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下高校经管类课程考核方式创新研究
2018-01-06喻淑兰
喻淑兰
摘 要:进入21世纪,网络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新媒体的产生和应用深刻改变着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交际习性。高校经管类专业在新经济、新媒体的时代背景下,如何与时俱进,塑造全新的教育教学环境,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改革传统考核模式,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卓越人才是高等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基于高校传统考核方式存在的主要弊端,分析了新媒体对高校经管类课程考核方式产生的深刻影响,并对新媒体时代下高校经管类课程考核方式创新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 考核方式 实践能力 创新
进入21世纪特别是近几年来,网络信息技术在日新月异地发展,催生了新媒体涌动的时代浪潮。新媒体的产生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经济、社会、文化生活,新媒体的应用也深刻改变着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交际习性。新一轮技术革命以其势不可挡的态势推动着产业转型、经济转轨,颠覆了传统经济学概念;引导着互联网在各领域的全方位运用、拓展。高校经管类专业作为培养新时期经济管理类人才的摇篮,在新经济、新媒体的时代背景下,如何与时俱进,塑造全新的教育教学环境,改变我们的传统教学方式,改革我们的传统考核模式,将新媒体充斥到我们的教育教学和考核的每个环节,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卓越人才将是高等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重要课题。笔者结合教学实际就高校经管类课程在新媒体时代考核方式创新作一些探索思考。
一、高校传统考核方式存在的主要弊端
多年来高校教育模式、考核方式一成不变,存在很多问题,在新经济、新媒体环境下表现更为突出。主要表现为:
(一)一本教材,固化了教与学的思维。传统应试教育模式下经管类专业某一课程仅强调一本教材与几本参考书展开教与学活动,检验学习效果也围绕书本进行。教师机械地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发现知识、学习知识、应用知识、扩散传播知识的动力,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不足,创新能力被扼制。如此,很难培养造就一大批适应新经济要求的复合型、专业型、创新型人才。
(二)一份试卷,设定了教与学的目标。传统教学考核模式往往是以教材为中心、以期末考试为前提,以过关率为主要目标。一些教师为了体现其教学水平和能力,期末考试前都要组织有针对性的“复习”,而部分学生抱着为60分而奋斗,平时不学习,临时抱佛脚,临考前通宵达旦,突击复习。这种约定俗成的高等教育考核模式呈现教者、教案千篇一律,考试题型、答案千篇一律的呆板状况。教师与学生关注的不是创新求变,而是考试过关。
(三)一套流程,弱化了教与学的追求。传统的高等教育考核体系是基本固定的,对一门课程而言,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是固定考核方式。平时成绩约占30%-40%,主要包括出勤率、作业完成、论文等,期末考试占60%-70%。这样的考核体系难以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平时成绩涉及学生多方面表现,难以量化,比较主观而体现不够公正;期末考试往往在于突击复习成效,期末考试一考定终身的时效性过于明显的做法会导致学生偏重功利、不求积累。这种教师与学生所倚重的简单考核流程,使教者与学者在知识的学习、理解和应用上没有追求,在理论实践结合上不想有所作为。
综上所述,传统的考核体系和模式不是突破而是束缚了教师与学生的思维,遏制了教与学的创新和创造能力。特别是经管类学科,与时代紧密相连,与市场紧密关联,仅一本教材、一份试卷、一套流程不可能将经济学与大市场联系起来,而无时无刻都在变化的经济动态、经济信息和经济新知识因为应试教育而被教者和学生拒之千里。
二、新媒体对高校经管类课程考核方式产生深刻影响
新媒体的扑面而来无疑是对传统教学考核模式的一场革命,网络以其独有的魅力成为大学生的宠爱,成为他们获取信息、表达交流以及学习研究的重要渠道。新媒体的产生和发展主要对高校教育及考核产生这样的影响:
(一)教材的唯一性受到挑战。就经管类而言,几乎多年各个课程的教材、教学内容是一以贯之的,新媒体时代学生所获取的知识面广并且多元,对经济理论的解释也呈现百家争鸣的态势。同时,新媒体对新经济理论及实际的传播迅速快捷,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及走势,各经济实体运营的范例获取及时、准确。教材的内容已远远跟不上网络的覆盖和更新。抱住教材内容讲授知识、千篇一律的教学无疑是走不下去的。
(二)教师的权威受到冲击。经管类课程的课堂教学,教师除了授课外,辅助教学手段不外乎制作一些PPT演示。教师讲得好不好、对不对,所选的案例是否具有典型性,学生用手机在网络上一点便知晓。即使是一些教学实践课程,教师实际问题剖析和解答得是否准确,学生会通过网络与专家交流得出更超前、更合理、更科學的解释。学生在初学知识时是未知的,而网络对各知识领域是先知的。过去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在媒体网络时代已无法蒙混过关。
(三)学生的考核评价受到质疑。过去所谓的“好学生”就是平时守纪律,期末考试考个好成绩。这种传统的考核体系评价方式是否正确、准确?经管学科的内容是广泛的,新经济更加拓展了经管学科的内涵,书本内的知识已远远覆盖不了爆炸式发展的新理念、新知识。一些学生通过新媒体获取更多的、更新的知识,并将理论融汇到实践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水平有了相当的提高,但期末考试也许并不理想,那么我们该用怎样的考核评价体系来真正反映学生学习成果呢?
概言之,新媒体完全打破了我们以前的好教材、好教师、好学生的界别,原有的教学套路、考核方式已不适应人才培养的要求,甚至会限制、扼制人才的脱颖而出。
三、新媒体时代下高校经管类课程考核方式创新
高等学校改革创新是培养适应新时期新常态人才的必然选择。而考核方式创新直接关系到教学流程、设计和教学手段的变化,高校应抓住新媒体蓬勃发展的机遇,在考核方式上创新突破,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成就人才,造福人类。
(一)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寻求教学考核理念的突破
一是处理好主客体的关系。必须始终确立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考核理念。教师的职责并不是简单的传授知识,而是要根据所教课程、课程的核心内容精心设计和安排教学活动,基于重平时、重效能将考核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在教学服务、引导、答疑、解惑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尤其是在新媒体时代,应调动学生通过网络广泛获取新知识、新概念,发现在经济新常态下出现的新问题,并通过分析研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是处理好个体与群体的关系。通常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考核虽然面对的是某一个专业、班级,但针对的仍是每一个个体——学生。团队、群体效应并不突出,甚至难以发挥。事实上在网络时代无论是学习、生活,学生们在群里活动是十分活跃的,而群里的人员构成也不等同于我们传统的班级、小组和兴趣小组,参与讨论的人群更是广而泛之。将传统的专业、班级、小组和兴趣小组与现代新媒体,如微信群、QQ群结合起来,改革创新教学活动和考核模式,规范和引导学生带着学习目的分群,教师与学生在群里互动,围绕一些课题开展“群聊”,并将“群”和群里的“个体”参与讨论的热度、深度作为平时考核评价的一部分,营造新颖有趣、丰富多彩的学习氛围。
三是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将学生综合考核的结果的侧重点体现在平时过程中而不是期末考核成绩上。根据一学期课程设置安排,增加平时考核权重,推动和激发学生注重平时学习、积累的内在动力,从而有效地改變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性,提高学习效果,增强创新实践能力。
(二)切实把好“三个环节”,实行教学与考核方式的创新
一是科学设置考核要素。基于过程考核、根据经管类专业教学活动特点,充分运用新媒体对教学的影响,科学合理地设置考核要素。既要考虑传统的考勤、纪律、课堂提问、作业、小论文、期末考试环节,又要考虑社会实践调查、网络平台参与度、课内外讨论参与度等因素,将平时学习过程中各要素叠加得出综合考核结果。
二是合理确定考核比例。将各种考核要素列出并根据其权重合理确定在综合考核中所占比例。如下表:
这样的比例重视了过程考核,注重了平时学习,突出了交流互动,强化了能力培养,降低了期末考试结果的比例,提高了学生平时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三是形成鼓励创新考核机制。在学期和学年综合考核评定中可以采取这样两种激励措施,加分:对学生平时注重很好地运用新媒体获取知识,并能结合教学内容及经济运行特点提出新观念、新见解的给予鼓励加分。对部分学有所得并对一些实体运作案例提出具有较高理论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学生给予鼓励加分。免考:对注重平时学习互动,针对所学专业课程内容进行深入调研,参阅借鉴大量文献,提交高质量、高水平的优秀论文的学生可以予以期末考试免考。真正让学生自主地学习,使考核结果完全在学生自己的把控之中。
参考文献
[1] 郭翠霞.新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方式创新与实践探索[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6(5):53-55,58.
[2] 陈忠怡.新媒体视域下学习方式变革与高等继续教育革新[J].英语广场,2017(1):137-138.
[3] 靳玉乐,李红梅.新媒体时代学生学习方式的场域逻辑[J].教育科学,2016(12):25-29.
[4] 杨丽莎,伍国勇,徐平.基于过程考核的经管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文化论坛,2015(5):7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