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毛的单纯和成熟

2018-01-06营计德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7年12期
关键词:三毛流浪

营计德

摘 要:总观三毛的作品,孤独与寂寞始终贯穿着她短暂的一生,似乎在她的读者看来,每一件发生在她身上的事,就自然地带着一份不寻常的感觉,“散落于人间的一粒沙”是对三毛超乎一般人的生活以及思维方式极好的总结,很多时候,三毛对于人生的理解,透彻而又深刻,这是她思想成熟的标志。然而,三毛对于自己的人生追求确实极其的单纯与天真,循心而为一直是她的人生态度。那么为什么这看似完全不相容的两种性格特征能同时在一个女子身上发生?

关键词:三毛 单纯 成熟 流浪

一、三毛的单纯

(一)自己名字的决定权

首先从这位伟大女性的名字说起。三毛原名陈懋平,后来开始学写字的时候,三毛无论如何都学不会写名字中的“懋”字。每次要写名字时,她都会把中间那个字省略。不仅如此,还会自作主张地把“陈”的左耳偏旁变成右耳偏旁,时间一长,父亲也只好投降,任由她给自己取了名字陈平,当时三毛才只有三岁,后来把她弟弟们的“懋”字也都拿掉了。

再说到三毛这个简单而又独特的笔名,关于这个名字的具体来历众说纷纭,比较可靠的有以下三种说法:

其一,三毛自小喜爱读书,读的第一本书便是张乐平的漫画集《三毛流浪记》,深深地同情并且爱上了三毛,便决定把三毛作为自己的笔名。这种说法的可信度极高,就三毛喜爱随性生活的特点来看,是极为可信的。

其二,说她有一次在美国被小偷偷走了钱包,身上只剩下了三毛钱,连坐出租车的钱都不够,只好步行着走回去,在路上越想越生气,继而引发了灵感,给自己起名三毛以自嘲。

其三,三毛这个名字中暗藏了《易经》的一个卦,乾卦,坤卦,意思是一个小人物,这其中究竟有什么神秘的关联,我们不得而知。

当然我们现在是作为一个欣赏者来看当年三毛小的时候或者长大以后发生的事情,我们会说这样有个性有想法的孩子将来一定会有很大的作为,注定与众不同,事实证明也确实如此。但是透过这些事情能够看到的是,三毛从小就是一个不受人摆布、有自己独立逐渐的女孩子,这当然和出生的家庭环境以及父母的开明教育方式有关,先不去深究。特立独行是她的本色,也确实是她身上一直最引人注目最吸引人的颜色。

(二)一心向往撒哈拉沙漠

三毛曾经看了一本美國出的《国家地理杂志》上的撒哈拉沙漠图片之后,就觉得那片土地深深地吸引了她,有种莫名的前世的家乡的感觉,那种致命而坚定的吸引力,早已经注定她要扎根于那一片地方。对于我们每一个普通人来说,都有一个两个或者很多个一直梦寐以求想去的地方,然而介于现实生活的压力和困难,往往在我们的生活里梦想永远是梦想,而三毛最大的成功在于勇敢地把梦想变成了目的地。一步两步地不回头的前进。内心的希望战胜了一切,而动力又全部来源于一腔热血。所以撒哈拉沙漠对于她是万分迷人的,贫穷、人烟稀少,却最自然最简单。三毛毫无保留地把自己交给了这一片沙漠,也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因为极其喜欢自由,所以最怕心为形役,抗拒一切与自由相违背的东西,坚持循心而活。

(三)对爱情的单纯

我们都说,遇上荷西是三毛一辈子最幸运的事情。事实也确实如此,尽管天妒有情人,这一段爱情最终以荷西的死亡宣布以悲剧而告终,三毛与荷西的故事依然让我们所有人为之动容。缘分很神奇,三毛对待爱情更是与众不同。依然记得他们俩之间那一段最真挚的对话。

荷西问三毛:“你要一个赚多少钱的丈夫?”

三毛说:“看得不顺眼的话,千万富翁也不嫁;看的中意,亿万富翁也嫁。”

荷西又说:“说来说去你还是想嫁有钱的。”

“也有例外的时候”,三毛叹了口气。

“那跟我呢?”荷西很自然地问出来了。

三毛道:“那只要吃饱的钱就算了。”

荷西问:“你吃的多吗?”

三毛小心翼翼地回答:“不多不多,以后还可以再吃少一点。”

原来爱情真的可以这样简单纯真,也许那一年马德里的相遇,注定了他们用六年来错过,用一生再来相守。这一点之于荷西也是一样的,他对三毛的爱更是真诚而单纯,一个简单的大男孩就愿意用自己的一生为这个美丽的东方女子抛弃一切,只因为她爱上了这一片沙漠。喜爱三毛的读者们,应该都记得三毛在沙漠里开的中国饭店,傻傻的荷西,任由三毛欺骗他说食物的材料是什么,最喜欢在三毛做饭的时候从后面抱着她。三毛一生喜欢烹饪,认为能把诸多食材做出不同的菜肴是一种艺术。想必这些都源于对荷西的挚爱。面对生死离别,不能相信现实的三毛心如死灰,用尽全力的爱没有了对象,所谓至死不渝的爱情,也就是这个样子了。

二、三毛性格里的成熟

(一)从小喜欢在墓地一个人读书

换作我们都无法想象一个年幼的女孩子为什么会觉得墓地有静谧的美。三毛曾经表示,她觉得只有和死人交流他们才永远不会背叛你。可见三毛的内心是十分孤独的,不是说三毛从小向往孤独,而是年幼的经历和生活造就了她的性格。上小学的时候,三毛在一篇作文里写道:“想到二十岁是那么的遥远,我猜我是活不到穿丝袜的年纪就要死了,那么漫长的等待,是一个没有尽头的隧道,四周没有东西可以摸触而只是灰色雾气形成的隧道,而我一直踩空,没有地方可以着力,我走不到那个二十岁?”难以想象这样读起来令人毛骨悚然的话,是出自一个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之口,这样的一篇悲伤压抑的作文却被老师当众羞辱了一顿,责令重写。期间还有其他类似的事情,总之学校生活在她心里留下了很深的阴影,三毛最后选择永远地逃离了学校。一个人的内心要难过到什么程度才能像这样表现的成熟来伪装自己,与其说是三毛心智发育成熟较早,倒不如说三毛是可怜地被现实强迫成长。

(二)每一次写作都是成熟的艺术

三毛的作品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读来贴合生活,用词简单平淡,细微之处显示生活的乐趣。有的时候言语却又一针见血道明真相毫不遮掩。都说艺术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这句话用在三毛的经历和作品上再合适不过了。一个人要有多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生活感悟才能写出让读者从心底喜爱的作品,这足以说明三毛社会生活经验和心理上的成熟。以往喜爱流浪的生活和多年以来撒哈拉沙漠的生活经历让三毛的文字已经被生活打磨的无比光滑与细腻,读来趣味无穷,难以忘怀。

(三)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三毛长时间生活在与世隔绝的沙漠里,对于心的追求多于名利的虚名,荷西去世以后,回到台湾老家的三毛感到不自在与束缚,自己内心追求循心而活,别人完全不能理解的时候,失去至亲知己,也许死就会是最好的解脱方式。她曾经在《云在青山月在天》中写道:“我很方便就可以用这支笔把那个叫做三毛的女人杀掉。这时候她的死亡倾向已经非常明显了。有人说,思想家、艺术家都是孤独的,当向三毛这样完全把自由和生活看的重过一切的人失去可以交流可以懂得她的人的時候,结束生命是无言的选择。悲剧的离世让我们不由得想到了另一个才女张爱玲,她也是在美国的公寓里自杀身亡,死去的时候还穿着自己最喜爱的旗袍。英雄所见略同这句话用在这里或许不是很合适,但是想表达的意思确实相同的。

三、成熟和单纯的统一体

现在可以从“单纯”与“成熟”两个词语的本身含义去探讨和研究两者之间的差别和联系。单纯若用于人性格方面则通常指见识面少,或人生阅历、经历少,思想单一,行为表现不成熟;若用于对人生的思考,则是一种心境追求,它不是幼稚,更不是无知,而是人生摆脱喧嚣,洗尽铅华之后的一种境界,此时为褒义词。成熟指人的思想观念的转变,并且这一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周围环境的改变而发生,也包括其他人的影响。两种看似矛盾的性格能在一个人身上体现的毫不违和又淋漓尽致,归根结底还是不矛盾的,可以看到的是,单纯的含义一定程度上与成熟的含义是存在重合的部分的,拜托喧嚣和洗尽铅华必定会伴随着思想观念的巨大转变,也正是如此,这样的单纯与成熟的糅合进而也就造就了三毛这样一个奇女子。有人形容三毛是来自天堂的一粒沙,飘落人间,注定要回归到属于她的撒哈拉沙漠,或许真的有前世情缘需要她用这一生去奉献。三毛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至少拥有一个梦想,有一个理由去坚强。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在流浪。读过他的作品和了解她的生平的人或许会说三毛的一生都漂泊在外,一直流浪,不像大多数人一样安静本分的做工作,扶持家庭,但其实她的心始终有着向往的地方,也有队家庭的牵挂,无非只是离家远行而已。一如既往的单纯坚持和看懂的超脱的成熟,在一个人身上近乎完美的结合的时候,三毛的一生注定是不平凡的。这也是名家和大家与普通人差距的根源之所在。

曾经,三毛的母亲缪进兰在一篇题为《我的女儿,大家的三毛》的文章提及,在四个兄弟姊妹里,次女三毛的性格最为特行卓立、不依常规,极不能忍受虚假。父亲也曾在信中对她说“爸爸深以为有你这样一支小草而骄傲”。父母的话也说明父母一直深谙女儿的心思,他们给予女儿的是一如既往的支持和鼓励。

参考文献

[1] 三毛.云在青山月在天[A]//梦里花落知多少[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1.

[2] 三毛.撒哈拉沙漠的故事[M].台湾:台湾皇冠出版社,1976.

[3] 三毛.当三毛还是二毛的时候[A]//雨季不再来[M].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03:9-14.

[4] 白落梅.你是锦瑟 我为流年:三毛的万水千山[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2013.

猜你喜欢

三毛流浪
我与《三毛流浪记》
流浪行星
橄榄树
视觉
远方
流浪猫鲍勃
抛锚
给远方
流浪的星星
娓娓道来的真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