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基本对策
2018-01-06罗义寅
罗义寅
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12-0168-01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其中"合作交流"主要体现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上。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小组合作学习近几年在我国的中学数学教学中已成为重要的应用得最多的教学组织形式之一。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我校积极推行高效课堂"三环六步"教学模式,全课堂都以学生为主,变课堂为学堂,课堂由沉闷变得动感和鲜活。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探索,我有了一些自己的体会。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谈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1.小组合作学习中遇到的七个问题
1.1合作重形式轻实效。许多教师对教学模式理解并不透彻,落实并不到位,以致许多合作学习都空有其形式,而无其实质。合作学习是提高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意识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方式,不能为了合作而合作。有的教师仅仅是为了体现"三环六步"中合作学习环节,而不考虑其必要性;有的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广泛参与,一有问题不管合适与否,效果如何,都要学生合作讨论,似乎只有让学生合作讨论,才能解决问题,这样的合作学习是无效的合作学习,是浪费学生宝贵课堂时间的合作学习,是低层次、低水平操作的合作学习。
1.2参与度不均衡。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由于小组成员的素质不一样,必然会有好中差之分。同一个问题,好学生会积极思考,发表自己的看法。而学困生则不会思考或懒于思考,没有自己的观点,只能跟着别人走,别人说什么他就说什么。所以好学生参与的机会更多,而学困生成了聽众,往往越过了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致使困难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获益比在班级教学中的获益还少。这一现象在目前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很常见,也正是这一现象的常见而导致了小组合作学习达不到全体参与的目的。
1.3没有足够的合作学习时间。学生要进行创新、探究、深入的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既要激发学生探究的愿望,同时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合作探究的时间,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然而课堂教学中,许多合作不到两分钟就被叫"停",这时有的小组还未真正进入合作学习主题,有的小组刚刚开始。这种被叫"停"不仅制约了合作学习的深入开展,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使合作成了"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而且很容易挫伤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养成了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这样的合作学习只注重形式,而缺乏实质性的合作。
1.4缺乏让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即是问题一提出没有让学生充分地独立思考就组织学生合作交流。教师不引导学生认真深入地思考,学生没有经过深思熟虑,这样匆忙展开的讨论,差生要么坐享其成,要么人云亦云,盲目随从,形成学优生的"一言堂",差生很难提出自己的不同的见解。没有经过个体精思而匆忙展开的讨论如无源之水,表达的见解既不成熟,也不具备深度,更谈不上个性与创见。这样的合作学习不但解决不了疑难,反而在无意中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机会,有悖于合作学习的真谛。
1.5学生缺乏合作技能的培养,教师的组织引导不到位。经常见到这样的合作学习情境:课堂闹哄哄,一片噪杂声,讨论不能深入,合作不能到位,小组代表展示不能代表小组意见。究其原因是小组成员间缺乏必要的人际交流和小组合作技能,不具备合作的心向和倾向性,学生不知道怎样与他人进行有效的互动;教师对小组学习缺乏必要的计划、调整等技能。当学生和小组面临问题时,教师无法对一些问题进行剖析,并对学生进行帮助。
1.6课堂秩序混乱。学生发言七嘴八舌,听不清究竟谁的思维不严密,谁的思维缺少条理性。教师对小组学习缺乏必要的计划、调控等组织技能。当学生和小组面临问题时,教师无法对一些问题进行辨别、分析并对学生们进行帮助。
2.针对问题采取的策略
第一,明确职责,有序合作。小组内应设小组长。小组长应选有较强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学生担任。小组长的主要职责是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教师应根据不同活动的需要设立不同的角色,并要求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
第二,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一是独立思考的习惯,以避免小组交流人云亦云、盲目从众的现象;二是积极参与、踊跃发言的习惯;三是认真倾听的习惯;四是遵守课堂纪律和合作规则的习惯,避免不必要的争论和争吵。
第三,选择适当的合作学习时机,广泛交流。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条件等,选择有价值的内容、有利的时机和适当的次数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一般来说,较简单的学习内容,只需要个人独立学习或开展全班教学,而较复杂、综合的学习内容、学生在质疑问难中主动提出的问题,则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一节课中不宜安排过多的小组合作学习次数和时间,防止随意性与形式化。
第四,教师要把握好自己在活动中的角色。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无可置疑的。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应合理引导,积极调控,承担好学习促进者的角色。教师要走到学生中间来,充当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参与学生的讨论,获取学生讨论的信息,为有效调控教学做好充分准备。老师不仅应该是讲台上的智者,更应该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管理者,而不是旁观者。
第五,评价方式多样化。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同时也将之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和尺度,使得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集体合作达标。
总之,"协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教师应加强研究,努力探索,不断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