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摭谈中国写意花鸟的笔墨情趣

2018-01-06王晖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7年12期
关键词:国画

王晖

摘 要:写意花鸟是我国特有的国画艺术形式,“笔墨情趣”是写意花鸟画法的重要研究内容。研究这门独特的艺术形式首先需要对写意花鸟画的起源和发展进行概括,然后通过国画理论与实际创作相结合,从笔墨特点、笔墨关系和笔墨情趣三个方面出发,分别针对写意花鸟画具有的特征展开分析和讨论。最后以写意花鸟画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作为总结。希望文章中讨论的内容可以在某些方面给绘画爱好者以启发,为国画艺术事业的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国画 写意花鸟 笔墨情趣

★基金項目:2016年度安徽省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研究课题(课题编号:2016CX047);2015年安徽省质量工程项目艺术设计特色专业(项目编号:2015tszy058)资助

一、引言

作为我国国画特有的画科,花鸟画对笔墨运用具有极高的要求,常见的表现形式分为写意和工笔两种,其中,写意花鸟画占据的比重更大,因此,针对中国写意花鸟展开的研究,也更具有现实意义。笔墨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其能够以笔墨结构为依托,使得画家形成强烈的个人绘画风格。写意花鸟画和我国的传统文化存在高度一致性,强调笔墨具有的“笔外之味”,正因为如此,写意花鸟画才具有崇尚意韵追求情趣的特征。

二、写意花鸟画的起源和发展

通过对写意花鸟画的起源进行追溯不难发现,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工匠艺人已经将装饰意匠和写实手法进行了结合,这对花鸟画这一艺术形式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创作在汉画像砖之上栩栩如生的雁群,其姿态、性情被表达的生动传神,也间接表现了花鸟画这种艺术形式所特有的生趣;在原始社会至秦汉这么长的时间跨度内,花鸟画具有的艺术表现形式始终向更加完善的方向发展,并开始作为装饰或标志被广泛应用在相关领域内;隋唐时期所创作的花鸟画,大多具有“笔迹轻利、色彩鲜泽”的特点,同时,这也是隋唐时期各类型画作具有的共同特点;五代时期,黄荃、徐熙两位画家的出现,使得花鸟画的发展具有了质的飞跃。黄荃在创作写意花鸟画时应用的笔墨形式兼具重色轻墨、轻勾精染的特征,其画作通常会给人以“富丽工巧”之感,“富贵”的风格也就随之形成。徐熙创作的写意花鸟画多“以墨为骨、着色为辅”,画作整体色彩淡雅,使人产生“朴素纵逸”的观赏体验,“野逸”是徐熙画作的代表风格,“徐黄异体”的风格随之形成[1]。与黄荃的“富贵”相比,徐熙的“野逸”对北宋后期具有更加明显的影响,在写意花鸟画改革进程中,也起到了相应的推进作用;明朝后期出现了“水墨大写意”,这一画派的代表画家是徐渭和陈淳,与其他形式的画作相比,水墨大写意重点强调笔情墨韵,对形似的追求力度有所降低。徐渭具有的笔墨特征,对不羁性格和忧愤情绪的表达尤为适用,可以说徐渭的艺术风格,将中国写意花鸟的整体境界进行了提升,使中国写意花鸟画具备了对内心情感进行直接、强烈书写的能力,绘画笔墨具有的表现力也因此达到空前的高度;石涛、青藤、八大文人画的发展,对吴昌硕、赵之谦的金石入画具有直接影响,诗、书、画三者融为一体,写意花鸟画由此而走向成熟。

三、写意花鸟画所具有笔墨情趣的分析

(一)写意花鸟画的笔墨特点

写意花鸟画具有的情趣能够在画面上完整的呈现绝非一朝一夕所能做到,画家在研习绘画过程中,需要对用笔、用墨的重要性引起足够的重视。唐代画家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发表了一篇名为《论画六法》的文章,文中指出:“画家在绘画过程中,应当以自身存在的客观记忆作为前提,在对其进行组织、提炼和概括的基础上,对笔墨进行合理的应用,只有这样才能将自然物象具有的形神进行再现。”文中提及的“用笔用墨”主要是指“用笔塑造物象形态,用墨表达物象神态”,也就是说,对笔墨加以应用是保证物象具有的气韵能够跃然于纸上的关键,这一结论已经被画家们广泛接受。由此可见,对写意花鸟画进行创作时,画家对其艺术真实性的追求,已非传统观念中提及的“真实性”和“客观性”,而是通过画家自己的思想智慧,辅以相应的笔墨手段,将物象通过更理想、更集中也更概括的方式表现出来。

只有对笔墨进行合理应用,才能在画作中将物象具有的形象韵味进行更加准确的展示。从这一角度出发对艺术性进行分析能够发现,具有较高艺术性的画作,其优势主要体现在笔墨应用及构图色彩这两个方面,也就是说这两个方面是评价画作优劣的重点。想要突出绘画这种艺术形式具有的完整性,首先需要纠正人们普遍存在的一个认知误区,对艺术形式而言,其完整性并不代表包罗万象、繁琐复杂,而是重点强调典型性和代表性,画家在对写意花鸟画进行创作时,应当做到有所取舍;想要对性格形象具有的生命力加以表现,前提在于画家需要在笔墨上下功夫,勤练书法。在应用笔墨完成写意花鸟画的创作时,还要重点突出的是“技法”二字,不仅要向西方绘画学习,同时也要立足中国国画传统技法。国画所具有的笔墨情趣都需要通过相应的技法才能够被完整的表现出来,有笔、有墨的画作,更能对客观物象具有的内在精神进行表达,也更利于人们对画作内容进行理解和掌握[2]。由此可以看出,笔墨情趣在写意花鸟画发展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写意花鸟画的笔墨关系

写意花鸟画中的“笔墨”,指的是对“笔和墨”进行应用的一种方法。“用笔”指的是画家对毛笔所特有的性能进行合理利用。画家创作时,通过变换肘、腕的姿势以及下笔的力度、方向,保证线条具有的提按顿挫、轻重缓急能够被准确表现出来。写意花鸟十分讲究“韵律”,无论是用笔还是用墨皆随笔墨运行速度变化将点、线具有的情感准确的表现出来,无论是疏密远近、浓淡干湿还是抑扬顿挫,都能够在画面上被层层生发,进而使画面具有的韵律感得到进一步的加强。也正是由于画家对用笔形态、速度等方面进行了符合画作内容和情感的变化,才使得色彩色度、色相、水分干湿均呈现出十分和谐的对比状态,进而将兴致淋漓、轻松愉悦的情感经由画作向欣赏者进行准确传达。正所谓,画“以笔取气,以墨取韵”,笔韵、墨韵和势韵三者共同构成了写意花鸟画的笔墨架构,只有保证笔墨和谐、统一,才能形成画面特有的气韵。在绘画过程中,画家应当将用笔和用墨进行融合,通过调整用笔力度的方式使墨产生相应的变化,将若隐若现、虚实结合的自然物象跃然于纸上,从而引导人们对画作内容进行更深层次的体验与挖掘。

(三)写意花鸟画的笔墨情趣

写意花鸟画应用自身所特有的表达方式,对笔墨情趣进行了相应的追求与表达。通过对古代写意花鸟画进行研究能够看出,文人墨客对笔墨情趣的应用,已经达到了较高的境界和水平。以元代为例,特有的历史背景造就了元代与其他朝代不同的文化内涵,在这一时期,梅兰竹菊被人们称为“四君子”,文人墨客在以“四君子”为题材创作相应画作时,重点是对“梅兰竹菊”对情趣具有的追求进行体现,在笔墨的辅助下,保证人们能够通过对画作进行欣赏的方式,对笔墨间特有的情感加以感受[3]。

刘熙载曾在《艺概.书概》中,针对笔墨情趣展开了相应的论述:“笔性墨情,均以人之性情作为根本”,这也为写意花鸟画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明代画家徐渭、陈淳和其他隶属于吴门画派的画家,则选择通过走入社会并融入社会的方式,实现了将世俗情趣向艺术情趣进行升华的目标。美学家宗白华曾针对笔墨情趣发表过一系列言论,其中最广为人知的是:“笔墨情趣不仅是通过笔勾线纹、墨色浓淡对生命情调进行的直接表达,更是对精神的简淡幽微的展示。”作为具备符号表现性特征的绘画形式,虽然写意花鸟画、原始绘画、儿童画三者之间存在着诸多相近之处,但依据笔墨趣味则很容易对不同的绘画形式进行区别,写意花鸟画具有的笔墨情趣因此成为了人们研究的重点内容。

四、写意花鸟画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

在写意花鸟画发展过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的画家是徐渭,正是因为徐渭的努力,才使得大写意花鸟画得到了相应的发展,从而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吴昌硕又在此基础上实现了金石入画,随着诗、书、画三者逐渐融为一体,写意花鸟画也走向了成熟。通过对大量写意花鸟画进行欣赏和分析能够发现,写意花鸟画所追求笔墨具有的特征,主要体现在“笔外之味”这一方面,也就是说,写意花鸟画所蕴含的感情不仅需要与其所处时代相符,更重要的一点在于,人们利用现代眼光对其进行欣赏时,同样应当能够体会到画中蕴藏的自然美感。随着时间的推进,写意花鸟画开始向多元化的方向进行发展,人们对写意花鸟画也具有了更多的期待,这对写意花鸟画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4]。

通过对写意花鸟画的发展和创新方向进行分析能够看出,现阶段在对写意花鸟画进行创新时,人们的重点主要放在笔墨结构创新这一的方面。国画常用的结构有三种,分别是笔墨、对象和章法,其中,最具时代特征的即为笔墨结构,在国画中也占据着相对重要的地位。因此,从笔墨结构的角度出发对写意花鸟画进行拓展,能够保证创新活动与写意花鸟画发展的趋势相符。作为艺术形式的一种,写意花鸟画源于生活同时又高于生活,因此,在对写意花鸟画体现出的时代感进行分析时,人们需要及时更新观念并对新的观念加以应用,在保证分析角度全面的同时,创造出符合时代特征的写意花鸟画的笔墨情趣和意境。

五、结语

通过对上文所叙述的内容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作为国画特有的艺术语言,笔墨结构在写意花鸟画创作过程中具有不容忽視的重要作用,也就是说,想要将画作具有的情趣进行完整表达,画家需要对笔墨进行合理应用,切忌以怪为美、以奇为美。只有通过长期的刻苦练习,笔墨的驾驭能力才能在写意花鸟作品的创作过程中通过笔下的意趣神韵所完整的呈现出来。花鸟画家在学习与创作的过程中应当关注写意花鸟画的艺术特点、笔墨情趣等方面内容并作相应的研究、探讨,创作更多符合中国人审美习惯的作品。希望,本文所阐述的内容对画家创作以及绘画事业的发展均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冬霞.写意花鸟画之情趣初探——以明代吴门画派为主[J].艺术教育,2017(Z6):152-153.

[2] 龚余辉.论现当代中国艺术史之变迁:以中国写意花鸟画为例[J].设计艺术研究,2017,7(1):48-52.

[3] 吞舟之鱼不游支流曹瑞华写意花鸟画[J].新闻爱好者,2015(4):90.

[4] 王妍.情之所至画由心生——八大花鸟画创作方法论初探[J].美术教育研究,2013(13):14-15.

猜你喜欢

国画
国画《鲦鱼》
国画《鲿》
工笔国画一夏荷,牡丹
流霞映飞来(国画)
《那风·那雪·那年除夕》(国画)
《难忘岁月》(国画)
《幽深》
岳凯国画作品
国画:唱支山歌
国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