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去
2018-01-06王小洁
王小洁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12-0228-0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的德育教育应该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一日活动之中。"幼儿期是人生的启蒙期,是塑造健康人格和形成良好道德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对幼儿施以良好的教育和潜移默化的影响,激发幼儿积极的心理状态是幼儿形成正确思想情感和良好品德修养的关键。这一时期的教育将直接影响人一生的成长和发展。幼儿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有责任和义务帮助我们的孩子克服缺点,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意识和良好的道德行为,使他们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那么,怎样才能有机的和谐的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及其各个环节中去呢?
1.在各类游戏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
爱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游戏活动也是孩子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一种活动。在游戏中幼儿会自发地扮演一定的社会角色,实践一定的社会行为,体验一定的社会情感。品德教育可尝试着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游戏环境中进行。如在角色游戏活动中,幼儿同其他小朋友一道玩耍、游戏,从而产生了对社会角色的热爱,学会了劳动者的操作技能,激发了动手模仿的乐趣,这些成功的体验,会促进幼儿社会性情感的发展。例如:在"银行"里可教育幼儿如何取钱;邮局打电话,医院挂号等地方须要有次序的排队,并学会等待;家里来了客人应该礼貌待对客;超市里如何购物,如何与售货员交流;家里人生病了自已应该学着照顾;人与人之间如何谦让,如何合作等等。在这些"娃娃家""银行""超市""理发店""医院"等小小社会活动区里使幼儿从中获得了对社会角色与社会态度的感性认识,并逐步学会如何调节自己的行为与别人相处的技能,使幼儿的社会化行为得到了强化,受到适应社会生活的良好社会化教育,促进了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又如在竞赛性比较强的体育游戏中可以培养幼儿团结一致,协同合作,勇敢迎接挑战,胜不骄、败不馁的良好品德。总之,游戏对培养和巩固幼兒的良好行为习惯起着重要作用,利用游戏进行品德教育的渗透,对幼儿的品德教育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2.善于抓住契机,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进行德育教育
日常生活中的品德教育实际上就是利用生活常规对幼儿进行良好品德的培养。首先,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常规教育入手,使道德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随时随地的进行教育。如:在幼儿入园时可对他们进行礼貌用语、爱上幼儿园、不依恋亲人的教育。同时求幼儿来园后主动用湿毛巾抹自己的小椅子和小桌子,给自然角的种植物浇水,给小动物喂食,从中培养幼儿爱劳动的习惯,关心集体的行为。在晨间活时引导幼儿与同伴共同游戏,友好相处,互相谦让。做早操时要求精神饱满,升国旗时要求行注目礼,并对着国旗敬礼。喝开水时我们要求幼儿不做推挤的动作,节约用水,培养幼儿节约的品质。平时,我们要求幼儿做到"三轻":说话轻、走路轻、拿东西轻等,对幼儿进行遵守公共秩序,不妨碍他人,爱护公物的教育。午餐时培养幼儿良好的就餐习惯,要求饭前、便后要洗手,安静进餐,不挑食,不掉饭粒,保持地面、桌面的干净,餐后主动收拾好自己的餐具。去散步、春游、秋游等活动中对幼儿进行爱护公物的教育。午睡起床要求幼儿自己穿衣服,整理床铺,中大班幼儿自己折叠被子,相互间帮忙整理衣服,翻好衣领等。平时我们让幼儿来分点心、碗筷,我们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做的事情学着做。离园时要求幼儿主动、礼貌地向老师说再见。这些习惯每天都在培养,时间长了习惯也就成自然了。
3.家园同步做好德育工作
3-6岁的幼儿,其道德意识正处于一种朦胧阶段,家长是幼儿第一人教师,家长的品德行为,对子女的教育方法,对幼儿品德形成和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应此,我们要做好家、园联系工作。要求家长配合做到同步教育。如我班有一位小朋友,把小朋友用的橡皮拿回家去了,老师找她谈话时,她也勇敢的承认了错误,并表示明天回园时,把橡皮带回。可当我们把这件事向她妈妈反映时,她妈妈生气的指责老师说,我相信我的女儿,她从来不偷东西的。后来通过我们促膝相谈,消除了她的误会,她也愿意配合老师共同帮助女儿改正缺点。要培养幼儿的优良品德和行为习惯,光靠幼儿园的教育是不够的,必须要有家庭教育的积极配合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父母是孩子最亲密的、接触最多的人,他们的一言一行无论好坏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因此教师应经常与家长联系随时了解幼儿在家中思想品德的变化情况,以便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同时帮助家长认识德育的重要性,提倡家长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不断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用自身美好的品德来感染孩子。
幼儿的德育工作有一定难度,所以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要对幼儿充满爱心,用爱的纽带联结师生关系、同伴之间和谐的环境气氛,使幼儿情感得到和谐完美的发展,同时,我们要针对幼儿年龄特点,探索幼儿德育渗透规律,把德育工作做得更好。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