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微课在高中数学中的作用
2018-01-05严鹏
严鹏
【摘要】 落实江苏省教育现代化改革的政策,从自己所带班级入手,结合当下微课制作的软件,对微课教学的效果做了一些探究.期间,对微课制作的要求,教师的专业素养方面的提升做了一些讨论和思考.对教师的专业素养、高中数学(苏教版)教材知识点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微课教学效果的可行性.联系实际,结合高考实验班和对照班成绩的对比,分析了微课对教学效果提升的有效性.思考后并进行了小结.
【关键词】 微课;高中数学;核心素养
根据李秉德教授对我国中小学教学活动方法的总结,同时为了增强利用性和可理解性.笔者对微课的类型进行了划分,为教师们提供更加详细的介紹,使其能够在了解不同微课种类的前提下,选择合理的方案,主要分为讲授类、练习类、实验类、表演类、问答类、启发类、讨论类、演示类、探究学习类等多种方法.
微课教学效果最明显的效果是能有效解决实际教学问题;具有针对性地解惑、启惑,能调动学习者学习的主动性.在过去的教学中,本人特意做了实验.发现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变化还是比较大的.
一、个人数学素养的影响
数学表达能力,分析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交流能力等均是个人数学素养的组成部分.由于高一升高二,学生选科的不同.故实验组从高二学生开始做起.实验组为本人所带的高二(X)班,对照组为高二(Y)班.分班结束后对照组数学单科均分比实验组班高15分.两个班学生整体数学修养差距大,中考的前30名中有19人在对照组内.在后期的微课教学模式下,实验组逐步和对照组缩小数学修养的差距.在高三一模后的质量分析中,市教育局督查专家组通过学生的问卷,答题纸,一对一面谈,觉得实验组学生的数学修养已经超过了对照组.两年时间产生这种进步,说明微课教学是有效的.
平时的课程中,一些难点的地方,我一般提前做好微课,供学生在课后反复观看.如果学生提前预习,一般我会对知识点做好讲解,录制好后放在班级群内供她们参考.节假日中,提前将习题中的难题做好微课.检查学生是否将难点搞懂的方法很简单——两天后做一份小测验.潜移默化中,实验组学生的修养水涨船高.
二、数学题目分析能力的变化
在2017年3月24日的苏锡常镇高三一模中,第15题第一问中,对照组不少同学是直接用余弦定理来做的.这个解法是不少学生的解法,该解法是通法通解.一般训练到位,学生都不会有太大的问题.课时实验组不少学生的解法就很巧妙.解法如下:
15.另解:(1)因为在△ABC中,A+B+C=π,
则sinAcosB+sinBcosA=sin(A+B)=sin(π-C)=sinC,
由 a sinA = b sinB = c sinC ,得:sinA= asinC c ,sinB= bsinC c ,
代入上式得:c=acosB+bcosA=3+1=4.
(2)由正弦定理得 acosB bcosA = sinAcosB sinBcosA = tanA tanB =3,
又tan(A-B)= tanA-tanB 1+tanAtanB = 2tanB 1+3tan2B = 3 3 ,
解得tanB= 3 3 ,B∈(0,π),B= π 6 .
本解法简单明了,但对思维要求较高.学生在分析题目的过程中,通过前期微课的熏陶.对知识点的理解更加深刻,这种解法对学生而言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三、数学成绩的变化
2015年9月高二分班结束,我刚开始接手新的班级.数学上对于班级和其他班级的差距,我冥思苦想: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成绩及综合修养?除了利用好在校时间,提高课堂效率,还有什么办法呢?
有一天有名学生和我说:“老师,我回家不懂可以问你吗?”
我说:“可以的,你可以随时打电话给我的.”
学生又说:“要是我听不懂怎么办?最好你能演示给我看一下.可是电话里面怎能演示呢?”
我突然发现,我可以把我讲的录下来发给学生反复看呀.2015年国庆节期间,我就将作业中的一些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录成了微课.在随后的期中考试中,与对照班的成绩明显缩小了差距.我感到这不是偶然的现象.我问了一些新冒尖的学生,是怎么提高得这么快的?
学生告诉我,国庆节在家中,通过观看微课,已经将解析几何中定点定值问题(江苏高考18题题型)揣摩得差不多了.攻克了这个难点.所以期中考试中,碰到的相似的问题就轻而易举地解决了.
在2017年江苏高考中,超过了对照班.引起了学校和市教研室主管部门的注意.并在镇江市高三数学复习研讨会上做专门经验介绍.
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在新问题下其他能力的迁移分析
(一)新问题的分析能力
学生存在的问题,我细细地整理过.主要集中在这么几个方面:(1)学生的学习态度、习惯和责任感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个是初级阶段,一般出现在高一刚入学和高三一模前后,但是很容易转变这种情况; (2)对基本题型的解题方式掌握度不够;(3)书面表达能力较弱,逻辑能力不强;(4)计算能力较差,思维无法得到扩张;(5)无法实现对问题的深入观察和分析;(6)难以实现对问题的解决,很难利用自身的努力来解决问题.针对以上问题,结合校内和校外学生的学习情况及个人认识,从可以制造改变的角度来做成微课.
(二)新问题的研究能力
在学科核心素养的指导下,对新问题的研究能力就显得尤为突出.高中阶段六个核心素养:抽象能力,运算能力,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逻辑推理与交流,建模能力与反思,数据分析与知识获取.
研究能力的基础基于:(1)从形成数学概念、命题和数学思想方法中,进行数学抽象、概括能力训练,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都得到有效的发展;(2)在数学运算、简单的数据分析、数学建模及问题解决的训练中,进行辩证思维能力的训练.培育初步的数理分析能力;(3)借助图形描述、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培育直观想象能力.
2017年高考时,当时我在场外巡考,我的内心就纠结数学试卷14题,很多学生不一定能理解f(x)的含义,就更提不上怎么画草图.这个题目已经超过了我们学校学生的能力.由于考完一场,学生要把准考证和身份证交给班主任.所以数学考完后,很多学生问我这个题目的答案是不是“8”?学生开始巴拉巴拉告诉我,她们是怎么思考的.
我的课代表说:“将f(x)-lgx=0变成f(x)=lgx,看这两个函数的交点个数.对数取的值大部分是无理数,而集合D表示的是有理数.和你以前让我们看的怎样证明 2 是无理数的思想差不多.”我一颗悬着的心才落地.学生对知识的研究能力得到了很大的迁移.
(三)新问题的探究能力
不仅学生在微课教学中得到很大的帮助,我在制作微课的过程中也得到了提高.2013年镇江市高三统考中,我命制了一个解析几何题目(第19题),受到一致好评.
当时我们命题组讨论时,其他专家问我,是如何想到将椭圆、动圆、动直线放到一个题目中,我说我是在录微课时,通过几何画板的调试.发现动直线经过定点,经过对参数的计算,将动直线结果的定点移至我期望的点(0,1).借鉴于此过程,2017年苏锡常镇高三一模數学中的解析几何,也是通过该方法得到了命制.
(2017年苏锡常镇一模,19)已知椭圆C: x2 a2 + y2 b2 =1(a>b>0)的左焦点为F(-1,0),左准线方程为x=-2.
(1)求椭圆C的标准方程;
(2)已知直线l交椭圆C于A,B两点.
① 若直线l经过椭圆C的左焦点F,交y轴于点P,且满足PA =λAF ,PB =μBF .求证:λ+μ为定值;
② 若A,B两点满足OA⊥OB(O为坐标原点),求△AOB面积的取值范围.
在微课教学的路上,我和学生们一样,都是受益者.不仅仅在课堂教学这方面自己得到了提升,在数学专业发展上我也是受益匪浅.回顾自己三年前的教学,对一个问题的深层次探究还是停留在表面,借助微课教学后,我有点知道要向哪些方面努力.
【参考文献】
[1]安丽媛.混凝土结构课程微课教学研究[J].信息记录材料,2016(6):48-49.
[2]曾宇,谢海滨,曾驰.新媒体技术下运动训练游泳专业微课教学研究[J].搏击(体育论坛),2014(10):39-42.
[3]陈锦生,靳丽丽.基于世界大学城平台的微课教学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23):236-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