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与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协同发展探析
2018-01-06胡智惠张海军
胡智惠++张海军
摘 要:区域高校与地方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互动效应,苏北地区经济水平较苏南相对落后,本文总结了苏北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与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协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苏北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与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协同发展的路径建议。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 人才培养 转型升级 协同发展
★基金项目:2016年度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苏北地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与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协同发展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C-c/2016/01/08 )
近些年,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越来越受到各地高校的重视,应用型人才培养不但体现了高等教育的内在规律,同时也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数年前,我国就已尝试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上探索改革,探索出了诸多模式,如四位一体模式、双专业+特长模式、CDIO工程教育模式、2 + 2模式、产+学+研结合模式、3 + 1模式等。这些改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充实了人才培养模式,但是也存在一些不科学不合理的现象。“培养出什么人” “拿什么来培养”以及“如何培养人”构成了人才培养模式的要素。教学模式的改革的初衷和目的是好的,都是为了更好、更高效地育人,应该以尊重教学规律为前提,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提升人才质量为目的。但是有些改革过程出现了重改革、轻质量,重形式、轻内容,重产出、轻规律的现象。任何改革都不能也不应该偏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初衷,忽视教学规律,轻视教学质量和教学内容。特别是目前面临着地方产业转型升级的形势,高校如何在这样的形势下更好地抓住机遇,并与其协同发展成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一、苏北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与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协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地方高校人才培养与地方政府需求之间存在脱节现象
从经济发展水平来看,苏北地区经济水平较苏南相对落后,传统计划经济教育观念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育,苏北应用型本科高校与地方发展存在脱节现象。苏北应用型本科与苏北地方产业之间的协调发展和良性互动关系还未形成,高校在地方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的作用没有得到发挥。地方政府在对于地方高校的学科优势和专业优势方面也并未能全面了解,地方高校也缺乏合适的平台和中介对地方政府提供有针对性的科研服务和人才培养,导致地方高校和政府之间没有建立起协调发展、良性互动的密切联系,这就会对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局限性,从而使苏北应用型本科的人才培养与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协同发展过程中出现一系列问题。
(二)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与用人单位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与偏向存在偏差
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出的人才应该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较强的应用能力,应当能够直接面向生产、管理、建设和服务前沿的素质较高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在专业素养方面,应具备运用专业知识设计与研发新产品的能力,运用科学方法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且具有清晰严谨的语言表达能力等,还应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包括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科学创新等;此外,在个人职业发展方面应具较强发学习能力,还应具备一定的对自己的职业进行反思、总结、改进和提高的能力。这是应用型本科人才所应具备核心的职业素养,可以看出,这些职业素养都要求的是实践和应用中所应具备的能力。但是,苏北地区高校培养的人才大多还是以理论为主,在实践应用方面的锻炼机会较少,在应用方面的能力也有所欠缺,造成了用人单位对人才的素质偏好与高校人才培养偏向存在错位。
(三)地方高校人才培养与用人单位对人才职业素质的期望存在落差
应用型本科高校在人才培养中的教育核心应突出“应用”,同时也应成为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教育办学的立足点和定位点,加强实践、突出应用需要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落实。对用人单位的调查发现,企业最重视人才的解决问题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应变能力,但是苏北应用型本科高校毕业生在这几个方面的能力普遍较低。用人单位认为,应用型本科应该加强大学生在这几个方面的培养。同时,企业也看重毕业生的性格特点、职业证书、实践经历和面试表现等求职条件,而对是否获得奖学金和学习成绩的重视程度则相对较低。可以看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的方向和需求与实际的教育之间存在差距,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的人才和企业所需人才质量存在一定差距,应用型本科高校还应加强人才“应用性”的培养,实现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进一步融合。
(四)地方高校对于人才的评价标准与用人单位对优秀人才的认定标准存在偏差
企业的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什么样的人才能够对企业的生产、管理及发展做出贡献?这是地方高校应该清楚了解的内容,也是每一个应用型本科的学生应该了解的内容。从以往调查的结果来看,超过六成的企业对应用型高校培养的诸如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党员和团员这些突出的学生认可度还是比较高的,这些学生普遍综合素质较高,综合能力也较强,用人单位在选拔人才时也较为看重毕业生的在校综合表现情况。因此,应用型本科高校应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注重为学生尽可能地提供各种锻炼和培养的条件。随着高校的扩招,我国现在的大学生数量越来越多,可是综合素质较高的大学生比例却不高,而高质量的人力资源素質是企业和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现代用人单位比较倾向于有以下几项素质的人才:专业技术强的人;有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对企业忠诚、有实际归属感的人、有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的人;工作中拥有激情的人、认同企业文化、有亲和力、沟通能力强的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应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创设各种条件培养具有以上素质的优秀人才,并围绕这些特质开展有效的人才培养教育教学。
二、苏北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与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协同发展的路径探索
(一)树立正确的观念
1.树立知识重要、能力也重要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评价观
偏重理论知识的获取而轻视能力培养是我国长期以来教育的主流思想。目前,在苏北很多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人才的模式仍然和学术型高校一样,偏重学生理论知识的获取,而忽视实际应用能力的提升和锻炼。应用型本科高校如果不能认识到目前人才培养的局限性,只是闭门造车,培养的学生就会和社会需求相脱节,导致用人单位找不到需要的人才,学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不管是对学生而言还是对社会而言,这都是对国家教育资源的浪费。应用型本科高校应充分认识并定位好自己的角色,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是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初衷,应将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作为主要办学特色,将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整体优化人才培养的各方面结构,改革课程设置和整合教学计划,培养技术应用能力较强、适用面较宽、综合素质较高的应用型人才。这也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教育区别于学术研究型人才培养的地方。
2.树立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科学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教育观念
我国多个阶段的教育历来重理论知识的获取,轻视能力的培养,本科教育也不例外。这与我国本科高校评估体系存在过于单一、分类不健全的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只有改变教育观念,将应用型人才的相关指标加入到高校评估体系中,从根本上重视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才能切实做好应用型人才改革的各个环节。对于应用型本科高校,应该对自身的发展有较为明确的发展目标和角色定位,应充分认识到应用型本科高校并不比学术型高校层次低,而是适应社会发展培养不同方面的专业人才,社会和行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很大。只有确立了正确的应用型人才教育观念,才能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做出合理的改革尝试,才能使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的人才真正达到企业的标准。
(二)采取合理的措施
那具体该如何做呢?笔者认为应从采取外部干预和内部调整措施两个方面着手。
1.促进苏北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与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协同发展的外界干预措施
(1)地方政府应积极构建有利于苏北应用型本科高校服务地方产业转型升级的平台。
地方政府应该成为高校、政府、企业之间的沟通桥梁,建立好三者之间的良性联系,并形成机制,积极发挥政府的协调领导作用,促使苏北应用型本科高校构建完善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在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建设中的作用。
首先,地方政府应增强服务意识,为企业和地方应用型本科搭建人才供需平台,积极把握苏北应用型本科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关键环节。这一方面,可以借鉴其他地区建立地方甚至区域范围更大的人才服务中心,借助这个平台每年采取定期和非定期的形式组织不同规模的毕业生人才供需洽谈会,并借此机会形成人才库,积极向周边区域推荐毕业生。另外,地方政府也可以与外界建立联系,掌握周边区域甚至沿海发达地区的人才需求情况,为更多用人单位“牵线搭桥”。
其次,地方政府应积极促进应用型本科的科技成果转化,积极构建产学研合作平台。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不但能为地方经济做出可观的贡献,而且能够提供良好的就业机会。据美国大学技术管理协会的统计,美国大学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在60%以上,50%以上的高新技术中小企业在其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得到过风险投资的帮助。我国高校每年8000项左右的科技成果,但是从目前的调查数据看,真正实现成果转化的却还不到20%。政府应积极拉动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如推动高校联合企业创办高新技术产业园,在高校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鼓励企业给予实践应用方面的人才支持;同时,鼓励高校向企业实行技术转让或技术合作。
(2)地方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和科学指导。区域城市的发展与地方城市的高校水平有着紧密的联系。政府应举区域之力,充分集中利用好区域的各项优势,加大对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科研经费的投入,鼓励高校充分进行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改革创新,发挥应用型高校的作用。此外,政府需要制定优化投资环境和外来人才引进的相关政策,吸引高层次、有前景的投资商前来投资发展,鼓励有知识有能力的高端人才前来创业和就业。地方政府想要发展地方经济,必须集中地方政策优势、资金优势、技术和管理优势资源,为地方创业和就业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3)应用型高校与地方政府之间的互动水平和模式需要提高和创新。地方政府要同应用型高校在地方可持续发展和高校人才培养方面的观点和方向达成一致,双方的互动交流和各种合作有待加强,促使地方应用型高校服务地方的能力得以发挥和实现。
2.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内部调整措施
(1)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加大产学研合作,培养大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社会资源可以助推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高校应尽可能地与社会资源结合,应用型高校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经营学校,而社会企业和机构也正需要高校提供应用型高层次的专业人才,这种双向需求为建设校外实习基地提供了一个现实的机会。研究证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不能仅靠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应该得益于结合产学研的教学发展模式,才能培养出真正意义上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2)加强校外培训基地的建设,并促进其稳定性。
推进企业尤其是中型企业实习基地建设,以企业技术、装备、管理水平为依托,尽量选择水平较高的企业。苏北应用型本科应预先了解本地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并以此为导向,基于职业岗位的要求推进实习基地建设。
(3)采取校企合作、需求培养、目标导向、实践模式的教学实习的路径。
采用校企互动方式,基础理论知识由高校教师传授,而学生的实践技能培训由企业技术人员负责培养,这样能较好地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贯穿实际。大学生还可以通过在企业学习,总结出实践中的经验,并以此来指导毕业设计或论文等。企业在发展中需要具备什么才能的人才,学校就以具体能力为输出目标,培养具备相关能力的“有销售力”的人才。同时要求学生了解企业的建设和文化,根据不同的岗位要求做不同的教学实践。扩展课堂范围,在学校要求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聘请企业人员到校或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实践知识技能的培训学习,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创意结合企业发展。
高校应承担促进地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责任,把办学输出和地方发展结合起来。高校教学应注重教学产出,以就业需求为导向,切实培养具备相关能力的人才。同时加强与地方政府和企业间的互动,才能更好地促进高校毕业生尽快融入地方发展,成为促进地方产业转型升级的骨干力量。
参考文献
[1] 钟斌,郭碧乃.從迷失到回归——中国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问题、对策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6(5).
[2] 潘玉驹.基于社会需求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及评价[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4(5).
[3] 吕京.地方高校与地方经济共生发展研究[J].改革论坛,2010(4).
[4] 王建勋,吴远远,武立民.构建产学研一体教学制度 创新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J].邢台学院学报,2015(2).
[5] 韦宗发.地方特色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广西社会科学,2014(12).
[6] 徐冰.产学研协同创新下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