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老年人机构养老选择行为与意愿的实证分析
2018-01-06谢俊杰游京颖
谢俊杰,游京颖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武汉 430073)
0 引言
居家养老和养老服务社会化是中国政府为应对人口老龄化而提出的基本方针。2011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2013年又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5号)》,力图构建“以家庭养老为基础、以社区服务为依托、以机构养老为补充”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家庭、社区、机构将依次成为中国老年人未来的养老场所,其中,机构养老是以社会机构为养老地点,依靠国家、亲人资助或由老年人自助但由养老机构提供养老照料职能的养老模式。
综合学界研究来看,中西方研究均揭示了养老模式选择中生活环境对老年人幸福感的重要作用。较之机构养老,中国的研究尤为关注家庭与社区的环境,同时,个体特征、文化观念、家庭综合因素和社区服务环境与质量在中国社会的居家养老问题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鉴于此,本文将利用CHARLS数据来分析机构养老的“围城”现象,个人、家庭、社区三方面的变量与养老行为和意愿影响程度究竟如何,并探讨未来养老模式的优化选择及机构养老的发展。
1 研究假设
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探究个人特征、家庭特征、社区特征三者对于城市老年人机构养老选择行为和选择意愿的关系。作为影响城市老年人选择的三大领域自变量,之前有研究表明,在健康状况和生活自理能力弱化的预期下,选择机构养老的老年人口比例会增加(周秀慧,焦亚波,李汉,高晓路,颜秉秋,季珏,2012)同时,在社区和机构养老的高龄老年人的人口学特征发现,与社区养老的老年人相比,在机构养老的高龄老人往往是家在城区且相对较为年轻的男性老人,他们无法得到足够的家庭照料,并且身体状况也欠佳(Danan Gu,2007)。故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1:年龄越大且健康状况欠佳,更倾向于选择机构养老;
对于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的意愿,家庭属性特征的作用较为明显,Chan H M等(2007)研究了香港老年人入住长期照护机构的推力因素,发现子女的工作负担、子女照护技巧的缺乏、生活方式差异、家庭照护的缺失、居家环境以及社区服务信息的闭塞是导致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的影响因素。城市中的老年人绝大多数已与子女分居而住,随着人口流动的增多,有些家庭中的老年人和子女还会出现分居在不同城市的情况(焦亚波,2010)。同时,子女平时工作强度大,身负下一代的教育责任等因素都会使得回家团聚时间减少。全年多数时间是相互各自独立的生活模式,除了节假日及特殊情况外,回家机会少,相应的对老年人的照顾显得力不从心(高晓路,颜秉秋,季珏,2012)。专业的养老机构服务不仅可以令子女更加放心,也使老年人的生活保障更为稳定,老年人之间也存在抱团取暖的效应,减轻子女不在身边的孤独感。Zhan H J等(2006)研究了老年人及其子女对机构养老的看法。研究结果表明,经济负担能力和婚姻状况对机构养老的意愿具有显著影响。不难理解,拥有较多子女数量的老年人能够从子女身上得到更多的支持和帮助,无论是物质的补充还是精神上的慰藉。对老年人的成年子女来说,兄弟姐妹多的比兄弟姐妹少的子女对机构养老评价更高。收入少的家庭经济负担大,老年人随着年纪的增长和自身身体情况的下降,医疗费用的开支会呈现增加的趋势,在一定程度上会加重家庭的负担(袁秀,阳四,王辉,2012)。但老年人生病后的长期照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现行的长期护理制度尚不完善,没有配偶的扶持照顾,养老机构中的医疗团队和护理团队可以起到一定的保障作用。故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2:离婚、丧偶和从未结过婚的老人,更倾向于选择机构养老;
H3:子女数量越少,存活的兄弟姐妹越少,越倾向于选择机构养老;
H4:家庭总收入越高,更有条件给予老人照顾,倾向于选择较好的养老机构来养老;
相比国内,国外的研究中更注重研究与邻里关系、社会环境方面的相关影响,Oswald等(2010)研究了主客观层面上居家和邻里的实体和社会环境,并从幸福感的视角研究了它们与就地养老的关系。他们将研究对象分为低龄和高龄老人两组,通过回归分析发现,住宅面积、邻里环境质量的感知、户外环境依恋程度都和生活满意度显著相关。同时,就医距离也是老年人考虑的重要因子,老人在生病后的长期照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现行的长期护理制度尚不完善,没有配偶的扶持照顾,养老机构中的医疗团队和护理团队可以起到一定的保障作用。颜秉秋等(2013)对北京市不同类型的社区开展了老年人居家养老满意度的研究,结果表明,社会支持度和社区养老服务水平影响了居家养老满意度;该研究还根据其结果将城市居住社区划分为4种类型,指出根据社区类型充实养老服务的重要性。高晓路(2013)研究了居住在北京市不同类型社区的老年人对养老机构的偏好,发现居住在商品房社区的老人倾向于私立机构,廉租房社区居民倾向于廉价的公立养老机构,居住在普通混合型社区的老人倾向于低价的私立机构,旧城四合院居民则对区位有要求,而单位大院的老人偏好公办养老机构。从已有研究解释的诸多机构养老意愿的主客观影响因素来看,在不同的群体中,各种因素所发挥的作用存在差异,社区服务的提供与否所引发的对机构养老服务的需求大多是正向的。故本文继续提出如下假设:
H5:家与医疗机构的距离越远,越倾向于选择机构养老;
H6:社区提供养老相关服务越少,越倾向于选择机构养老。
2 研究设计
2.1 样本与数据
本文采用美国杜克大学与北京大学联合组织的中国老人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2011年数据。该项目在辽宁、河北、北京、天津、湖北、湖南、四川、广东等22个省、市、自治区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该调查数据以65岁以上老年人为对象,调查内容包括老年人的个体特征、经济水平、日常活动能力、个人背景及家庭结构等近百个问题,调查数据科学客观,具有较强的代表性与普适性。根据研究需要,本文抽取了生活在城市的老年人为研究对象,抽取了个人基本特征、家庭基本情况、社区服务情况3个方面的数据。从1735个城市老年人样本中,删去部分有缺失值的样本后最终得到样本共1535份。
2.2 模型设置
本文中的被解释变量为机构养老行为与机构养老意愿,被解释变量为定性数据,并且只有0和1两种状态,因此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来分析各解释变量的影响。式(1)和式(2)中,p代表的是城市老年人有机构养老行为和意愿的概率,xn代表的是影响城市老年人机构养老行为和意愿的各自变量,βn代表的是各自变量对概率的反应系数,即各自变量对行为的影响程度,α则表示常数项,即一些其他可能对城市老年人机构养老行为和意愿产生影响的因素。
本文将研究对象城市老年人机构养老行为和意愿作为因变量,因此本文有两个因变量,变量一城市老年人机构养老行为的数据来自调查问卷“您现在与谁住在一起?”这个问题,将答案分类为住在养老院和不住在养老院,因此城市老年人机构养老行为设定为一个二分变量,住和不住,不住赋值为“0”,住赋值为“1”;变量二城市老年人机构养老意愿的数据来自调查问卷“您希望哪一种居住方式?”这个问题,将答案分类为愿意住在养老院和不愿意住在养老院,因此城市老年人养老意愿也设定为一个二分变量,即愿意和不愿意,愿意赋值为“1”,不愿意赋值为“0”。根据研究的需要,本文规定个人基本特征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健康状况以及参加养老保险状况;家庭因素包括婚姻状况、子女状况、兄弟姐妹情况、家庭收入;社区特征主要选取就医距离、社区上门服务、社区起居照顾、调解邻里纠纷。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变量含义及描述性统计
3 实证分析
本文利用STATA统计软件,将因变量与19个自变量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中进行分析,以考察个人特征、家庭特征和社区特征对老人养老行为和意愿的影响(见表2)。
表2 机构养老行为和意愿的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
在纳入模型前,将变量文化程度进行分拆,以没上过学为对照,分别将小学、初中、高中及以上单独考察;变量子女数量也是如此,以无子女为对照,分别将有一个以上儿子和一个以上的女儿分离出来单独分析;变量家庭收入以无收入为对照,分别将家庭年收入分为0~5万、5~10万和10万以上3个档次进行回归分析。在做好变量处理后,采取逐步回归的方法依次加入个体特征、家庭特征和社区特征,最后进行综合,将机构养老的选择行为(YLXW)和选择意愿(YLYY)通过模型回归反应出来,综合模型Pseudo R2达到0.3055和0.2994,证明模型具有较强的解释力。
在个人特征方面,年龄在养老行为和养老意愿两个回归结果中都是在0.01水平上显著,说明年龄越大越选择机构养老,前文中的假设H1得到部分检验。从现下社会情况来分析,年龄的增长对老年人选择机构养老的解释可能主要体现在:一方面,生活节奏变慢,交际圈子变窄。城市老年人思想观念相对于农村老年人更开放,自身也会追求更多的更高层次的需要。另一方面,子女压力大,照顾陪伴时间锐减。城市中的老年人绝大多数已与子女分居而住,随着人口流动的增多,有些家庭中的老年人和子女还会出现分居在不同城市的情况。在家庭特征方面,从模型II中可以看出婚姻状况、子女情况、兄弟姐妹情况、家庭收入4个变量对城市机构养老行为和意愿都非常显著。(1)“离婚、丧偶和从未结过婚”的老年人更多的在机构养老,前文中的假设H2得到验证。(2)无论是儿子多还是女儿多的城市老年人都不会选择机构养老,子女数量少或者没有子女的城市老年人更倾向于选择机构养老。(3)家庭收入越少,城市老年人越会选择机构养老,收入越高越会选择其他的方式,与前文中的假设H4相符。(4)兄弟姐妹情况这一变量的回归情况值得引起关注,其在养老行为的回归系数为正,在0.01水平上显著,与前文中的假设H3一致。在养老意愿的回归结果中却不显著,但方向一致。可能的原因为兄弟姐妹越多,年龄大致相仿,都会面临养老方面的问题,一旦有兄弟姐妹生病或者其它特殊原因遭遇困难,彼此之前可能成为互相的负担与包袱,所以兄弟姐妹越多越会选择机构养老,保障自己的生活水平,不给亲人增加负担。在社区特征方面,从模型III中可以看出就医距离、社区起居照顾、调解邻里纠纷3个变量对于城市老年人机构养老行为的影响十分显著。医疗设施的距离对于老年人来说举足轻重,直接关系到老年人就医行程和就医效率,医疗机构离自己的住处越远,越会选择机构养老,前文中的假设H5得到验证。社区服务的提供对于机构养老行为和意愿的正向影响,与前文中的假设H6不一致,假设未得到验证。可能的原因为:接受了社区养老服务之后的家庭,他们对于专业服务团队的信任感会增加,养老机构往往有更佳优质的资源和服务团队,可以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务,在他们有能力的情况下他们会倾向于选择机构养老的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证明了,社区养老服务的开展起到了启蒙和宣传的作用,让传统观念下必须居家养老的模式中走出来,形成更为多元化的养老模式路径选择。
4 结论与政策含义
4.1 结论
本文在分析城市老年人养老模式选择的基础上,利用CHARLS数据,实证分析了个体特征、家庭特征和社区特征三大方面哪些因素,以何种方式影响了城市老年人机构养老选择行为和选择意愿。从分析结果中可得出以下结论:(1)基于实证结果显示,城市老年人机构养老行为和机构养老意愿都较低。在调查的对象中4.78%的城市老年人在机构养老,3.34%的城市老年人会有选择机构养老的意愿。从比例来看,实际在机构养老的人数大于有机构养老意愿的人数,至少反映出有些身在机构养老的老年人是被动选择机构养老模式,可能是因为家庭原因不得不选择机构养老。(2)家庭因素对于老年人养老模式的选择有着重要的影响。婚姻状况、现存的兄弟姐妹情况、子女情况、家庭收入层次对于老年人机构养老行为和意愿都构成显著影响,大部分老人的养老模式选择都是以家庭因素为主并综合作用形成的。(3)社区因素对于机构养老行为和意愿有着显著影响,社区与医疗机构的距离对于是否选择机构养老呈正向关系,而且社区内越是提供的起居照顾服务,越是让老人察觉机构服务的重要性,更倾向于选择机构养老。
4.2 政策含义
本文的政策意义主要是城市老年人对养老院的需求意愿开始产生新的变化,不同的家庭条件和经济不同发展区域,在家庭整体经济收入允许的条件下存在更多的潜在需求,为加快城市机构化养老服务事业向社区全面铺开提供了证据,政府应该统筹兼顾不同经济水平区域养老机构事业的发展,加快推进中西部二三线城市的社会养老服务事业发展。在未来提供更加精细化、多样化、多层次的机构养老服务供不同需求的老人选择。
第一,根据城市老年人对养老院的入住意愿,推动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相关研究表明,发达国家的机构养老比例在5%~7%,但我国目前的机构化养老服务供给能力还远没有达到这一水平,中西部地区的养老机构建设就更为落后。在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日趋加剧的背景下,政府可以指定相关激励机制和配套措施,积极鼓励市场和社会力量进入养老服务市场,兼顾城乡老年人对机构化养老服务的需求,引导养老服务事业和产业在不同地区的快速、健康发展。
第二,从不同地区的老年人实际情况出发,正确把握和引导城市养老院功能的定位。鉴于身体较差的老年人更倾向于入住养老院,养老院的硬件设施和护理条件,以及专业护理人员的配备应该在满足入住老年人基本生活照料需求的基础上,针对老年人对医疗护理和卫生保健方面的现实需求,适度加大医疗护理和保健项目的建设和投入,为老年人提供优质的医疗护理和保健服务,这也是我国大部分养老机构最为欠缺的。
第三,加强养老护理员的培训政府应设立培训机构并组织培训活动,培训机构需要按照职业标准,培训合格的各级养老护理员。养老机构需要根据相关要求,合理配备和使用各级养老护理员。同时努力提高各级养老护理员的地位和待遇,吸引更多的人从事养老护理工作。各地每年有大量护理专业学生毕业后没能从事护理方面的工作,国家可以制定相应政策,鼓励这些专业人员从事养老护理服务,避免护理人力资源的浪费,确保老人得到高质量的专业护理服务。
[1]Wahl H W,Scheidt R,Windley P G.Aging in Context:Sociophysical Environments:Annual Review of Gerontology and Geriatrics[M].New York:Springer,2004.
[2]Wu B,Carter M W,Goins R T,et al.Emerging Services for Communi⁃ty-based Long-term Care in Urban China[J].Journal of Aging&So⁃cial Policy,2005,17(4).
[3]Zhan H J,Liu G Y,Guan X P.Willingness and Availability:Explain⁃ing New Attitudes Toward Institutional Elder Care Among Chinese el⁃derly Parents and Their Adult Children[J].Journal of Aging Studies,2006,20(3).
[4]穆光宗.我国机构养老发展的困境与对策[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2).
[5]龙书芹,风笑天.城市居民的养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对江苏四城市老年生活状况的调查分析[J].社会学研究,2007,(1).
[6]张文娟,魏蒙.城市老年人的机构养老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以北京市西城区为例[J].人口与经济,2014,(6).
[7]罗亚萍,史文静.城市居民养老方式的变化趋势、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对西安市居民养老方式的调查[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
[8]初炜,胡冬梅.老年人群养老需求及其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7,(12).
[9]姜夏烨.家庭养老服务网VS机构养老——一种选择机制上的融合[J].西北人口,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