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思考

2018-01-06郭春阳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7年12期
关键词:思政教育传统文化融合

郭春阳

摘 要: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下发后,高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应该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科学性和针对性。本文结合作者工作实际,就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主要内容、主要途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传统文化 思政教育 融合

中华传统文化蕴含丰富的人文精神和德育思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在各种讲话中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论述”,2014年教育部关于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以及2017年1月25日中共中央辦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1] 让教育工作者进一步达成共识:新时期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重视发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作用。笔者结合自身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工作中的切身经验,谈谈个人对如何在日常工作中,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些途径和思考。

一、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笔者认为,要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明白“为什么”,即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2] 如何增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当前,党中央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命题,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正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任务。南怀瑾先生曾说过 : “一个没有文化根基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 没有自己的文化,一个民族就不会有凝聚力,始终像一盘散沙。没有自己的文化,一个民族就不会有创造力,只会跟在外国人后面模仿。 没有自己的文化,一个民族就不会有自信心,也不可能得到外人的尊重。 中国经过几千年考验形成的文化如果丢弃 ,将是人类的巨大损失。”

当前,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现状不容乐观。高等教育尤其是高职高专教育中,学校所重视的更多的是对学生技能的培养,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将来能“找个好工作”。同时,传统文化教育不像理工技术教育那样很快就能够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潮流,作为学生,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为了在将来的竞争中获得立足之地,自然更关注实际应用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当下“用不上”的文化素质的培养和提高。这显然是将教育功能和价值“工具化” “功利化”。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优秀文化的主要传承者, 而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比较缺乏,不仅影响子孙后代对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弘扬,也会影响未来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与创造。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回归教育本质的需要。教育的终极目的在于“人”的全面发展,用具有永恒价值的文化成果滋润“人”的灵魂,培植“人”的品德。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人的教化和品行塑造,而不只是单纯的知识培养,它把个人担当的社会责任与个人道德的自我完善统一起来,把个人道德修养看作是提高整个国民素质的重要条件,而这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大学教育应回归“人”的教育,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传统文化教育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民族素质、改善社会风气、增强民族凝聚力等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科学性和针对性,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审慎选择与高职学生特点相适应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积淀,在形成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具有时代局限性。因此,在传承过程中应该采取审慎、辩证的态度,汲取精华、弃其糟粕。2017年1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为我们指明了传承的主要内容和方向:即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认为和当前高职高专学生密切相关的有以下一些内容:

(一)“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无不体现了“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主义精神,谛造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有助于引导青年正确处理个人、集体、国家的利益关系,消解个人主义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二)“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千百年来一直激励着中华儿女奋发向上。当代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优越的生活条件为他们提供舒适的成长环境的同时,也养成了大多数孩子娇生惯养、经不起挫折的性格。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中,应当有意识地选择那些自强不息精神的内容,激励青年勇敢面对挫折,塑造青年顽强不屈坚韧不拔的品格。

(三)“贵德重义”的崇高思想境界

古代先贤认为人的道德价值远在物质利益价值之上,他们其实并不反对人们追求物质利益,但反对为了物质利益而牺牲自己的道德人格。在义利关系问题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特别强调重义轻利,主张谋取利益时应该符合道义。当义与利发生冲突时,要求以“义”为先,必要的时候甚至“舍生取义”。这种“重义轻利”的传统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澄清对金钱、利益的片面认识。

(四)“贵和持中”的和谐人际关系

中国古人素来讲求“厚德载物” “贵和持中”的处世之道。老子讲“报怨以德”,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华民族这种宽厚的处事之道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包含了理解、宽容和善待他人的精神,当前社会出现价值取向多元化而人际关系功利和冷漠,倡导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宽厚、温良、谦和的品格,对大学生走上社会后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协调交往中的矛盾有着重要意义。

(五)“崇尚气节”的高尚人格

气节是人的志气和节操,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和脊梁。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后世知识分子所追求的“大丈夫”人格的写照。崇尚气节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它有助于青年一代培养自尊、自立、自强的高尚人格。

(六)“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高职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技术行业的工作,这个行业要求学生要具备谨慎细心的工作作风,更需要“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的精神。在传统文化中,诸如“庖丁解牛” “运斤成风” “蔡伦造纸”等故事都蕴含了深刻的精益求精、不断创新、勇于尝试的精神,是高职学生应当认真汲取的丰富财富。

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中,蕴含着伟大而丰富的思想,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神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之中,弘扬民族精神,培养爱国情怀,培育具有民族气节的优秀人格,使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日益丰富、完善。

三、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

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应如何充分发挥它的作用,把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学生心灵之中,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谈谈自己的经验。

(一)利用课堂带领学生系统学习

我校于2015年提出“弘扬传统文化、创设书香校园”的倡议,笔者开始有意识地尝试引导学生阅读儒家经典《大学》《孟子》。之所以选择儒家经典,是因为鲍鹏山先生曾讲过:“学庸语孟,固其根本;老庄荀墨,大其观瞻”。[3] 儒家的进取精神对青年学生具有重要的“固本”作用。在学习中,一方面利用早自习带领学生朗读文本。由于早自习时间较短,不能展开讲述,一般只是朗读和对文本简单的疏解,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另一方面是开办选修课和兴趣班,深入讲述“大学” “孟子”两门课程。讲述过程中,注重与学生日常行为密切结合,避免空泛而谈。如教育学生如何看待“奖学金” “评先评优”等利益得失的“义利之辨”;树立“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奉獻精神;克服普通人常有的自满心理“五十步笑百步”等内容,使学生不只是阅读文本,更重要的是在学习过程中反思自身和日常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做到“知行合一”。

(二)成立社团保证学习的常态化

2015年10月25日,在领导的支持下我院成立首个文学社——电梯学院“青橄榄”文学社,规定每周日晚上为文学社固定活动时间,采取指导老师主讲和学生自愿分享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文学社成立后的第一堂课上,笔者采用唱歌、吟诵的方式教大家读诗背诗,以轻松愉快的方式教导学生学习古典诗歌,化解了学生在学习古诗词中阅读、背诵难的问题,激发同学们对古诗词的兴趣。

文学社的成立增加了我院的书香气息,开创了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培养学生高雅志趣的良好氛围,但久而久之,单一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经过不断的探讨,我们又开展了以阅读为主要方式的“悦读时光”,使同学们积极参与进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悦读时光”每月进行两次,每次一个主题,每次的主题都会随着不同时期特点而确定,如清明节的主题是“缅怀”,端午节的主题是“爱国”,母亲节时候是“母爱”,此外还有“执着” “爱情”等,让学生根据主题自己搜索相应的文学名篇,朗诵其中选段,自做PPT、配背景音乐,这种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学生自主探索的积极性,加强了相互的交流学习,达到了学习的常态化,受到学生的欢迎。

(三)开展各类活动提高学习的乐趣

开展各类以弘扬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活动,既能检验同学们的学习效果,扩大弘扬传统文化的影响,又能促进同学们更深地了解传统文化,起到寓教于乐、春风化雨的教育作用。我们文学社成立以来,先后举办了“经典润青春”作品展、“琴心诗韵诗歌朗诵会”、“成语大赛”等活动,还组织学生把经典片段搬上舞台,如演出舞台剧《鸿门宴》等。在这些活动中,让学生更深地了解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知识,领悟传统文化精华,体会到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深刻思想意义,进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激励传统民族精神。

(四)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拓宽传统文化教育的新途径

当前,手机、网络日益成为人们交流、学习的重要渠道 ,发挥网络的作用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渠道和的新阵地。目前,我们设立“青橄榄园地”的微博和“电梯青橄榄”微信平台,及时发表学生作品、公布开展活动情况、发表有关优秀传统文化的微文,让网络成为大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便捷渠道,收到较好效果。

四、几点思考

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教育的工作是一个长期性的工程,需要全社会、全体教育工作者一起努力。目前我们虽然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但笔者深深感到这些活动都还停留在表面,对于广大学生等受众来说,只是粗浅了解一点皮毛。而真正弘扬传统文化,使之真正融入我们的生命和血脉,还有许多漫长而艰辛的道路。

一是整理出系统的教育内容、教育实施计划。当前在弘扬传统文化的热潮中,一些打着“国学”招牌的培训机构应运而生,但其实质和质量到底如何却无从评判。因此笔者建议由国家组织对传统文化有着深入研究的专家,编写一批系统的教材,针对不同年龄段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只有让优秀传统文化从儿童时期就融入孩子们的生命,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代代相传,成为我们的民族信仰,才不会使我们现在对传统文化越来越陌生、越来越遥远。

二是需要下硬功夫学习背诵。犹太民族的儿童,从刚会讲话开始,就要背诵《圣经》,这也是犹太民族文化历经几千年依然生生不息的原因之一。不会背诵典籍,传统文化里面的精髓永远不是自己的,永远不能融入个人生命。目前所采取的娱乐、游戏的节目足以推动弘扬传统文化的波澜、引起民众的兴趣和关注,但真正要成为我们生命的一部分,一些重要的典籍必须从孩子开始就要背诵,如此才能入脑入心。

三是要踏踏实实、力戒浮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有其自身的规律,急躁不得,更浮躁不得。如果说我们开展了某项活动就能得到立竿见影的收获,那只能是一种美好的希望。我们在做这项工作的时候,要有足够的耐心、足够的敬畏。抱着“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奉献心态,当成知识分子义不容辞的责任,在这条漫漫长路上孜孜不倦地耕耘、探索。

总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人生理想、人生哲理、道德修养等内容,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取之不尽的源泉。习总书记强调:“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4]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对提高学生文化知识水平,提升学生的思想素质和道德素养有着重要意义。作为高校教师,应当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教育作用,将其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日常工作,引导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在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发挥更有效的育人作用。

参考文献

[1]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7-1-26.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EB/OL]人民网2004年10月14日,http://www.people.com.cn/GB/shizheng/1026/2920212.html.

[3] 鲍鹏山.书院叙[EB/OL].2016-6-18,微信号“bao_peng

shan”.

[4] 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3-1.二版.

猜你喜欢

思政教育传统文化融合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破次元
融椅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