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重在读

2018-01-06尚俊华

读与写·上旬刊 2017年12期
关键词:难度形式现状

尚俊华

摘要:语文学习重在实践,读是实践语言的重要形式。无论哪一种实践方法,都离不开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都强调了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因此,每篇课文都应让学生有效的去读,细心地读,读出境界,读出韵味,读出生活体验,读出独特感受。

关键词:形式;现状;难度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12-0043-01

针对小学生读的意识弱和能力不强等特点,教师必须要求小学生读好课本,认识字词,感悟语言,理解句意,体会句式。当学生不能很好地阅读时,教师应巧妙激发学生读的兴趣,降低读的难度,让学生慢慢学会把握句的逻辑停顿,使他们在读中把自己的感悟和顿悟表达出来,从而加深他们对语言的感悟和对课文的理解。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学习语言、积累语言的最好时期。小学生可塑性很强,记忆力又是最佳,每学一篇课文就是对他们进行的一次心灵的洗礼。通过反复朗读,不仅能逐步陶冶他们的美好情操,而且能培养他们良好的语感能力。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训练语感的最佳方法便是不断朗读,以至背诵。这是因为诵读是耳治、目治、口治的有机统一,"吟诵时对于写在纸上的死的语言可以从声音里得其味,变成活的语气",(朱自清语)"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作品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读更能使人感受"。(朱作仁语)所以,语文教师就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有感情、有节奏地全身心地投入"读",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形成敏锐的良好的语感能力。那如何有效的让学生读,下面我就来说说我的几点看法。

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语文阅读必须培养学生的的阅读兴趣。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会产生解读文本的渴求,才有阅读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独立性、灵活性,才能激发创造潜力,才有学习进步的可能。所以要做到以下几点:

1.1精心设计,激发兴趣:第一,设计好导语,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最大的书》一课的导语,可以让学生谈谈对"大自然丰富物产"的理解,教师借机引出为什么岩石成为"书",从而激起学生想急于知道其中原因的想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第二、通过范读课文对全体学生起到示范性的作用,唤起学生对对大自然的感受,激发他们朗读的欲望。第三、 提出恰当的阅读目标要求。如"课文讲了什么事?""文中最精彩、最感人的是那部分?"等,使学生读有目的,能带着问题进行阅读。

1.2多鼓励,少批评。学生"读"后不能忽视读后评议,认真评议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小学生喜欢表扬,对读得好的同学及时表扬,会大大激发他们的兴趣,对听的同学来讲,也会努力争取读好书,争取得到老师的表扬。在老师的鼓励中,学生会产生更强的成就心里,更能积极投入到学习中,主动阅读。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语文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内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学习的语文知识。

1.3读是学习的根本。从阅读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来说,阅读教学有着多重任务,但基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方法和阅读习惯,让学生学会读;从完成阅读教学任务的途径来说,培养阅读能力主要是在阅读实践中进行,靠阅读实践完成,阅读教学所承载的培养识字与写字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习作能力以及拓展知识、发展智力、陶冶情操等多种任务,也是"在读中"、"凭借着读"来完成的;从学习过程来讲,读可分为:初读、熟读、精读三个阶段;从形式来讲,有朗读、轮读、范读、领读、分角色读等,可谓形式多样。

所以,阅读教学一定要重视读。训练中要注意明确读的目的,保证读的时间,不要用繁琐的分析、问答和机械的练习,以及无必要的表演或无目的的扩展活动挤占了读书的时间,代替了读书。要注意创设读的情境,增强读的趣味。要让学生带着任务读书,让学生感受阅读乐趣,享受阅读生活,增强阅读的动力。有的教师上阅读课,整堂课都在读,可是不知道为什么读,只是变着花样一遍一遍地读,读得很无聊,也有的老师片面追求读的趣味,走上形式主义的道路。注意朗读指导的策略。要根据课文特点,明确朗读指导的目的和内容。人教版新课程实验教材在课文后的练习提示里,对朗读练习的提示做了新的尝试,即不再用过去指令性的"朗读课文"的固定说法,而是根据课文特点和训练意图,每次朗读都有着特定的任务。

2.阅读方法的掌握

2.1阅读要做到"五到":眼到、口到、耳到、手到、心到,"眼到"就是看课文,做到不增字、减字,不错字漏字;"口到"就是要有琅琅的读书声;"耳到"就是要会听别人读,会听自己读,要有语感;"手到"就是要在读的过程中要有勾勾画画;"心到"就是要边读边思考,不要有口无心,读了什么都不知道。

2.2围绕"正确--流利--有感情"这三个目标指导朗读训练。第一,读正确,把握实质性整体。读正确是流利读、有感情地读的基础,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读准字音,注意利用汉语拼音正音,并要做到不加不漏,不跳不倒。第二,流利地读。流利地读,指读的时候句子清晰,停顿适当,语言流利顺畅,在教学中应注意"上声、轻声、儿化音"等变音现象的指导,注意指导学生克服朗读时形成的习惯性腔调,如"唱读、念读"等。第三,有感情地读。主要指读出抑扬顿挫,语调神情显出文章的风格神采。在指导中,应把理解语言与训练朗读交融在一起,使学生在读中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如历其事、如闻其声,以提高朗读效果,最终实现有感情地朗读的目标。

总之,"不读是语文的百病之源。"语文教学如若脱离了朗读,其它教学法,诸如板书、提问、讨论、练笔等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一句话,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朗读的作用并掌握好朗讀的方法。

参考文献:

[1]黄毓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探微中国校外教育 2011(4)

猜你喜欢

难度形式现状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基于SPSS软件的高校学生课程考试成绩定量分析
财务会计下的难点及对会计工作的影响
发现“形式” 践行“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