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养老金调整影响因素的两维度分析
2018-01-06段迎君池振合
段迎君,池振合
(1.山西大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太原 030006;2.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公共管理系,北京100045)
0 引言
人口老龄化的深度发展使养老金收支平衡日益成为社会热点和政府焦点,而养老金收支状况决定着养老保险制度是否可持续。在养老金收支中,筹资比例的居高不下与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使养老保险制度的维持依靠基金收入持续高增长已成奢望。由此,关注的焦点转向养老保险待遇支出,而养老金待遇调整是影响支出规模的关键因素,合理的待遇调整可以保证基金收支的长期平衡与制度的可持续。
自2005年始,我国连续11年上调职工养老保险待遇,人均养老金水平已由2005年的每月698元提高到2014年的超过2000元,上升幅度将近三倍,尤其自2008年至今,年均上升比例达10%。问题在于,10%既无逻辑依据,也无数据测算,而且调整内容既包括统筹部分,也包括个人账户部分。这种惯性使然的调整无异于会强化未来调整预期,如果今后依然按照10%进行调整,则养老金支出负担将成倍增加,制度最终变得不可持续。
养老金调整有其内在逻辑与规律,并非纯粹属于外部变量。养老金调整是一个促进代际公平的社会问题,而调整幅度与可持续最终是一个经济问题。经济增长程度直接影响通货膨胀程度与工资增长幅度,并因此影响养老金调整幅度。在考虑经济增长的前提下,结合缴费率、人口老龄化因素等,可得出科学合理的养老金调整比例。
1 养老金调整的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目前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属于统账结合模式,即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虽然个人账户大部分地区并未做实,属于空账运行状态。但从逻辑上说,这部分养老金具有明确的私人属性,其最后支出的多少取决于基金的投资运营,同时也取决于预期余命,并不涉及政府对此部分基金规模的调整。因此,本文关注的焦点,在于社会统筹部分(即实行现收现付养老金制度的部分)企业养老金的调整设计。对于养老金的调整,可以从两个维度进行分析。经济学视角主要考虑养老金调整与经济增长、工资、养老金缴费等因素的内在关系,侧重于解决养老基金的收支平衡问题,促进制度效率;社会学视角主要考虑养老金对老年群体的保障能力,维护社会公平。因此,养老金调整本质上是对公平与效率的权衡。
1.1 养老金调整的经济学视角
我国统筹养老金制度本质上体现为现收现付,其制度运行基于世代交叠模型。世代交叠模型(OLG,overlapping generation model),又称叠代模型或戴蒙德模型,由阿莱(Allais,1947)、萨缪尔森(Samuelson,1958)和戴蒙德(Diamond,1965)等研究发展起来,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福利的代际交换。其基本内容是:每个社会成员都仅具有有限的生命,随着年老一代的逝去,新的一代进入到经济生活,在相同的时点上,不同代际的人共同生活。每个消费者都生存两期:年轻时期和年老时期。每个消费者在年轻的时候没有任何储蓄,靠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或人力资本获取工资收入,支出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用于消费,一部分以社会保险税(费)的形式上缴,形成当期老年群体的退休金。同时得到政府承诺:在自己年老时获取一定数量的退休金,其来源是下一代年轻人的所缴纳的社会保险税(费)。
世代交叠模型下,老年人对养老金的需求主要由政府来提供,养老金的供给主要由在职人员通过缴纳社会保险税(费)的形式来提供。养老金的调整主要在基金财务收支平衡的框架下分析展开。假设某一时刻下养老金总需求为PD,养老金的总的供给为Ps,再设PD与Ps都是时间的函数,则养老金供求平衡的公式可以表示为:
以L表示某一时刻的总人口,LO表示某一时刻的老年人口,Ly表示某一时刻的年轻人口,且它们都是时间的函数时,则可分别表示为 L(t)、LO(t)、Ly(t),则有:
养老金的供给主要来源于在职人员的工资总额,一般是按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缴纳,可以将其看为以工资为基数缴纳的社会保险税或社会保险费。公式为:
PS(t)=W(t)·k(t)
W(t)表示 t时期的工资总额,k(t)表示 t时期的社会保险税率或养老保险缴费率,且它们都是时间t的函数。工资总额在国民收入或国内生产总值中属于劳动报酬部分,卡尔多的经验数据表明,劳动报酬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相对稳定,长期来看保持不变。从我国的经验数据分析,改革开放我国总体劳动报酬占比不断下降,主要是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业作为第一产业其比重在不断的下降。如果不考虑上述影响,则劳动报酬占比基本保持不变。并且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及养老金的调整主要是城镇养老保险,参保人员基本在第二、三产业就业,所以,可以假设劳动报酬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相对保持稳定,设其为θ,则有:
W(t)= θ·Y(t)
要实现养老基金的收支平衡,则需在t时期达到养老金供给与需求相等。联立(1)式、(2)式与(3)式得:
由此可得老年人人均养老金为:
从(4)式可以看出,从经济学角度看,养老金的增长比例,主要和三个因素相关,即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养老金缴费率的增长与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在不提高缴费率的前提下,养老金调整的边界主要是经济增长速度与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差值,经济增长速度一定,人口老龄化速度越快,则养老金调整区间越小;经济增长速度为养老金的调整提供了物质保证,也是养老金调整可以实现基金供求平衡的最终保证。缴费率的增长则是通过加大在职人员的负担来增加老年人的收益,属于一种结构性的调整。
1.2 养老金调整的社会学视角
从社会权利角度来说,养老金的调整一般用两个指标来分析,一是通货膨胀率,另一个是工资增长率。通过通货膨胀率的调整,可以保证老年人购买力水平不降低,保证其基本生活水平;而按工资增长率进行调整,则是一种灵活的、选择性的调整,视各国实际情况而定。工资增长率多数情况下高于通货膨胀率,按工资增长率调整,当工资增长率高于通货膨胀率时,可以使老年人能够享受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但会基金收支平衡造成较大的压力。
1.3 养老金调整的区间分析
经济学角度的分析,着重于提高制度效率,促进制度可持续运行;社会学角度的分析,着重于维护社会公平,保证老年群体基本生活,促进老年群体更多享受经济社会发展成果。针对养老金的调整,应从上述两个维度进行权衡。区间分析的界定理念应概括为:
(1)保证老年群体购买力不降低为底线。当出现经济学角度的理论增长率或工资增长率小于通货膨胀率时,应按照通货膨胀率进行调整,以保证老年群体的购买力水平不降低。
(2)保证基金收支平衡为次要约束边界。在理念(1)的基础上,不论哪种调整都不能超过经济学角度理论增长率的限度,当此限度相比较最高时,应在通货膨胀率与工资增长率之间选择较高的比率进行调整。
设通货膨胀率用消费物价指数CPI来表示,工资增长率用社会平均工资增长指数WPI来表示,根据上述理念,具体界定形式与选择结果可归纳为表1。
表1 各调整方式的比较与选择
2 实证分析
2.1 对2006—2015年养老金调整的分析
从2006年开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对城镇职工养老金以每年递增10%的速度进行调整,到2015年初,已实施十一连调,老年群体养老金已经大幅提高,但此种调整幅度过大,随着人口老龄化增速加快,势必难以为继。
表2 养老金调整影响因素分析 (单位:%)
从1998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以来,养老保险缴费率一直未变,只是个别年份在统筹账户与个人账户之间进行了结构性调整,因此确定缴费率为0,不在表2显示。
表2中第(3)、(4)、(5)列分别代表 PJ、CPI、WPI(城镇非私营单位社会平均工资),并且可知WPI>PJ>CPI,按照表1界定方式可知选择PJ进行调整。从表2可以看出,PJ与实际调整值(表中第六项)存在明显差距,且呈现差距逐步放大的态势。除2007年外,其余年份实际调整值均大于理论调整值。说明养老金已经超度调整。从2014年情况看,理论调整值已与CPI相对接近,按10%调整明显过高,按此速度继续调整,未来或引发养老金财务危机。
2.2 对未来养老金调整的分析
2.2.1.相关变量的确定
(1)缴费率的确定
我国目前统筹养老金的缴费率是按照上年度月平均工资的20%,比较各国养老金缴费率,我国已处于较高的水平。在此水平下,企业的缴费负担已然十分沉重,因此,通过提高缴费率的方式来上调空间已经不大。在分析未来养老金调整时,缴费率不发生变化,保持与现有比率一致。
(2)调整标准的确定
从表1可知,除第一种方式外,不论进行何种比较,只有PJ和CPI两种结果。理论上,老年人已退出工作岗位,而且消费方式与在职人员有明显区别,主要侧重于基本生活资料的消费,而且按工资增长率调整则会在较大程度上影响基金收支平衡,因此,多数国家与地区采取按CPI进行调整。当前我国经济增速下滑,PJ与CPI的差值逐渐趋近,2014年其差值已缩减至0.67,并且这种趋势还会继续延续。养老金调整即使符合表1中第一种方式,选择WPI与选择其它两个指标已无较大差异。综合上述分析,对于调整方式的选择,不考虑WPI,主要在PJ与CPI两种方式之间进行界定。
(3)人口老龄化速度的确定
关于人口老龄化速度两种测算,我们选取是程永宏(2005)对2001—2050年老龄人口数据的测算,原因在于,从2005年到2014年老龄化速度的测算与实际数据拟合程度较好,如图1所示,除2007年外,其它年份测算数据与实际数据基本吻合。
图1 测算数据与实际数据拟合程度分析
2.2.2 对公式的进一步推演
养老金调整的确定基于PJ与CPI之间的权衡,要保证老年群体购买力水平不降低,则需要两者之差大于或等于零,即:
(6)式说明,要保证统筹养老金的长期收支平衡,同时保证老年群体的购买力,需要GDP的净增长率不小于人口老龄化的速度。
2.2.3 对养老金平衡条件下经济净增长率的讨论
图22016 —2030年老龄化速度
我国人口老龄化高峰期为2030年左右,因此,限定数据为2015—2030年,图2显示的是未来15年内老龄化速度,对图2历年的数据进行几何平均,可得出平均老龄化速度为3.08%。当GDP净增长率高于3.08时,此时养老金按CPI进行调整可保证统筹养老金收支平衡。如高于平均老龄化速度较多,可在PJ约束内适当调高养老金增长幅度,使老年群体能够部分享受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当GDP净增长率低于3.08%时,也应按CPI调整,保证老年群体购买力,此时会使基金收支出现缺口,应从财政或社保基金对缺口进行填补。
3 结论
(1)养老金调整不仅要从公平正义的角度考虑,按照通货膨胀率或工资增长率进行调整,同时,养老金调整变化有其自身内在规律,受到经济增长率、人口老龄化速度、缴费率等的影响。当经济净增长率不小于人口老龄化速度时,此时,存在一个养老金调整的适度区间,在此区间内,可实现老年群体购买力不降低与养老基金收支平衡的双重目的。
(2)近几年我国GDP净增长率呈现逐年下滑的态势,从2010年7.15%下降至2014年5.4%,表明我国已远离高增长区间,逐步过渡到中低增长区间,随着经济下行压力的进一步加大,不排除GDP净增长率的进一步下滑。因此,未来统筹养老金应在考虑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前提下,以CPI为标准进行调整较为科学和适度。
[1]程永宏.现收现付制与人口老龄化关系定量分析[J].经济研究,2005,(3).
[2]林义.国外养老保险待遇调整谁说了算[J].中国社会保障,2011,(7).
[3]段迎君.完善企业养老金的政策体系[J].中国财政,2013,(6).
[3李红岚,郭婕,赵巍巍.建立城乡居民养老金调整机制的构想[J].中国社会保障,2014,(12).
[4]王立剑,叶小刚.需求导向下城乡居民养老金调整调整方案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5,(5).
[5]翁仁木,段迎君.国外公共养老金调整机制比较研究[J].西北人口,2015,(6).
[6]叶璐,薛惠元.城镇职工基本养老金调整方案设计、检验与选择[J].当代经济管理,2016,(1).
[7]Weaver R K.Automatic Government:The Politics of indexation.Washington,DC,Brookings Institution,1988.
[8]Whitehouse E R,Zaidi A.Socio-Economic Differences In Mortality:Implications For Pension Policy[R].Paris:Social,Employment and Mi⁃gration Working Paper no.71,OECD.
[9]Whitehouse E R,Addio A C D,Reilly A.Investment Risk and Pen⁃sions:Effects on Individual Retirement Incomes and Government Bud⁃gets[R].Social,Employment and Migration Working Paper,OECD,Paris,Forthcom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