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因果关系句关联词功能的类型学研究
2018-01-05郭春芳
【摘要】类型学对因果关系中关联词的研究相对薄弱,但关联词又是复句的重要语义标记。因此本文试图以类型学视角对汉英因果关系句关联词功能进行研究。
【关键词】因果关系句;关联词;类型学;功能
【作者简介】郭春芳(1980-),女,汉族,湖南长沙人,长沙南方职业学院航空服务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语言应用学。
引言
类型学对因果关系中关联词的研究相对薄弱,但关联词又是复句的重要语义标记。因此本文试图以类型学视角对汉英因果关系句关联词功能进行研究。
一、关联词的功能
笔者尝试把汉英因果复句关联词功能归纳为三类:连接功能、词性归属功能、语义功能。下面分别对其说明:
1.连接功能。连接功能是把有因果关系的成分连接起来的显性功能,它在因果复句的小句之间起到“粘合”作用。在汉语的因果复句中,可以用表因果的关联词把句子连接起来,如:
(1)天热,所以要开空调。
因为汉语是意合语言,所以因果复句中的连接词我们可要可不要。句1)可改成:天热,要开空调。
而英语是形合语言,连接词相对来说更重要,小句之间必须要有词来连接。如:
(2)I came here because I wasnt sure how I could catch you. (The luck of Ginger Coffee)
在句2)中,我们就不能少了because,否则句子表达意思会不清楚。因此,我们得出结论:汉语因果复句关联词可有可无,且因为语言的经济原则,汉语因果复句中无关联词项的“分布”范围比有关联词项的大。而英语是形合语言,必须要有关联词存在。
2.词性归属功能。在现代汉语中,有的词兼属连词和介词两种功能。如因为、由于、因此等。
(3)因为天气热,所以没有出门。(连词)
(4)因为他,这烧饼店的买卖非常好。(介词)
(5)由于他身体不太好,老师不让他参加校运会。(连词)
(6)由于健康原因,老师不让他参加校运会。(介词)
从语义上分析,因为、由于二词作连词和介词时意义相同,都表示原因或理由。二词区别为:作连词时,因为重在表因果关系,而由于主要表强调结果产生的理由。从句法上说,两词区别之一为:连词接分句,如4)、6);介词接名词性词语,如:5)、7)。区别之二为:因为只能与所以配合,表因果关系,而由于则可以与所以、因此、因而来配合。因为在汉语中因此、因而这些词本身就具有“因为...所以”的意思,如果再与因为相配合就在语义上产生重复含义。
而在英语中,关联词的语法功能更多些。在因果复句中,如because, as这些词,它们在因果关系句中都可以表原因,但是和现代汉语一样,它们也都能做连词,如:because用来引导表语从句:
(7)I think it is because you are doing too much. 我想这是因为你做得太多。
As则可以做为从属连词:
(8)He looked just as he had looked ten years before. 他看起来还与十年前一样。
3.语义功能。首先,在因果复句中,直接因果关系的语义最为直接。一般来说在汉语里,因句在前,果句在后,是要强调原因。反之,则主要是强調结果,原因为补充说明,是属于对思维过程的补充, 带有说明、论证的意思,这种情况有时不能复原为因果顺序, 否则意思和行为的逻辑联系就变了。例如:
(9) 苏小姐知道斜川写了诗,也向他讨;因为只有做旧诗的人敢说不看新诗,做新诗的人从不肯说不懂旧诗的。(《围城》)
其次,由于不同的关联词搭配,因此它们表现出的语义也是不一样的。如,因为...所以,因为...于是,因为...以致,这三种连词搭配就分别表示直接因果关系,间接因果关系,以及出乎意料的因果关系。如:“天热,注意防暑”可写出四种关系:1)因为天热,所以要注意防暑。(直接因果关系)2)因为天热,于是要注意防暑。(间接因果关系)3)因为天热,以致要注意防暑。(出乎意料因果关系)如果把关联词换成:既然...那么,则整个句子变为:4)既然天热,那么要注意防暑。(推断因果关系)
而在英语中,因为英语本身是形合语言,因此,关联词的运用更是会影响整个句子的语义。如:
(10)I cant expect success because I havent ready for it.
在第10)句里,如果把关联词because 换成if, 句子同样成立,但句子关系则由因果关系变成了条件关系。
二、结语
本文主要从连接、词性归属、语义三方面简单论述汉英因果关系句关联词功能的类型学研究。这些功能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认识到汉英语言的功能差异,从而在学习或教学上有启发作用。
参考文献:
[1]Halliday, 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2nd ed.)[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2]储泽祥,陶伏平.汉语因果复句的关联标记模式与联系项居中原则[J].
[3]邓云华.英汉联合短语的类型研究[J].山东:外语教学,2005.
[4]沈思莹.因果类关联词语的研究[D].安徽:安徽大学,2003.