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转移升级对要素效率的影响
2018-01-06宋洋,吴昊
宋 洋 ,吴 昊
(1.吉林大学a.东北亚研究院;b.东北亚研究中心,长春 130012;2.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广东 珠海 519041)
0 引言
经历了30年的高速增长,中国经济的发展模式开始转变,由以往的高投资、高能耗开始转向高技术、高消费的“经济新常态”。广东省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沿,其发展状况对全国经济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导向作用。近年来广东省提出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双转移”战略,被形象地称为“腾笼换鸟”,这一过程本质上就是将珠三角附加值相对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与高耗能企业,向省内欠发达地区以及中西部地区转移,同时引进高科技、高效益、低消耗企业,实现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对区域产业要素使用效率状况进行深入分析,不仅有助于管理者制定更加科学的产业政策,更能为加速产业转移与承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供支持。本文基于广东省两期产业数据,使用数据包络分析,进行比较研究,以期探究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产业结构必需升级的情况下,广东省产业布局与发展状况出现的新变化。
1 方法、变量与数据
1.1 方法介绍
本文的研究方向属于产业经济与区域经济的结合,需要对不同城市产业要素进行分析,需要使用收据包络分析,由于区域间差异较大,这里选取规模报酬可变的模型(BCC),这个模型是依据规模报酬不变的CCR模型改进而形成的,假设有n个决策单元,i代表单个决策单元,j表示投入要素,k表示产出要素,则针对某个特定的决策单元,判断其是否有效的CCR模型对偶规划能够由公式(1)表示:
在公式当中加入非阿基米德无穷小量ε,模型最终可得到公式(2):
使用公式(2)评价某一决策单元的DEA有效性,可以假设ε为非阿基米德无穷小量,此时对偶规划公式(2)的最优解为 θ*、λ*、Sj*、S**k,能够得出如下结论:(1)如果θ*=1,同时Sj*=0,S**k=0,则该决策单元为 DEA有效。(2)如果θ*=1,则该决策单元为弱DEA有效。再进一步,(3)若 k<1,则该决策单元规模效益递增;(4)若k=1,则该决策单元规模效益不变;(5)若k>1,则该决策单元规模效益递减。对于某选定的DMU0,判断其是否有效的BCC模型可以表示为公式(3):
1.2 数据说明
本文数据来自《2006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与《2015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之所以使用2005年的数据与2014年的数据进行对比,主要是因为广东地区以外向型经济为主,整个地区产业的发展受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较大,发端于2007年的美国次贷危机与欧债危机对广东地区制造业的影响,能够被计量结果所反映,继而提升本文的研究意义。
1.3 变量选取
产出变量方面本文选取工业产值与应缴增值税总额这两个因素。制造业是产业转型变革的基础,这里使用工业产值反映决策单元产业发展的总体状况,比较合理;在理想状况下,另一个产出变量应当使用企业的销售收入或纯利润这两个指标,能很好反映区域内企业的经营状况,但是《2006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与《2015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存在统计口径的差异,前者有销售数据但无利润数据,后者正相反,而应缴增值税总额在两个数据源当同时存在,而且从公司治理的视角分析,区域增值税纳税额与域内企业的利润正相关,可以相互替换,因此被文章选为产出变量。
投入变量方面根据科普-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相关原理,本文从资本(K)与劳动力(L)两个视角寻找变量。资本方面选取固定资产与流动资产两个要素;选择职工人数与IT从业者数量分别衡量劳动力的数量与质量。
2 计量结果分析
2.1 效率分析
由表1从截面的角度分析,2005年珠江三角洲9个城市有深圳市、东莞市、中山市和佛山市4个决策单元实现了综合效率为1,而非珠三角的12个城市当中只有茂名市、阳江市、韶关市3个决策单元实现了技术效率,而且珠三角剩余城市的综合效率均值(0.869)高于非珠三角地区的均值(0.732),说明2005年珠三角城市群的资源配置效率更高;2014年珠三角的综合效率为1的决策单元由4个增长到了5个,而非珠三角区域的城市只剩下1个,双方差距有所拉大,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深圳市在2014年技术效率仍然是1,只是规模效率下降,表明深圳市综合效率下降只是因为资源过量涌入,但整体经济发展态势依然良好。惠州市与肇庆市是2014年新进的综合效率为1的城市,说明现阶段珠三角的产业转移,主要由珠三角内的中心城市向非中心城市溢出,未能大量惠及省内非珠三角城市。
2.2 要素松弛与冗余分析
足,减少到只有江门一个城市,而非珠三角城市的产出不足城市,2005年是潮州市、汕头市、湛江市、清远市,2014年变为潮州市、河源市、湛江市、清远市依然是4个,总体数量未发生变化,这说明企业效率方面广东省的进步主要体现在珠三角地区。
从表2、表3(见下页)中可看出:产出层面,对比2005年与2014年的数据能够看到,整个广东省不存在工业总产值产出不足的状况,说明广东省宏观层面的产业运行效率比较良好;微观层面,企业的经营效果上,珠三角地区的由2005年的肇庆市、惠州市、珠海市3个城市存在产出不
表1 要素效率结果对比
表2 2005年要素投入剩余与产出不足
投入层面,最大的变化出现在制造业人数方面,投入剩余由8个城市下降到0个,说明广东省在制造业人力资源使用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能够较为充分的使用劳动力资源。高技术人才方面,投入剩余城市由8个城市下降为4个城市,说明广东省的企业在吸纳、使用高端人才方面进一步完善。资本方面,固定资产投入剩余的城市由2个变为4个,表明随着长期投资的积累,广东省制造业资本的拥挤状况日益凸显,通过增加投资的方式来拉动经济,已经不再是有效的产业发展方向。结合高技术人才的分析结果,可以认为广东省的产业结构正在朝技术密集型主导的方向转移。流动资产冗余由2005年的1座城市攀升至2014年的6座城市,显示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特别是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后,企业出现过量的应收账款与未销售产品,市场需求与行业生产错配的问题日益突出,此外还可以说明,盈利企业的资金缺乏投资途径,只能以现金和有价证券的形式存在,造成流动资产存量攀升。
表3 2014年要素投入剩余与产出不足
3 结论与启示
本文基于2005年与2014年广东省制造业产业的相关数据,使用数据包络分析的方法,进行时期上的对比分析,研究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情况下,作为中国经济第一大省的广东,产业要素运转效率出现的新状况,继而得出如下三点结论:
(1)珠三角的产业升级转移,还处在内部承接的阶段,对省内其他城市惠及程度有限,这主要由两个指标反映。一是在珠三角非核心城市2014年综合效率显著提升,而非珠三角城市变化有限;二是珠三角企业经营状况有所改善,而非珠三角城市同样还是变化不明显。域内其他城市应当查找自身的不足,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为产业承接创造更好地投资环境,加速这一进程,促进本地区经济发展。
(2)广东经济发展由劳动力丰富且资本稀缺的阶段,进入到了资本过剩但劳动力与高质量劳动力稀缺的阶段。2005年广东省还存在普遍的制造业劳动力冗余,2014年制造业劳动力冗余的城市数降为0,以IT从业者为代表高端人才的冗余状况也明显降低;与此同时固定资产的冗余状况愈加明显。综合上述变化,可以认为广东省的产业升级已经初步进入了良性轨道,发展的资本基础已经具备,而且已经为人力资本特别是高端人才发挥作用,营造了相对良好的外部条件。
(3)产能过剩问题日益显著,产品急需及时更新换代。虽然广东省特别是珠三角地区产业优化升级已经初见成效,但是以往过度投资遗留的问题依然存在。企业流动资产出现大量的冗余状况,只能说明两个状况:一是产销不对路,商品的有效需求不足,只能以货品积压或应收账款的形式存在;二是企业资金未能找到合适的投资渠道,只能以现金或有价证券的形式存在。以上两个状况均说明生产能力未能与市场需求同步升级,资源错配问题依然严重,广东省产业转型升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1]滕堂伟,胡森林,侯路瑶.长江经济带产业转移态势与承接的空间格局[J].经济地理,2016,(5).
[2]孙敏.欠发达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风险研究——基于宏观政治经济环境的视角[J].经济问题探索,2013,(10).
[3]朱佩枫,张浩,张慧明.考虑非期望产出的皖江城市带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效率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4,(7).
[4]杨国才,潘锦云.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政策应转向[J].经济纵横,2014,(5).
[5]张连杰.我国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效率研究[D].兰州:兰州商学院,2013.
[6]叶茂升,肖德.我国东部地区纺织业转移的区位选择——基于超效率 DEA 模型的解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3,(8).
[7]李书锋.京津冀经济包容性增长分析——基于产业转移驱动力的视角[J].中国流通经济,2016,(5).
[8]李春梅,李亚兵.产业结构优化与区际产业转移:理论与模型[J].兰州学刊,2015,(11).
[9]祁明德.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绩效研究[J].社会科学家,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