诗的形式咏叹,抚今追昔,表达历史更替的感怀,如卷5《金陵怀古十首》,卷9《同许丈藕生分咏淮阴古迹三首》,卷10《采石怀古十首》《姑孰怀古四首》,卷22《江南怀古三十首》,卷23《汝南怀古六首》,等等。作为六朝古都的南京著名历史遗迹甚多,程晋芳多次来南京与好友吴敬梓、严东有等人聚首畅游,因而留下许多与金陵有关的诗歌并且各类题材都有,不仅表达对人文荟萃历史文化名城的不舍与眷恋,也对纷繁变换的历史更替表达自己的看法。
组诗而外,程晋芳单篇咏史怀古诗或以古迹为缘起,或直接以人物事件为主线表达对历史事件的看法。如卷3《河间献王墓》是一首五言长律,是作者游览河北河间献王墓古迹的时候有感而作。河间献王对于古籍搜集保护对于学问的研究行为恰与程晋芳的嗜好略同,正因如此,诗人赞美他“美粹如琼珉”。此外,卷1《淮阴行》两首缅怀淮阴侯韩信的运筹帷幄与决胜千里,“忆昔兵通斜谷口,决机百胜古无有。区区楚汉岂足多,一存一亡在反手。”虽有丰功伟绩,但因功高盖主,落得“千古奇冤竟谁雪”的悲惨下场;卷3《马陵道怀古》追悼军事家孙膑与庞涓,慨叹“石契兰交起战争,古来恩怨系功名”;卷5《陈后主》《南唐后主》等对南陈最后一个皇帝陈叔宝和南唐最后一个皇帝李煜的不为国事而致亡国的历史表明了观点,不同的是陈后主贪图享乐以致“羽书江介饶风浪,学士宫中斗绮罗”,而李后主是因为沉迷诗词不通军事以致“经传选佛词偏怆,军号陵波战未堪”。
诸如此类诗歌,集中还有许多。与大多文人士大夫一样,程晋芳将历史兴衰荣辱及历史人物的功过得失融入笔端,表达独特历史感悟,深邃、厚重的沧桑跃然纸上,这也是程晋芳咏史诗的最大特色。
(三)“蹑衣陟梯”自然恬淡——山水游记诗
诗人游历山水间,赏“春波”“烟柳”,尝“秋霜”“冷雨”,观“寒草”“苍峦”,听“松声”“鸣籁”。无论是一草一木、一山一石,还是飞鸟游鱼、烟霞小艇,都可以成为诗人歌咏的对象。诗中远近结合,动静相依,自然与人物融为一体,既表现对自然山水景物的热爱,也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奇。诗人有时纯写景物,描述旅途见闻,有时又寄托个人思想,表达细微感受。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诗中的景物在作者笔下多伤感基调,少欢快之情,更多的是“细雨凋寒草”“飒飒山雨冷”“境僻人行少”“花满夕阳山”等孤苦意象,即使小艇泛水诗人也不禁要问“来何急”?字字句句不经意间流露出恬淡甚至不满。这些诗歌大多写于中进士之前,程晋芳弃商从文,一直有传统文士身上强烈的入仕情节,袁枚云“君不能无用事心,屡试南闱不第,试京兆不第”[1],强烈的自尊心颇受打击是很正常之事,这种时候文士们往往寄情自然山水,选择暂时的逃避,程晋芳也不例外。
(四)“俯仰情怀”的心灵磨难——亲情友情诗
亲情友情是古来文士大夫歌咏不舍的题材,程晋芳亦是如此。就其生活经历而言,程晋芳自小家庭殷实富裕,乐善好施,且性格豪爽,出手阔绰大方,即使中年以后家道中落,也“视朋友如性命,救人之患、周人之急,犹不减其家全盛之时也”[3]。其时颇有名声的文人士大夫如刘大櫆、沈大成、汪士慎、蒋士铨、钱大昕、吴敬梓、杭世骏、商盘、袁枚、朱筠、戴震、毕沅、姚鼐、纪昀等等,都曾与他有过交往,对其诗歌创作有重要影响,也成为他友情诗的重要组成部分,陈浩赞其诗曰“于友朋辞谊尤深”[10]。这些诗歌多有“寄”“怀”“赠”“次”“韵”等作为诗题,在其诗歌创作中占有非常大的比例,如卷2《怀人诗十八首》,卷5《赠永济寺方丈师黙黙(两首)》《赠朱草衣》《赠潘大南何(四首)》《有怀韩伯慧》《寄怀潘太史筠轩用正月十八日见赠原韵》《苗刀歌次商司马宝意韵》《寄江松泉表丈》《寄怀严东有三首》《随园四首呈袁存斋》《飞霞阁看梅呈莼江兄》,卷8《安德抒怀诗》(共19首),卷9《有怀莼江兄游吴》,卷10《寄上鹾使雅雨卢公四首》,卷13《途次怀人诗十二首》,卷20《寄怀庆侍郎树斋三首》,等等。
袁枚曾记曰:“鱼门太史于学无所不窥,而一生以诗为最。余寄怀云‘平生绝学都参遍,第一诗功海样深’。寄未一月,而鱼门自京师来信,亦云‘所学,惟诗自信’,不谋而合,可谓知己有自知,心心相印矣”[4];而吴敬梓可以说是其忘年交,尤其是当吴敬梓陷入经济困境行囊如洗之时,程晋芳积极为他解决衣食之忧。程晋芳在其诗歌《寄怀严东有三首》(卷5)评价吴敬梓云:“敏轩生近世,而抱六代情。风雅慕建安,斋栗怀昭明”,程晋芳还有《文木先生传》一文,是研究吴敬梓的唯一传记资料。吴敬梓去世后,程晋芳还有《哭吴敏轩》3首(卷9)存世,表达对朋友离去的无限哀思。
哭悼诗也成为程晋芳诗歌中最有特色的题材之一,这与其不幸的家庭生活经历是分不开的。程晋芳早失怙恃,早先娶表妹萧氏,夫妻恩爱相敬如宾,育有两子一女但都先后夭折,萧氏亦于悲伤中先他而去,后娶汪氏亦早亡。家庭生活的不幸接踵而至,诗人内心郁结的愁苦与愤懑也只能通过诗歌表达,如卷1《哭子六首》,卷9《哭馨儿》4首(此卷还有《馨儿病愈后作》三首),卷11《哭女缀》3首,卷17《小婢生一女阅四月而殇诗以悼之》5首,卷23《哭丑儿》等。这种悲伤之痛在其他兄弟朋友等亡去时也很容易被引发出来,因此程晋芳还有一些哭悼兄弟、朋友的悼亡诗,如卷3《悼亡三首》、卷9《哭郭昆甫》《哭家汫江伯二首》,卷13《挽莼江兄四首》,卷16《哭董东亭四首》《哭龚鉴雪二首》,卷19《哭张少华》等,甚至还有一些自伤诗如卷19《五十初度自遣四首》,卷20《五十年过二》等。
程晋芳的哭悼诗歌总体来看情真意切,悲伤无望之痛读之似令人涕泗横流,时时透露出诗人的心灵磨难,尤其是多次经历的丧子之痛,以致于发出“再索何知再悼殇,十年襟抱又茫茫”(卷9《哭馨儿》其一)的感伤。希望一次次破灭,已至知天命之年程晋芳开始了对人生的自遣,但这时的他依然没有子嗣以致于感叹道“无儿岁聿暮”(卷19《五十初度自遣四首》其三)。饱经沧桑的诗人受尽了命运的捉弄,然求子之心不辍,后嗣兄子程瀚,并娶汪氏,晚年得子程溧及女一人,溧五岁时晋芳病逝。
(五)“遗像犹堪”的艺术品鉴——题画诗
源于宋朝的文人题画诗经过元、明时期的发展,到清代已经成为文士们生活情趣和艺术素养的重要体现。而程晋芳交游的文士中本就有许多当时著名的画家如罗聘、金农、边寿民等,因而其诗歌创作也留有许多题画诗,且常常以“题……图”为名,如卷2《杂题周牧山画八首》,卷3《韩干神骏图》,卷5《题汪研岑刲股图》《题汪近人春深卧雨图小影》,卷6《袁存斋以天女散花图见示题三绝句》,卷9《题家筠榭弟春宵话别图》《题关仝枫林萧寺图》《题孙养恬秋宵秉烛图》《题陶柳村江南春晓图》《题王谷原丁辛画屋图》《题韩熙载夜宴图》《题李桐园长水归耕图》《题沧江渔夫图》,卷11《题汪春浦平山泛雪图》《题赵叟深柳读书图》《题花蕊夫人小像》4首,卷12《题汪对琴后谈艺图》,卷14《题王光禄礼堂西庄课耕图四首》《题顾晴沙侍御春风啜茗图长卷三首》《题韦约轩前辈采石读书图》《题龚鉴雪秋水扬舲图》《题龚鉴雪所藏柳娘图》《题阮唐山秋雨停尊图》,卷15《题梅花砚图二首》《题家竹波弟吴江秋色图三首》,卷16《题袁古雪前辈香影庵图》《题曹剑亭前辈枣南书屋五首》《题汪耦渔别驾清江眺月图》《题查丈俭堂榕巢图》,卷18《题钱方壶先生岁寒图小影》《题邵蔚田侍讲收纶图》《题王兰泉前辈蒲褐庵图》《题赵瓯北前辈瓯北雲松小影》,卷19《题入蜀图送榕巢太守之任宁远》,卷20《申南屏停车图》《题画》《题张晓巗前辈空山鼓琴图》《题任幼植仪部雪屋笺经图》,卷23《题顾仙沂春草闲房图》《题汤对松给谏就日图》,等等。这些诗歌大多是为朋友或自己所藏的名画而作,并能够准确生动地表达出画作体现的艺术美。
如《韩熙载夜宴图》是五代南唐画家顾闳中的名作,现藏故宫博物院。图分五个部分,分别为:宴饮弹奏;舞蹈击鼓;与伎休憩;听伎奏乐;客伎调笑。程晋芳题画诗开头写韩熙载乃后唐时期进士及第,因父亲韩光嗣事逃至广陵,后一直以北人身份侍奉南唐,后主李煜即位后,因猜忌心重鸩杀了许多北方大臣,韩熙载为躲避后主的猜忌而不愿出仕,且广蓄女乐,纵情声色,彻夜宴饮以排遣忧愤,为躲避拜相,常托疾不朝。程晋芳诗中对博学高才又兼善书画音律的“奇才”韩熙载只能“俯首事小朝”“诗天酒阵聊逍遥”表示惋惜。
程晋芳不仅对图画观察入微,娓娓道来,画作所表达的史实,还能够通过历史深省人物,表达自己的独特观点。这也正说明程晋芳善于学习,不仅熟悉历史掌故知识,还拥有深厚高超的艺术鉴赏能力。
(六)“圣驾巡幸”的奉承敬仰——进御诗
程晋芳受传统读书取仕观念影响很大,无论是为了求取功名还是振兴家族事业,作为商人的他很会抓住机遇,在乾隆南巡期间写了许多进御诗呈给皇帝,希冀得到皇帝的恩宠。这些诗多为长篇大作,有四言、五言和七言等,被收入《勉行堂诗集》卷首,也可把这些诗看作是程晋芳拍皇帝马屁以图功名的歌功颂德、粉饰太平诗,其总体思想价值不高。诗歌共七十八首,分别为《圣驾三幸江浙诗并序》一首,《圣驾南巡恭记五言诗一百二十韵谨序》一首,《圣驾巡幸天津恭记谨序》三十六首,《圣驾五巡江浙恭记谨序》四十首。
《圣驾三幸江浙诗并序》写于乾隆皇帝第三次南巡(1762年)之时,这时候的晋芳已经四十四岁。他从青年时期开始即多次参加科举考试未果,内心颇受打击,然进取之心不变。机会来临之时,程晋芳非常想留给皇帝一个深刻印象,因而在诗歌及前序中多一些对皇家的尊语,如皇上、圣母皇太后、慈辇、帝、圣、泽、慈宁、凤阙、曼寿、指授、皇軯、皇帝、幸、天子、天祖、龙等。这些用语是决定诗歌能否上达天听的重要因素之一,世家出身的程晋芳深知其中的奥妙所在。诗歌前序首先交代了乾隆皇帝此次南巡的原因是为了体察民情,勘视政绩,“而王者犹虑远近不同化,幽隐不自得,故巡狩以时举焉”。全诗处处表达出对皇帝丰功伟绩的敬仰之情,以投合皇帝唯我独尊之心,“天锡皇帝,神武烈烈。昔岁疆圉,准夷殄灭。帝用再巡,慰我饥渴……皇帝之治,熙天曜日。冰谷无冰,雪山无雪。皇帝之泽,单中濡外。为霖为霭,稌穱菀菀。皇帝之德,化文崇质。肸肸太和,裨瀛囊括”。阿谀巴结奉承讨好之心岂是用言语所能表达清楚的呢?所以诗歌最后诗人还想望御驾能够“岁岁来兹,观我宁谧。时补时助,匪遨匪逸。为万世法,永永勿替”。
其它进御诗也多如此些许唯唯诺诺、阿谀奉承之言语,如《圣驾南巡恭记五言诗一百二十韵谨序》前序云:“皇上法祖勤民,四幸江浙,敦孝上农,翕河奠海,恩泽所暨,不可殚记,千古未之有也……”,等等。乾隆皇帝第四次南巡是1765年,此时程晋芳已然四十七岁,对于已近知天命之年的他而言,家道的衰落以及功名的未举时时刺痛着他的神经,怎样才能避免屡屡失败的落第命运并敲开仕途之门是他始终铭记于心之事。而这些进御诗给了他机会,让他在乾隆皇帝的心里留下深刻印象,并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考中二甲第二十四名进士,“天子嘉之,拔第一,赐中书舍人”[1],从此开始了他的仕途人生。
(七)“一灯空对”的感怀自慰——杂诗及其它
程晋芳一生从富家子弟到落魄文士、从商人到仕宦的转变让他经历了太多的人间百态,原本较为细腻敏感的性情也时常融入笔端。诗集中常以组诗出现的“杂诗”显得较为突出,如卷1《杂诗十三首》《秋居杂咏四首》《冬日杂诗四首》,卷3《山行杂诗五首》,卷4《消夏杂诗十首》《杂忆诗四首》,卷5《寓金陵杂诗六首》,卷6《九秋杂咏十首》,卷8《秋日燕台杂兴六首》,卷18《岁暮杂诗十六首》,卷22《看花杂咏十首》,卷23《霍山杂诗四首》《光州杂诗四首》,卷24《寒天杂咏十二首》,等等。
杂诗中又以春夏秋冬季节感怀的内容较多,尤其是秋冬两季。《九秋杂咏十首》每首皆以“秋”命名自然及动植物,《寒天杂咏十二首》还融入了生活文化的元素如炕、粥、葅、笔、砚等。从诗歌全集来看,秋天对于程晋芳的印象最深,除上述外还有卷1《秋夕偶成》《秋柳》《秋感》,卷6《效元微之解秋十首》[11],卷9《秋花著题四首》,卷21《秋怀十一首用昌黎韵》等。秋日的大雁南归及万物凋零等肃杀氛围很容易让游子们有所思、有所感,古今诗人也大都有悲秋意象的抒怀。
而组诗《冬日杂诗》写肃杀季节诗人闲、懒独坐炉旁的随感。开篇写傍晚寒风烈烈中时而传来寒鸦声声,皑皑白雪在月光下更似天明时分,此时天下有多少人像“我”一样离群独坐,想望着春日的桃花柳絮、溪水啼莺?紧接着诗人联想到了自己的多年科举终未有成,像这样慵懒又怎能迈入艰难仕途呢?既然不能名留青史,倒不如茶酒微醉中梦寻洞庭与湘水,任其所如。但岁月消逝年复一年,容颜在年年的爆竹声中逐渐衰老,曾经的壮志如今都未能实现,只留下“一灯空对北风图”。诗人青壮年时期没能得中进士,诗歌中也流露出新的一年来临之际的人生感慨,像做梦似的一年又一年。因此在卷18《四十九年行》中云:“四十九行年,豪情顿减前。难辞饮墨汁,终爱拥琳编。却茗图宵睡,焚香习古禅。生涯过半百,自问孰堪传”;在卷19《五十初度自遣四首》(其一)曰:“五十异笃老,亦复非壮年。功名鲇上竿,岁月箭释弦。揽镜面皴皱,鬓鬚半苍然……”。岁月易逝而一事无成,且家境的逐渐衰落让程晋芳倍感无奈,但有时又能在自耕自足的生活中聊以自慰,发出“人生适所愿,褦襶足自豪”(卷19《五十初度自遣四首》其四)的感叹。
[1] [清]袁枚.翰林院编修程君鱼门墓志铭[O].(见程晋芳《勉行堂诗集》前序)嘉庆戊寅年邓廷桢刻本。句读由笔者后加,后文所引相关诗词皆出此版本,不再赘释.
[2] [清]扬州画舫录卷8[M].北京:中华书局,1960.
[3] [清]翁方刚.诰授奉政大夫翰林院编修加四级蕺园程君墓志铭[O].(见程晋芳《勉行堂诗集》前序)嘉庆戊寅年邓廷桢刻本.
[4] [清]袁枚.随园诗话[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
[5] [清]洪亮吉.更生斋集诗集卷2之道中无事偶作论诗截句二十首[O].光绪三年洪氏授经堂刻本.
[6] [清]刘声木.桐城文学渊源考述[M].合肥:黄山书社,1989.
[7] 王勇博士曾考证过《勉行堂诗集》著录有嘉庆刻本和道光刻本两种,可参看其《程晋芳著述考》,《中国典籍与文化》2009年第3期.
[8] [清]程晋芳.勉行堂诗集“邓廷桢序”[O].嘉庆戊寅年邓廷桢刻本.
[9] [清]沈大成.学福斋集卷4“程舍人蕺园集序”[O].见续修四库全书本“集部之别集类”,据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清乾隆三十九年刻本影印.
[10] [清]陈浩原序,见程晋芳勉行堂诗文集卷首[O].嘉庆戊寅年邓廷桢刻本.
[11] 诗人对唐代元稹的诗应有特别的深爱,程晋芳效仿诗除“解秋”十首外,还有卷10《效元微之表夏诗十首》、卷24《效元微之遣春十首》。笔者推测应还有冬季相关诗歌十首,但诗集未收,限于资料也未见于它处.
OnthePublicationofMianXingtang’sPoemsandItsCreationofChengJinfang
Li Chuanjiang
(Institute of Regional Culture, Jiangsu Normal University, Lianyungang Jiangsu, 222006, China)
Cheng Jinfang, born in a salt business family, was fond of literature for his whole life, and especially good at writing poems. He lived an extravagant life in his early life, but gradually became poor after middle age and died abroad in the end. Mian Xingtang’s Poems, including many poems written by Cheng Jinfang in his youth, was published by Deng Tingzhen and some other friends. His poems, most of which were regulated verses, were so well written that they became the models of other poems. His writing style was very unique with his own characteristic. He wrote many things in his poem, but not in disorder, including describing objects, expressing the spirit, recollecting friends and sighing life. Sometimes he also sang merits and praised virtues for the sake of official career. Everything in his life journey was the source of his creation.
Cheng Jinfang; Mian Xingtang’s Poems; publishing; content; characteristic
朱丕智]
2017-09-24
李传江(1976—),男,江苏东海人,文学博士(后),硕士生导师,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文学与文化。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说唱文学史”(13BZW084);江苏省教育厅“青蓝工程”骨干教师资助项目苏教师﹝2014﹞23号。
I206.2
A
1673—0429(2017)06—003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