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测试与分析

2018-01-06朱蕾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7年12期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能力初中生

朱蕾

摘 要: 研究者最近对103名初中生进行了跨文化交际能力测试,结果显示初中生虽在某些方面的能力有明显进步,但仍缺乏一定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及文化差异敏感度。研究旨在通过调查探索影响初中生跨文化交际的因素,为中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新思路,切实提高初中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能力 初中生 能力测试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跨文化交际逐渐引起人们关注。跨文化交际学虽早已进入我国,但研究多集中在高校英语教学,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而实际上,初中生在各方面处于懵懂期,初中阶段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文化素养的培养,对学生个人素质及价值观形成都有着深远影响。因而,以国内外跨文化交际理论和中学英语教学理论为指导,进行初中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实证研究便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笔者近期对南京某中学初中生进行了跨文化交际能力测试,了解到初中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及能力现状,分析了阻碍他们英语文化掌握的因素,旨在给中学英语教学提供新思路,切实提高初中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测试方法

(一)测试对象:研究者事先在“问卷星”完成测试卷输入,从南京市上元中学初二年级随机抽取两个班级进行了问卷调查,要求受试在“问卷星”上独立完成。全体103位学生填写了测试卷,研究者回收103份,回收率100%。其中,男生61人,占樣本总数的59%;女生42人,占样本总数的41%。

(二)测试卷设计:本研究采用了付永钢、李天行(2003)《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调查与思考》中的部分测试内容,并根据初中生认知水平,结合新课标和教材,对测试内容进行改进后设计了本测试卷。 测试卷一共23题,从英语国家知识、社会价值观、会话原则等八个方面考查初中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数据统计:所有受试完成测试并提交后,“问卷星”自动生成各题各选项的百分比统计数据,研究者根据所得的百分比数据进行分析。

二、测试结果与分析

受试所选不利于跨文化交际的答案情况:国家知识41%,社会价值观47%,社交规约47%,会话原则71%,非言语交际28%,时间观念65%,言语行为55%,文化意蕴词61%。各部分错误率显示,除了非言语行为,其他部分错误率均在41%以上,共有四个部分错误率超过55%,整体情况不容乐观。具体分析如下:

第1部分:英语国家知识。一共5题,均为三选一。根据初中生认知水平,测试选用了最基本的英语国家常识,其中3题(英国最受欢迎运动足球、复活节食物彩蛋、英国标志建筑大本钟)正确率均在80%左右,这可能与教材涉及有一定关系,课文涉及万圣节及英语国家建筑,老师一般会做拓展介绍。但另两题错误严重,“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选对的只有29%,多数人选择了悉尼,另一部分人选择了墨尔本;“美国国旗有50颗星”正确率也只有26%,显然,知道美国共有50个州的受试并不多。可见,初中生太过依赖课堂知识传授,没能利用网络媒体多接触英语国家知识。不了解对方国家背景知识,会引起对方质疑交流诚意,而交际的顺利进行是建立在对本族及对方国家知识了解的基础之上的。

第2部分:社会价值观。一共2题,每题二选一。受试在两题上态度矛盾:一方面,72%的人不认为西方国家竞选开支是种浪费,初中生能从西方视角考虑竞选问题,这不得不说是一种进步;而另一方面,66%的人认为中国人比西方人待客更热情,这是按本族是非标准衡量异族文化,犯了民族中心主义错误,会导致跨文化交际不愉快。这两题表现出不同态度,反映初中生虽尝试站在异国文化角度看问题,但还未完全摆脱中国人情社会价值观而对人对事作出客观评价。

第3部分:社交规约。一共3题,每题二选一。86%的人认为和英国人聊天时不可询问对方年龄,这说明初中生意识到年龄是西方人的隐私,询问年龄很不礼貌。但是,72%的人认为道别时应将客人送至大门外,54%的人认为在西方打电话应先询问对方名字。这两题,受试明显把本族社交迁移进英语文化中。中国人觉得英语人士不送客至门外不够热情,而英语人士觉得中国人接电话不自报家门太不礼貌。贾玉新认为:“要想达到有效交际,就必须了解有关文化的社会规范。”(贾玉新,1988:192)与英语人士交际中,要做到知己知彼,避免将本族规约负迁移进对方文化,避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第4部分:会话原则。一共4题,每题三选一。68%的人收到英国朋友礼物表示感谢并当场打开,符合西方会话原则,而另3题的表现就不尽如人意:对于“被英国人请看电影,看完其实不喜欢”,只有19%的人直接说不喜欢,而有65%的人委婉说不喜欢,16%的人违心说喜欢;对于“被英国人请吃饭,没吃饱是否要求添饭”,只有16%的人想吃多少要多少,而56%的人想再要一点,如还不够就算了,28%的人选择挨饿而不再要求;对于“课堂回答外籍老师问题是否起立”,只有14%的人坐着作答,而79%的人立刻起立,7%的人犹豫后起立。这3题,受试又把本族会话原则带入英语中。中国人视面子大如天,认为朋友请客自己说电影不好看或饭没吃饱,会伤朋友面子且极不礼貌,而英国人一般实话实说,不喜欢拐弯抹角。中国学生上课起立应答表示对老师尊重,而英语国家课堂桌椅安排根据活动随机调整,师生互动以自然舒适为原则,老师提问时无需学生起立。

第5部分:非言语行为。一共2题,每题三选一。对于“美国人耸肩”,83%的人正确理解为“对不起,我不知道或我帮不了你”;对于“招呼英国人过来所用手势”,62%的人使用了正确手势。这两题正确率相对令人满意。“耸肩”是西方影片常见的非言语行为,不难理解。胡文仲说过:“非语言交际通常与语言交际结合进行,在不同的情况下起着不同的作用。”(胡文仲,1999: 97)非言语行为是语言交际的辅助,起补充、否定或强调作用,因而也不可忽视。

第6部分:时间观念。一共2题,每题三选一。与时间有关的两题,受试又表现出不同态度。对于“上课或上班迟到是否感到难受”,70%的人十分不安,只有7%的人一点也不难受,初中生意识到守时是种美德,这让人很是欣慰。而对于“能否违反传统”,却无一人选择“随时可违反”,67%的人认为“绝对不可违反”,33%的人选择“偶尔可违反”。在英国和北美,正式约会的时间必须准时;对于传统,西方人认为随时可违反。而中国人认为传统不可打破,受试初中生如此因循守旧,无一人认为传统随时可违反,这点出乎研究者预料。不能根据英语人士观念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也会给跨文化交际带来障碍。

第7部分:言语行为。一共3题,每题三选一。对“早上遇到外教打招呼”,61%的人选择正确“Good morning, Mr. Smith.”,而34%的人当面称外教为“teacher”,这说明已有初中生意识到“teacher”是职业而不是称呼。对于“送别来你家做客的外国友人你会说什么”,只有50%的人选择“替我向您父母问好”,其他人选择“您慢走” “您再多待一会儿”,受试中一半人使用了中国人送别客人的言语行为。对于“因另有重要约会而拒绝英国朋友邀请”,只有24%的人选择“I′m sorry, I′ve already got another appointment.”69%的人解释一通后才拒绝,这又将中国文化移入了英语文化。中国人委婉含蓄,觉得直接拒绝会伤害朋友,而英国人坦率直接,认为拒绝言语行为中的兜圈子,反而让人摸不着头脑。

第8部分:文化意蕴词。共2题,每题三选一。对于 “ a dark horse”,51%的人正确选择“出乎意料的获胜者”。“ a dark horse”出处生僻,是某英国作家在小说中创造的词,但受试对“黑马”这一高频使用词并不陌生。而对“英语中duck指哪种人”,只有26%的人选择正确 “a lovely person”,多数人根据鸭子笨拙的行走姿势,认为“duck”是指反应慢的蠢笨之人。不了解文化意蕴词而对其胡乱解读,甚至用本族文化的比喻去理解另一语言,会引起笑话和误解。

三、结语

测试结果显示,受试初中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有明显提高,但大多数情况下,英语文化知识掌握和文化差异敏感度还很欠缺。具体而言: 1)受试对英语国家知识和会话原则了解不多,会话原则错误率高达71%。受试对英语国家背景知识的获取来源单一,太过依赖老师的课堂文化教学,教材涉及部分掌握得很好,教材以外部分知之甚少,不能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的积极作用。2)受试跨文化交际严重受母语干扰,常把中文语言特征和会话原则负迁移进英文中。答题情况显示,受试不同程度地忽略了文化差异,常常按照本族思维方式和文化习惯去理解英语语言和文化,因而很多问题都做出了错误判断。

Kramsch (1998: 3) 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实践,文化是语言教学的核心,不能将文化简单地看作信息或事实,也不应把外语教学中的文化视为附加在听说读写后的第五种技能。所以,测试结果提醒中学英语教师: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同等重要,它与语言教学一样,既是教学手段又是教学目的,在英语教学中注重文化渗透,培养文化差异敏感度,才会切实有效提高中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 付永刚,李天行.英语跨文化交际的调查与思考[J].西南民族学院學报,2003(5):283-288.

[2]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3] 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4] Kramsch,C.Language and Cultur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8.

猜你喜欢

跨文化交际能力初中生
巧用地图培养初中生史料实证意识——以《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为例
省考背景下初中生地理识记能力提高的策略探讨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浅谈体验教学模式对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浅谈如何有效地学习初中语文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