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煤气中毒事故的预防

2018-01-06朱运民胡志强

环球市场 2017年32期
关键词:煤气中毒水封一氧化碳

申 涛 朱运民 胡志强

安阳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浅谈煤气中毒事故的预防

申 涛 朱运民 胡志强

安阳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前言:

煤气存在着易燃、易爆、易中毒的危险特性,生产、回收、输送、使用煤气的设备和管道、阀门等,一旦因密封不严,材质选择不合理,防腐或操作不当时,煤气会有泄漏,如果作业场所的通风设施不良,有毒气体积聚,或者进入容器内作业时,容器内残存有煤气,作业人员未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就会造成煤气中毒。本文讲述了煤气中毒的机理、中毒的症状、中毒的原因等一些煤气的基本知识,并重点分析了如何做好煤气中毒事故的预防,对我们如何做好煤气的安全防护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煤气中毒的概念

1.1 煤气是中焦炉、高炉、转炉、铁合金炉等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副产品,它可用于焦炉、热风炉、平炉、轧钢加热炉等的主要燃料,煤气从产生到净化、输送加压到用户使用,不仅煤气设备的分布面广,而且接触煤气的职工在各单位占很大比例。近照国家卫生标准,在工作环境CO最高允许含量为0.0024%,(即24ppm,相当于30mg/m3),当空气中CO含量高于国家卫生标准时,则因含量和接触时间的不同,会导致接触者轻微、较重、严重煤气中毒,甚至死亡。

1.2 一氧化碳中毒的机理

一氧化碳为无色、无臭、无刺激性气体,所以空气中散布有一氧化碳时很难被人发觉,而且相对密度为0.967,与空气相近,能长时间的混合在空气中。部分煤气的一氧化碳含量如表1所示

表1 部分煤气一氧化碳的含量

一氧化碳是一种窒息性毒气,作业环境中一氧化碳控制标准为小于30mg/m3。一氧化碳被吸入后,经肺泡进入血液循环系统。碳氧血红蛋白无携氧能力,又不易解离,解离速度比氧合血红蛋白慢许多倍,且碳氧血红蛋白的存在影响者氧合血红蛋白的解离,阻碍了氧的释放,造成全身各组织缺氧,甚至窒息死亡。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达到1.2g/m3时,短时间可致人死亡。

1.3 一氧化碳中毒的症状

1.3.1 急性中毒

急性中毒是指一个工作日或更短时间内接触高浓度毒物所引起的中毒。急性中毒发病很急,变化较快,多数是由于生产中发生意外事故而引起的,如果急救不及时或治疗不当,易造成死亡或留有后遗症。

1.3.2 慢性中毒

慢性中毒是指长时期不断接触某种较低浓度工业毒物所引起的中毒。如果诊断不当,治疗不及时,会发展成严重的慢性中毒。

长期吸入少量的一氧化碳可引起慢性中毒,慢性中毒者数开或数星期后才出现症状,其症状主要为:面色苍白、心悸、疲倦无力、消化不良、体重减轻、失眠、记忆力减退等,这些症状大多数是可以慢慢恢复,也有极少数不能恢复而引起后遗症。

2、煤气中毒的原因

2.1 贯彻执行安全制度不严格,违规作业。

2.2 煤气设备设施存在严重缺陷,导致煤气泄漏。

2.3 缺乏安全意识,在设备附近休息、打盹、睡觉。

2.4 在停送煤气或煤气区域作业时,不注意风向,或设备内部的残留煤气处理不彻底,没有严格执行检测、检查制度。

2.5 在煤气区域作业,当煤气超标时,强行蛮干,不采取防护措施,不佩戴防毒面具,不进行强制通风等措施。

2.6 吹扫煤气管道的蒸汽未及时断开,当蒸汽压力低于煤气压力时,造成煤气倒窜到蒸汽管道,引起中毒。

2.7 用水封煤气管道、设备时,由于水压低,煤气倒窜到水管中,引起中毒。

2.8 煤气管网、V形水封、排水器,缺乏管理,检查不到位,造成亏水,补水量不足,使大量煤气泄漏。

2.9 当煤气管网压力波动大,或煤气压力超过水封高度要求时,造成水封水位被击穿,煤气泄漏。

2.10 煤气区域的管道、设备附近未设明显警示标志,致使他人贸然进入煤气区域或乱动煤气设备设施。

3、煤气中毒事故的预防

3.1 组织管理措施

3.1.1 加强煤气安全管理,严格执行《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程》(GB6222-2005)等法律法规。

3.1.2 从事煤气作业人员上岗前,必须经过煤气安全知识教育培训,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工作。

3.1.3 在煤气设备上抽堵盲板、动火检修,必须办理申请手续,审批后,煤气防护人员到现场监护,否则不能工作。

3.1.4 煤气地区应悬挂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以防误入造成煤气中毒。

3.2 密闭防止泄漏措施

3.2.1 煤气设施密封要严密,防止因泄漏发生煤气中毒。

3.2.2 煤气排水器应定期检查溢流情况。

3.2.3 采用V形水封与隔断装置并用的煤气切断方式,不准单独将V形水封作为切断装置使用。

3.2.4 蒸汽管道不能与煤气管道长期联通,防止煤气倒窜造成煤气中毒,水管应装逆止阀,以防断水时倒窜煤气。

3.2.5 热风炉开炉点火前,要按工艺要求进行烘炉和烟道烘烤工作,烟道要有足够负压,避免废气外溢,造成煤气中毒。

3.3 安全操作

3.3.1 在煤气放散过程中,放散上风侧20米,下风侧40米禁止有人,并设有警戒线,防止误入。

3.3.2 煤气设备管道打开人孔时,要侧开身子,防止煤气中毒。

3.3.3 对易泄漏煤气的区域检查时,要两人以上,并携带监测仪。

3.3.4 严禁在煤气区域,包括排水器附近等处停留、睡觉或取暖。

3.4 煤气安全检测技术

3.4.1 对煤气设备、特别是室内煤气设备,应有定期检查泄漏规定和要求,对发现泄漏及时处理。

3.4.2 对新建、改建、或大修后的煤气设备、在投产前必须进行气密性试验,合格后方可投产。

3.4.3 煤气岗位人员检查时,必须携带一氧化碳报警器,发现一氧化碳超标及时处理。

3.4.4 检修人员进入煤气设备内部工作,必须检测一氧化碳浓度,合格后方可作业,并对含量不断监视。在设备内的操作时间要根据一氧化碳含量不同而确定,而氧含量的数值也要达到规定要求(19.5%~23%)。

4、结语

煤气理化特点的高风险性决定了发生事故的条件多、几率大,一旦发生事故,后果不堪设想。从组织上、制度上、管理上进一步抓紧落实,把安全工作重点真正转移到以防范为主上来,从而遏制、减少煤气事故的发生。

猜你喜欢

煤气中毒水封一氧化碳
石油焦煅烧氨法脱硫氨水罐水封改进及应用*
火炬水封罐水封高度设置的分析及应用
煤气中毒患者的临床急救护理干预分析
局部硫化技术在三峡水利枢纽深孔弧门水封更换中的应用
氯气处理工序事故水封的技术改造
煤气中毒
高压一氧化碳压缩机气阀及控制系统的改进
生活应该崇善不求真
现代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